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狗人士與玉林人的矛盾該如何解決

2020-11-24 騰訊網

愛狗人士與吃狗人士的分歧其實並不如想像般那麼大

愛狗人士的行為一定程度激化了人們的逆反心理

也許很多人沒有料到,廣西玉林吃不吃狗肉,「成了這個夏天僅次於世界盃的第二件大事」。在廣西玉林狗肉節上演多年之後,愛狗人士不斷積蓄著力量,試圖在這具有悠久吃狗肉傳統的城市,徹底拔除狗肉節——「我們希望這個民俗,徹底被取締。」愛狗人士如是說。

愛狗人士與玉林人形成了嚴重對立

人不應該食用狗肉,在愛狗人士看來,這是天經地義的道理。但對於大部分不養寵物狗,對狗並不感冒的人來說,這並不是一個普遍適用的道理。即便絕大多數中國人並沒有食用狗肉的習慣,他們也不認可把狗作為肉用,與把豬牛羊作為肉用究竟有多大的區別。尤其是在禁食狗肉主張會影響到部分人傳統習俗、侵犯部分人自由選擇食物權利的情況下,「禁食狗肉」、「取締狗肉節」的主張很難得到國人的普遍呼應。更不要說,一些愛狗人士在玉林半夜電話騷擾當地人、威脅其人身安全的做法,更是會招來人們的逆反心理。不怪乎有些網友聲稱,要不是愛狗人士在「鬧」,他們根本不會關注跟狗肉有關的話題,當事情鬧大了,他們也想去吃吃狗肉了。而這種觀點,又會引來愛狗人士的激烈聲討。

但實際上,愛狗人士與吃狗人士並不是沒有共識

這種程度的對立讓人感到遺憾,然而,這並不是不可避免的。

不妨把問題回歸到為什麼有些人要主張不能吃狗肉。我們在《禁吃貓狗肉的真相》中曾經揭示過這個答案,並不是什麼冠冕堂皇的「眾生平等」,而是「人類看到生物受殘害,心裡會產生不適」,用孟子的話說,就是「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此即動物福利的來由。並且,這種機制還附帶了一個推論,「越是接近人類的生物受殘害,人們感受到的這種不適越劇烈」,此即所謂「物傷其類」。這造成的結果就是,不同動物之間的福利是有差別的,貓狗最高,其他哺乳類動物次之,爬行類和鳥類次之,非脊椎動物又次之。所以,主張不吃狗肉,本質上體現的是人免於心理不適的權利,而不是動物本身的權利。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認為吃狗肉會引發心理不適,但這個道理還是普遍存在的。比如,現在多數人都接受的觀點是,當街打死流浪貓狗非常殘忍,但拍死一隻蚊子和踩死一個蟑螂,卻不會有多少人認為不妥。

了解了這一點,那麼實際上,愛狗人士與吃狗人士就並不是完全沒有共識。事實上從人們的爭論來看,有些共識已經很明確地體現出來了,比如愛狗人士指責玉林人吃的是偷來的寵物狗,而玉林人聲稱吃的是肉狗,這表明人們都認可吃寵物狗比起吃肉狗是不恰當的做法;再比如愛狗人士認為當街屠宰太殘忍,玉林人也會辯駁稱一樣反對虐待動物,當街屠宰只不過是習俗,何況政府也已經禁止,這表明人們都認為至少不應該殘忍對待狗只。

同樣,允不允許吃狗肉,與玉林是否該官方出面主辦、或由商家自行組織一個大型的「狗肉節」,也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問題。許多網友不反對玉林當地吃狗肉的習俗,但對是否可以以吃狗肉為主題大肆宣傳,辦成一個招徠遊客的盛大節日,恐怕就有不同的看法了。

在尊重共識的情況下,愛狗人士可以有合理合法的護狗手段

愛狗人士護狗,目前最高明的手段是想法提高狗肉交易成本

除去「鬧事」之外,較為理性的愛狗人士採取的手段是,問責當地政府狗肉來源、狗肉是否通過檢疫。這一做法的目的是,提升狗肉的交易成本。所謂「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如果迫使狗販所賣的狗肉只來自於正規的屠宰場,而並非來自於偷竊,那麼狗肉的販賣成本勢必上升。如果在公共衛生問題上找到了買賣狗肉的軟肋,迫使狗販必須讓一隻狗有一張一檢疫證,而不是一車一證,這無疑也會讓狗的交易成本上升。

成本上升,消費量就會減少,從而達到減少狗只被屠宰的可能性。

承認這些做法目的是為了狗而不是人,也無可指摘之處

然而這一做法被詬病為虛偽。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認為,在狗的來源、衛生問題上做文章,是希望「吃狗人士吃的健康」,這實際上不是愛狗,而是愛人。在一個節目中,白巖松質問愛狗人士代表、重慶小動物保護協會會長陳明才,「如果今後都是養殖的狗,並且有相關的這種動植物的檢疫,都是合格的狗肉、衛生的狗肉,您是不是就一點問題沒有了?」

陳明才的回答是,如果確實來源正規、有養殖場的合法手續,那他就沒有反對的理由。這個回答被不少人認為是口不對心。的確,或許有一些愛狗人士確實能接受人們只吃肉狗,但絕大多數愛狗人士,是反對人們吃任何狗類的。有人認為,陳明才這種強調來源、檢疫的觀點,主要就是相信一旦正規化養殖,狗肉成本必定大幅度提升,而導致交易量減少。其目的還是為了狗,而不是為了人。

不過,承認是為了狗又有什麼關係呢?即便承認這些做法目的是為了狗而不是人,只要是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行事,即便是向玉林當地提起對監管部門的行政訴訟,也無可指摘之處。事實上,從外部性入手,以法律手段來撬動經濟槓槓,是保護珍稀動物的常規做法。

當然,查來源,查檢疫,查養殖場養護條件,查飯館屠宰狗肉過程是否人道,會使狗肉成本上升,但玉林人也可以就這些「護狗手段」進行反博弈。比如主動推動規模化養殖,想辦法再把成本降下來。

相比之下,去玉林威脅騷擾吃狗人士,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比起對狗肉生產環節的監督,愛狗人士去玉林街道上跟吃狗人士辯論、衝突,甚至是騷擾、威脅,並不是明智的選擇。這只會激起非愛狗人士的反感。畢竟事關習俗文化、飲食自主權利,若愛狗人士以自己的一套不該吃狗的價值觀強行加在別人頭上,只能稱之為霸道。

倫理上該不該禁食狗肉,用地方性法規來規範比較適宜

用提高成本的手段減少狗肉食用,實際上是為了規避立法引起的倫理衝突

也許有人認為,隨著越來越多城市人群把貓狗當作寵物來養,反對吃任何狗肉的人會越來越多,「該不該禁食狗肉」是一個中國早晚面臨的問題。不少人認為,要真正解決這個問題,可能需要進行立法。不過,基於核心問題「是否能吃」存在激烈爭議,很難相信現在立法能夠讓所有人滿意。事實上,儘管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制定了《禁止虐待動物法》,但真正立法禁止吃狗肉的地區卻很少,即便是歐洲國家像瑞士,也有部分地方保持了吃狗肉的習俗,即便有很多人抗議,政府也依然維護他們吃狗肉的權利。而我們熟知的香港和臺灣地區,雖然確實立法禁吃狗肉,但這是基於這兩個地區絕大多數人已經沒有吃狗肉的習慣才形成的,而且有關法律是否經過充分討論也受到當地人的質疑。例如,2007年香港法院曾將4個屠狗吃狗的人判處監禁,法官的理由是,「基於社會和文明的進步、動物權益的抬頭、狗只和人類的微妙關係和情義結、立法的意願、社會的情緒、屠宰狗只為食物是不必要的施虐」,「狗是人類最好、最忠心的朋友,一頭狗會對主人忠誠、無私奉獻、守護及拯救主人,但一隻羊、一頭牛會為人做這些行為嗎?」——對於內地人們來說,至少在現在,這些理由恐怕還難有說服力。

所以,對於愛狗人士來說,用查檢疫、來源、養殖條件等方式來儘量減少狗肉食用,讓這一習俗衰亡,或許是更為現實的選擇。而吃狗人士的理性選擇,也是儘量「低調」,減少衝突的發生。

若非要對是否能食用狗肉做出規範,地方立法或許是可取之道

吃狗肉是地方性習俗,不宜全國性立法

如果愛狗人士與吃狗人士的衝突不可調和,非要用立法手段進行規範,也不適宜用全國性的法律來進行規範,畢竟中國地域廣大,各地習俗均不相同,也不僅僅只有廣西玉林有吃狗肉的習慣。隨著社會風俗的變化,可能出現的情形是,某些地方已經普遍感到對吃狗肉無法接受,那麼愛狗人士可以推動進行地方立法,禁止在這片區域吃狗肉,如果有居民無法接受,那麼可以考慮遷出這個地區,到對吃狗肉並不排斥的地方去。這樣的話,也許雙方人士都會感到滿意。

結語

可以預見的是,「該不該禁吃狗肉」還會繼續成為社會焦點議題,甚至愈演愈烈,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鬧」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各退一步,或許雙方都能得到想要的結果。

相關焦點

  • 愛狗人士過激行引玉林人不滿 買狗時遭鬨笑
    愛狗人士過激行為引發反彈  21日上午在玉林市政府廣場上,來自四川廣元等地的動物保護志願者和自發圍上來的民眾爆發了現場論戰,結果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不歡而散。  20日網上出現一組圖片,顯示一名狗販用鐵叉叉起一隻狗,以高價逼愛狗人士買下,聲稱如果不買就會馬上殺掉,最終一愛狗人士以350元買下。
  • 愛狗人士的過激舉動,是否屬於擾亂社會治安,我們該如何面對?
    我們無需去指責愛狗人士,本人認為只要是,愛,就比恨要高尚我們無可厚非,因為我們人類需要的就是愛。自己的溫飽都成了問題,那麼所收留狗狗的溫飽,又該如何解決?但令人質疑的是說你愛狗,還不如稱之你為虐狗。首先說諸多的狗狗混居在一起, 難免會大狗生小狗,小狗生幼狗如此惡性循環,你有何經濟實力來解決狗的食物問題?再如狗狗的防疫問題,你又是如何解決的?是否會定期給每個狗注射狂犬疫苗?你是否有獸醫資質?
  • 愛狗人士的過激舉動,是否屬於擾亂社會治安,我們又該如何面對?
    我們無需去指責愛狗人士,本人認為只要是,愛,就比恨要高尚我們無可厚非,因為我們人類需要的就是愛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有些人愛狗已經超出了愛人的境界。把愛狗稱之為,兒女,之人不勝枚舉。如此作為是否有人狗不分之嫌。我不否認有真正愛狗之人,同時也不否認魚目混珠者有之。有些人打著愛狗的幌子為自己謀名謀利,變賣掉所居住的樓另尋它地,去收留諸多的流浪狗。
  • 愛狗人士楊曉雲:養了1千隻狗 每月花費5萬(1)
    昨日,廣西玉林民主中路,愛狗人士楊女士抱著剛買來的狗,她花了1100元從狗販手中買來兩條狗。A12-A13版攝影/新京報記者薛珺當地著名的活狗市場玉林大市場,一群市民在兩籠待售狗旁邊看熱鬧。
  • 廣西玉林「狗肉節」爭議中開幕 愛狗人士鬧事惹怒當地人(圖)
    昨天(6月21日),廣西玉林的「夏至荔枝狗肉節」在愛狗人士的抵制聲中如期舉行。對於玉林人來說,今年的節日跟往年不一樣,活狗因為不好賣而指望動保人士的「解救」,狗肉的銷售價錢卻賣到歷史新高。動保人士在當地的行為也喜憂參半,儘管一批狗被收購,但是部分動保志願者遭到了當地人的起鬨,所幸被警方護送離開。
  • 玉林「狗肉節該不該禁」,你怎麼看?
    早在一個月前,愛狗者和吃狗者在網絡上的爭論就已經硝煙瀰漫了。有#玉林狗肉節##抵制玉林狗肉節#等話題,愛狗人士積極宣傳呼籲抵制、取消狗肉節;也有#理性愛狗#等話題,那些理性、中立派,呼籲愛狗者和吃狗者理性解決問題。
  • 愛狗人士與老百姓矛盾不斷激化,你知道本質原因嗎?
    愛狗與恨狗的矛盾一直存在而且在激化,本質上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和西方愛狗人士文化入侵的一種激烈的交鋒。有狗小區滿小區的流浪狗寵物狗和愛狗人士,大家其樂融融。無狗小區連寵物狗都沒有,怕狗厭狗人士也是滿心歡喜,落個清靜安心。這應該成為日後地產商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 中國狗王,每年屠宰20萬條狗與愛狗人士開撕惹爭議,你怎麼看?
    特別是前兩年玉林的狗肉節,愛狗人士們為了狗狗不被變成餐桌上的美食而與狗肉攤販對峙,更有的愛狗人士不惜花大錢把這些狗狗從狗肉攤販的手裡解救出來,但這樣也並非長久之計。而最近小亨在網上看到,原來除了玉林人喜歡吃狗肉,在江蘇的沛縣,狗肉同樣很受當地人歡迎。
  • 愛狗人士的變化
    記得在一個月前,剛開始在頭條和大家分享,對養狗,禁狗等的個人見解時,常常會用到真與偽養狗人士,去區分文明與不文明養狗者,以避免不必要的誤會,但慢慢發現,現在已經沒有這個必要了。原因是愛狗人士的全稱,已由原來的「愛好是養狗的人」,已變成「極端愛狗的人」了。
  • 愛狗人士,請合法救狗……
    談到愛狗人士,就想起了之前愛狗人士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做法:愛狗人士在高速攔車救狗,玉林聽到消息後大張旗鼓的宣傳狗肉節,徐州沛縣也遙相呼應。關於救狗,涉及到兩個法律問題:一是狗的質量是否安全,毒狗現象屢見不鮮,偷狗行為屢禁不止;二是愛狗人士攔狗,私放狗的行為是否構成刑法犯罪。
  • 愛狗人士的名人效應
    很多所謂愛狗人士,通常會利用名人的效應,去特顯愛狗是如何的高大上,如何有善心與愛心。但我就想問一下,除了那些與常人無異的流量小演員外,有沒有聽過一些,位高權重的國家元首,領導人,或是那些有極大貢獻的偉人,稱自己養的狗做兒子,或是閨女?又有沒有見過他們不栓狗繩,在人多密集的小區走道上溜狗?或是攜狗出席國宴,招待國賓共晉午餐?
  • 光明網:高速攔狗不僅會讓矛盾難以解決,還會讓中立者疲倦
    光明網:高速攔狗不僅會讓矛盾難以解決,還會讓中立者疲倦 光明網評論員/光明網微信公眾號 2016-11-22 15:47
  • 「玉林狗肉節」疫情下照辦—到底該不該舉辦?
    據報由於多年來受到愛狗人士譴責,現時狗肉大多數集中處理屠宰,不再現殺現賣。「跟冬至吃餃子一樣」對於玉林人,這些新聞看得不是味兒,他們每年都要背負殘忍丶野蠻的惡名。45歲陳先生在玉林土生土長,他表示自己從小就吃狗肉。但跟很多玉林人一樣並不常吃,一年最多吃兩三次,其中夏至吃狗是習俗。
  • 「玉林狗肉節」疫情下照辦—到底該不該舉辦?
    據報由於多年來受到愛狗人士譴責,現時狗肉大多數集中處理屠宰,不再現殺現賣。他說吃狗對玉林人來說很平常,所謂「狗肉節」只是商人和媒體的渲染,本地人並不認為是節日,也沒有特別的慶祝活動。「只是外地人、外國人給我們貼的標籤,這幾年被愛狗人士鬧大,說成是節日」。
  • 愛狗人士大戰吃狗男
    [靈光一閃] 一愛狗人士遛狗,路遇一男吃狗肉,大怒! 愛狗人士:你怎麼能吃狗狗呢?狗狗那麼可愛![發怒] 吃狗男:一牲畜罷了,雞鴨牛豬能吃,狗子那麼美味,怎麼不能吃?[摳鼻] 愛狗人士:狗狗是不一樣的,雞鴨牛豬養著就是吃的,狗狗則是人類的伴侶,家人,寶寶!
  • 玉林人:你可以不吃,但不要幹涉我們,這才是文明
    作為土生土長的玉林人,我從小吃狗肉,但我跟大部分的玉林人一樣,一年吃狗肉也吃不了幾次。「夏至吃狗」是我們這裡的習俗,因為大家都覺得吃狗肉在夏天可以驅暑氣、補身體。不過這些年,因為吃狗肉這件事,我們玉林人被罵慘了,說我們野蠻、殘忍,用惡毒的語言咒罵我們。說出來很多人可能不信,我們玉林人真心就覺得吃狗肉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也根本沒有把這個當成什麼節日,我當初還是聽人罵起玉林狗肉節,覺得很驚訝,因為此前根本沒有聽過什麼狗肉節。
  • 玉林狗肉節事件 媒體該反思什麼
    6月21日晚,廣西玉林市江濱新民路附近的狗肉館,幾名愛狗人士與當地食客發生衝突,導致一名食客嘴巴處流血。事件引發附近民眾聚集。(6月22日《新京報》)  玉林狗肉節終究還是如期而至,21日,該事件經過多日的發酵終於以愛狗和愛狗肉人士的激辯以及雙方的衝突收場。不過,雖然狗肉節已過,但並沒有完全結束,在全國媒體齊聚玉林的情況下,估計還有一段時間的熱度。
  • 愛狗人士楊曉雲:賣房建狗舍 鬧到兒子離婚
    2014年6月,向狗販子下跪的一張照片在網上流傳開後,楊曉雲成了國內外知名的「動保明星」,愛狗人士專程找到她表示聲援,她買狗也獲得一些資金贊助。在聚光燈下,她是支持者的旗幟和反對者的靶子——反對的聲音不單來自吃狗肉的一方,她高價買狗的行為在動保圈內也是異類:一個以她為主題的微信群裡,支持者和反對者以日均近千條的信息互相攻擊。
  • 我的貴賓死了,我要打死你的金毛,如此愛狗為哪般?
    每年夏至這天,豪爽好客的玉林人呼朋喚友聚在一起食用狗肉,歡度夏至,並用新鮮荔枝就酒。據報導,除了廣西,湖南、廣東、浙江等地也有食用狗肉的習俗,而朝鮮、韓國、越南以及部分歐洲國家也有食用狗肉的人群。玉林狗肉節從引發吃和抵制吃的矛盾,也曾掀起「劍拔弩張」的網絡論戰,甚至有些愛狗人士直接「殺」到玉林當地抵制。
  • 狗場收購300隻狗,愛狗人士堵路解救 狗場老闆:這不是解決辦法
    封面新聞記者 肖洋 徐湘東今年4月,為找自己丟失的寵物犬,四川西昌一愛狗人士在冕寧縣瀘沽鎮發現了一「囤狗點」,遂將該信息發送至愛狗群。藉助網絡,消息越傳越廣,解救被困小狗,成了一眾愛狗人士的共識。於是,各愛狗人士就組織了一次解救狗的行動。還有5名來自西安的動物保護者,不遠千裡,連夜驅車10多小時,趕到這裡。最多的時候,這兒聚集了三四十名愛狗人士。旺女士說,她們不正面衝突,只是搜集證據,然後撥打相關部門的電話,讓執法人員來處理相關事宜。為了防止老闆偷偷將狗運走,她們將車停在了該「囤狗點」的唯一通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