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之島》:這部「細節控」童話大作,有這樣的政治隱喻

2020-12-03 參考消息

電影《犬之島》海報

參考消息網4月24日報導2018年《犬之島》作為開幕影片在第6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映,韋斯·安德森憑其獲得最佳導演銀熊獎。而它也是韋斯·安德森自2009年《了不起的狐狸先生》之後的第二步定格動畫電影。

眾所周知,動畫片耗費心力巨大,而定格動畫更是難上加難,韋斯·安德森作為一個痴迷細節的導演,花費了整整了四年半的時間製作《犬之島》。參考文化觀看這部電影時,禁不住感慨這是一場視覺盛宴,裡面充滿大量細節,即使你看第二遍、第三遍依舊會覺得是新鮮的探險之旅。

《犬之島》的故事設置在未來日本的一個虛構城市裡,市長小林宣稱為了阻止「犬流感」的蔓延,將所有城市的狗圍捕並隔離在一個巨型島上垃圾場中。在那裡,狗狗們面臨著一種悽涼的生存狀態,試圖靠在垃圾山中翻找殘餘物生存。小林的養子,12歲的阿塔利,偷了一架飛機,飛到島上,決心尋找他心愛的寵物。

外媒對該片也充滿了溢美之詞。《綜藝》雜誌認為安德森完成了一項「令人眩暈的世界建築壯舉,即使是每個畫面裡的垃圾,看起來也是精挑細選的」。

讓觀眾體驗狗狗看人類的視角

韋斯·安德森與結構對稱圖

韋斯·安德森可能是美國新生代導演中最富有創造力、激情、趣味和文藝色彩的獨立電影人了。或許也只有伍迪·艾倫可以在把電影拍得這麼通俗好看的前提下,依然容納著「作者電影」的趣味、隱喻和極大的信息量。

《犬之島》完全承襲了安德森風格的所有優點,甚至因為定格動畫而更突出了。在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中,安德森的配色、構圖技巧如此鮮明;在《犬之島》中,其攝影、配樂、場面調度異常驚豔,美術上可謂登峰造極。觀眾可以通過影片色彩就能感知到:安德森所講述的故事並不太可能是真實發生的,而是融入傳奇和幻想的成分,這與他的故事裡荒誕不經的細節相吻合。

韋斯·安德森電影給人一種可去除一切自我防範的親密無間的舒適感。

《犬之島》有個非常可愛的細節:沒有簡單粗暴地讓狗說人話,而是一開始用字幕說明「狗吠已全部翻譯成英語」。更神奇的是,雖然是英文片但全程採用日本作為背景,所以大段的日語都沒有被翻譯成字幕。只在片中翻譯官出現時給予必要提示,可以說非常人性化地讓我們體驗了一下狗狗們的視角。

電影中還有一個趣味性的段落——當狗狗們兵分兩路時,不小心進入了焚化場,裡面的出其不意和落魄狀態充滿了幽默感。

安德森的用意或許也在此:讓觀眾從狗的視角看故事,人類說什麼其實並不重要,因為人類的語言既有煽動性,也有欺騙性。

剖開安德森華麗靈動的視聽語言,你會發現整部電影的「靈魂軸點」在於:不可得的童真與純真。如果說迪斯尼的童話是工業流水線上生產的,那麼安德森的《犬之島》這個童話則是手工精工細作的。

為什麼是犬不是貓?

犬與人心心相惜

有意思的是,日本向來是被稱為「貓奴」和「鏟屎官」的國度,但安德森卻選擇了用犬的視角。

或許這是因為在人類的語境中「犬」代表了忠誠吧。英國《每日鏡報》對《犬之島》的評價或許更有說服力:「這些狗正在挨餓、骯髒、患病,只有孤兒的孩子才會記得誰是人類最好的朋友。」

貓狗寵物電影向來不少。以犬為主角的影視作品,例如《忠犬八公的故事》《一條狗的使命》,其中的狗狗們無不是讓人熱淚盈眶的人類好夥伴。而以貓以主角的作品中,譬如《加菲貓》《愛貓之城》,貓貓則多是懶散、流浪、自由、高冷的代表。甚至在大眾流行的文化語境中,與「養貓」相關的是「佛系青年」,「宅文化」。

犬流放在島上會抗爭,而如果換成貓,流放在一座島上卻也許問題不大,貓面在垃圾場更能安然自若,知乎上甚至有提問「怎麼讓貓對垃圾桶不感興趣」?

此外,也許《犬之島》有個隱含的意味——不管是點點剛開始對阿塔利的忠貞不貳,還是人類輕易受小林市長的蠱惑,似乎都帶著一種盲從的奴性。

而守護犬「點點」的兄弟「首領」,之所以成為守衛犬的接班人,也是因為這種強烈的使命感。但這或許也是一種「奴性」?只是犬對人類的奴性,在人類看來,是忠貞不貳與理所當然。

影片中還有個細節——犬類進行團隊活動時投票表決,導演是否在政治盲從性上,將犬類跟人類對比呢?這或許是《犬之島》帶給外界的思考。

日本文化與政治隱喻

豐富的日本元素

韋斯·安德森熟諳日本文化,他尤其喜歡黑澤明的電影。於是你能在《犬之島》中看到各種原汁原味的日本元素,有人形容為:「吞進去吐出來,完美地還原」。影片充滿了浮世繪畫風,葛飾北齋的著名青海波、櫻花、相撲、俳句、清酒元素隨處可見,更明顯的是片中的日本鼓背景音樂,讓人禁不住朗朗上口哼唱起來。

在《犬之島》中,日本文化的元素就像一件高級定製時裝,更難能可貴的是,在精緻的接縫背後隱含了一種強烈的社會信息,這也是以往韋斯·安德森電影不同的地方——《犬之島》充滿了政治隱喻。日本作為曾被軍國主義、軍事獨裁籠罩的二戰國家,與《犬之島》中發生的故事非常契合。

電影中,小林市長故意投放犬的瘟疫病毒,煽動各種危言聳聽的言論,將人類與犬類對立並相互憎恨。也正是因為這樣,言語不通的阿塔利與守護犬「點點」的惺惺相惜才更動人。

電影有美好也有邪惡,它們被用溫和的方式講述著。片中有兩個非常文雅的「血腥時刻」——做刺身壽司時用的活三文魚、活章魚,甚至有一段長度可觀的細緻切割特寫,要知道這是給囚禁科學派領導人的夥食,隨後他被毒死。而在最後,小林市長幡然悔悟,願意與阿塔利做腎臟移植手術時,也是活生生的血肉場景,然而這樣的血腥此時代表了善念。

如果聯想到上世紀60年代的日本學生運動,上述的這些電影場景似乎更值得人們玩味。(文/朱柒柒)

相關焦點

  • 《犬之島》這部電影告訴我們,奴性有多重,強權就有多重
    《犬之島》有著溫暖的皮囊。之前每次看安德森導演的電影作品,就像翻開了一本童話故事,走進了一個畫廊。隨便截圖一張,發到朋友圈都滿滿的藝術範。而且他的電影基本都是圍繞家庭、成長和青春為主題的生活小品,很容易就能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
  • 從色彩美學、現實隱喻、字幕技巧解讀動畫電影《犬之島》的魅力
    2018年上映的《犬之島》是一部定格動畫電影,定格電影動畫是通過將畫面一幀幀地拍下來,使之能夠連續放映,畫面中所有人物通常用黏木偶進行製作。雖然這部電影在國內上映後的票房反響一般,但當我看到執導這部電影的導演是著名「鬼才」韋斯·安德森時,我就覺得不能錯過。
  • 《犬之島》——一部少兒不宜的政治驚悚狗片
    韋斯·安德森的《犬之島》是一部以日本文化為背景,卻巧妙用狗為視角來展開的新穎之作,在天馬行空的奇想與定格動畫獨到的美學糅合下,電影孕育而出的已然不是一個屬於孩子的童話。導演韋斯·安德森不同於以往聚焦於親情愛情,第一次在電影裡加入了大量的政治隱喻,其數量之多和意圖之明顯,甚至稱之為明喻也不為過。有政治隱喻不是問題,但當這一切與韋斯安德森的溫情童話相結合時卻給人帶來了怪誕的錯位感。阿塔裡只是主線人物,而真正的主角,是狗狗們。
  • 動畫電影《犬之島》究竟適合哪一類人?劇情設定你都理解了嗎?
    時隔四年,他又有新片上映,而且得以被國內院線引進,就是這部《犬之島》。和《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一樣,這是部定格動畫片。定格動畫的製作有多麼艱難,我就不贅述了。為了達到自己追求的藝術效果,韋斯·安德森這次又做到了極致。極致地用心,極致地挑剔。
  • 《犬之島》:一部韋斯·安德森用色彩與音樂編織的成人童話
    故事並不僅僅停留在了垃圾島與「犬流感」,也事關人與狗的矛盾。在政治諷喻突出的革命裡,他們的矛盾衝突構成了一場趣味十足的「尋狗之旅」。《犬之島》著實打響了一個好開局。雖涵蓋了政治的寓言,但最後人與狗、理想與現實都達成了一致的和解。在《犬之島》中,韋斯·安德森還原了心中的「如夢之夢」,重構了遠離現實彼岸的烏託邦,搭建起自己願景裡的童話王國。
  • 《犬之島》的真相
    《犬之島》也不例外,之所以背景選擇了日本,是因為他和編劇之一的羅曼·科波拉都很喜歡日本文化。似乎形式感遠大於內容,因為故事的主線要簡單得多,就是一個小男孩和五隻狗的冒險故事,結局甚至很倉促,但安德森美學在《犬之島》上的拓寬,甚至比百搭搞怪但充滿哀悼氣息的《布達佩斯大飯店》更細節,更精湛。比起《布達佩斯大飯店》對二戰歷史的匆匆一瞥,《犬之島》中的政治鬥爭與陰謀論幾乎成就了故事主線。
  • 犬之島:貓派和狗派的戰爭,不離不棄,不負眾「汪」
    去年4月份他導演的一部動畫電影——《犬之島》獲得一眾好評。這部作品可能是韋斯目前為止,最具野心也最具深度的一部作品。咱們拋開任何影迷都能看出的對稱構圖、平移運進這些標誌性的韋氏美學元素,偏執如他,這次不僅混搭了更加偏執的東瀛美學,還混搭了一些超出美學視覺奇觀的大內涵。準確的說,他已經從一個小清新導演一躍成為了傳達政治觀點的藝術學家。
  • 《犬之島》通過狗狗來反思自己,其中的隱喻你們看出來了嗎?
    大家好,梅姐說動漫,今天小編要說的動漫是《犬之島》。故事發生在未來的故事,由於狗的數量激增,加上犬流感的肆虐,讓日本某地市長頒布了一個狗狗流放法案,將城市裡的所有犬類都投放到了「垃圾島」之上。就這樣,原來在主人家過著錦衣玉食的狗狗們,瞬間淪落到非常悲慘的境地。但他們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在一個頭頭的帶領下振作起來直面困難。首領、君主、老闆、公爵和國王是島上的五隻流浪狗,它們通常結伴行動尋找食物。
  • 被吹上了天的《犬之島》,我有一點不同意見想說
    這種風格,理所當然也都延續到了最新這部《犬之島》裡。安德森之前的作品收穫的是清一色的好評,《犬之島》看上去也不例外。但是,對於這部新作,我卻有一點不同意見想說。這年頭,直男真的越來越不值錢了。鋼鐵直男們不僅要在穿衣上標榜Vintage或是潮牌,觀影品味也得跟得上。
  • 《犬之島》:五青銅狗和一白銀狗的故事
    反正是之要跟狗有關,都會是催淚的。那麼,你看過不催淚而是反映政治和統治的狗狗電影嗎?美國電影《犬之島》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犬之島》的故事發生在未來的時空之中,犬流感肆虐,市長小林不得不頒布狗狗流放法案,將城市裡的所有犬類都投放到了「垃圾島」之上,任它們自生自滅。市長家的護衛犬點點首當其衝,第一個被投放到犬之島。
  • 電影《犬之島》網友:感覺是一部攝影配樂絕佳的成人版童話
    電影《犬之島》網友:感覺是一部攝影配樂絕佳的成人版童話曾拍攝《布達佩斯大飯店》《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的導演韋斯安德森又出新作品了,這次是以狗狗為題材的日本風格定格動畫,剛獲得了柏林電影節獎,很少看定格動畫,看預告,風格不錯,豆瓣評分8.5,去瞧瞧。
  • 《犬之島》:一部更為複雜的敘事方式和更高格局的人文主題
    年度狗片《犬之島》今日上映,相信很多影迷都在第一時間觀看了本片。除了滿屏的治癒畫風和萌犬冒險的故事之外,影片還有一個最大的賣點,那就是被稱為「豆瓣青年最愛的導演」——韋斯·安德森!人和犬二元對立的城市,獨裁統治vs學生運動,充滿政治隱喻;東方元素隨處可見:櫻花鳥居,葛飾北齋青海波,日本鼓做背景樂,忠犬八公一樣的雕像,全程日語對白,觀眾全靠電影中的翻譯了解劇情,即使是中國人也要繞到西方人的視角去理解以鄰國為主題的電影,韋斯安德森是一個自豪的東方主義者。豆瓣8.6的高分,絕對是近期必看佳片之一。
  • 柏林電影節開幕動畫《犬之島》,導演斬獲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這部影片真正在講什麼,這是一個貓奴的世界故事發生在幾十年後的日本城中,犬成為了人們所憎惡的動物,Megasaki市(虛構日本某市)的小林市長及權貴都是貓奴(細看上圖中的權貴都抱著貓),因此製造了「犬流感」,還進行政治宣傳,把全市的狗都放逐到了島外的垃圾島上等死。
  • 《犬之島》:強迫症看了會流淚
    「強迫症」導演韋斯·安德森帶著新作品《犬之島》來了。你沒聽說過?他的電影隨便截截圖都可以當數學老師上課的案例教學了,美術老師看了會流淚。在他的電影世界裡,是這樣。這樣以及這樣的。這部《犬之島》是韋斯·安德森第二次拍攝定格動畫,在如今這個浮躁的時代,潛心拍攝,認真完成一部影片,是非常難得可貴的事情,韋斯·安德森仍然在堅持他的追求。《犬之島》於2月15日作為柏林電影節的開幕影片上映,獲得第68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 成年人也不一定看得懂的動畫電影《犬之島》溫馨又殘忍
    故事的發生地Megasaki是虛構的,與長崎只有一個字母之差。它的設計既復古,又有未來感。導演在電影中塑造了一個「仿人類社會」的垃圾島社會,讓人類角色講日語的設置也充滿隱喻。《犬之島》自始至終都貫穿著一種荒誕感,但是在殘酷的表層敘事下,觀眾依然可以透過以男主為代表的青年學生們的赤子之心和狗狗們的善良純真中感受到一絲溫暖,並在強烈的政治隱喻和諷刺中看到人性的美好。
  • 成年人也不一定看得懂的動畫電影《犬之島》溫馨又殘忍
    《犬之島》作為一部美國動畫電影,背景卻是在日本。《犬之島》自始至終都貫穿著一種荒誕感,但是在殘酷的表層敘事下,觀眾依然可以透過以男主為代表的青年學生們的赤子之心和狗狗們的善良純真中感受到一絲溫暖,並在強烈的政治隱喻和諷刺中看到人性的美好。
  • 《犬之島》一部另類的狗狗片
    這就是——《犬之島》。關於製作作為鬼才導演韋斯`安德森的第二部動畫電影,繼《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之後,仍然採用了定格動畫的形式。所謂定格動畫,就是將製作好的玩偶,逐一擺放好,先拍攝照片,再串聯起來播放的動畫創作形式。
  • 這部豆瓣超過8分的《犬之島》,看完之後,你會發現不那麼簡單
    最近有一部動畫電影突然火了,在豆瓣上電影《犬之島》的評分超過8分。可以這麼說,電影《犬之島》是本周最熱門的動畫電影了。這部電影《犬之島》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同樣也有非常好的口碑和高票房。電影《犬之島》講述的是一個小男孩,為尋找自己的愛犬經歷的一系列故事。
  • 《犬之島》裡沒有好狗 也沒有好人
    《犬之島》  這一次的《犬之島》也許是韋斯·安德森最反套路的一次嘗試,他選擇把童心和政治進行了糅雜,搞出了一部浪漫可愛的怪奇政治物語  《犬之島》因為這兩個元素的特殊性,而變的浪漫與敏感並存,天真與疼痛兼備。  於是乎,我們的觀影體驗,也在這種糅雜裡變得異常割裂。  有人醉心於浪漫溫馨的糖果,有人執著於鋒銳的政治手術刀。  花開兩朵,小哥我本該去各表一枝。  但好像大家都愛吃糖果,看那糖紙滿地的樣子,已經有不少人去剝了。
  • 犬之島:日本成人社會有多殘暴?看看他們是怎麼對待狗狗的
    它就是:《犬之島》憑什麼盛讚這部電影?說回《犬之島》。安德森在色彩上面的天賦在動畫片《犬之島》中發揮得淋漓盡致。在這部電影裡,我們看到了更深層次的味道。韋斯·安德森在保有文藝感的條件下,向我們揭示了更多的社會隱喻,不僅「過了眼」,更是「走了心」。故事發生在20年後的日本,由於「犬流感」肆虐,政府頒布行政令流放全部狗狗,遠離城市的這座垃圾島就此成為狗狗維繫生存的「犬之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