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與北方燒麥大戰,糯米和肉你要選哪個?網友:這回我站南方!

2021-01-15 我是吃貨上仙

我們早餐時候都是想吃點熱的,所以很多早餐店的包子燒麥蒸餃等都很受熱捧。但是包子和蒸餃都是大同小異的,而燒麥就不同了,在南北方看來餡料差異也很大。燒麥在蒙語裡也讀作稍美,就是形容它的頂端是像盛開的花朵一樣美的,它主要以燙麵為主包裹上餡然後用蒸籠蒸熟,它起源於元代的初期並且兼備有小籠包和鍋貼兩者的優點,形狀又像石榴。南方與北方燒麥大戰,糯米和肉你要選哪個?網友:這回我站南方!

燒賣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食物也引起了大家的熱議,因為南北方在餡料上又有很大的區別了。北方的燒麥皮很薄,在將餡包起來時會在捏起來的收口出沾上一點粉面,餡料以肉和蔥姜為主,這樣在蒸熟後還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裡面的餡料,而且一般是蘸著醬油和醋像餃子那樣的吃法,而且要趁熱吃才能吃到肉裡面的湯汁。

燒賣

南方的燒麥皮要更厚一些,因為裡面包裹著的是糯米和肉粒還有香菇,所以一定要緊實一些才能保證這些餡料不會在蒸的過程中漏出來。想對於北方的燒麥來說,南方的燒麥就因為包裹的糯米多所以會在體積上比北方的大一圈。而且在包好時不會沾粉面封口而且留下一個拇指大小的孔。蒸好後直接可以看到裡面的糯米餡,而且吃起來的時候基本上不蘸東西的,最多就一些小鹹菜來解膩。

材料

肉餡的燒麥裡面要力求肉質的彈性,要有嚼頭,而且保證鹹淡適中。要讓薄薄的皮都浸入肉的香氣。而糯米的燒麥要把米的味道事先調好,保證蒸熟後咬起來也可以油潤留香,咬下去不僅要有紮實的口感還有細膩。

燒賣

北方人吃燒麥都是一屜一屜的吃,很多人可以吃兩屜因為皮薄餡小,但是遇到南方的燒麥就蒙了,聲稱最多就能吃下半屜因為不僅個頭大而且裡面滿滿的糯米餡也是讓人吃上兩三個就飽了,所以覺得吃起來很不過癮。但是南方人又嫌北方的肉燒麥太油膩,早上吃那麼多肉實在有些吃不消。由於它們如此巨大的差異,很多人覺得這完全就是兩種食物。但是更多是傾向於南方的糯米燒麥因為覺得很抗餓而且口味清淡。

包燒賣

那麼下面就來簡單介紹一下糯米燒麥的做法。糯米浸泡的時間很有說道,喜歡軟糯的就泡12小時。喜歡彈彈的就泡3小時就好。泡好後瀝乾水就可以切香菇和肉了,肉丁的直徑不要大於一釐米,但是香菇丁不要太小因為炒的時候會縮水。在油溫七成熱的時候加入肉,肉快炒熟時再加入香菇丁炒至變軟就可以加入糯米和調味料了,但要注意上色。之後再一起翻炒,要不停翻炒否則會容易形成鍋巴,一直炒到糯米半透明就可以了。

蒸燒賣

關火盛出後放到蒸鍋上蒸20分鐘,這樣的米會更加晶瑩剔透,晾涼一點就可以包了。包的時候手法和包子是一樣的,但要注意塑型讓它更有立體感不要軟趴趴的變成餅,最後收口處不要收緊。這樣包好的燒麥在蒸籠上蒸三分鐘就可以了,太久會使燒麥的皮裂開。注意在調味的時候要加入蠔油和少量的糖,這樣才能讓燒麥在吃的時候更加鮮,而且伴有淡淡的調味可以將香菇的水分鎖住。

燒賣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師傅應用不同的工藝做出來了的燒麥也會不同,再加上火候和蒸製的時間不同才導致了很多不同種類燒麥的出現。所以南北方的燒麥也是長久以來的飲食習慣決定的,北方喜歡吃燒麥配上一碗湯,這樣葷素搭配,而南方只一屜燒麥就可以吃飽,所以這兩種燒麥你更喜歡哪一種呢?

相關焦點

  • 北方燒麥餡料為牛羊肉,南方燒麥放糯米,哪個吃起來更過癮?
    那麼在北方與南方,對於燒麥的定義其實有些不同。在北方的燒麥,裡面的餡料採用的是剁碎的新鮮牛羊肉,然後還會往其中加上大蔥段,去除腥味,蒸熟出鍋以後,撈起一個,一口下去,滿嘴流油,極為鮮美,有一股很濃鬱的肉香味。另外吃的同時,還會搭配特有的磚茶,吃一口燒麥,就喝一口磚茶,用來解除油膩。北方燒麥餡料為牛羊肉,南方燒麥放糯米,哪個吃起來更過癮?
  • 北方燒賣都是羊肉餡,南方燒賣都是糯米餡,到底哪邊的更正宗?
    和鮮肉大包子相比,燒賣要顯得單薄許多;和精緻的小籠包放在一起,燒賣看起來又臃腫了一大圈。吃燒賣,一個吃不飽,一籠又吃不下。都是麵皮包著餡蒸出來的點心,既然大蒸包、小籠包、餃子都有了,我們為什麼還會有燒賣呢?這還是要從燒賣的起源說起。燒賣,又稱燒麥、捎賣、稍麥、稍美。最早燒賣是在茶館出售的,客人在茶館喝茶,喝多了總是會餓。
  • 你可能吃的是假燒麥!什麼是「一兩燒麥」?南方人知道後懵了
    導語:你可能吃的是假燒麥!什麼是「一兩燒麥」?南方人知道後懵了俗話說得好,人還是多讀書多學習的好,不然一個不小心,在北方吃個燒麥都能吃出一段烏龍。前段時間,微博博主@谷大白話 ,看了之後讓人差點撐死在美麗的內蒙。
  • 北方的燒麥,南方的燒賣,讀音雖然一樣,但是內容和外觀都不一樣
    而我們經常能在早餐上看見的一種美食,燒賣(麥),雖然是一個讀音,但是兩種食物卻是真的差得多,南方人吃的燒賣和北方人吃的燒麥是不一樣的。北方人吃的燒麥,發源於內蒙古,其實它應該叫「稍麥」,用料非常講究,薄皮多餡,基本上是用牛羊肉做成的,內蒙古常吃的是羊肉餡燒麥,加了蔥香的大顆燒麥,一口咬下去就是牛羊肉的香味,更為令人稱道的是吃起來沒有羶味,吃的時候搭配磚茶,一口燒麥一口磚茶,能夠去除油膩。那麼北京人吃的燒麥就是內蒙古燒麥的基本上再進行變化,改良。用料不僅僅是牛羊肉,而且還有豬肉雞湯的搭配。
  • 羊肉、糯米、鮮筍、青菜……一籠開花的燒麥,你最中意哪種餡?
    明清時期,很多文獻記載中,也都有燒麥的蹤影,至於到底是哪個詞,兩者也都存在。除了燒麥和燒賣之外,還有捎賣、燒梅、紗帽、開口笑、鬼蓬頭等等很多名字,而這與燒麥的傳播歷程有關。這些名字大多出現在明清,尤其是清代之後,出現的原因大多是因為方言、口音以及讀音訛誤。
  • 羊肉糯米鮮筍青菜……一籠開花的燒麥,你最pick哪種餡
    明清時期,很多文獻記載中,也都有燒麥的蹤影,至於到底是哪個詞,兩者也都存在。除了燒麥和燒賣之外,還有捎賣、燒梅、紗帽、開口笑、鬼蓬頭等等很多名字,而這與燒麥的傳播歷程有關。這些名字大多出現在明清,尤其是清代之後,出現的原因大多是因為方言、口音以及讀音訛誤。
  • 本文教你南方糯米餈粑的做法!
    餈粑展示在介紹南方糯米餈粑的做法之前,我先給大夥普及一下做餈粑的文化,在南方做餈粑通常在每年的臘月時間,因為餈粑不僅僅是特色小吃還是婚禮嫁娶春節拜年等必備之物,所以選在每年臘月時間做餈粑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 北方的冬天和南方的冬天有什麼不同?
    從小我就知道,秋衣扎秋褲裡,秋褲要扎襪子裡。我在吉林 今天外面零下三十二度 我家屋裡零上三十度 地熱給我熱的都上火了 一個勁吃雪糕南方同學別叨叨了。其實最慘的是北方農村的,有些學校沒暖氣也不生爐子,零下十幾度硬抗。中學那會都是帶著手套上課的,上一會課老師會暫停一下說:大家跺兩分鐘腳,然後整個教室沒一個不跺腳的。
  • 3分鐘學會做燒麥,皮薄餡多,比肉包子好吃,一口一個超滿足
    上千個美食菜譜,極具競爭力的餐飲創業方案,等你私信給我們哦!說到燒麥大家都不陌生。據說燒麥起源於包子,它與包子相似,但卻有不同之處,燒麥與包子最大的區別是,燒麥是食用未經過發酵的面來製作皮的,而包子是用發酵過的面製作的皮;還有就是燒麥頂部是不封口的,形狀像極了石榴。燒麥還分為,北方燒麥與南方燒麥。
  • 糯米香菇燒麥,好吃又簡單的燒麥,大家趕緊學起來吧
    糯米香菇燒麥,軟糯的米香混合著香菇特殊的味道。成就味蕾的歡愉,周末給家人帶來美食的享受!漂亮的燒麥!原料:香菇 15朵木耳 10朵肉沫 400克糯米 500克胡蘿蔔 半根蔥 半顆生抽 一湯匙老抽 一湯匙白糖 一湯匙麵粉 250克開水 70克涼水 60克幹香菇洗淨加水微波爐加熱一分鐘,再浸泡十分鐘
  • 羊肉燒麥,北方人的元氣
    在呼和浩特,吃燒麥,就是一種情懷。燒麥這種麵食,不論你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一定都吃過。但是,當南北方見面說起它時,一定都覺得對方吃的是一個「假燒麥」。究其原因,不過是南方燒麥以醬油糯米為主,北方燒麥以牛羊肉等餡料為主。而我,最愛的是那一口流油的北方燒麥。
  • 會流心的鵪鶉蛋肉燒麥,香港老字號美食自己做!
    燒麥是一種家常美食,不過南北方的燒麥可是大有不同。北方的燒麥多是肉餡兒,著名的羊肉燒麥就是內蒙的特色美食。而南方的燒麥多是糯米餡兒,裡面夾雜著香菇或是叉燒肉碎塊,是早餐攤上常見的美味。在香港的老字號茶樓裡,我們還能見到一種南北結合的燒麥——餛飩皮裡包著肉餡、蝦肉和鵪鶉蛋,咬上一口,滿口流黃。既有Q彈的感覺,又有滿口的肉汁,讓人十分難忘。這種燒麥比較考驗手藝,既要保證肉餡蒸煮,又要保證鵪鶉蛋的鮮嫩。想吃到流心狀態的燒麥,那可要費一番心思哦!現在教大家做這道菜,一起來學吧,很簡單的!首先,將鵪鶉蛋在開水裡煮一分鐘就撈出。
  • 家常香菇燒麥,軟糯清香,外表像花一樣,當早餐最適合!
    燒麥又稱燒賣、肖米、稍麥等等,南北方的燒麥在材料和做法方面有很大的差異,北方多用牛羊肉,南方多用糯米為餡。燒麥美味,又同時兼具著各種功效,個頭小巧,外觀漂亮,用來當早餐也深受眾人的喜歡。今天小編來分享一道香菇糯米燒麥。
  • 3分鐘包教包會的燒麥做法,皮薄餡多,軟糯鮮香,一口一個超過癮
    燒麥,也稱燒賣,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燒麥也是我最喜歡的早餐之一,現在很多早餐店大多數都有燒麥,而且非常實惠。在中國,燒麥的歷史十分悠久,據說從明末清初起源於內蒙古西部地區,後流傳開來一直延續至今,但是南北方對於燒麥的做法有很大差異,北方的燒麥大多是以羊肉大蔥為主,而南方的燒麥主要是以糯米、香菇、肉為主。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南方口味的燒麥具體做法,包出的燒麥不僅皮薄大餡,香糯可口,一次可以多做一些,然後用保鮮盒裝起來,放入冰箱冷凍可存1-2周,想吃的時候直接取出放蒸籠蒸好即可,喜歡吃燒麥的朋友趕緊試一試吧。
  • 小燕子南方過冬,春天回北方,為何飛來飛去,留在南方不好嗎?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我問燕子你為啥來?燕子說:「這裡的春天最美麗!」難道真的是因為某個地方的春天更美麗嗎?哈~肯定不是啊,小燕子是很聰明的生物,北方雖然食物沒有南方豐盛,但是冬天之後的北方更適合繁殖,因為競爭壓力小,因此它們即使長途跋涉也要春去秋來這麼折騰一次。候鳥其實燕子是屬於候鳥的一種,屬於夏候鳥。
  • 北方去南方不僅僅要適應沒暖氣?網友:蟑螂了解一下
    北方去南方不僅僅要適應沒暖氣?網友:蟑螂了解一下廣西,家裡拆遷,剛好是夏天,沒有床睡地下,蟑螂爬我身上痒痒的,醒了,醒來看見是大的蟑螂,整個人炸了,以後對蟑螂有深深的陰影,又會爬又會飛,本來就挺大隻的,翅膀再打開,也就比小鳥小點,太恐怖了。
  • 我在北方的暖氣屋吃著冰棍,你在南方的冬天裡怎麼過?
    截至目前,北方大部分地區已經正式供暖,回屋便能享受到暖氣帶來的問候。然而,秦嶺淮河以南(供暖分界線)的南方大部分地區在巴望著北方暖氣的同時,只能在魔法冷的世界裡重複著「早上不想起床,洗澡不敢出缸,白天不敢離開陽光,晚上必須開啟小太陽」。
  • 一個尷尬的省份,南方認為是北方,北方認為是南方,到底為什麼?
    在我國,每個地方都會有各自獨特的風景與文化,這是由於我國國土面積跨度非常大,因為此我們經常就以方向來劃分地域,就像西方地區、南方地區、東南地區等等,其中就要數東北方地區劃分最明顯了,也就是秦嶺淮河為界限,秦嶺淮河以南是南方,以北是北方。
  • 好吃好看的燒麥,其來源是內蒙古,如今成為各地美味
    從內蒙古西部開始發源,之後先是以燒麥名號流傳到了京津地區,然後到江南雨兩廣地區,被稱作燒賣。由於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南北的餡料也有了區別,南方的話主要是以糯米為主要成分,並添加其他的輔料。然而在北方,餡料的選擇就很隨意了,不過一般還是以肉類與蔬菜為主。其實燒麥在各地不斷的流傳中,都帶有了符合自己當地口味的特色。
  • 大數據告訴你:稱霸北方餐桌的餃子,到南方也不慫啊!
    每年冬至,網友總免不了要針對「冬至吃什麼」展開南北輿論大戰。俗話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冬至這天,北方人照例是要雷打不動吃頓水餃的,而南方人更多是吃湯圓、米糰。為何逢年過節,北方人都要吃餃子,而南方卻少有吃餃子的傳統呢?這恐怕要追尋到糧食的產區分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