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和老公小馬在杭州
金庸的《射鵰英雄傳》要出英文版了!英國出版社Maclehose Press將於明年2月22日發售英文版的第一卷「英雄誕生」(譯為「A Hero Born」),定價14.99英鎊,約130元人民幣。這是金庸1957年開始在香港《商報》上連載《射鵰英雄傳》整整60年來,第一次正式推出英文版。
無數中國網友頓時操碎了心,又是好奇「降龍十八掌、九陰真經、打狗棍法、武穆遺書……怎麼翻譯」;又是擔心英譯本賣不動,西方人讀不懂金庸;甚至還有人咆哮「早出英譯本嘛,我的英語也不會這麼差了!」反應之大,讓英國出版社都大跌眼鏡。
據英國出版方透露,《射鵰英雄傳》共120萬字,英文版書名為《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將分成12卷。從已經完成的第一卷和正在翻譯的第二捲來看,譯者分別是英國籍美女安娜·霍爾姆伍德(Anna Holmwood)和生活在上海的香港女孩張菁。兩位都是年輕的80後。金髮碧眼的安娜,1984年出生,爸爸是英國人,媽媽是瑞典人,目前定居瑞典。安娜告訴我,《射鵰英雄傳》英文版第一卷,其實大部分內容是她住在杭州時翻譯的。杭州,小說裡郭靖的家鄉,800多年前南宋臨安都城所在地,給了她翻譯上最大的靈感。
跟著老公來杭州創業
結果發現這裡就是金庸筆下的古都臨安
在金庸筆下,臨安牛家村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因為《射鵰英雄傳》裡的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雪夜,南宋軍官段天德在大金國趙王完顏洪烈的授意下,率兵洗劫了都城臨安郊外的牛家村,郭嘯天、楊鐵心兩家慘遭橫禍,家破人亡。郭楊兩家後代郭靖和楊康的命運從此改變。」郭靖從小在臨安牛家村長大,也就是今天的杭州郊區,每天看著「錢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無窮無休地從臨安牛家村邊繞過」。
在杭州期間,安娜和老公也喜歡去錢塘江邊。望著平靜的江水,安娜腦海中浮現的卻是金庸筆下波譎雲詭、腥風血雨的江湖世界。
安娜的爸爸是英國人,媽媽是瑞典人。她母語是英文,從小又跟著媽媽學瑞典語。2005年,她第一次到中國,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21歲的安娜萌發了學中文的念頭,回英國後就進入牛津大學攻讀當代中國研究碩士,後來還到北京大學學習中文。她給自己取了個好聽的中文名字「郝玉青」,安娜告訴我,「玉青」代表她最喜歡的一種綠色。
安娜從事起了英語、瑞典語和中文之間的翻譯工作,後來到臺灣做中文圖書版權經紀工作,經她手合作過的作家有一長串——麥家、餘華、許知遠、徐則臣、顏歌、郭小櫓、吳明益、王定國、紀蔚然、陳楸帆、魯敏……她還翻譯了兩部長篇小說,艾米的《山楂樹之戀》和阿乙的《下面,我該幹些什麼》。
在臺灣,安娜認識了老公小馬,兩人於2014年在香港登記結婚。小馬是藝名,本名林家緯,是演員兼導演。2012年,小馬到杭州創業,開了家影視工作室,安娜也跟著來到了杭州。她意外發現,這裡居然就是「射鵰」中的城市,「我覺得好神奇,就是真的回去了小說裡的場景,來到南宋的首都。我沒有想到,這裡有一個活生生的金庸筆下的世界。」安娜一直想把喜歡的金庸小說推介到西方文壇,來到杭州,她覺得,是時候實現這個夢想了。
她翻譯了一些片段,向英國出版圈推介。很快,一位知名英國出版人拍板:「我一定要出版金庸的作品,沒有人可以從我的手中搶走!」2013年4月,安娜開始正式翻譯《射鵰英雄傳》第一卷。
英文版《射鵰英雄傳》第一卷封面
為了精準翻譯武功招式
跑到西湖邊向拳師請教
金庸1994年在北大演講時曾說:「我的小說翻譯成東方文字,如朝鮮文、馬來文、越南文或泰文都相當受歡迎,但翻譯成西方文字就不是很成功,因為西方人不易了解東方人的思想、情感、生活。」
在英國圖書網站上,《射鵰英雄傳》的英譯本介紹稱其為「一部中國版《權力的遊戲》」,還提到,「作者金庸是世界上最暢銷的作者之一,他的作品在世界範圍內銷售量超過1億冊,其中還不包括數量龐大的盜版書籍」。
和金庸小說在華人圈內的「閱讀神話」相比,英譯本的數量的確顯得單薄。很多人認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使得武俠小說在英語世界的接受度比較差,「俠」、「江湖」、「武功」等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意象是英譯的難點。
不過,關於這一點,安娜有自己的看法:「大部分英國人,對中國武俠的認識還是從電影裡了解到的,其實這對金庸小說是一件好事,讓大家更容易了解故事脈絡。而且『俠』文化與西方文學傳統是有聯結的,好故事沒有國界,甚至,陌生感能帶來新鮮感。」
網友關心的降龍十八掌、九陰真經、一陽指,安娜究竟會怎麼翻譯呢?她在郵件裡抱歉地回復,「小說還沒有出版,我也沒辦法透露翻譯細節。其實最難翻譯的不是那些武功招數啦,我覺得如何讓這些武功『打』得流暢才更難啊。」
安娜解釋,「金庸在小說中,自己會想像出來一些招式、武術、拳法,而這些武術,很多在現實中是沒有的。」她舉了個例子,比如說周伯通的空明拳、左右互搏術。左手和右手如何打架?這讓安娜覺得太匪夷所思了。於是,她一有空就跑到西湖邊,看拳師打拳。逮住機會,就向師傅請教一些拳術的打法。「這樣,我至少在翻譯一些武功名詞的時候,會了解是怎麼回事。」
2015年,安娜懷上了寶寶,於是回瑞典生孩子、定居,依然會懷念在杭州的生活。那時,翻譯小說之餘,她最喜歡做的事,是像金庸小說裡的「江湖隱士」一般,躲到龍井村,泡壺茶,吃吃農家菜。「我喜歡吃小籠包啊。還喜歡到南宋御街走走,體驗朝氣蓬勃的市集。」安娜說,「杭州的魅力在於保留許多古蹟,真的,讓我回到了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
多知道一點
日本翻譯了所有金庸小說
翻譯金庸小說最全的,要數日語版了。1996年,金庸親自去日本與德間書店籤約,由早稻田大學教授、著名漢學家岡崎由美帶領一批漢學家進行翻譯。同年,日語版《書劍恩仇錄》發行。在接下來的十幾年裡,金庸的全部小說在日本陸續出版發行,並多次再版。日語版喜歡給每一捲起個名字,來感受下日版《射鵰英雄傳》單行本書名:第一卷「沙漠霸者成吉思汗」,第二卷「江南有情」,第三卷「桃花島的決鬥」,第四卷「雲南大理帝王」,第五卷「撒馬爾罕攻防」……
《射鵰英雄傳》是英國出版社首次出版的金庸小說,另外還將推出英文版《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
此前市面上的3部金庸小說完整英譯本,都是香港出的。《雪山飛狐》,1993年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推出,譯者是香港學者莫錦屏;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英譯本《鹿鼎記》和《書劍恩仇錄》,譯者分別是漢學家閔福德和英國記者晏格文。
早在上世紀70年代,金庸的武俠小說就在東南亞各國流傳,越南文、泰文、印尼文、柬埔寨文、馬來文等版本的金庸小說先後出版,當然,盜版也是泛濫。至於西方國家,除英文外,還有法、意、希臘語等版本。
2004年,第一本法文版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在法國面世,譯者是華裔法籍翻譯家王健育,他用了3年時間翻譯。後來,金庸還因這本小說被法國政府頒授「藝術文學高級騎士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