韓國電影以出了名的敢拍在世界電影擁有一席之地,題材方面幾乎沒有禁忌,這使得韓國電影能夠深入的挖掘人性,揭露政治的黑暗。
2017年,一部揭露韓國檢察系統黑幕的電影《王者》摘得當年大鐘獎最佳劇本獎項,在國內豆瓣電影獲得評分7.6,在反映政治題材的作品中尚屬佳作。劇情是從一個小混混樸泰秀的中學時代開始講述的。
樸泰秀的父親是個遊手好閒的混混,母親無法忍受離家出走。
因為家庭的問題樸泰秀從小不愛讀書,他繼承了父親的混混基因,經常在學校打架鬥毆,是學校公認的問題學生。
直到有一天,小泰秀放學回家親眼目睹自己的父親因為盜竊行為被檢察官踢倒在地、任意羞辱的場面後,確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是要做檢察官,因為他羨慕檢察官手裡所擁有的權力。
憑著驚人的學習天賦,樸泰秀開掛般的考入了首爾大學並通過了司法考試,終於擠上了韓國社會的精英階層。
接下來迎娶白富美,人生一片坦途,但樸泰秀覺得這還遠遠不夠。
樸泰秀絕不安分做一個小小的檢察官,他想做的是檢察官中擁有著呼風喚雨權力、過著紙醉金迷生活的那一類人。
一次,樸泰秀受理了一個體育老師性侵女學生的案子。
職業的習慣讓樸泰秀一開始準備嚴懲這個敗類老師,但當天晚上前輩楊東哲找到了他,讓其網開一面,因為他的上司韓強殖同這個老師的父親—某國會議員私交甚好,希望息事寧人。
只要放過這個案子,就把他調入戰略部。
樸泰秀猶豫了。
晚上,楊東哲帶他去了一處神秘會所,在那裡,他見到了他欽慕已久的明星檢察官、戰略三部部長韓強殖。
敗類體育老師上來套近乎,樸泰秀心生厭惡,轉身準備離去。
一個飛起的杯子從樸泰秀身邊擦身而過,擊碎了前面的鏡子,隨即一個響亮的耳光。
韓強殖打的。
「不看清事實,做了檢察官,好像這世界就是你的一樣了嗎?」
「把自尊心丟掉抓住權利,沒有人丟掉了權利或是與權利鬥爭有好下場,歷史上有的是這樣的人」
樸泰秀清醒的認識到,這TMD的傢伙說的是對的,這個傢伙就是他的貴人。
於是他放棄了自己的信仰,心甘情願的為韓鞍前馬後。由於樸泰秀的能幹,韓強殖視其為心腹,樸泰秀越發覺得自己走向了人生巔峰。
他結識了老鄉崔鬥日,同為曾經不良少年的他們惺惺相惜,成為摯友。崔鬥日是黑道上「野狗幫」老大金應秀的跟班,不甘心寄人籬下,一心想擴大自己的地盤。
每次的總統選舉是檢察官們最緊張的時候,為了確保自己選擇的候選人能夠順利當選總統,他們會為候選人準備打擊對手的黑材料,當然回報是豐厚的。
不過好景不長,韓和黑幫的關係由於崔鬥日擴張地盤的行為被媒體曝光,使得檢方開始調查韓強殖和樸泰秀,韓強殖為了撇清干係,決定舍卒保車。
由於樸泰秀已經被檢方盯上,韓強殖決定除掉樸泰秀。就在準備實施的當天晚上,韓強殖親自驅車騙樸泰秀上車準備將他幹掉,結果被崔鬥日駕著車撞翻,救了樸泰秀一命。
但是崔鬥日遭到韓強殖的報復被殘忍殺害。
黃粱一夢的樸泰秀失去了親人、家庭和朋友,泣不成聲。
經過了生死一劫,樸泰秀痛定思痛,他決定反擊韓強殖,去奪取自己的」王位「...
影片發生的背景從80年代到21世紀的今天,正是韓國經歷民主化運動、經濟騰飛的歷史階段,也是韓國政壇波瀾起伏、風雲突變的時代背景。
片名《王者》(The King)隱喻為人生的掌控者,樸泰秀在人生陷入低谷的時候對自己的過去做過反思:自己追求的東西,地位、金錢不過是曇花一現的東西,真正的所謂信仰才是自身成為王者的決定性因素。
所謂最終的反擊,無非是兩種信仰的較量。
影片在這點上沒有充分去挖掘,人物形象塑造喪失了部分感染力,不得不說是個小遺憾,如果用劇集的長度去擴大這部電影的廣度,留給塑造人物以足夠的時間,那麼這部作品就會呈現出足夠的張力。
在自我揭露和批判的道路上,韓國電影從來沒有停止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