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已畫上句號,回首養豬業的這一年,全國各個地區無數貧困戶和普通家庭因為養豬而脫貧致富,無數中小養殖戶因為養豬而實現財富自由,「養豬」甚至為我國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面對即將到來的2021年,豬價很大可能會進入深跌周期,隨之各養殖主體之間也會由之前的資源之爭、市場份額之爭變為成本之爭,在這一大背景下,中小散戶該如何武裝自己確保自身繼續致富不返貧?
行業紅利+集團企業帶動 養豬為脫貧攻堅立下汗馬功勞
回首2020全年,生豬價格分別在2月中旬以及7月中旬出現了兩次豬價高點,均在38元/公斤以上,屆時出欄一頭肥豬利潤輕輕鬆鬆達到3000元以上。即使全年的均價按照30元/公斤計算,出欄一頭肥豬盈利也達2000元以上。這個利潤相當於正常年份的6-7倍,以小規模豬場來說,自己養個30頭母豬,一年輕鬆百萬到手!所以,2020年靠養豬實現財富自由的不在少數,尤其是有自己獨立豬場的中小散戶,絕對是一年賺了十年的錢。
除了有自己豬場的養殖戶,還有一部分養殖戶也在2020的紅利年收穫不小。他們或許是因為非瘟導致虧損沒有資金再投入,或許是因為非瘟防控能力不到位而不敢再養,又或許是因為養豬行業的高利而首次加入養豬大軍的「小白」養殖戶。這一年他們在大型養殖集團的帶領和幫扶下也抓住了時代機遇,脫貧致富。以廣西揚翔股份有限公司為例,2020年該公司通過構建「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扶貧帶貧機制,在貧困地區建立了逾百個養殖小區,帶動當地減貧,取得顯著脫貧成效。
這一年,太多的養殖戶家庭脫貧致富的故事都包含在這一串串數字裡面。不得不說,像廣西揚翔一樣的一大批大型養殖企業依靠「產業帶動」模式成為2020年我國脫貧攻堅的主力軍!
2021年,養豬已經到了拼成本的時代
今年以來,在市場利好以及政策支持的雙重刺激作用下,規模豬企加速擴大產能,中小養殖戶補欄增養積極性也在不斷提高,我國生豬產能加速恢復。最新官方數據顯示,11月末全國生豬產能已恢復至常年水平的90%以上。
隨著生豬產能的逐漸恢復,明後年豬價必然進入下行通道,未來養豬也將從「資源競爭」變為「成本競爭」。而就在近日,上市豬企先後發布公告,以7大頭部豬企三季度養殖成本為例,牧原股份為14元/公斤,新希望為14.2元/公斤,大北農為14-15元/公斤,唐人神為16.1元/公斤,金新農為17.6元/公斤,正邦科技為20.1元/公斤,天邦股份為22元/公斤。
從以上數據來看,各個上市豬企的成本差異還是比較大的(主要是自繁自養和外購仔豬造成的成本差異較大),並且相比於非瘟爆發之前,養殖成本都有明顯的上升。究其原因,一是非瘟防控成本上升,包括用藥、生物安全防控等;二是飼料價格不斷攀升;三是母豬生產成績的差異。
為了應對明年及以後的行情下行,大型豬企已經做好應對之策。豬業一哥牧原明年主要通過智能化升級逐步降低成本,使其降至非瘟前水平;正邦科技將制定嚴格的成本考核和獎懲方案,力爭明年將成本將至16元/公斤;新希望則是通過數位技術進一步優化運營成本將成本將至11-12 元/公斤……不可否認,相比中小養戶,頭部豬企更有「憂患意識」,他們在加速擴張的同時已經開始將「降本」作為核心工作,並紛紛使出殺手鐧。
對於大型養殖企業而言,他們產業鏈齊全,抗風險能力也比較強,哪怕是養豬不賺錢,還能通過產業鏈上的其他環節來進行生產或銷售,從而獲取利潤。而中小養殖戶則不同於此,要知道,養豬不是靠著一腔熱情就能辦好的,更要講究方法和技術和策略。那麼,成本之爭下中小養戶又該如何在保住「不返貧」的底線下爭取更大的利益呢?
2021成本之爭下中小散戶如何不返貧?
這還要從選擇和努力兩個方面來說,對於不同的養殖戶這兩個方面都非常重要。
對於資金不充足、養殖經驗一般、抗風險能力較差的養殖戶來說,還是選擇和大型養殖集團合作的養殖模式更為「穩妥」。例如廣西揚翔就是創新利用「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模式持續為養殖戶創造利益。由公司投資建設高標準生態豬欄、流轉土地,實行統一規劃、統一供苗、統一技術服務和統一回收產品;合作社組織社員申請創業貼息貸款,進行生態循環種養;貧困戶「養好豬」,既有效規避養豬市場風險,又讓貧困戶在產業發展中獲得「租金、薪金、分紅金」,體面而有尊嚴地通過勞動致富。
對於有一定資金實力和有較豐富的養殖經驗的養殖戶來說,也可以依靠自己的獨立的豬場「自己幹、拼一把」,但前提是,一定要不斷學習進步提升自己的養殖技術、做好豬場的成本控制。
而降低養殖成本可以從基因、營養、生物安全、生產管理等方面著手。具體來看:
1、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儘量自繁自養,二元母豬培育最佳;對於母豬性能差、產仔數少、成活率低的豬群,應及時予以剔除;
2、沒有能力在遺傳進展上推進,可拓寬用精渠道,尋找優質的育種企業合作,爭取「基因優勢」。
3、做好豬群飼餵保健與飼餵營養,在沒有能力提升產仔數的情況下,把主要精力放在提升健仔數和斷奶成活率上。
4、積累經驗,提高養殖技術,把非洲豬瘟防控工作放在首位,正確認識積極應對,做好豬場衛生,定時消毒,切斷一切豬瘟傳播來源,全力做好豬場生物安全防控。
5、控制好養殖規模,最好不要滿負荷生產,100頭的豬場可以控制在保持80頭以內的存欄量,這樣不會有太大的壓力,以便做到「進可攻、退可守」。
6、加強交流、把控上市行情,盡力錯峰出欄上市。
7、把絞盡腦汁到處挖人才的心思放在自我提升上,依靠自己的知識和親力親為的責任心提升豬場的運營效率。
按照這樣的方法,2021無論是自己養豬還是和大型企業一起合作養殖,都能在能確保不返貧的基礎上,還有很大的致富可能!怎樣選擇?如何努力?留給中小養戶思考的時間已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