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熊翎好來說,鋼琴是她「看」世界的唯一方式
坐上琴凳,閉目呼吸,再睜開眼時她沒有焦距的雙眼似乎亮起了光。她表情專注,十根手指在琴鍵上靈巧地翻飛,像十隻美麗的蝴蝶。對17歲的失明女孩熊翎好來說,沒有鋼琴就沒有生命,鋼琴是她「看」世界的唯一方式。
5月16日,第六次全國自強模範暨助殘先進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四川省7名「全國自強模範」、4個「全國助殘先進集體」、4名「全國助殘先進個人」、4個「殘疾人之家」和1名「全國殘聯繫統先進工作者」受到表彰。視力殘疾一級、憑記憶堅持學習、通過鋼琴十級考試的成都市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熊翎好作為「全國自強模範」,在人民大會堂受到表彰。
失明
你說的黑是什麼黑?你說的白是什麼白?
「你說的黑是什麼黑?你說的白是什麼白?」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在熊翎好的意識中,「黑是所有顏色混在一起,白是沒有顏色」,直到後來,老師告訴她「顏色是光線的反射」,她才有了正確的概念。但黑白到底是什麼?17年來,很多人都問過熊翎好這個問題,她只能無奈地這樣回答對方。
17年前的一個暮春,熊翎好在一家醫院降生,6個月早產兒,「只有兩斤多點」,被送進保溫箱吸氧。兩個月後,熊翎好脫離生命危險,眼睛卻看不見了。發現女兒看不見後,林春蓉帶著女兒跑遍全國各地求醫。林春蓉今年45歲,「從沒想過放棄,也從沒想過要二胎,只想一心一意把女兒培養成才」。
5月17日晚9時許,扎著馬尾、穿著黑色T恤黑色運動褲的熊翎好,坐在成都市特殊教育學校的琴房略微偏了偏頭,「看著」記者的方向說,「我很幸運,是一個奇蹟。」
就在此前半個小時,記者來到盲生宿舍,地面鋪了一層綠色橡膠顆粒板,有孩子提著保溫瓶或水桶來回走動。「熊翎好,記者找你。」老師在教室門口喊了一聲。熊翎好「望」向門的方向,先是愣了幾秒,隨後從座位上跳了起來,嘴裡一邊念著「怎麼辦怎麼辦」,一邊吞掉最後一口奶油蛋糕,再迅速衝出教室,徑直跑到走廊盡頭的洗手池裡洗了把臉。
「我不知道你這個時候來,所以都沒好好收拾自己。」保持整潔的衣著和飽滿的精神狀態是她認為尊重別人的基本原則,她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馬尾辮,帶著記者摸索著走進了旁邊的琴房。「這裡有一道坎。」熊翎好提醒初次到來的記者。「在黑暗中,可能我比你『看』得更清楚。」她隨即補充。2015年熊翎好從老家綿陽轉入成都市特殊教育學校念小學六年級,就算看不見,4年時光也足以讓她熟悉學校的每個角落。
坐下來後,熊翎好腰杆挺得筆直,聲音洪亮,很愛笑。但燦爛的笑容背後,是17年來一直生活在無止境的白夜中,「不覺得黑,也不覺得亮,就像我現在意識知道天黑了,但眼睛沒有感覺。」不僅感知不到顏色,連物體也全靠想像。「長方體,應該有一個大大的琴箱」是熊翎好眼裡6歲起一直陪伴自己成長的鋼琴的模樣。
光明
用鋼琴「看」世界 多次獲世界級比賽大獎
對熊翎好來說,沒有鋼琴就沒有生命。她6歲開始學琴,與音樂結緣則要追溯到更早。「她兩三歲時偶然聽到一首歌,之後自己爬上電子琴去試著彈,當時我還覺得彈得挺像。」林春蓉回憶,之後熊翎好開始學電子琴。
五六歲時,一次在街上閒逛,熊翎好聽到從琴房裡飄出來的鋼琴聲,當時覺得「很好聽很受觸動」,從此在家人的支持下踏上學鋼琴的路。「媽媽十分支持我,不論颳風下雨,她都會陪我去上每一堂鋼琴課,而且認真記下老師講的內容。」回憶學琴的經歷,熊翎好充滿對母親的感激。剛開始練手型時,只能靠老師把手指硬扳成彈鋼琴的樣子,「老師也沒法,只能不停告訴我放鬆。」
對看不見的熊翎好來說,熟悉鍵盤和曲譜才是最大的困難。鋼琴有88個鍵,曲譜更複雜,高音、低音、和弦、高八度都需要區別。在老師的幫助下,熊翎好通過找中央區域,逐漸熟悉了每一組鍵盤,再通過記憶黑白鍵的順序和位置來記住琴鍵。「只能靠感覺,跨度大的手型反覆練習,練到熟悉為止。」就這樣每天花兩三個小時來記憶,徹底熟悉鍵盤花了熊翎好兩年時間。
憑著勤奮努力,12歲時熊翎好就拿到了鋼琴十級。現在除學科課程外,每周一到周五熊翎好會抽出兩個小時練琴,周末則至少花三四個小時。
從6歲學琴至今,11年來,熊翎好帶著鋼琴走了很多同齡人沒去過的地方,這是她「看」世界的唯一方式。香港、上海、北京……女兒的每場比賽,林春蓉都沒有缺席。
2013年,11歲的熊翎好以一首《彩雲追月》獲得香港世界青少年「金紫荊花獎」音樂、舞蹈、器樂、美術藝術大賽最高獎;2017年,以一首原創歌曲《夢中的小狗》登上了江蘇衛視《歌聲的翅膀》節目;2018年,獲「李斯特紀念獎」香港國際鋼琴公開賽四川賽區選拔賽自由選曲少年組一等獎……提及女兒得過的榮譽,林春蓉語氣裡有說不出的自豪。
夢想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想看看自己、給父母做頓飯
熊翎好的微信名是「Sunshine in the rain」,她闡述的意思是「總會有陽光的,不要灰心」。兩三歲時,一群小夥伴指著一樣東西問熊翎好那是什麼顏色,又用手指在她跟前晃問她「這是幾」。熊翎好第一次知道自己與普通孩子不一樣,她哭著跑回家問母親,為什麼自己和別人不一樣。母親告訴她,「沒事,讓醫生吹一下就能看見了。」
十幾年過去,熊翎好還是看不見。「眼睛看不見沒關係,只要心裡有陽光,世界都是五彩繽紛的。」熊翎好很快略過傷感,眼睛笑成了一彎月牙。
除了練琴,熊翎好還喜歡「看」電影。《導盲犬小Q》、《忠犬八公》是她最愛的電影,每次放電影時,老師都會在一旁簡單描述電影場景作輔助。就在前兩個星期,熊翎好在青芒無障礙影院的帶領下「看」了部動畫電影。青芒無障礙影院有很多志願者,他們不定期到學校來以情景再現的方式帶孩子們看電影。
看見東西是熊翎好最大的願望,她向記者描述了「假如擁有三天光明的日子」。「首先我想認識自己,想知道自己到底長什麼樣。」關於自己的模樣,熊翎好反覆詢問過很多人,印象最深的是「下巴有點尖」。她摸了摸記者的下巴,笑著說「和你的不太一樣」。
她還想給父母認認真真做一頓飯,然後在熟悉的地方走一走,把17年來腦海中猜想的東西具體化——她想看看陪了自己11年的鋼琴到底長什麼樣,也想看看室友身上那件「摸起來就很好看」的碎花連衣裙到底有多美。
即便能看見的機率微乎其微,但絲毫沒有影響熊翎好追逐夢想。她希望考上大學,就讀藝術專業,在鋼琴之路上繼續前行,做原創編曲,在世界各地的舞臺上演出,幫助更多同伴。(成都商報-紅星新聞實習記者 彭祥萍 攝影記者 陶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