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一名紐西蘭漁民帶著兒子在海邊垂釣的時候,意外發現了一條渾身「透明的魚」,後來通過專家辨認,發現它們竟然是樽海鞘。事實上,樽海鞘在海洋中分布非常廣泛,但是由於它們好像水母一般透明,所以,想要發現它們並不容易。
生活在海洋中的「幽靈魚」
前段時間,在馬爾他海域中,也有一名深海潛水員,發現了樽海鞘的身影,他同樣也不認識樽海鞘,於是拍下了視頻和照片,發給了專家辨認,最終的答案是一樣的,這種如同「幽靈」的海洋生物,就是樽海鞘無疑。
樽海鞘好像是果凍、凝膠一般的觸感,讓見到它們的人,都覺得它們是海洋中的「異類」,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樽海鞘一般都是成群結隊的生活在一起,它們每一群的數量,甚至可以達到10億隻,雖然它們平均體長僅有1-10釐米,但是10億隻聚集在一起,仍然是非常壯觀的。
樽海鞘的主要食物來源,是海洋中的各類浮遊生物,看起來它們在海洋中並沒有什麼價值,但是通過研究,卻有觀點認為,地球上的溫室效應,可能一部分原因和樽海鞘有關。
這種「透明魚」或導致全球變暖?
樽海鞘的生活,就是不斷在海洋中浮遊、吃掉浮遊生物,然後產生排洩物,這個過程中,它們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最終,由於它們大量聚集在一起,導致產出的二氧化碳也很快聚集在一起成為大的碳塊,從海洋表面下沉到海底,之後再返回到大氣之中。
來自美國的科研團隊,多年來一直在研究樽海鞘,他們發現,樽海鞘的食物——浮遊生物,是海洋中的清碳高手,因為它們普遍是通過光合作用以二氧化碳為食的,但是它們中的71%以上,最後都會淪為樽海鞘的食物。
這就導致每天至少有數千噸的二氧化碳在樽海鞘的活動下,來到深海,海洋中的碳含量,也因為樽海鞘的原因越來越多,時間久了,自然海水也會升溫,同時通過生態系統,海洋中的二氧化碳也會重新回歸大氣層,地球溫室效應也會受到影響。
那麼,既然這樣,是不是將樽海鞘全部清除就可以了呢?事實上,這並不可能,因為樽海鞘繁殖能力驚人,而且它們的數量實在是太多了。
想要清除樽海鞘,就好像我們想在陸地上殺死全部的害蟲一般,是無法做到的事情。當然,地球溫室效應的主要因素,還是與人類活動有關,畢竟自然界產生的二氧化碳並不會導致地球發生太嚴重的變故。
同時,研究者也表示,如今伴隨著磷蝦的大幅度減少,樽海鞘已經成為了海洋中新一代的「供養品」,但是由於它們全身透明,所以目前來看,還沒有什麼生物是主要以樽海鞘為食的,它們仍然是海洋中可怕的「造碳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