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抬頭有神明,忠厚傳家遠
《易經》是與神明溝通的大學問,當初伏羲畫出八卦便是為了更好地「通神靈之德,類天地萬物之情」。
依據《易經》的陰陽理論,古代人以為,白天有「日遊神」,夜晚有「夜遊神」,這些人承擔紀錄人們的意念、言語、行為,按時向上天匯報,隨後上天依據每個人的所作所為降福或者降禍,所以說「抬頭有神靈」。
《易經》裡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善惡到頭終有報,沒聽說行惡的人是能夠 長久的,所以說「忠厚傳家遠」。
02
嘴巴閉得緊,蒼蠅飛不進
這一句俗話是告誡人們講話要謹慎,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易經》裡說,「括囊,無咎,慎不害也」,括囊便是扎牢袋子的口,人假如閉口就像扎口的袋子,就不會有災禍。
《三國演義》中的「水鏡先生」司馬徽,身處亂世,為了更好地躲災,不胡言亂語,別人詢問他,他只說「好,好」,因而又被別人稱之為「好好先生」。
他的妻子責怪他:「大家有問題來問你,是以為你有見識,你應該用心答覆,什麼都說好,人家會瞧不起你的!」
水鏡先生急忙說:「夫人說的對,好,好!」
03
好火不點三支煙
有時,出自於禮貌,必須為抽菸的人點菸。
假如遇到很多人抽菸的場合,一般先用打火機點第一次火,待點燃兩支煙後關閉,另外打著第二次火之後,再點第三支煙;如用火柴,則點完第二支煙後會扔掉這根火柴,另取一根火柴再點第三支煙。
這就是俗話說的「好火不點三支煙」,算是「事不過三」的一個例子。
《易經》裡有「三才」的說法:八卦(經卦)是由三爻組成,分別代表天、地、人這「三才」。
「三才」概括了天道、地道、人道,能夠 意味著整個宇宙,因而古代人以為「三」是天地萬物的極限,是品質互變的界限,也是事物發展的極致,因而有了「事不過三」的講究。
04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這一句俗話是用來特別強調幼兒早教,實際上完全可以用《易經》來解釋。
由於《易經》的「三才」宇宙觀,「三」是成數,能夠 代表事物的成熟與完成,所以說,「三歲看大」。
《易經》裡有「七日來復,天行也」的說法,七是天道運行的周期數,又「正月七日為人日」,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節慶,「七」能夠 代表人一生的時間,所以說,「七歲看老」。
05
有西不配東,家中無老翁;有東不配西,家中無老妻
在民間影響非常大的風水學說,是以《易經》的理論為基本創建起來的。
傳統的房屋,坐南朝北,一般都是大宅院,北主屋,南大門,配上東西廂房,注重四平八穩、陰陽平衡。
廂房在東邊,東為主,為陽,也就是「左青龍」,象徵一家的男人;廂房在西邊,西為次,為陰,也就是「右白虎」,象徵一家的女人。
只有西廂房,陰盛陽衰,對家裡的男人不利,所以說,「有西不配東,家中無老翁」。
只有東廂房,陽盛陰衰,對家裡的女人不利,所以說,「有東不配西,家裡無老妻」。
哲言智語,一句智慧語,驚醒夢中人。
一生的成敗,並不完全由運氣和努力所決定,更有《易經》中的智慧!
易經裡包羅萬象,從易經觀點擴展的思維模式,影響了我們中華文化長達幾千年之久。有句話說「易乃群經之首」,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國的國學著作,都受到易經的影響!
《易經》不只是一本「奇書」,更是化解人生問題的「智慧之書」
《易經》中一共包含64卦,分別對應了64種不同的人生決策,其中道盡了宇宙和社會的發展規律,在生活中面臨抉擇時,它可以幫你做出正確的選擇。
而每選對一次,也就意味著你離成功又近了一步,所以說要想學習真正的大智慧,《易經》絕對是不二之選。
它可以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無論為商,為學,還是為人父母,面對不同的問題和危機,你都能在裡面找到解法。
國學大師南懷瑾曾說: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就天亮了。
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馬雲更多次公開推薦《易經》,並忍不住感嘆「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
但是很多人可能覺得原版的《易經》中全是文言文,非常晦澀難懂,所以有種無從下手的感覺。
其實我一開始也有這樣的困擾,但是後來無意間發現了這本《圖解易經》,在尊重原作的基礎上,書中把原本的古文全都翻譯成了通俗易懂的大白話。
通過閱讀這本書,讓我領悟到了古人的很多大智慧。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象、數、理的介紹,每一個都是能讓你實際運用到職場,生意場和生活中的。
所以,為了人生多點好運,早點讀懂《易經》,才能更好把握未來。
這本譯文對照版的《易經》才69塊錢,也就是兩包煙錢,就可以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