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4戰鬥機:可變後掠翼的「大貓」,美國海軍艦載機的巔峰作品

2021-01-16 谷火平觀察

1986年美國主旋律電影《TOP GUN》在全美上映,結果當年獲得巨大成功,不僅票房一路飄紅,當年報名參軍的美國青年也比以往年份多了20%以上,而這一切除了湯姆·克魯斯的演技外,還要歸功於最重要的道具——美國海軍F-14雙發重型艦載戰鬥機。這種由號稱「養貓廠」的美國格魯曼公司研製的,綽號「雄貓」的重型戰鬥機作為冷戰美國海軍的頂尖戰鬥機,無論是戰鬥力還是顏值方面,都堪稱世界翹楚,而這種強大戰鬥機的由來,還得追溯到血腥殘酷的越南戰爭時期。

曲折的誕生之路:F-14養成記

很少有人知道,如今美國看起來一眾高大上的武器裝備,其實很多都是因為在越南的叢林中吃了大苦頭才研發生產列裝部隊的。而這裡面就包括了F-14「雄貓」戰鬥機。攤開地圖不難發現,越南是一個地形極為狹長的國家,由於背靠中南半島的熱帶雨林,越南自古以來其經濟發展就主要是依靠著沿海的狹長平原一帶進行展開,所以越南的國土南北長度超過1000千米,但是東西寬度僅數百千米,其中在其腰部最窄的地方僅有不到50千米。正是由於這種臨海的地理特性,在整個越戰期間,美國海軍得以從海上對越南北方發動大規模戰略性轟炸。

(越戰時期美國空軍,隨時可以根據命令發動空襲)

早在美軍開始介入越南戰爭的1965年,美國海軍就在我國南海靠近北部灣的海域,距離越南國土約100海裡遠的地方建立了一個代號為「揚基站」的值班海域。整個越戰期間,美國海軍在這一海域一直保持2~4艘航空母艦處於值班狀態,隨時可以出動艦載機對越南北方進行空襲。「揚基站」和「迪克西站」一北一南,專門負責支援美國在越南的軍事行動。而其中「揚基站」由於靠近越南北方, 因此其執行轟炸任務時,經常會與越南空軍遭遇並交火。編入揚基站作戰的美軍艦隊被稱為第77特遣航母艦隊。

(起飛的F-4B戰鬥機)

當時美國海軍和美國空軍一樣,主要裝備F-4鬼怪式戰鬥機,不過和空軍裝備的F-4E型戰鬥機不同,美國海軍裝備的F-4B型戰鬥機一直沒有安裝6管20毫米的火神M61型加特林炮,因此只能使用AIM-7「麻雀」和AIM-9「響尾蛇」兩種空空飛彈和越南空軍的米格戰鬥機作戰。在整個越南戰爭期間,第77特遣航母艦隊總共損失飛行員和艦員共83人,並有約200人被俘或者失蹤。而在揚基站作戰的美國海軍總共損失約300架各型艦載機,另外有1000多架飛機曾經被擊傷。這導致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從而無力對世界其他熱點地區作出支援反應。

(越戰中全副武裝的美國海軍F-4B戰鬥機,儘管沒有機炮輔助,美國海軍的戰績卻比空軍同行優秀許多)

同時美國海軍的飛行員們和他們的空軍同行也發現,F-4鬼怪式戰鬥機雖然推重比大、速度快、航程遠而且其雷達航電系統也要優于越軍的米格戰鬥機,但是由於飛機設計上過於追求高空高速性能導致F-4戰鬥機的機動靈活性差,在近距離格鬥中經常輸給越軍的米格-17戰鬥機,而在超音速作戰中也很難命中小巧靈活的米格-21戰鬥機。在整個越南戰爭中,美軍和越軍空戰的總損失比大約為1:4,雖然越軍的損失要明顯高於美軍,但是米格-17是第一代亞音速噴氣式戰鬥機,米格-21是第二代超音速戰鬥機,二者和F-4鬼怪戰鬥機有著明顯的代差,而F-4卻依然不能有效壓制這兩種老式蘇制戰鬥機,這本身就刺激了美國海軍開發新一代戰鬥機。

(計劃中的F-111B戰鬥轟炸機,最終美國海軍發現,這貨根本沒辦法上艦服役,不得不另起爐灶)

1960年代受F-4戰鬥機研製成功的刺激,美國政府一直試圖繼續撮合美國空軍和海軍共同研製新式戰鬥機,以節省軍費預算。而在F-4鬼怪式戰鬥機之後,下一個美國空軍和海軍的合作項目,就是F-111「土豚」戰鬥轟炸機。在設計F-111時,美國空軍希望該機能夠同時兼具空戰和對地攻擊的能力,並計劃用F-111替換笨重的F-105「雷公」戰鬥轟炸機,後者曾經在越南被越南空軍打得灰頭土臉。越軍甚至有意放過空戰能力較強的F-4鬼怪,專門挑F-105雷公進行攔截,由此造成美軍戰鬥轟炸機部隊損失慘重。然而,最後美國海軍發現F-111完全是依照空軍戰鬥轟炸機的需求設計,其體積和重量均嚴重超標,根本無法在航母上使用。最終美國海軍不得不退出了F-111戰鬥轟炸機項目,並另起爐灶,開始招標全新的艦載戰鬥機,經過多輪競爭淘汰,最終格魯曼公司的303-60方案獲得了美國海軍的認可,並正式授予編號F-14「雄貓」戰鬥機,由此,開啟了一段F-14戰鬥機的傳奇裡程。

兇悍的「雄貓」——冷戰艦載戰鬥機的巔峰作品

法國著名航空設計師馬塞爾·達索曾經有一句名言:看起來好看的飛機,就是好飛機。這句話確實有一定的道理,因為符合空氣動力學原理的飛機在人類的審美觀念上確實更賞心悅目。而F-14這一樣一款在全球軍迷中得到一致好評的戰鬥機,其作戰性能自然也是響噹噹的。

(F-14戰鬥機三視圖)

F-14戰鬥機長19.1米,翼展最大為19.54米(20°),最小為11.65米(68°),採用的是雙發雙垂尾可變上單翼設計,飛機空重18.2噸,最大起飛重量33.72噸,這個參數其實和如今我國航母列裝的殲-15戰鬥機非常相似,殲-15戰鬥機的空重大約也在17.5~18噸左右,最大起飛重量約為33噸。可見艦載重型戰鬥機的設計大多具有相似之處。F-14戰鬥機最大航程為2570千米,最大飛行速度為M2.38,是美國海軍迄今為止裝備的飛行速度最快的戰鬥機,在F-14之後,美軍再也沒有裝備能夠飛到2馬赫以上速度的戰鬥機,也徹底喪失了快速攔截作戰的能力。

(執行快速攔截任務,已經把機翼全部收攏的F-14戰鬥機)

F-14戰鬥機採用了美國當時已經趨於成熟的可變後掠翼方案,這樣可以同時兼顧戰鬥機的低速起降性和高速攔截性等作戰需求。這一點在航空母艦上顯得特別重要。因為航母的甲板面積只有通常陸地機場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小,因此航母艦載機對於起降速度要求很高,艦載機起降速度低,意味著飛機在離艦和著艦時的速度更小,這樣起降會更加安全,F-14的可變後掠翼正好完美適應了飛機低速起降的需要。F-14的機翼後掠角可以在20°~68°之間自由變動,在起飛和降落時,把飛機的後掠角角度拉到最小,這樣機翼全部展開,獲得最大升力;而在執行快速攔截任務時,在飛機起飛後,再把飛機機翼向後收起,最終形成類似於無尾大三角翼的布局,從而獲得最優的高速性。

(F-14和F/A-18伴飛)

由於自動化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F-14戰鬥機安裝了當時最先進的自動飛控系統,飛機的飛控計算機可以根據飛機的飛行姿態和飛行員的指令,對機翼進行調整,隨時保證飛機處於最優氣動狀態。這一點比當時蘇聯米格-23戰鬥機整整先進一代,因為當時米格-23戰鬥機雖然也採用了可變後掠翼設計,但是由於沒有足夠可靠的飛控計算機與之匹配,所以只能採用三個預設的固定角度,導致可變後掠翼的潛力無法充分發揮,而且由於可變後掠翼在不同角度下飛機的重心和升力中心的位置不同,導致飛機操作極為困難,墜毀事故頻發,荒廢了原本應該極為出色的一款可變後掠翼戰鬥機。

(70年代黑科技——AWG-9火控雷達和AIM-54A不死鳥飛彈)

除了卓越的電腦飛控系統外,F-14戰鬥機還加裝了當時堪稱逆天的AWG-9機載火控系統和即使在今天也相當卓越的AIM-54A「不死鳥」遠程空空飛彈。AWG-9型武器系統由火控雷達和計算機組合構成,是專門為當時蘇聯海軍岸基航空兵的圖-22M系列超音速轟炸機打造的遠程攔截系統。由於1970年代蘇聯海軍岸基航空兵開始陸續換裝圖-22M系列超音速轟炸機,這種專用轟炸機也採用了可變後掠翼設計,最大飛行速度超過2馬赫,全程超音速的狀態下依然有超過1500千米的作戰半徑,該機可以攜帶AS-4/5/6等多種型號的俄式重型遠程反艦飛彈,俄式反艦飛彈的一個最大特點是,射程遠、速度快且威力大。上述飛彈的射程在280~450千米之間,並且為清一色的超音速反艦飛彈,彈頭可以安裝750千克高爆戰鬥部或者55萬噸TNT當量核彈頭,在使用核彈頭時,一枚飛彈就足以確保摧毀一整支美軍的航母戰鬥群。

(由於速度快、航程遠,因此冷戰時期F-14承擔了絕大部分攔截蘇聯轟炸機的任務)

由於當時美國海軍完全沒有能夠有效攔截蘇制超重型反艦飛彈的武器,所以F-14當年的首要作戰任務,就在圖-22M轟炸機發射飛彈之前就將其擊落,只有這樣才能有效保全美國的航母戰鬥群。而F-14上攜帶的AWG-9型火控雷達可以在336千米距離上發現蘇聯的圖-22M型轟炸機和圖-95RT型偵察機,並且在220千米距離上對蘇聯轟炸機保持穩定跟蹤,並鎖定其中了6個目標,在150千米距離上即可發射「不死鳥」飛彈攔截蘇聯的轟炸機和偵察機,由於美國海軍為F-14劃定的巡邏線距離航母艦隊約740千米,所以從理論上說,F-14完全具備在蘇聯轟炸機發射飛彈之前就將其擊落的能力,而且F-14戰鬥機機體寬大,載荷也大,一次飛行足以攜帶6枚AIM-54A飛彈,面對笨重的轟炸機,基本上可以做到一發入魂,所以在正常情況下,美海軍通常是派2個雙機編隊執行巡邏任務,必要時再緊急派遣2個雙機編隊,合計8架飛機。這8架F-14一共可以攜帶48枚「不死鳥」飛彈,足夠攔截蘇軍4個轟炸航空團的轟炸機。

黯然收場的「最強四代」——成本是永遠的痛

按照美國最新的戰鬥機劃分標準,F-14儼然已經是「四代機」的水平,而且作為美國海軍最強艦載戰鬥機,F-14戰鬥機從1974年正式交付美國海軍,到2006年退出現役,其整個服役期不過32年,而與之同期的F-15、F-16等戰鬥機如今不但依然在美軍中服役,甚至還在不斷升級改進。美國空軍最近剛剛訂購了一批多達200架的F-15EX型戰鬥機,為波音公司從去了一張救命的訂單。那麼為何性能如此先進的F-14戰鬥機會早早退役?原因無外乎一個:缺錢。

(冷戰時期艦載戰鬥機的頂級火力配置)

在冷戰期間,由於美國海軍是美國對抗蘇聯擴張的急先鋒,特別是在1980年代時,蘇聯也已經開始的自己的航母建造計劃,當時的蘇聯海軍已經列裝了4艘4萬噸的「基輔」級中型航空母艦,並正在緊鑼密鼓的建造「庫茲涅佐夫」號大型航空母艦,再加上蘇聯海軍列裝的以反航母為重要作戰任務的圖-22M轟炸機。美國海軍為此倍感壓力,而F-14戰鬥機是美國海軍當時唯一具備快速遠程攔截性能的戰鬥機,因此F-14毫無疑問的成為了當時美國海軍航母艦隊防空的核心主力。

但是在1991年蘇聯突然解體後,美國海軍在大洋上一下子沒了對手,則F-14戰鬥機的問題就暴露出來了。作為重型艦載戰鬥機,F-14雖然有著極為卓越的戰術性能,但是由於其體積龐大、技術複雜因此價格也十分「感人」。而且由於其早期使用的普惠TF-30型發動機源自F-111戰鬥轟炸機,因此推力嚴重不足,這導致F-14戰鬥機格鬥性能不佳,儘管後續換裝了全新的F110-GE-400型發動機,但是維護成本高、可靠性低的問題始終沒有解決,再加上最主要的「敵人」蘇聯已經不存在了,美軍在大洋上的壓力驟減,也就不再需要花大價錢維護這樣一款昂貴的重型戰鬥機。

(退役後慘遭暴力拆解的F-14戰鬥機)

其實,F-14早早退役還有一個原因:在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前,伊朗是美國在中東最重要的盟友。但是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伊朗和美國關係破裂,雙方反目成仇。而伊朗空軍是全球除美國海軍外,唯一裝備了F-14戰鬥機的軍隊。美國自己如果繼續列裝F-14戰鬥機,就需要不斷維持F-14的生產線,以確保現有F-14戰鬥機的維護保養需要。但是維持F-14生產線也意味著,一定會有相關零備件通過各種渠道落入伊朗手中。為了避免「資敵」,美軍於是果斷退役了F-14戰鬥機,並且除了博物館展出的樣品外,其餘退役的F-14戰鬥機一律銷毀,甚至粉碎成渣,堅決不給伊朗留下空子鑽。

修修補補的「波斯貓」——伊朗空軍的F-14戰鬥機

(不知道美國人會怎麼想——伊朗人真的把俄制空空飛彈掛上了美制戰鬥機)

儘管美國徹底銷毀了F-14生產線和全部的F-14戰鬥機,但是伊朗依靠著早年儲存的零部件,以及多年來自己的努力,依然維持了F-14戰鬥機部隊最低水平的作戰力量。在1979年時,伊朗空軍總共裝備有79架F-14戰鬥機,經過8年的兩伊戰爭和40多年的封鎖,也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伊朗通過仿製替代等方式,自行補充了部分F-14的零件,另外一些則依靠從其他飛機上拆卸來維持。目前伊朗大約還有20~30架可以飛行的F-14戰鬥機,其餘則作為儲備零件以備拆換使用。而對於F-14戰鬥機武器失效等問題,伊朗一方面通過走私和黑市等方式,偷運了部分響尾蛇和麻雀飛彈供F-14使用,另外甚至還把美制「霍克」防空飛彈整合到了F-14戰鬥機上,成為全球第一能夠攜帶地空飛彈的戰鬥機,近年來伊朗甚至還嘗試過把俄制R-27雷達半主動飛彈整合到F-14戰鬥機上,並且逆向仿製AIM-54A「不死鳥」遠程空空飛彈……總之,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伊朗人做不到。

(目前唯一還在飛行的「波斯貓」——一伊朗F-14戰鬥機)

F-14戰鬥機的卓越性能在兩伊戰爭中曾經得到充分的體現,在8年的兩伊戰爭中,伊朗飛行員駕駛F-14戰鬥機總共擊落50多架伊拉克飛機,其中伊朗王牌飛行員賈利勒·贊迪一人就擊落了11架伊拉克飛機,而且其中有4架是被戲稱為「飛行不鏽鋼」的蘇制米格-25重型戰鬥機。而且F-14戰鬥機的戰功主要是依靠不死鳥飛彈獲得,AWG-9和不死鳥飛彈這對組合在兩伊戰爭中充分得到檢驗。

(為了確保F-14的戰鬥力,伊朗甚至還逆向仿製了AIM-54A不死鳥飛彈)

不過,進入新世紀後,由於使用年限太長,伊朗的F-14戰鬥機雖然依然保持飛行,但是露面的時間也越來越少,儘管伊朗全力維持,但是畢竟以伊朗的工業水平,不可能完全保證F-14戰鬥機的零件供應,再加上這批飛機自身的機體壽命也基本到期,所以,伊朗的F-14戰鬥機退役恐怕只是時間問題。

(雙發、重型的蘇-35戰鬥機顯然更對伊朗人的胃口)

對於這批「波斯貓」退役後,何種飛機能夠「接班」的問題,包括在伊朗內部,都有著非常激烈的爭論。拋開政治觀點不談,伊朗實際上更加喜歡歐洲的戰鬥機,特別是EF-2000這樣的雙發戰鬥機,其先進的航電和完善的武器系統更對伊朗人的胃口。但是由於美國對歐洲施壓,因此伊朗採購EF-2000戰鬥機的能行幾乎沒有。除了歐洲外,伊朗的選擇並不多,目前可能的選項一個是俄羅斯的蘇-35戰鬥機,另外一個是我國的殲-10CE型戰鬥機。作為一個地區性強國,從戰術角度上說,航電更先進,配套彈藥更全面的殲-10CE是更適合伊朗空軍的最佳戰鬥機。不過由於伊朗人飛慣了F-14這樣的雙發雙座重型戰鬥機,再加上其空軍是全西方的作戰思維,強調主動進攻,因此他們大概率會選擇蘇-35雙發重型戰鬥機來替換已經難以為繼的F-14戰鬥機。

(最後一批依然翱翔的F-14戰鬥機)

從1974年交付至今,經過40多年的風雨,儘管F-14戰鬥機已經逐步走向退役,但是這種飛機作為一種軍迷心中的圖騰,將會在軍迷們的心目中飛翔。

相關焦點

  • F-14最後的血脈——夭折的超級雄貓21戰鬥機到底長啥樣
    1、雖然F-14「雄貓」戰鬥機已經從美國海軍退役十多年,但這種可變後掠翼戰鬥機仍具有超高人氣。近日航空藝術家Adam Burch根據現有資料,逼真還原了F-14最後的血脈——夭折的超級雄貓21戰鬥機的面目。
  • 永遠的F-14「雄貓」戰鬥機
    湯姆.克魯斯扮演年輕莽撞的尖子飛行員與他的座機——F-14「雄貓」一起成為軍機迷永遠津津樂道的話題。「雄貓」戰鬥機也被不少軍迷譽為世界上最漂亮的戰機,沒有之一。格魯曼F-14「雄貓」(英文:Grumman F-14 Tomcat)是根據美國海軍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艦隊防空和護航的要求,由格魯曼公司(現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研製的雙座雙發超音速多用途艦載戰鬥機,用來替換海軍的F-4「鬼怪」。主要執行艦隊防禦、截擊、打擊和偵察等任務。
  • 如果用最新技術重新研製F-14雄貓,能碾壓所有三代戰機麼?
    於是有很多貓迷提出設想,如果用最新技術重新研製一架F-14雄貓,能碾壓其他所有三代戰機麼?毫無疑問,應用最新技術的F-14能輕鬆碾壓所有三代機,但即使是最新技術武裝的F-14雄貓,也會被殲-20和F-22/F-35等四代隱身機輕鬆碾壓。
  • F-14雄貓戰鬥機最帥的兩個動作:發射不死鳥飛彈和變後掠翼
    F-14雄貓戰機可變後掠翼是F-14的一大特點,在高速時,主翼完全後掠而成三角翼狀。在低速時,主翼伸展,使得F-14在各種高度、速度都有最佳的升阻比。F-14攔截蘇聯Tu-95RT熊式長程轟炸機,是冷戰時期東西方抗衡的經典畫面。
  • 《壯志凌雲2》重裝出擊,阿湯哥風頭更盛,卻再難見大貓
    而在這五架私人飛機中,阿湯哥最鍾愛的並不是高檔的私人商務型「灣流」客機,而是一架戰鬥機,一架真正的戰鬥機——二戰時期最經典的螺旋槳戰鬥機P-51K「野馬」,螺旋槳飛機的巔峰之作。影迷看的是酷酷的阿湯哥,而軍迷自然更看重《壯志凌雲》的另一大亮點——F-14「雄貓」戰鬥機了。F-14是美國格魯曼公司研製的超音速、雙發、雙座、可變掠翼重型多用途艦載戰鬥機,是世界上第一種三代戰鬥機,1967年底開始研製,1970年12月原型機首飛,1972年5月開始交付美國海軍航空兵使用。
  • F-14「雄貓」戰鬥機已經退役二十年了,為什麼許多人還念念不忘?
    李三萬摘要:美國海軍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主力戰機F-14「雄貓」已經退役二十年了,為什麼還有許多人還念不忘?依然對F-14「雄貓」鍾愛有加,成為鐵桿的貓迷粉絲?美國海軍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主力戰機F-14「雄貓」已經退役二十年了,為什麼還有許多人還念不忘?依然對F-14「雄貓」鍾愛有加,成為鐵桿的貓迷粉絲?
  • 海空中的「天鷹戰士」:擅長加油的艦載機,美海軍A-3與A-4攻擊機
    圖中航母甲板上停放的艦載機,包含A-3、A-4和A-5以及A-6在二戰結束時,由於核武器的問世,在足以跨大洲的戰略核飛彈問世之前,海軍的航母艦載機也是美國執行核打擊任務的重要手段,而要運輸這些大個頭的核炸彈,並且還能夠把它們準確的扔在敵人頭上,重型艦載攻擊機就是必不可少的,而美國海軍艦載重型噴氣式攻擊機的最初鼻祖,顯然就是著名的A-3"空中戰士"重型攻擊機。
  • 要F-18還是六代機?因為沒錢,美海軍航空兵不得不做選擇題
    據《防務新聞》網站2020年6月1日消息,未來幾年,美國海軍將就航母艦載機聯隊的發展做出重要的決定:美國海軍是否願意犧牲幾十架新型「超級大黃蜂」戰鬥機,以便將節省資金用於支持在2030年推出第六代戰鬥機?
  • 重型戰鬥機的極致之美,永遠的大貓,F-14雄貓戰鬥機美圖大賞
    大貓的顏值是無可匹敵的。有著現代武器力量與科技的一切美感。當年我是在《艦船知識》雜誌上胡其道先生手繪的海空大戰連環畫上認識大貓的。現在想來似乎有些變形,但展開主翼拉長的斜側影立刻吸引了我。後來又是《壯志凌雲》、《太空堡壘》。
  • 中美俄戰鬥機差距多大?看看用什麼梯子上飛機都能看出差距
    登機梯是戰鬥機飛行員上下飛機的重要通道,由於不同的使用需求,不同國家、不同軍種的戰鬥機登機梯設計也有所不同,比如海軍使用的航母艦載機為了節省空間、提升出動效率,一般會在機身上設置可收放式的隨機登機梯,而空軍使用的陸基起降戰鬥機則使用的是常規的登機梯。
  • 二戰美軍艦載機不如日軍,美國航空兵如何奪取中途島制空權
    在這場海戰中,美國海軍以損失一艘航母的代價擊沉日軍4艘航母,扭轉了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的不利局面,給不可一世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以沉重打擊。 當時美國海軍艦載機的整體實力不如日軍。那麼在艦載機整體實力不如日軍的前提下,美軍航空兵依靠什麼樣的戰術奪取了中途島戰役的制空權,進而贏得中途島戰役的最後勝利呢?
  • 美國太平洋艦隊航母全趴窩,中國彈射型艦載機研製加速
    文/七隻小狼2020年4月14日,美國海軍學院新聞網(USNI)上更新了一組美國海軍感染新冠病毒的最新數據,共有950名美國現役海軍確診,其中航母上的確診病例為589例。四天過去了,雖然海軍網站上還沒有更新這一數據,但是目測海軍中的確診人數已經破千了。
  • 追憶F-14戰鬥機當年風採「鯊魚嘴」塗裝讓它更威風
    1982年3月,美國海軍第15艦載戰鬥機聯隊的F-14「雄貓」重型戰鬥機準備起飛。他們正在參加「勇敢的鷹(Gallant Eagle)」演習,由於當時搭載他們的「小鷹」號航母正在維修,所以這支部隊臨時部署在岸上基地。
  • 【講堂456期】二戰日本零式戰鬥機的噩夢,戰損比僅1:13的美軍F6F地獄貓戰鬥機
    ,講到這款戰機的前期在艦艇上降落的實力不足,因此在早期的時候並沒有被大量採用,而當時的美國海軍又非常需要一款靠譜的艦載機,在這個情況下,作為F4U海盜戰鬥機替代方案的F6F地獄貓戰鬥機就趁機逆勢而起,成為美軍艦載戰鬥機的主力機種,今天武器大講堂就和大家分析下這款戰鬥機。
  • 美日之外的第三極,二戰中英國艦隊航空兵使用的英式艦載機
    二戰中後期一些高性能機型加入航母部隊服役,但數量仍舊不足,艦隊中大量充斥引進的美式艦載機。所以英國艦載機在戰爭中沒有像美國和日本的機型那樣給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對於二戰中英國海軍航母艦隊使用的艦載機我打算分為兩個部分來講,第一部分講英國自行研發製造的艦載機,第二部分講英國引進的美式艦載機。下面我們開始,以二戰期間艦隊航空兵現役機型為準。
  • 中途島戰役78周年,美國海軍雙航母出動,在大西洋上耀武揚威
    1942年6月4日,美國海軍在中途島環礁以少勝多大敗來犯的舊日本海軍航母艦隊,此戰役為二戰著名的「中途島戰役」。在「中途島戰役」,美國海軍損失了「約克城」號航母,而舊日本海軍則被擊沉了「加賀」、「赤城」、「飛龍」和「蒼龍」號航母,舊日本海軍元氣大傷,太平洋戰爭態勢天平向美國傾斜。
  • 比美國海軍強得太多
    【環球網軍事報導】4月上旬以來,法國「戴高樂」號核航母爆發新冠疫情危機後,有關處置畫面也在社交媒體上曝光。相比美國「羅斯福」號航母前艦長克羅澤壓上前程求援,美軍高層才被迫加緊處置,法國軍方的應對則明顯迅速、果斷、有效而且公開透明得多。
  • 美軍病毒航母突發狀況,艦載機剛起飛就墜毀,墜機頻率超過印度
    作者:工程師6月19日,據美國海軍新聞網的報導,美國海軍羅斯福號核動力航母在亞洲亞於執行任務時,一架艦載機在彈射起飛後不久便墜入了海中。所幸的是兩名飛行員及時進行了彈射,隨後被艦載直升機救起,但是美軍方面並沒有透露兩名飛行員的健康狀況。
  • F/A-18的蛻變經歷,曾被戲稱為塑料蟲,如今成為航母甲板的統治者
    F-14戰機作為一代經典的海軍航空兵艦載機,憑藉著強大的戰鬥力和霸氣的外形曾圈粉無數,而作為美國海軍航母的主力戰機,從70年代開始到新世紀之初一直承擔著美國航母的艦隊防空。但隨著形式的變化以及機體的老舊,這款經典戰機也從美國航母的甲板上隱退,將甲板的寶座讓給了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