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濱州市惠民縣聚焦人才體制機制創新,大力實施人才工作「四個三」工程,在機制創新上精深研究,在隊伍建設上精心打造,在人才服務上精細謀劃,在平臺搭建上精準施策,打響「兵聖英才·智匯惠民」人才品牌,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精準建立「三項機制」
一是建立系統招引機制。研究制定《惠民縣「六個一」大學生招引實施辦法》,發放《致大學畢業生的一封信》,與重慶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高校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二是建立錯峰選聘機制。在全市率先發布招考簡章,開展碩博士線下選聘、線上面試工作,41名碩博士落戶惠民。搶抓畢業季有利時機,成立校園招聘小組到「雙一流」高校開展招聘,現場解答學生諮詢265人次,達成就業協議62名。三是建立跟蹤培養機制。針對「雙一流」畢業生和急需緊缺專業人才,縣委常委會專題研究制定了《惠民縣重點招錄「雙一流」畢業生和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優惠政策》,在掛職鍛鍊、職稱評聘等方面出臺12條「硬核」措施,一對一全程跟蹤幫助人才儘快適應崗位、成長成才。
精心打造「三支隊伍」
一是建立政策宣傳隊伍。組織人社、科技等職能部門成立政策宣講團,到鑫誠農業、金冠網業等銀獅獎、銅獅獎獲獎企業和28家規模以上企業開展點對點服務宣講人才新政。二是建立高端引才隊伍。聘任省高層次人才促進會24名成員擔任招才引智特聘顧問,先後介紹引進6名高端專家落戶惠民,為企業提供重大科技研發、技術攻關服務126次。三是建立項目服務隊伍。根據項目評選要求、企業科研力量等要素,抽調特聘顧問、職能部門業務科室長、企業相關負責人等分類成立項目申報服務專班,提供全程服務,增強項目申報的針對性和準確性,提高成功率。
精細制定「三項政策」
一是打造「開放式」就業政策。打破戶籍限制,開展縣外優秀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回調綠色通道,回調縣外優秀人才23名。二是打造「一體化」公寓政策。建成惠民人才港,建設人才公寓312套,打造全市第一家集人才居住、創業孵化、成果展示、就業培訓於一體的人才服務綜合體,為人才提供更加宜居宜業的住房環境。三是打造「貼心化」服務政策。集成整合縣內20餘項服務資源,打造「兵聖英才服務卡」,為高層次人才衣食住行提供全方位便利。
精準搭建「三個平臺」
一是建設政產學研對接新橋梁。成立黃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中科院寧波材料研究所合作,引進本科以上人才46人、專家教授6人,幫助企業申請實用新型專利71件,建立4家企業研發試驗平臺。二是打造科技成果轉化新平臺。成立黃河繩網生產力促進中心,先後邀請國內高分子材料、資本規劃等領域知名專家教授為繩網企業提供產品需求診斷、產業信息規劃等服務14次,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0家,幫助企業申請商標註冊517件,推動了繩網產業技術創新與轉型升級。三是打造技術研發實驗新基地。成立惠民香菇產業技術研究院,設立品種改良、標準化栽培、產品加工3個研發服務中心,與中國農科院食用菌首席專家張金霞等專家教授長期合作,引進泰山學者1人、科研專家12人,獲得實用新型專利12項。
【來源:濱州市委組織部】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