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漢城牆遺址挖出一條青銅龍?放家裡有悽厲怪聲?最終捐獻給國家

2021-01-10 無心撿漏

在今天一個國家的國寶顯然是這個國家的象徵,國寶往往受到萬眾矚目,無數觀者在國寶面前讚嘆膜拜,殊不知這一件件的國寶流傳至今其實命運多舛,這聚光燈背後的故事又有幾人知曉?今天給大家講述一件國寶出土以後經歷的奇事,故事發生在1965年秋天的一個上午,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有一位姓裴的農民,他扛起鋤頭像往常一樣去古城牆遺址耕地,我要特別交代一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在金代時期其實是著名的金代都城金上京的遺址,金國建國初期一直將金上京(也就是現今哈爾濱市阿城區)作為金國的首都,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在此處稱帝,但是直到公元1153年,海陵王完顏亮決定遷都燕京(也就是現今北京附近)很多人並不同意完顏亮的荒謬決定,因為不少金代的貴族勢力在此地已生活百年,對金上京已經產生了感情,而且金國人的宮殿、廟宇甚至祖墳都在此處,這些貴族很難背井離鄉去一個未知的地方,但是荒唐皇帝海陵王不顧大家的反對,對廟宇和宮殿進行拆除,對個別祖墳進行遷移,於是乎那個輝煌的大金國都城金上京就此化作一片廢墟。

古城遺址復原模型

這位姓裴的農民正巧在金上京的皇宮城牆遺址進行耕地,只見老漢一鋤頭下去,地裡出現了幽幽的綠光,這種超自然現象可把這位農民嚇的夠嗆,在驚慌之餘老漢定了定心神,提心弔膽的向著綠光處定睛觀瞧,不料竟然是一個活生生的龍頭,老人急忙將旁邊的土拋開,只見一尊奇特的青銅龍映入眼帘。這與我們常見龍的形象有很大的出入,與其說是龍不如說是一隻野獸,隨後老人將龍擦拭乾淨帶回了家,老人並不知道這個龍是什麼年代幹什麼用途的,況且在1965年人們根本就沒有文物的概念,隨即將龍放在窗邊的老柜子上面,老人看龍的造型十分獨特,心中也是甚為喜愛,於是隔三差五都用清水將銅坐龍清洗一遍。

金代銅坐龍

但是奇怪的事發生了,在每天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床邊柜子上總會發出悽厲的怪聲,起初老人不知道是什麼東西發出來的聲音,但是經過反覆調查之後才確定是這個銅坐龍發出的尖叫,聲音十分刺耳像一把哨子在吹,那個年代的人還是十分迷信,老人越想越害怕,於是決定將這個銅坐龍捐獻給有關部門,第二天老人將銅坐龍用布仔細的包裹好帶到了縣裡的文管所,文管所的專家打開布包簡單地看了一下,並沒有發現這個銅坐龍是珍貴的文物,由於以前並沒有見過類似文物的出現,所以果斷地認定銅坐龍只是一個現代工藝品。老人並不贊同專家的說法,於是對專家的言論進行了否定,稱此銅器並不是購買所得,而是從地裡挖出來的,工藝品怎麼會出現在地裡?另外這尊銅坐龍每天半夜都會發出悽厲的尖叫,十分滲人,專家聽後又拿起銅坐龍進行了研究,於是決定將銅坐龍暫時收下,看老漢甚為熱心,專家為了鼓勵老漢的行為,獎勵了老漢人民幣十元錢。

黑龍江省博物館對金代銅坐龍的簡介

老漢興高採烈的帶著十元錢回家了,這位專家隨意的把銅坐龍放入了庫房,直到1990年黑龍江省博物館的專家們來到阿城區做調研,一位比較權威的專家在角落裡發現了這尊珍貴的銅坐龍,這位專家拿起銅坐龍反覆研究其紋飾發現,這是一尊珍貴的金代國寶,這尊金代銅坐龍一經發現轟動了整個文物考古界,黑龍江省的專家為了金代銅坐龍召開了緊急會議,會議經過研究一致認為這個金代銅坐龍很有可能是金代皇宮中的御用之物,至於用途可能是建築構件也有可能是金代皇帝所乘坐的交通工具上的裝飾物。由於這種金代銅坐龍極為稀少,甚是罕見,所以說它是國寶也並不為過。

金代銅坐龍正面

現如今金代銅坐龍成為了黑龍江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其重要的地位不可撼動,金代銅坐龍在世界上僅存兩件,一件在黑龍江省博物館,而另一件在北京,兩件造型還大有不同,這兩件罕見的國寶被有關部門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現如今金代銅坐龍靜靜地矗立在黑龍江省博物館最重要的展區,它身上還有無數個謎團未能解開,這些圍繞在銅坐龍身上的迷雲只能等待著未來更多考古工作者的努力才能揭曉。

相關焦點

  • 田裡挖出一個罐子,發現大量黃金,他積極上交國家,如今價值上億
    崔老漢舉起鋤頭就開挖,很快就挖出了半截深深的土溝。 金子 很快就聚攏來了10餘位村民,眾人都認為這東西極有可能是金子,於是眾人合力將罐子從土裡挖出。當眾人將罐子取出時,由於不小心將罐子跌落在田裡的界石上摔破一個大窟窿,罐子裡藏著的大塊金子瞬間散落出來,眾人於是紛紛撿拾金塊,短短幾分鐘時間這些金子就被一搶而光,那隻大銅罐被砸成幾塊碎片,丟在了田裡。
  • 龍到底有沒有,考古不斷挖出史前真龍,或許揭開了真相
    因為人們都不曾見過真正的龍;而有的人認為龍的最初原型是鱷魚、蜥蜴和馬等,然後逐漸揉合了其他生物部件,最終形成了一個全新的物種:龍;甚至有人認為龍是「電、雷」的變形,且龍的讀音「lóng」正是記錄了雷的隆隆之聲。總之,眾說紛紜。難道生物龍果真不存在?不斷出土的考古證據,卻又衝擊著這些觀點。1982年,在東北遼寧的查海遺址,考古專家挖出了一條石堆塑造的真龍。
  • 許昌老漢挖出10萬年前「寶貝」:華夏祖先找到了
    很多學者認為,所有國家的人類,包括中國都來源於一位5萬年前的非洲女性。對於這樣的說法,我國的考古學家自然心裡很不舒服,但苦於找不到反駁的證據。好在許昌一位老漢挖出了一塊石頭後,考古學家找到了十萬年前的寶物,打破了中國人起源於非洲的說法。
  • 龍到底存不存在?考古不斷挖出史前「真龍」,或揭開了真相!
    龍......只存在於圖騰中而不存在於生物界中的一種虛擬的生物,因為它是由許多不同的圖騰糅合成的一種綜合體.......是「蛇圖騰兼併與同化了許多弱小單位的結果」。和聞一多相似的,還有不少學者認為,龍的最初原型是鱷魚、蜥蜴和馬等,然後逐漸揉合了其他生物部件,最終形成了一個全新的物種:龍!
  • 農村老漢釣到一條魚,放家中養了13年,博士兒子看到:趕快扔了!
    農村老漢釣到一條魚,放家中養了13年,博士兒子看到:趕快扔了!遊遍世界美景,品讀百味人生,歡迎收看本期內容!龍是中國的吉祥物,在中國人心中擁有著不可估量的地位,雖然我們都知道,這只不過是中國人的精神幻化物,但是每當哪裡有傳出「龍」的傳聞時,總會備受大家關注,農村老漢釣到一條魚,放家中養了13年,博士兒子看到:趕快扔了據了解這個老漢平時無聊的時候就和朋友去野外釣魚,但是在垂釣的時候,無意中卻發現了一條非常奇怪的生物,長相有些怪異,就像是龍一樣,老漢沒做多想,於是就把這條奇怪的生物帶到家中
  • 【中華青銅文明】國家一級文物「夔龍紋銅尊」
    【中華青銅文明】國家一級文物「夔龍紋銅尊」 2020-12-04 1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化|金中都城牆遺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
    北京市豐臺區,金中都城牆遺址之西城牆高樓村遺址。(新華社記者陳鍾昊攝)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文物局組織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主持發掘的金中都城牆遺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首次發現金中都外城護城河、城牆、馬面等外城城牆體系,並了解了這些遺蹟的形制結構和營建方式。
  • 青銅時代中亞城市的特徵演變
    資料圖片  中亞青銅時代早期(約公元前2500年—前2200年),資源多樣化的山麓地區取代了依賴灌溉農業的河流下遊三角洲,成為文明中心。以科佩特達格山脈北麓阿爾丁遺址、納馬茲加遺址、依格利遺址等為代表的青銅時代早期遺址,是中亞最早有功能分區特徵的城址。  研究最充分的阿爾丁遺址面積約26萬平方米,為不規則土丘。
  • 一村民蓋房挖出銀元寶,卻要求無償捐獻給國家,法院最後判決如何?
    在上個世紀60年代,蘇州吳縣一個村落裡曾發生過一件引人注目的事,一戶村民蓋新房挖出了銀元寶。本以為就此可以大賺一筆,卻不料竟引發多方爭執,法院最終判決也有些出人意料。鄉村銀元寶引多方爭議村民徐根泉翻建房屋時挖到了銀元寶,不料老房主徐承德知道後竟找上門來,強烈要求將挖出的元寶全數歸還出來。老房主上門討一元寶事還沒解決,文管部門就找到了徐根泉。
  • 金中都城牆遺址考古重要成果:首次發現外城城牆體系
    中新社北京1月13日電 (記者 於立霄)經過兩年的考古發掘,金中都城牆遺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首次發現了金中都外城護城河、城牆、馬面、順城街道路等外城城牆體系,了解到這些遺址的形制結構和營建方式
  • 河南發現遠古遺址,挖出1.7米的「真龍」文物,難道龍真的存在?
    國人常說自己是「龍的傳人」,事實上,這個說法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其實得從1985年的央視春晚說起,這一次晚會上最令人熱血沸騰的是一首名為《龍的傳人》之歌。這首歌被國人熟知後,自然而然有了「龍的傳人」這個說法。但這首歌只是一直接原因,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中國歷代以來的文化都與「龍」離不開。
  • 金中都城牆遺址考古取得重要成果 首次發現外城城牆體系
    1月13日,記者探訪位於北京市豐臺區的金中都遺址考古發掘現場。中新社記者 蔣啟明 攝中新社北京1月13日電 (記者 於立霄)經過兩年的考古發掘,金中都城牆遺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首次發現了金中都外城護城河、城牆、馬面、順城街道路等外城城牆體系,了解到這些遺址的形制結構和營建方式。金中都是北京建都之始。貞元元年(公元1153年)海陵王完顏亮正式遷都燕京(今北京),並改稱中都,開啟了金中都作為金朝都城的62年輝煌歷史。
  • 一民工一鋤頭下去,挖出世界「第九大奇蹟」,國家獎勵他100塊
    這個遺址就是三星堆,是世界「第九大奇蹟」。這種發現轟動了世界。 三十年前,楊永成四十三歲,當時他身邊有一個少年十六歲,叫郭漢中,他的願望是不要報酬參與挖掘,結果一鋤頭下去,果然挖到一個青銅面具,當時現場沸騰了。
  • 許昌老漢挖出10萬年前「寶貝」,打破非洲起源說,華夏祖先找到了
    「快看!我挖到了一塊寶貝!」明朝《嘉靖許州志》卷也有記載,稱其水的顏色清澈,永遠不會枯竭,民眾認為有龍潛伏在此,因此靈井之名由此而來。  1964年,國家工作隊來到許昌縣靈井公社公幹,工作隊的專家周國興同自己的隊員住在該村社員家中,與社員們同吃同住,有時候也一起參加勞動。一天,大家像往常一樣去田間勞作,忽然,一位老漢尖叫了起來:「大家快來看,我挖到了一個寶貝!
  • 老漢院中挖井,挖出一個黑陶罐,專家:罐中大有玄機
    老漢院中挖井,挖出一個黑陶罐,專家:罐中大有玄機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個小故事,關於山西一個十分幸運的老農民,他本以為自己的一生就這樣窮困潦倒的過下去,沒想到挖井的時候,一個黑陶罐的出現徹底改變了老漢一家人的命運。
  • 三星堆青銅神樹, 竟然與金沙遺址的太陽神鳥有著神秘的關係!
    (太陽鳥金箔飾像不像鳳凰衛視的標緻)太陽鳥金箔飾2001年在成都市金沙遺址中出土了一個金箔紋飾,紋飾由黃金打造,外徑12.5CM,內徑5.29CM,厚度0.02CM,重20g,採用精湛的切割技術在打造的,內層為一個圓圈,周圍有12道等距離分布的象牙狀弧形旋轉芒紋;外層有四隻逆向飛行的鳥,在太陽下轉動會有真實的視覺效果。
  • 花爾樓遺址出土五件青銅器,其中一件青銅俎,為何懸著兩個鈴鐺
    花爾樓商周遺址一經發現,就出土了震驚世界的商周時期珍貴文物。出土的五件青銅器中,有一件為「青銅俎」,它的下面竟然懸著兩個鈴鐺。您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小編就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江西省發掘5000年前土城遺址 系最古老土城之一
    據新華社11月3日電 江西省樟樹市博物館透露,迄今發現的中國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土城之一,樟樹市築衛城遺址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發掘工作日前啟動。  築衛城遺址是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是以新石器時代晚期為主的遺址,也有青銅時代的遺存,距今已有5000多年。
  • 汨羅江流域再次出土國家一級文物商代青銅鐃
    【náo】,省文物專家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這是汨羅江流域出土的又一件「青銅重器」。獸面紋青銅鐃通高52釐米、銑【xian】長33釐米、鼓間23釐米,重量為33公斤,主紋為粗線條的獸面紋,鉦【zheng】周和甬部飾雲雷紋,被發現時位於長樂鎮海螺山,與長樂西沙灣商周遺址相距不遠,與白塘鎮劉家塅商周遺址同屬汨羅江流域。
  • 《山海經》記載的扶桑樹,與三星堆的青銅神樹相同,專家這麼解釋
    中國是一個歷史比較悠久的國家,五千年來,民間流傳了很多的神話故事,有人認為這些神話故事全部都是虛構出來的,也有人認為肯定是有據可依,不然也不能憑空捏造出來,比如說龍的傳說,據說龍是皇帝徵討四方後拼湊出來的圖騰,但是後來出土的化石「新中國龍」中也表示在遠古時期真的可能有龍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