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2 14: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中西醫結合科 一婦嬰中西醫結合科
有一種夏天,叫宮崎駿動畫片裡的夏天
藍天、白雲、綠樹、青草
那裡有一望無垠的大海
綠草如茵的森林和潺潺的小溪流水
微風悠然,花氣繚繞,充滿清新自然的色彩和神秘的氛圍
而且滿載著我們對於夏天的回憶
周末時光,閒暇安逸的躺在家裡吹著風扇、吃著冰鎮的西瓜
下雨天,細細聆聽,雨水「吧嗒吧嗒」的搭載屋簷……
夏至已至
夏為大,至為極
盛夏就這樣來臨
作為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
一年中夜最短、晝最長
一年中最有詩意的一天
我們該怎麼樣開始養生與保健呢?
夏至食麵
俗話說 「冬至餃子夏至面」。夏至吃麵已是很多地方的風俗。夏至這天白晝最長,夜晚最短,古人認為食物中麵條最長,因此在夏至吃麵是希望把白天吃「短」,因而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食麵以粗糧面和雜麵為宜,其中綠豆雜麵、蕎麥雜麵最佳。一方面夏至前後麥子豐收,新鮮麵粉上市,一方面又可以降火開胃,也不至於因寒涼而損害胃氣。
飲食宜清淡,適當吃「苦」
從夏至開始,陽極陰生,陰氣居於內,人的消化功能也偏弱,所以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以免化熱生風;同時,建議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補,但不宜過鹹、過甜。對此,可選擇一些具有滋陰功效的食物,如蘑菇、銀耳、蝦、鴨肉、鯽魚等;或祛暑益氣功效的食物,如苦瓜、芹菜、萵筍、絲瓜、黃瓜等。
顧護陽氣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夏至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節,此時氣血運行趨外,毛孔張開,陽氣溢出體外,消耗過多則會使人體陽氣處於內虛狀態。加之人們貪圖涼快便會自然而然地多食寒涼食品,比如過多攝入各種冰鎮飲料或者冷水淋浴等。這些舉動無形中加速了胃中虛冷狀況的發生,要知道一杯溫熱的茶飲更利於解渴。因此夏至養生要注意保護陽氣,適當吃些溫性食物,如:心靈鴨湯。鴨肉不僅適合體內有熱的人,也適合夏季食用,製作時可適當加入當歸、大棗,並搭配生薑、花椒等溫性調料,起到補氣益血、溫補陽氣的功效。
同時,生薑還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還可以降逆止嘔,對於早孕反應明顯的孕媽媽,生薑含服或者穴位敷貼也是不錯的選擇。
保證充足睡眠
夏至時節,人的身體也應順應自然界陰陽盛衰的變化,可以適當晚睡早起,每天最好保持至少7-8小時的睡眠。子午覺是最好的養陰養陽的方式,「子時」入睡,「午時」小憩。「子時」是陰氣最盛、陽氣衰弱之時,「陽氣盡則臥」,此時最宜睡眠。中午閉眼小憩既可以消除疲勞、放鬆身體,又有助於寧心安神。夜間易受風寒,切勿貪涼整夜開空調,更不宜露宿。夏季炎熱,入睡前衝個澡,不僅清涼舒爽、消除疲勞,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睡眠。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必須是夏天最熱門的話題。《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提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為陰,夏為陽,「冬病」是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容易加重的虛寒性疾病,比如虛寒型痛經、宮寒不孕、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洩瀉、體虛易感等反覆發作或加重。「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時節,趁著自然界和機體陽氣最旺,人體陽氣浮越之時,通過溫補陽氣,散寒驅邪,活血通絡等治療措施,一方面能為秋冬貯備陽氣增強機體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於祛除陰寒之病邪,從而更好的達到治療或預防上述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治療方法為中藥穴位貼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伏貼」。我們的三伏貼門診即將強勢來襲,快快預約諮詢~
01
銀耳蓮子百合羹
【原料】銀耳一朵、蓮子15枚、百合一顆、枸杞15粒,冰糖適量。
【製作】將上料放入鍋中,加清水1000ml,大火燒開,改用小火煨1小時左右。
【功效】滋陰潤燥,養心安神
02
苦瓜炒蛋
【原料】苦瓜一根,雞蛋兩枚
【製作】苦瓜洗淨縱向對半切開後去瓤,切成薄片,加少量鹽醃製10分鐘左右,捏幹水分。雞蛋嗑入碗中,攪散。鍋中放油,燒至七成熟,將蛋液倒入鍋中快速炒成蓬鬆狀盛出。再次放入少許油,爆香香蔥末,倒入苦瓜,大火翻炒一分鐘,教辦均勻,最後加入炒好的雞蛋,炒勻即可出鍋。
【功效】清心瀉火、解暑除煩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夏至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