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芙蓉:念好養豬「經」脫貧又致富

2021-01-09 德陽日報

我叫陳芙蓉,家住中江縣通山鄉華安村5組。10年前我患上了重病,讓原本幸福的一家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後來依靠黨和國家的好政策,以及家人的支持,我不僅沒有被病魔打倒,還走向了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面對疾病不放棄

弱肩撐起「豔陽天」

我家原本是一個溫馨幸福的五口之家,生活還算寬裕。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10年,我被檢查出患有尿毒症,無法繼續外出務工。那時,我才30歲,對疾病的恐懼,對未來的迷茫一起向我襲來,讓我不堪重負。而我的母親又是聽力一級重度殘疾,沉重的經濟壓力和生活負擔一度讓我失去對生活的信心。

2014年,精準扶貧政策如一股春風,給我一家送來了新希望。那一年,我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根據政策,建檔立卡貧困戶生病住院自費比例不超過10%,我去醫院透析開藥基本用不了什麼錢,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讓我們家重新燃起了希望。直到多年過去,回想起當時經歷的一幕幕,我時常還會哽咽。

面對病魔,「勇」不放棄。患尿毒症的10年裡,我每周一和周四都要去縣人民醫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療,作為家庭頂梁柱的我,一直對自己說:「不能倒下。」

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幫我解決了醫療費,我也有了脫貧致富的決心,但做什麼、怎麼做難住了我。

轉機出現在幫扶幹部許志明到來之後,他隔三差五就到我家講解脫貧政策,指引致富門路,鼓勵我利用農閒時間多看養殖技能方面的書籍。

我和丈夫郭紹平商量,既然沒法出去打工,何不在家搞養殖,這樣還能照顧老人和小孩。想好就幹,在許志明的幫助下,我從農村信用社獲得了5萬元扶貧小額貼息貸款。拿著貸款,我跑到綿陽市三臺縣大姐家「拜師學藝」,並敲定了養豬項目。我首批引進60多頭生豬,逐步走上了自繁自養的脫貧致富之路。

貧困戶到「萬元戶」

養豬成就致富夢

從貧困到致富,並不是一步之遙。由於文化水平低,養殖經驗不足,前兩年,我養豬基本處於虧損狀態。

不懂就學,只要肯付出,人人能致富。我一有機會就去參加縣裡組織的技能培訓班,和周邊養殖大戶探討養豬方法,向畜牧技術員學習繁育護理。通過多年的學習,我也總結了一套經驗:養豬沒啥技巧,就是要做到圈舍通風、消毒殺菌、定時清掃、疾病預防等。

今年我擴大了規模,改造了圈舍,讓其更加自動化、規模化。最近,我花大價錢採購了一些先進的養豬設備,安裝了自動飲水和自動消毒裝置。去年生豬價格好,我一共賣了60多頭豬,淨賺15萬餘元,還把5萬元的貸款還清了。我覺得只要肯吃苦,幸福奔康並不難。目前,我家的豬存欄達50餘頭,20餘頭百斤以上育肥豬、4頭能繁母豬和30頭小豬仔,這些都是我的掌上明「豬」。

奮力拼搏奔小康

引領村民齊致富

我憑藉勤勞的雙手脫了貧,成為全鄉依靠養殖脫貧致富的典範,鄰裡鄉親都來向我取經。顧小家幫大家,過上好日子,我不忘回饋鄉親。學會專業養殖技術的我從不捂著掖著,鄰裡鄉親向我諮詢養豬技術,不管多忙,我都會停下手中的活,熱情地、毫無保留地把所掌握的技術經驗分享給大家。

曾經,面對病魔,我並沒投降,面對生活難處,我也並未退縮。如今,依託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和自己的勤奮努力,我們一家終於過上了好日子。希望我積極樂觀的精神能感染更多人,讓大家都鼓起「錢袋子」過上好日子。

陳雯 整理

相關焦點

  • 雲南會澤大井:念好「山字經」走出脫貧路
    「山字經」 走出脫貧路。     雲南會澤大井:念好「山字經」 走出脫貧路。     雲南會澤大井:念好「山字經」 走出脫貧路。供圖  貧困群眾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既是脫貧主體,又是幫扶對象,只有充分發揮群眾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主體作用,才能如期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大井鎮通過脫貧攻堅工作的推動,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狠抓精神扶貧,對準消極的觀念和心態定點滴灌、靶向治療,幫助貧困群眾找準貧困根子,解開思想扣子,激發起致富信心。
  • 勵志脫貧靠奮鬥 養豬致富奔小康-全州貧困戶王清維養豬脫貧記
    王清維和妻子便開始養豬,因家庭貧困沒有資金建養豬場,原來就借用親戚和鄰居的豬舍養殖,一年靠買幾頭豬的收入維持著開支。 王清維一家的困境在2015年迎來了轉機。這一年,他家被列為了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扶貧小額信貸政策貸款5萬元,王清維建立了自家的養殖場,一家人的生活開始有了變化。
  • 靈臺:李忠學的養豬致富經
    走進靈臺縣朝那鎮高崖村富民養豬專業經濟合作社的生豬規模化養殖場,兩棟整齊的現代化豬舍映入眼帘。寬敞明亮的豬舍,標準化的豬圈乾乾淨淨,一頭頭剛滿月的小豬正悠閒地吃食、玩耍。養豬能手李忠學從事生豬養殖已有20多年時間,他不斷積累養殖經驗,調整優良品種,闖出了一條養殖致富路,成為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 上世紀九十年代,李忠學家養了幾頭豬,由於規模小,缺乏經驗和先進的養殖技術,豬仔飼養周期長、產量低,辛辛苦苦忙活一年,卻賺不了幾個錢。2015年,鎮上成立了富民養豬專業經濟合作社,並辦起了標準化的生豬養殖場。
  • 治多:念好「致富經」 唱活「草山戲」
    這裡既是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的核心區,又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自精準脫貧工作啟動以來,治多縣確定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625戶10771人。可以說,治多既要因地制宜發展經濟,又要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注重生態文明建設,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穩步提高脫貧質量,切實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的「雙贏」發展道路。
  • 陳漢:大山裡養豬闖出致富路
    2017年,白鶴村支村兩委,在陳漢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瞄準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優勢,積極引導和扶持村民發展生態養豬。  2018年,貧困戶朱愛軍在鄉村幹部的扶持下,走上了養殖生豬的致富之路。經過三年發展,他家一躍成為全村養殖生豬規模最大的養殖戶,還創下三年無一例生豬發病的記錄。
  • 念好「山字經」,做好「綠文章」!美麗苗鄉煥新顏
    念好「山字經」,做好「綠文章」!近幾年來,屏邊縣牢牢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內涵,堅持產業發展生態化、生態建設產業化,著力挖掘「山潛力」,念好「山字經」,做好「綠文章」,產業扶貧成為提高脫貧質量的「主攻手」,穩定脫貧成果的「壓艙石」。
  • 北碚「蠟梅村」念好「三治經」
    北碚「蠟梅村」念好「三治經」 2020-12-01 18: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陳敏爾:念好山字經 做好水文章 打好生態牌
    原標題:念好山字經 做好水文章 打好生態牌 1月20日至21日,省委副書記、省長陳敏爾到銅仁市沿河自治縣調研。他強調,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提出的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的要求,注重大生態理念、大通道布局和大健康產業,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沙子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自2010年啟動建設以來,依託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空心李、鐵皮石斛、白芨等特色產業,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900元。時值寒冬,在園區中藥材示範基地,到處是村民挖坑種苗的忙碌身影。
  • 養豬 養蝦 種桃 棗陽周發明上演脫貧「三步曲」
    他卻說,憑自己的勞動致富,心裡踏實!50歲的周發明很不幸——2008年妻子被查出患有重病,經過幾年治療,仍未保住性命,家裡因此一貧如洗。妻子去世不到3年,女兒又突發重病,雖然病癒,但大腦受損嚴重,生活不能自理。連遭打擊,讓周發明一度對生活失去信心。2015年,他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了解到國家的各項幫扶政策後,他有了脫貧的想法。
  • 中小散戶:2020靠養豬脫貧,2021成本之爭下如何不返貧?
    2020已畫上句號,回首養豬業的這一年,全國各個地區無數貧困戶和普通家庭因為養豬而脫貧致富,無數中小養殖戶因為養豬而實現財富自由,「養豬」甚至為我國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面對即將到來的2021年,豬價很大可能會進入深跌周期,隨之各養殖主體之間也會由之前的資源之爭、市場份額之爭變為成本之爭,在這一大背景下,中小散戶該如何武裝自己確保自身繼續致富不返貧?
  • 湫坡頭何書學養豬年入20萬
    何書學是湫坡頭鎮遠近聞名的養豬能手,也是該鎮脫貧攻堅扶志扶智工作中的勤勞致富模範戶。何書學前幾年因缺資金、缺技術,他本人對生活熱情也不高,存在「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湫坡頭鎮黨委、政府積極主動,因貧施策,精準出擊,尋找轄區有勞動能力,但缺乏內生動力和勞動技能的貧困戶,準備對這類貧困戶,多方面望、聞、問、切,多方式幫、教、學、助,志智雙扶,打造脫貧致富「動力源」。
  • 念好「山」字經 加快奔小康——重慶武陵山區城鎮群生態脫貧記
    念好「山」字經 加快奔小康——重慶武陵山區城鎮群生態脫貧記 2020-09-05 10:17:49   來源:新華社
  • 毛南族自治縣脫貧後試水直播帶貨 香豬香牛香鴨香米香菇拼多多上熱銷
    從「望天吃水」到脫貧摘帽環江念好「產業經」環江好貨「觸電」直播帶貨的背後,是一段熱血奮鬥的故事。地處桂西北山區的環江縣大部分地區屬於喀斯特地貌和巖溶山區,有著「石頭上的森林」之稱,地理環境十分惡劣,當地群眾曾經連吃水都成問題。
  • 【「雙決雙扶」大宣講】風水梁鎮:念好「三字訣」 ,確保每一個農...
    【「雙決雙扶」大宣講】風水梁鎮:念好「三字訣」 ,確保每一個農牧民都「入學」 2020-03-22 2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農村怎麼致富?帶你念好「山字經」,走好「特色路」,唱響「振興曲」
    璟豐農業開發公司負責人、幸福工程致富帶頭人李枝英信心滿滿地說。合作社還為創業母親成本價提供菌棒、菇棚等生產資料,免費為創業母親提供技術指導,通過標準化生產,形成統一收購銷售的產業鏈,示範帶動更多的計生家庭發展食用菌生產走上脫貧之路,讓更多計生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創業。「我是前年以入股的形式加入這個合作社,在這邊幹活和年底分紅一年差不多有3萬多元。去年開始,我就在老闆的鼓勵下我就單幹了一點,菇棚和菌棒都是老闆供應的,今年我打算再多承包一點。」
  • 靈芝裡的致富經_新聞頻道_中國青年網
    新華社長沙11月11日電 題:靈芝裡的致富經  新華社記者帥才、譚謨曉  11月初,韶山鄉村,稻田金黃,風景如畫。在韶山市銀田鎮銀田村扶貧產業基地的大棚裡,一株株碩大的靈芝,如傘如蓋。最大的靈芝直徑達到1.8米,讓前來參觀的遊客嘖嘖稱奇。
  • 做足「牛文章」念好「致富經」 陽信縣以新思路發展肉牛綠色循環...
    ■開欄的話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徵程中,全省廣大幹部群眾全力以赴、奮鬥攻堅。今天起,本報開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市縣調研行」專欄,組織記者深入各市、縣調研採訪,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重大主題,奔赴基層一線,見證齊魯大地昂揚奮進的姿態,展現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講述小康路上的山東故事。
  • 養豬就能致富?那可不一定,要科學養豬才行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網友們總是會說養豬致富這樣的話。不知道是從哪兒聽來的,認為只要養豬就一定能致富,事實上不會養豬的人,賠錢的也不少。你要學會科學的養豬技巧,才能讓你賺得盆滿缽滿。華豬是很多農村養殖戶都會養殖的,因為用它來做肥鍋肉是最好的選擇。
  • 建陽桔柚:念好「品牌經」 種出「黃金果」
    但是,整個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並不是一帆風順,也是幾經波折,經受了不少挫折。20世紀80年代初,赴日研修生謝福鑫從日本引進甜春桔柚,並從其單株芽變中選育出雜柑類新品種——「建陽桔柚」。1999年冬季嚴寒,「建陽桔柚」遭受前所未有的大凍害,桔柚產業損失嚴重,很多果場倒閉。
  • 勵志,廣西這對夫婦的養牛養豬脫貧記!
    為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廣西女性微信公眾號推出了《家庭脫貧故事》欄目,宣傳我區農村貧困家庭主動脫貧、勵志脫貧,脫貧致富的故事,進一步激發脫貧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