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一個國家的國寶顯然是這個國家的象徵,國寶往往受到萬眾矚目,無數觀者在國寶面前讚嘆膜拜,殊不知這一件件的國寶流傳至今其實命運多舛,這聚光燈背後的故事又有幾人知曉?今天給大家講述一件國寶出土以後經歷的奇事,故事發生在1965年秋天的一個上午,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有一位姓裴的農民,他扛起鋤頭像往常一樣去古城牆遺址耕地,我要特別交代一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在金代時期其實是著名的金代都城金上京的遺址,金國建國初期一直將金上京(也就是現今哈爾濱市阿城區)作為金國的首都,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在此處稱帝,但是直到公元1153年,海陵王完顏亮決定遷都燕京(也就是現今北京附近)很多人並不同意完顏亮的荒謬決定,因為不少金代的貴族勢力在此地已生活百年,對金上京已經產生了感情,而且金國人的宮殿、廟宇甚至祖墳都在此處,這些貴族很難背井離鄉去一個未知的地方,但是荒唐皇帝海陵王不顧大家的反對,對廟宇和宮殿進行拆除,對個別祖墳進行遷移,於是乎那個輝煌的大金國都城金上京就此化作一片廢墟。
這位姓裴的農民正巧在金上京的皇宮城牆遺址進行耕地,只見老漢一鋤頭下去,地裡出現了幽幽的綠光,這種超自然現象可把這位農民嚇的夠嗆,在驚慌之餘老漢定了定心神,提心弔膽的向著綠光處定睛觀瞧,不料竟然是一個活生生的龍頭,老人急忙將旁邊的土拋開,只見一尊奇特的青銅龍映入眼帘。這與我們常見龍的形象有很大的出入,與其說是龍不如說是一隻野獸,隨後老人將龍擦拭乾淨帶回了家,老人並不知道這個龍是什麼年代幹什麼用途的,況且在1965年人們根本就沒有文物的概念,隨即將龍放在窗邊的老柜子上面,老人看龍的造型十分獨特,心中也是甚為喜愛,於是隔三差五都用清水將銅坐龍清洗一遍。
但是奇怪的事發生了,在每天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床邊柜子上總會發出悽厲的怪聲,起初老人不知道是什麼東西發出來的聲音,但是經過反覆調查之後才確定是這個銅坐龍發出的尖叫,聲音十分刺耳像一把哨子在吹,那個年代的人還是十分迷信,老人越想越害怕,於是決定將這個銅坐龍捐獻給有關部門,第二天老人將銅坐龍用布仔細的包裹好帶到了縣裡的文管所,文管所的專家打開布包簡單地看了一下,並沒有發現這個銅坐龍是珍貴的文物,由於以前並沒有見過類似文物的出現,所以果斷地認定銅坐龍只是一個現代工藝品。老人並不贊同專家的說法,於是對專家的言論進行了否定,稱此銅器並不是購買所得,而是從地裡挖出來的,工藝品怎麼會出現在地裡?另外這尊銅坐龍每天半夜都會發出悽厲的尖叫,十分滲人,專家聽後又拿起銅坐龍進行了研究,於是決定將銅坐龍暫時收下,看老漢甚為熱心,專家為了鼓勵老漢的行為,獎勵了老漢人民幣十元錢。
老漢興高採烈的帶著十元錢回家了,這位專家隨意的把銅坐龍放入了庫房,直到1990年黑龍江省博物館的專家們來到阿城區做調研,一位比較權威的專家在角落裡發現了這尊珍貴的銅坐龍,這位專家拿起銅坐龍反覆研究其紋飾發現,這是一尊珍貴的金代國寶,這尊金代銅坐龍一經發現轟動了整個文物考古界,黑龍江省的專家為了金代銅坐龍召開了緊急會議,會議經過研究一致認為這個金代銅坐龍很有可能是金代皇宮中的御用之物,至於用途可能是建築構件也有可能是金代皇帝所乘坐的交通工具上的裝飾物。由於這種金代銅坐龍極為稀少,甚是罕見,所以說它是國寶也並不為過。
現如今金代銅坐龍成為了黑龍江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其重要的地位不可撼動,金代銅坐龍在世界上僅存兩件,一件在黑龍江省博物館,而另一件在北京,兩件造型還大有不同,這兩件罕見的國寶被有關部門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現如今金代銅坐龍靜靜地矗立在黑龍江省博物館最重要的展區,它身上還有無數個謎團未能解開,這些圍繞在銅坐龍身上的迷雲只能等待著未來更多考古工作者的努力才能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