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細胞-通訊》(Cell Reports)雜誌在線發表揚州大學教授焦新安團隊的最新成果。該團隊研究了沙門菌TcpS通過幹擾TLR-NFκB信號通路來發揮抑炎功能的分子機制,揭示沙門菌免疫逃逸的新策略,通過評價TcpS的功能性肽段在過度炎性反應中的抑炎效應,為新型抑炎小分子藥物的設計提供了新思路。
沙門菌是一類重要的人獸共患病原菌,對畜禽養殖業危害嚴重,也會引起公共衛生問題,因此,對沙門菌感染和免疫機制的研究意義重大。
該團隊在沙門菌中鑑定了含有Coiled-coil和TIR結構域的基因tcpS,確定了腸炎沙門菌可通過T3SS1分泌TcpS蛋白。TcpS通過模擬TLRs的TIR結構域幹擾TLR-NFκB信號通路,抑制p65的入核以及炎性細胞因子的分泌,從而逃逸天然免疫應答。
另外,腸炎沙門菌在感染早期抑制炎症反應,促進其在體內的增殖,最終導致其在感染後期引起血液中炎性風暴,造成組織病理損傷。
該研究還進一步確定了TIR-TcpS多肽可抑制LPS誘導的炎性因子的產生、p-ERK和p-JNK的活化,降低小鼠血清中炎性反應和血紅蛋白的釋放;而SR4多肽在H1N1流感病毒攻毒模型中對小鼠具有良好的保護效應。確定TcpS蛋白中關鍵的功能性肽段,可為過度炎性反應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研製潛在治療藥物提供參考。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資助。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19.06.048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權事宜,請聯繫: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