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成語來歷,源自一位北宋畫家

2021-01-10 中藝匯藝術之家

胸有成竹成語來歷,源自一位北宋畫家

有誰知道,我們經常使用的胸有成竹的成語是從何而來呢,其實這句成語出自於北宋的一名畫家。

北宋時期,曾有一個著名的畫家,名字叫文同 ,他是當時畫竹子的高手。文同以善畫竹著稱。他注重體驗,主張胸有成竹而後動筆。他畫竹葉,創濃墨為面、淡墨為背之法,學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有"墨竹大師"之稱,又稱之為"文湖州竹派"。"胸有成竹"這個成語就是起源於他畫竹的思想。

據悉,文同為了畫好竹子,他都常年不斷地在竹林子裡頭鑽來鑽去,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颳風下雨,都不會影響到他。

尤其是三伏天氣,太陽像一團火,烤得地面發燙。可是,文同照樣跑到竹林裡對著太陽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陽光下,全神貫注地觀察竹子的變化。他一會兒用手指頭量一量竹子的節把有多長,一會兒又記一記竹葉子有多密。汗水溼透了他的衣衫,滿臉都流著汗,可他就跟沒事兒似的。有一回,天空颳起了一陣狂風。

緊接著,開始出現電閃雷鳴,眼看著一場暴雨就要襲來,大家都紛紛往回家跑。可就在這時候,坐在家裡的文同,急急忙忙抓過一頂草帽,往頭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裡奔去。

誰知他剛走出大門,大雨就跟用臉盆潑水似地下開了。文同一心要看風雨當中的竹子,哪裡還顧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衣服,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氣喘籲籲地跑進竹林,顧不得抹流到臉上的雨水,就兩眼一眨不眨地觀察起竹子來了。

只見竹子在風雨的吹打下,彎腰點頭,搖來晃去。文同細心地把竹子受風吹雨打的姿勢記在心頭。由於文同長年累月地對竹子作了細微地觀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狀有什麼變化;在陰晴雨雪天,竹子的顏色、姿勢又有什麼兩樣;在強烈的陽光照耀下和在明淨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麼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樣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

所以畫起竹子來,根本用不著畫草圖。後來有個名叫晁補之的人,稱讚文同說:"文同畫竹,早已胸有成竹了。"於是,當大家說到"胸有成竹"這個成語,就會想到文同。

文同傳世作品極少,今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墨竹圖》為其真跡,畫倒垂竹一枝,形象真實,筆法嚴謹。廣東博物館藏有《墨竹圖》一軸,系此軸臨本。《墨竹圖》此墨竹畫軸,無名款,但鈐有文同二印:靜閒畫室。文同與可。

畫懸崖垂竹,主幹曲生,至末端而微仰,寓屈伏中隱有勁拔之生意。枝葉甚密,交相間錯,向背伏仰各具姿態,畫葉之墨色濃淡相依,正如米芾論文同畫竹云:"以墨深為面,淡墨為背,自與可始也。"墨竹於北宋仍屬初興之畫藝,與當時尚工筆寫實之花卉猶有時代性之相關,故未見"介"、"爪"式的撇葉,也未見竹節間的書法連筆。通幅畫法在"畫"、"寫"之間,與元代及此後的文人寫竹相異其趣。

相關焦點

  • 胸有成竹這個成語都聽過,但講的是什麼故事?在哪發生的知道麼
    中國的語言博大精深,產生了很多耳熟能詳的成語和諺語,這些共同匯聚成燦爛的中華文化和文明。但有些成語,比如望梅止渴、胸有成竹講的是什麼故事?又在哪發生的?知道麼?其實,提起胸有成竹這個成語,那還真有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胸有成竹這句成語出自陝西漢中洋縣。
  • 四川發現丨文同故裡,人人皆知「胸有成竹」
    文同故裡:鹽亭縣永泰鄉文同墓地封面新聞記者 李貴平 文/圖四川鹽亭縣歷史上出過一位文化名人——北宋著名書畫家文同。文同(1018~1079年),字與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縣(今屬綿陽鹽亭縣)人,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文同,自號笑笑先生。善詩、文、篆、隸、行、草、飛白。文同與同為北宋大文豪的蘇軾是表兄弟,文同以學名世,擅詩文書畫,深為司馬光、王安石等人讚許,尤受蘇軾敬重。
  • 【成語故事】源自《三遂平妖傳》的四個成語
    【成語故事】源自《三遂平妖傳》的四個成語 2021-01-14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話說「胸有成竹定可指點江山」,那「胸有成竹」一詡是怎麼來的呢
    也就是說,要想畫竹子,必先得胸中有竹子,才能將竹子畫得如真的一樣;還有話說「胸有成竹定可指點江山」,那麼,「胸有成竹」一詞是怎麼來的呢?據說,在我國北宋時期,有一個叫文同的著名畫家,他是當時畫竹子的高手。他畫的竹子如真的一樣,有的蒼勁挺拔,有的清秀俊逸,既有青碧如玉的翠竹,亦有身上淚痕斑斑的斑竹,他的作品深受人們的喜愛。
  • 一課譯詞:胸有成竹
    一課譯詞:胸有成竹 chinadaily.com.cn 2020-09-27 16:16
  • 「河東獅吼」「水落石出」「胸有成竹」,出自蘇軾的常用成語總結
    作為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蘇東坡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蘇東坡著作的散文縱橫恣肆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著作的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 蘇黃」;在詞領域,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我們在課本中、讀物上、試題裡一定讀過、了解過不少蘇東坡的詩詞、文章和事跡。
  • 成語「全無心肝」的來歷
    成語「全無心肝」的來歷:隋朝滅亡陳朝後,陳後主陳叔寶被俘,來到長安。隋文帝楊堅賞賜給陳叔寶許多金銀財物,又多次接見他,讓他和三品以上公卿大臣同班站立;每當陳後主參加宴會時,隋文帝怕引起他的亡國之悲,就禁止在宴會上演奏吳地的音樂。
  • 原來蘇軾貢獻了那麼多成語,你都知道嗎?
    蘇軾作為北宋第一大V,大文學家蘇軾除了是段子手、吃貨、技術宅、時尚先鋒外,還是成語的高產者,不數不知道,一查才發現那麼多成語都出自他的詩詞。 今天咱們就歷數一下蘇軾貢獻的成語。
  • 專欄·孟暉|北宋的玻璃花瓶靜物畫
    據記載,當時一位宮廷職業畫家董祥就擅長表現插在玻璃瓶中的鮮活花枝,當時的人們也非常喜歡這種特定題材的靜物畫。《柳枝觀音像》(局部)可見玻璃器的纖影。公元11世紀初的汴梁城中,曾經有一位宮廷職業畫家擅長表現插在玻璃瓶中的鮮活花枝,當時的人們也非常喜歡這種特定題材的靜物畫,如此的往事是不是顯得難以相信?
  • 蘇東坡:你們讀懂了我的這些成語,就讀懂了眉山!
    說起眉山人蘇東坡 那真是說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作為北宋第一大V 他身上的標籤也有很多 除了文學家、書法家 畫家、詩人、美食家外 他竟然還是 成語的高產者
  • 畫家心不在焉地吃甘蔗,卻創造了一個成語,你我都曾用過
    畫家則更依賴天賦,因此,年少成名者更多。享譽畫壇一千多年的顧愷之,自然有著出類拔萃的天賦。然而,他留給我們的故事依然是如偏執狂般的執著。顧愷之在年輕的時候,曾經擔任過大司馬桓溫的參軍。而且,他跟隨著桓溫東徵西討,立下功勞的同時,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有一次,顧愷之跟隨桓溫前往江陵視察,當地官員奉上了江陵特產——甘蔗。
  • 厲害了我的蘇東坡:這20個成語,竟因他而起……
    寫詩寫文超一流,雖然也算是本事,但哪有東坡肉、東坡魚、東坡肘子東坡菜來得舒坦?  08  蘇軾有一位好友叫陳季常,妻子非常剽悍。蘇軾就寫了這首詩開他玩笑:  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節選)  龍丘居士亦可憐,  談空說有夜不眠。  忽聞河東獅子吼,  拄杖落手心茫然。  ▼  河東獅吼  比喻婦人妒悍,大吵大鬧。
  • 「不動聲色」這個成語竟然和安陽老城的他有關?
    最近熱播劇《清平樂》中有一位玉樹臨風、年輕帥氣、才華橫溢、英敏睿智的人物,便是咱們安陽人韓琦。當時大宋王朝人才濟濟、群星璀璨,隨便拉出來一個都可以亮瞎我們後人的眼睛。大宋「背誦天團」隨便說句什麼話,都可能流傳下來,為後世津津樂道。[清平樂韓琦劇照]你知道都有哪些成語和韓琦有關嗎?且聽華夏玄鳥高紅國老師娓娓道來......
  • 成語「畫龍點睛」因他而來 「畫家四祖」之張僧繇
    「畫龍點睛」的主人公是張僧繇。他與顧愷之、陸探微以及唐代的吳道子並稱為「畫家四祖」。寺廟壁畫的楷模因為梁武帝崇奉佛教,而張僧繇是梁武帝最器重的佛像畫家,因此,凡是需要裝飾或美化的佛寺,都命張僧繇去畫。壁畫畫得多了,不知不覺地,他也有了自己的手法和風貎。因其風格獨特,人們以「張家樣」稱之。
  • 北宋晏殊最有名氣的一首宋詞,14字詞句乃是警句,還蘊含倆成語
    今天我們所分享的這首宋詞,乃是北宋非常著名的一個宰相所寫,這個宰相就是晏殊。他最有名氣的一首宋詞,14字詞句乃是警句,還蘊含倆成語。且看: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這首宋詞的題目是《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是晏殊流傳最廣的一首經典宋詞,也是北宋婉約詞當中的經典之作。
  • 真實的北宋:繁榮不過是銀絹換取的和平
    北宋時期發展非常不均衡,雖然有著龐大的軍隊,但是軍事實力非常弱小,在防禦對抗等方面往往處於被動狀態。北宋時期的民間經濟非常繁榮,但國庫卻一直處於虧空狀態,因這一奇葩現象,歷史學家將北宋時期稱為「華夏民族史上最軟弱的一個朝代」。
  • 在北宋前期畫院中,哪些畫風佔有絕對的統治地位?
    北宋前期畫院基本上是延續了五代,特別是西蜀畫院的體制。雖然有一些中原流散的民間畫工也陸續地進入到北宋初的畫院中,但原西蜀畫院的畫家則構成了這一時期北未畫院的創作中堅。西蜀滅於965年,而南唐滅於975年,西蜀畫院與南唐畫院的畫家雖大都是隨著舊主的滅亡而改換新主,但,西蜀畫家比南唐畫家整整提前十年進駐北宋畫院,十年的時間,使他們可以充分地奠定在畫院的堅固基礎。
  • 成語「車水馬龍」是怎麼來的,跟漢代的一位皇太后有關
    成語的誕生,往往會有一個典故。成語「車水馬龍」也不例外,其本意是指車如流水,馬如遊龍一般,形容一片熱鬧繁華的景象。那麼,它是怎麼來的呢?一切,還得從一個叫馬皇后的人說起。東漢名將馬援的小女兒馬氏,因為從小父母雙亡的關係,很早就學會了處理家事。
  • 2020國考行測常識積累:100個有關歷史人物的成語(二)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國考行測常識積累:100個有關歷史人物的成語(二),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微信公眾號(ningxiaht),國家公務員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在公務員考試的過程中經常會遇見成語考查,因為積累的不夠導致成語題時候正確率不是很高,今天寧夏人事考試網
  • 中國著名畫家謝月娥「瑞鶴圖」真實展現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主題:中國畫·中國文化中國著名畫家謝月娥創作的八尺整張的「瑞鶴圖」,真實展現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充分釋放出藝術家超凡的藝術價值觀。至次,再次體現作品與藝術素養是密不可分的。局部《瑞鶴圖》《瑞鶴圖》古有北宋微宗趙佶,今有國畫名家謝月娥。一位是九五至尊,一位是凡夫俗子。位不同所義不同,但其共同之處所創作的藝術是精緻、多彩、有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