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陳芙蓉,家住中江縣通山鄉華安村5組。10年前我患上了重病,讓原本幸福的一家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後來依靠黨和國家的好政策,以及家人的支持,我不僅沒有被病魔打倒,還走向了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面對疾病不放棄
弱肩撐起「豔陽天」
我家原本是一個溫馨幸福的五口之家,生活還算寬裕。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10年,我被檢查出患有尿毒症,無法繼續外出務工。那時,我才30歲,對疾病的恐懼,對未來的迷茫一起向我襲來,讓我不堪重負。而我的母親又是聽力一級重度殘疾,沉重的經濟壓力和生活負擔一度讓我失去對生活的信心。
2014年,精準扶貧政策如一股春風,給我一家送來了新希望。那一年,我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根據政策,建檔立卡貧困戶生病住院自費比例不超過10%,我去醫院透析開藥基本用不了什麼錢,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讓我們家重新燃起了希望。直到多年過去,回想起當時經歷的一幕幕,我時常還會哽咽。
面對病魔,「勇」不放棄。患尿毒症的10年裡,我每周一和周四都要去縣人民醫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療,作為家庭頂梁柱的我,一直對自己說:「不能倒下。」
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幫我解決了醫療費,我也有了脫貧致富的決心,但做什麼、怎麼做難住了我。
轉機出現在幫扶幹部許志明到來之後,他隔三差五就到我家講解脫貧政策,指引致富門路,鼓勵我利用農閒時間多看養殖技能方面的書籍。
我和丈夫郭紹平商量,既然沒法出去打工,何不在家搞養殖,這樣還能照顧老人和小孩。想好就幹,在許志明的幫助下,我從農村信用社獲得了5萬元扶貧小額貼息貸款。拿著貸款,我跑到綿陽市三臺縣大姐家「拜師學藝」,並敲定了養豬項目。我首批引進60多頭生豬,逐步走上了自繁自養的脫貧致富之路。
貧困戶到「萬元戶」
養豬成就致富夢
從貧困到致富,並不是一步之遙。由於文化水平低,養殖經驗不足,前兩年,我養豬基本處於虧損狀態。
不懂就學,只要肯付出,人人能致富。我一有機會就去參加縣裡組織的技能培訓班,和周邊養殖大戶探討養豬方法,向畜牧技術員學習繁育護理。通過多年的學習,我也總結了一套經驗:養豬沒啥技巧,就是要做到圈舍通風、消毒殺菌、定時清掃、疾病預防等。
今年我擴大了規模,改造了圈舍,讓其更加自動化、規模化。最近,我花大價錢採購了一些先進的養豬設備,安裝了自動飲水和自動消毒裝置。去年生豬價格好,我一共賣了60多頭豬,淨賺15萬餘元,還把5萬元的貸款還清了。我覺得只要肯吃苦,幸福奔康並不難。目前,我家的豬存欄達50餘頭,20餘頭百斤以上育肥豬、4頭能繁母豬和30頭小豬仔,這些都是我的掌上明「豬」。
奮力拼搏奔小康
引領村民齊致富
我憑藉勤勞的雙手脫了貧,成為全鄉依靠養殖脫貧致富的典範,鄰裡鄉親都來向我取經。顧小家幫大家,過上好日子,我不忘回饋鄉親。學會專業養殖技術的我從不捂著掖著,鄰裡鄉親向我諮詢養豬技術,不管多忙,我都會停下手中的活,熱情地、毫無保留地把所掌握的技術經驗分享給大家。
曾經,面對病魔,我並沒投降,面對生活難處,我也並未退縮。如今,依託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和自己的勤奮努力,我們一家終於過上了好日子。希望我積極樂觀的精神能感染更多人,讓大家都鼓起「錢袋子」過上好日子。
陳雯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