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早餐時候都是想吃點熱的,所以很多早餐店的包子燒麥蒸餃等都很受熱捧。但是包子和蒸餃都是大同小異的,而燒麥就不同了,在南北方看來餡料差異也很大。燒麥在蒙語裡也讀作稍美,就是形容它的頂端是像盛開的花朵一樣美的,它主要以燙麵為主包裹上餡然後用蒸籠蒸熟,它起源於元代的初期並且兼備有小籠包和鍋貼兩者的優點,形狀又像石榴。南方與北方燒麥大戰,糯米和肉你要選哪個?網友:這回我站南方!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食物也引起了大家的熱議,因為南北方在餡料上又有很大的區別了。北方的燒麥皮很薄,在將餡包起來時會在捏起來的收口出沾上一點粉面,餡料以肉和蔥姜為主,這樣在蒸熟後還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裡面的餡料,而且一般是蘸著醬油和醋像餃子那樣的吃法,而且要趁熱吃才能吃到肉裡面的湯汁。
南方的燒麥皮要更厚一些,因為裡面包裹著的是糯米和肉粒還有香菇,所以一定要緊實一些才能保證這些餡料不會在蒸的過程中漏出來。想對於北方的燒麥來說,南方的燒麥就因為包裹的糯米多所以會在體積上比北方的大一圈。而且在包好時不會沾粉面封口而且留下一個拇指大小的孔。蒸好後直接可以看到裡面的糯米餡,而且吃起來的時候基本上不蘸東西的,最多就一些小鹹菜來解膩。
肉餡的燒麥裡面要力求肉質的彈性,要有嚼頭,而且保證鹹淡適中。要讓薄薄的皮都浸入肉的香氣。而糯米的燒麥要把米的味道事先調好,保證蒸熟後咬起來也可以油潤留香,咬下去不僅要有紮實的口感還有細膩。
北方人吃燒麥都是一屜一屜的吃,很多人可以吃兩屜因為皮薄餡小,但是遇到南方的燒麥就蒙了,聲稱最多就能吃下半屜因為不僅個頭大而且裡面滿滿的糯米餡也是讓人吃上兩三個就飽了,所以覺得吃起來很不過癮。但是南方人又嫌北方的肉燒麥太油膩,早上吃那麼多肉實在有些吃不消。由於它們如此巨大的差異,很多人覺得這完全就是兩種食物。但是更多是傾向於南方的糯米燒麥因為覺得很抗餓而且口味清淡。
那麼下面就來簡單介紹一下糯米燒麥的做法。糯米浸泡的時間很有說道,喜歡軟糯的就泡12小時。喜歡彈彈的就泡3小時就好。泡好後瀝乾水就可以切香菇和肉了,肉丁的直徑不要大於一釐米,但是香菇丁不要太小因為炒的時候會縮水。在油溫七成熱的時候加入肉,肉快炒熟時再加入香菇丁炒至變軟就可以加入糯米和調味料了,但要注意上色。之後再一起翻炒,要不停翻炒否則會容易形成鍋巴,一直炒到糯米半透明就可以了。
關火盛出後放到蒸鍋上蒸20分鐘,這樣的米會更加晶瑩剔透,晾涼一點就可以包了。包的時候手法和包子是一樣的,但要注意塑型讓它更有立體感不要軟趴趴的變成餅,最後收口處不要收緊。這樣包好的燒麥在蒸籠上蒸三分鐘就可以了,太久會使燒麥的皮裂開。注意在調味的時候要加入蠔油和少量的糖,這樣才能讓燒麥在吃的時候更加鮮,而且伴有淡淡的調味可以將香菇的水分鎖住。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師傅應用不同的工藝做出來了的燒麥也會不同,再加上火候和蒸製的時間不同才導致了很多不同種類燒麥的出現。所以南北方的燒麥也是長久以來的飲食習慣決定的,北方喜歡吃燒麥配上一碗湯,這樣葷素搭配,而南方只一屜燒麥就可以吃飽,所以這兩種燒麥你更喜歡哪一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