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系列之專注力訓練

2020-12-03 張老師的童心

小朋友以及大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張老師

生活中發現有些小朋友注意力特別不集中,幹什麼都沒有興趣,三心二意的,這種專注力不夠的情況任其發展的話以後上學後也坐不住,學習成績也可想而知,那麼兒童專注力訓練有用嗎?

根據張老師十餘年的從業經驗來看兒童專注力訓練是行之有效的!選擇適合小朋友的方法,可以改善小朋友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良習慣。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家長會發現小朋友做什麼事情不再三心二意了,上課的時候小朋友能夠注意力集中,認真地聽老師講課,小動作也少了,學習成績也有所提高。

下面張老師就和大家分享兩個最簡單而且實用的專注力訓練方法。

1. 靜心訓練5-10分鐘

訓練方法:準備做訓練用的桌子,椅子或者一塊墊子。1個一次性杯子,裡面裝入1-2釐米高的大米或小米,上口用膠紙封好。孩子端坐在椅子上或者盤腿坐在墊子上,兩手放於膝蓋;將裝有大米或小米的杯子頂在頭頂上;腰背挺直,全身肌肉放鬆;閉目;均勻呼吸,並逐漸放慢,同時數呼吸的次數;一邊聽輕柔的音樂(個人建議使用國風音樂)。這樣持續3分鐘。然後,將在3分鐘內呼吸的次數及杯子掉下來的次數記錄下來。杯子掉下的次數一次比一次少為好。(靜心訓練均用此方法,效果立竿見影。)

2.視覺訓練:10分鐘

訓練方法:舒爾特方格這種視覺訓練是按字符順序,迅速找全所有的字符的訓練方法,平均1個字符用1秒鐘成績為優良,即9格用9秒(我們根據五到八歲的年齡段,建議用九格舒爾特方格。)、16格用16秒、25格用25秒。舒爾特方格這種視覺訓練不僅可以培養寶寶的注意力,而且還可以提高小朋友的記憶力。

不過我們在使用上述的訓練方法時一定要注意首先和小朋友提前訂好遊戲規則,要讓他們明白沒有「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道理。其次是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在家長準備給小朋友訓練專注力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操之過急,小朋友的變化要有一個過程,家長不可沒有耐心,而且在給小朋友訓練專注力的時候,要注意鼓勵小朋友,多用鼓勵的語氣和小朋友說話,忌用生硬的命令口吻對小朋友說話,這樣做會培養小朋友的自信心,一段時間後您會發現小朋友漸漸的變得自信,做專注力的訓練也會事半功倍。

以上是張老師專注力訓練方法和教育心得的分享,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裡與我交流!

相關焦點

  • 調整大班作息助幼小銜接
    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司長鄭富芝表示,今年是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啟動以來的第五年,每年的主題都不同,今年關注的是幼小銜接問題,主要原因是幼兒園小學化、越來越火爆的幼小銜接班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現象,孩子、家長都因為入學而變得緊張,因此今年的學前教育宣傳月主題定為:幼小協同,科學銜接。
  • 幼小銜接不用愁數學,一套書搞定數學思維訓練
    常常有家長焦慮,幼小銜接時,語文知道提前學習拼音,英語知道提前學習字母,那數學到底要怎麼學習?其實數學只需要訓練思維就可以了。這套《託馬斯和朋友數學思維訓練遊戲》就非常適合幼小銜接使用,全套共分四冊,共有155個數學遊戲,20大數學題型,完全涵蓋了常備的數學思維知識。
  • 2021年鄭州幼小銜接的意義有哪些?
    幼小銜接的意義有哪些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小學教育兩個教育階段的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兒童成長過程的一個重大轉折。
  • 幼小銜接怎麼做?訓練專注力,發展一項體育特長
    每年進入幼小銜接時期,很多適齡兒童的家長就開始操心:如何適應小學的作息時間?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日前,月雅河幼兒園和月雅河小學黨支部共同攜手,策劃組織了一場「幼小銜接」主題的家長學校活動,為大班的家長們現場答疑解惑。  加強專注力和傾聽能力的練習  活動現場,多名小學老師從不同角度為家長們做了講座。
  • 「幼小銜接」的正確姿勢——智匯多兒童全科教育中心
    幼小銜接,是指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之間的互相連接,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是成長路上的一個轉折期。由於幼兒園和小學兩種教育階段之間存在明顯差異,因此能否順利實現幼兒園到小學的銜接對兒童未來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幼兒園和小學教育的最大區別在於幼兒園的基本教育模式是遊戲模式,而小學是課堂模式。但是進入小學之後,孩子主要內容就是學習了。
  • 一年級新生都過來,兩套幼小銜接數學訓練,讓孩子「高人一等」
    如何讓孩子能夠順利的度過幼小銜接這道坎,是現在我們家長面臨的最大問題,可以在幼兒園大班或者學前班的一年中,慢慢讓孩子熟悉從少量家庭作業到小學中的作業量這樣一個過程,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能夠在剛上小學時減少作業量的不適。
  • 只盯著知識學,這是家長在幼小銜接犯的最大錯誤
    從學前階段的識字量到數學加減法的方法,從心理層面的準備到良好習慣的培養……5月18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成都兒童團特別啟動的「2020升學無憂公益服務」計劃,截止目前已經有9位名師、名校長、行業大咖來到成都商報·成都兒童團直播間,對家長們普遍關心的幼小銜接難題對針對性的解答,手把手教大家做好幼小銜接。
  • 貴州凱裡探秘「幼小銜接」
    在韋亞琳看來,孩子們的這種表現與「幼小銜接」工作的開展密不可分。自2016年開始探索「幼小銜接」以來,凱裡市已經形成了全市公辦和民辦園都與小學結對子的工作格局。搭建「手拉手」結對平臺,幼兒園小學都有收穫「我們的『幼小銜接』工作是從2016年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開始的,當年宣傳月的主題是『幼小協同、科學銜接』。」
  • 幼小銜接關鍵時期 「思想說」助力孩子思維訓練
    課程分為幼小銜接、思維表達、思辨寫作三大課程階段,從思維層面和口才層面同步提高,每個階段重點培養孩子不同的能力。 對於幼小銜接階段的孩子,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最為重要。在樂藝的課堂上,老師會在課堂中用獨創的C位教學法,加入孩子喜歡的卡通人物、孩子熟悉的生活、「我是小偵探」情景設置等主題進行教學,生動有趣的課程內容,收穫了不少家長與孩子的喜愛。
  • 2020秋季入學新生請注意:100道幼小銜接精選數學題,請認真練習
    2020秋季入學新生請注意:100道幼小銜接精選數學題,請認真練習很多家長甚至是老師,都沒有將孩子在幼小銜接階段的學習重視起來,簡單固執的認為小學教育與幼兒教育是兩個天差地別的教學系統,沒必要多花時間。
  • 幼小銜接到底要不要做?怎麼做?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幼小銜接一直是家長圈裡「老生常談」的問題,很多育兒博主和公號也會給出自己對於「幼小銜接/學前班該不該上」的建議,比如:不要上。幼小銜接從來不只等同於知識的銜接。其他方面的銜接是西瓜,而獲得的那點知識本身,頂多是粒芝麻而已。
  • 幼小銜接到底要不要做?怎麼做?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幼小銜接一直是家長圈裡「老生常談」的問題,很多育兒博主和公號也會給出自己對於「幼小銜接/學前班該不該上」的建議,比如: 不要上。 可是學無止境,當孩子學得越來越多,負擔也越來越重時,「幼小銜接」就跟「高壓童年」劃上了等號。
  • 立足兒童可持續發展規劃幼小銜接
    無論是在幼兒園和家庭,還是在幼小銜接機構中,不少成人都簡單地將幼小銜接視為提前學習小學學業知識和熟悉小學課堂規則,以「搶跑」姿態來幫助兒童做入學準備。這種短期主義做法常以犧牲兒童的遊戲時間和全面發展為代價,對兒童的終身發展是不利的。
  • 錢塘春曉學前教育集團開展大班「幼小銜接」家長會
    為減輕家長們對幼小銜接的焦慮,同家長們合作科學、有效的開展幼小銜接工作,杭州市濱江區錢塘春曉學前教育集團主動出擊,邀請了杭州江南實驗學校副校長田燕芳在吉利報告廳,以講座的形式開展了大班「幼小銜接」家長會,共有6個園區的大班家長與會。
  • @幼升小家長:讓孩子順利度過幼小銜接,你可以這樣做
    對於幼小銜接兒童來說,從幼兒園到小學,時間只有短短兩個月,但在個人素質、學習內容、學習方式、日常生活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差別,極易出現適應不良的情況。那麼,作為家長應該做好哪些入學準備,來幫助孩子成為一名幸福的小學生呢?
  • 陝西開展「幼小銜接」治理工作 限期整改存在問題的幼兒園
    近日,省教育廳發文,確定今年為規範「幼小銜接」工作專項治理行動年,要求教育部門、幼兒園、小學校長及相關教師籤訂公開承諾書,並在教育行政部門網站公示,同時清理提前教授小學內容的學前班和「幼小銜接」班。
  • 看完這兩大心理學實驗才發現,我們對幼小銜接真的誤會了!
    我從來不反對上幼小銜接班,但我也絕不認同為了「幼小銜接」,用填鴨式的教育方式,磨滅了孩子對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如果追根溯源,到底我們為什麼要給孩子進行幼小銜接教育?又到底怎麼才算是好的幼小銜接教育?畢竟,教育的本質從來不是背誦知識,而是通過引導或訓練,讓大腦學會思考。咱們常說「會做題,遠比知道答案要重要」也正是這個道理。所以好的幼小銜接教育,也一定是以尊重孩子的心理發展和認知特點為前提。
  • 幼小銜接,經合組織國家在行動
    幼小銜接就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經合組織部分成員國家越來越重視幼小銜接工作,紛紛從教育政策和課程體系的調整入手,通過師資、資源、學習內容的無縫對接,有效促進孩子們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順利過渡。其中一些做法值得我們借鑑。
  • 2020新幼小銜接一年級拼音試卷 共10套完整版
    漢語拼音是一門很重要的課程,它是學好語言文學的基礎和支柱,所以幼小銜接拼音教學的開展成為培養幼兒學習拼音的重中之重,從小培養幼兒學習拼音的興趣,是大大提高幼兒學習拼音質量的有效途徑。今天,小宋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份2020新(完整版)幼小銜接拼音試卷十套列印版,題目質量是相當不錯的。
  • 幼小銜接階段,比拼音數學更重要的是……
    那麼幼小銜接階段,最應該培養孩子什麼呢? 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對一個人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曾說過「幼稚園要使兒童養成良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