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犀牛日和長隆一起珍「犀」它,愛「犀」它

2021-01-09 網易新聞

9月22日是「世界犀牛日」,它由非政府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南非辦公室於2010年發起,旨在開展各種形式的生態環保活動來保護犀牛。但近年來,受生態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全球犀牛數量不斷減少,目前,全世界犀牛僅有約2萬頭,保護和繁殖犀牛刻不容緩。

據了解,為了保護珍稀的犀牛,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在廣州清遠建立了「長隆世界珍稀野生動植物物種源基地」,專注於珍稀動物的飼養、研究、繁殖等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世界痛失「蘇丹」

在2018年3月19日,地球上最後一頭雄性北部白犀牛「蘇丹」離世。對於全球的動保人士來說,那一天大概會終生難忘。蘇丹的死亡意味著,整個北部白犀種群最後的希望自此破滅。從此,這個種群只剩下一對無法自然生育的母女,延續物種的可能性接近為零。

世界珍稀動物的白犀牛,此前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然而導致它們瀕臨滅絕的根本原因,是人類的非法買賣!一方面犀牛角被人類視為裝飾擺闊的道具,另一方面還被認為是能治病抗癌的「靈丹妙藥」,儘管現代醫學通過實驗認為犀牛角裡的成分幾乎無法為人體吸收,實際藥用價值也不高,仍無法阻止人類對犀牛角的追捧。

曾在2012年,中國姚明曾專程前往肯亞保護區探望蘇丹,後又拍攝保護犀牛的公益廣告,呼籲大家「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再到2018年,中國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繁殖的首例南方白犀牛「子二代」首次公開露面,才讓白犀牛物種延續提供了新的希望,也讓各國動物保護者看到了新的希望!

珍「犀」它,愛「犀」它,長隆一直在行動

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從1997年引入犀牛飼養管理到現在,在22年的時間裡,建立了長隆世界珍稀野生動植物物種源基地,繁殖了三大犀牛種類共40隻,其中有白犀牛24隻,至今繁育成功白犀牛寶寶4隻,形成國內最大瀕危白犀牛種群,為保存物種基因做出了重大努力,也為世界瀕危物種的基因保存提供了一份重要的支持。

據長隆動物專家介紹,犀牛是一種體型龐大的動物,交配對它們來說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從而影響到後續的繁殖問題。在介紹繁育犀牛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描述了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2014年4月3日晚,一對黑犀牛夫婦addy和tock經過長達470天的孕期,終於產下它們的第一胎幼崽了,但經過24小時輪班照顧發現幼崽不能抬頭吃到母乳!即使在所有人的不斷努力下,12小時後幼崽仍然沒有吃上初乳,後來嘗試人工擠奶餵幼崽,才成功讓幼崽自行吃上了母乳。

為此,園區總結經驗不斷完善犀牛飼養、繁殖管理等技術與方法,在犀牛幼崽時期:通過醫療訓練、人工輔助採奶等手段,讓出生後不能採食到母乳的黑犀牛幼仔通過補奶的形式恢復體力,從而吃上了母乳,得到了正常發育;在犀牛其他時期:擴大犀牛的活動範圍、訓練公獸的爬跨能力等,以及匹配充足的飼料、強大的醫療及技術人員做後盾,從軟實力、硬實力等方面持續創新建設,為犀牛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註:白犀牛有南部白犀和北部白犀兩個亞種,圖上為南部白犀,攝於長隆野生動物世界

長隆野生動物世界,Romain Pizzi先生曾表示:「動物園引進犀牛進行保育和繁殖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犀牛,為物種多樣性提供了一道保障,更為不了解此動物的人普及了保護犀牛重要性的知識。」

這些身披「鎧甲」的巨獸曾遍布中國,而如今,野生犀牛在中國早已蹤跡難尋,只能在動物園裡看到這些美麗的生靈。為了避免類似蘇丹一樣的悲劇再次發生,為了我們美麗的生靈,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與長隆一起珍「犀」它,愛「犀」它!保護犀牛刻不容緩!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 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重大突破 長隆白犀牛大種群成功繁育我國首隻「子二代」
    ——廣西人民獲得連續五天小長假歡慶傳統節日「廣西三月三」讓大家非常羨慕,而動物界的廣「犀」三月三同樣讓人羨慕——瀕危物種犀牛在長隆已形成30多隻的大種群,而在廣州長隆誕生的首隻白犀牛近日已經升級為爸爸,長隆珍「犀」大家族再添「大壯丁」,國內首次突破性地成功繁育白犀牛「子二代」。
  • 消失的史前巨獸——大唇犀,無角犀牛的最後輝煌
    大唇犀是一類形態非常奇特的犀牛,屬於無角犀亞科大唇犀的身軀壯如水桶,四肢短且粗壯,前後腳均為三趾。大唇犀主要生存在中新世,少數種類殘存到了早上新世。繁盛時期,它們在我國的食草動物中至少佔了60%的數量。當時在開闊的草原上漫遊的竟是一群群的犀牛,這種景象現代人很難想像,畢竟自人類文明出現以來,犀牛就已經是孤獨而稀少的動物了。
  • 亞洲犀牛於無人關注中走向滅絕 唯印度犀留有希望
    說到犀牛,大家可能會想到動物園裡的白犀牛,想到《戀愛的犀牛》中那話兒有一尺長的黑犀。其實,它們都原產於遙遠的非洲。我們的先祖熟悉的犀牛,可不是這些非洲來客。戰國時期,「荊有雲夢,犀兕麋鹿滿之」;西漢之時,有王者鑄錯金銀雲紋銅犀尊,其形象異常寫實,顯然是見過真正的犀牛。那時,非洲的犀牛不可能來到我們的土地。
  • 永凍層現完整長毛犀遺骸,距今萬年,與現代犀牛完全不在一個等級
    據英國《鏡報》12月29日消息,近日,在位於西伯利亞的冰河時期大墓地,當地居民阿列克謝·薩溫(Alexei Savvin)發現了一具早已滅絕了的長毛犀完整屍骸。據悉,這隻長毛犀屍身完好度達80%,全身毛髮呈榛色,牙齒未見明顯損壞。
  • 中國內地首次成功繁育白犀牛「子二代」
    中新網廣州4月4日電(王華 麥念萍)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4月4日宣布,該園區誕生的一隻白犀牛升級當爹,這是中國內地首次突破性成功繁育白犀牛「子二代」,這隻小白犀牛於當日成功合群。白犀牛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 【節日】世界犀牛日,聽聽龐然大物的微小心願!
    今天是「世界犀牛日」。 「世界犀牛日」誕生於2010年,由著名的非政府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南非辦公室發起,目的是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生態環保活動,強化人們保護犀牛的意識。
  • 「世界犀牛日」:野生犀牛為何從中國消失
    腳下的徒弟曾經是曾經犀牛的王國。如今,野生犀牛在中國早已蹤跡難尋。但古籍中卻有不少關於它們的描述,化石挖掘更顯示,這些身披「鎧甲」的巨獸曾遍布中國。9月22日是「世界犀牛日」,讓我們探尋野生犀牛從中國消失的原因。一、 曾經繁盛的犀牛王國如同鯨魚不是魚一樣,被我們習慣性稱為犀牛的動物也和偶蹄目的牛沒什麼瓜葛,而是和馬同屬於奇蹄目。
  • 「世界犀牛日」:野生犀牛為何從中國消失
    腳下的徒弟曾經是曾經犀牛的王國。如今,野生犀牛在中國早已蹤跡難尋。但古籍中卻有不少關於它們的描述,化石挖掘更顯示,這些身披「鎧甲」的巨獸曾遍布中國。9月22日是「世界犀牛日」,讓我們探尋野生犀牛從中國消失的原因。
  • 口袋妖怪:空間隊的大佬,超甲狂犀怎麼樣?速度上來就是王者!
    愛生活,愛遊戲,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湯圓。關注湯圓,收穫更多快樂哦!在口袋妖怪的寶可夢中,其實有很多種族值不錯的精靈,這些寶可夢攻擊防禦等因素方面都十分突出,但就論速度而言卻是尷尬無比。直到龍劍效果的研發,令這些寶可夢直接榮登熱門!
  • 空間強力打手---超甲狂犀
    最近一直都在說超甲狂犀特別的強,是空間隊物理端的強力打手,使用超甲狂犀輕輕鬆鬆就可以上大師!那麼超甲狂犀到底強在哪裡呢?
  • 馬來西亞最後一頭蘇門答臘犀死亡,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有多遠?
    此時,她的整條右臂都已經消失在了犀牛的身體裡。這群人共同發出了一聲嘆息。還有人說:「哦,不!」羅思拔出了她的胳膊,除去了手套。雖然她很明顯對於結果感到失望,但她顯然並不吃驚。蘇門答臘犀的活動地域曾經從喜馬拉雅山麓的不丹和印度東北部,一路向南延伸到緬甸、泰國、柬埔寨以及馬來半島,乃至蘇門答臘和婆羅洲的島嶼。在19世紀,它還很常見,甚至被當成一種農業害獸。
  • 認識了這種犀牛200年,我們還不知道它吃什麼
    直到18世紀晚期,倫敦動物園終於捕獲了活體的犀牛,在那之後的整整100年裡,被捕獲圈養在世界各地動物園、馬戲團裡的55頭蘇門答臘犀,是科學界認識這種奇異生物的唯一途徑,甚至在1972年,圈養在丹麥哥本哈根動物園裡的雌犀Subar去世後,這唯一的線索也一度中斷。這頭蘇門答臘犀名叫Begum,生活在倫敦動物園。
  • 認識了這種犀牛200年,我們還不知道它吃什麼
    直到18世紀晚期,倫敦動物園終於捕獲了活體的犀牛,在那之後的整整100年裡,被捕獲圈養在世界各地動物園、馬戲團裡的55頭蘇門答臘犀,是科學界認識這種奇異生物的唯一途徑,甚至在1972年,圈養在丹麥哥本哈根動物園裡的雌犀Subar去世後,這唯一的線索也一度中斷。
  • 寶可夢No.111,No.112,No.464——獨角犀牛,鑽角犀獸,超甲狂犀
    無論是在天空、海洋還是陸地,在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看見它們的身影。有的寶可夢與人類和睦地生活在一起,有的翱翔在天空之中,有的遊走於大海之中,有的棲息在山野之中,它們的主要特徵之一是可以被精靈球收服,使它們可以被隨身攜帶。寶可夢的確切數量是未知的,至今為止,已經確認的寶可夢有890種,未來一定還有越來越多的寶可夢不斷地被發現。
  • 世界犀牛日,先從認識這個「萌獸」開始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 9月22日是世界犀牛日(World Rhino Day),是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南非在2010為了在國際層面提升公眾對這一瀕危物種的認識於2010年設立的紀念日。今天世界犀牛日之際,綠會小編邀您一同關注這一瀕危物種。
  • 《精靈寶可夢》圖鑑464:手中可以發射巖石的寶可夢——超甲狂犀
    鑽錐寶可夢——超甲狂犀(屬性:地面/巖石)很鑽角犀獸一樣,超甲狂犀全身上下最自豪的就是其有著非常堅硬而且鋒利的鑽角,它們一家子身上的角可以說是它們的標誌性部位了,於是超甲狂犀被人類為鑽錐寶可夢,屬性是地面系和巖石系的組合;超甲狂犀的身體主要顏色為黑色及橘紅色,保留了護具的外貌,跟鑽角犀獸相比,身體變得更健壯了;它常見的非官方的常用譯名為重甲暴龍,簡稱重暴。
  • 龍王傳說:魔犀衝撞卻毫髮無損,唐舞麟和大地魔犀到底誰才是魂獸
    《龍王傳說》漫畫第285話已經更新,零班小隊目前在參加史萊克學院第二關考試,四人合力與魂獸大地魔犀戰鬥,這隻魂獸力大無比,而且皮堅肉厚,但是唐舞麟硬抗了大地魔犀的幾次衝撞,都是毫髮無傷,唐舞麟和大地魔犀到底誰才是魂獸?因為古月和許小言都是法術性魂師,也就是近戰能力都很弱,身體素質也不如唐舞麟和謝邂、而身為強攻系魂師的唐舞麟必須擋在她們身前,爭取時間,因為大招是需要蓄力的。
  • 關於狩獵對白犀物種繁衍的論述
    即使是「拯救犀牛」保護組織也指出國家允許合法狩獵犀牛這一政策對白犀的保護和管理有著功不可沒非常積極的作用。此組織和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共同指出自從1968年,南非政府開始允許有一定資質的獵人合法狩獵犀牛後,南部非洲的白犀種群迅速擴大,已從68年的1800頭到如今超過20000頭白犀。
  • 最後的北白犀:切角3年就長出、被40人全天保護,為何還是滅絕?
    蘇丹,曾是世界上最出名的犀牛,也是地球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2018年3月19日,45歲的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去世。至此,世界上僅存一對雌性北白犀母女相依為命。在動物園之外的世界,北犀牛頭部那根長長的、向上彎曲的角,讓它們早早地倒在了槍口下。
  • 和孩子去動物園看到了犀牛,怎麼給ta有趣地介紹這種動物?
    犀牛屬於犀,不屬於牛,而且它和牛關係很遠的。在分類學上,犀牛屬於奇蹄目犀科,若論親戚,犀牛和馬的關係更接近一些。所以我們在稱呼各種品種的犀牛時,準確的叫法不是「黑犀牛」、「白犀牛」或「爪哇犀牛」,而是「黑犀」、「白犀」、「爪哇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