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在《聖經》之前的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

2020-12-04 語文教師沐陽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20世紀50年代美國著名的女作家哈波·李在1957年創作並發表的一部自傳體小說,1961年獲普立茲獎。該小說自問世以來就受到學界的廣泛關注。

時至今日,它已被翻譯成四十多種文字,印刷了一千五百萬冊,是公認的現代美國文學的經典。這部小說語言幽默,故事中的情節基於敘述者六歲時對家人和鄰居生活的觀察,主要反映種族的不公正和對無辜者的摧毀。

在20世紀,《殺死一隻知更鳥》可能是美國最流行的有關種族的書。《殺死一隻知更鳥》在英語國家的學校,被廣泛講授來強調寬容和譴責偏見。最初三十種報刊對李的小說展開評論。

最近,英國圖書館把此書排名在《聖經》之前作為每一個成年人在死亡前應該閱讀的書。

小說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敘述經濟大蕭條時期,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的梅崗鎮,斯各特和哥哥傑姆,還有一個名為迪爾的男孩對古怪、足不出戶的鄰居布·拉德利既著迷又害怕。梅崗鎮的大人們也不願談論拉德利,多年來,很少見過他。

孩子們對所傳出的有關他的謠言和他隱居的深層原因充滿了猜測與想像。第二部分主要敘述法院指定敘述者的父親阿提庫斯·芬奇為黑人男子湯姆·羅賓遜的辯護律師。湯姆·羅賓遜被指控毆打並強姦年輕白人女子梅亞拉。

阿迪克斯·芬奇運用自己的職業技能找到了能夠證明黑人湯姆無罪的證據,並將事實真相擺在所有陪審員和小鎮居民的面前,但陪審團依舊對羅賓遜做出了有罪裁決,被冤枉的羅賓遜在判決當晚試圖逃跑而被擊斃。

在整部小說當中,拉德利可以說是最為代表性的典型人物,他是白種人,但個人性格孤僻古怪,從來不會選擇白天出門,卻都是在晚上到鎮上四處遊蕩,他雖然住在小鎮中,但卻從未真正融入小鎮,並且他從來不見任何人,是個十足的怪人。

在人們的傳言中,拉德利屬於危險人物,他白天會手腳被捆在帖床上,晚上才準許出來活動,這種傳言引起了孩童時期傑姆與斯格特的注意,他們對於拉德利充滿了好奇,同時也有一定的恐懼。

因此,雖然拉德利與家人共同生活在小鎮中,但卻被主流的社會長期排斥,故事在開頭時候,對於他們一家人的流言蜚語,讓他們成為了許多孩子心中的魔鬼,但實際上,在遭受到艾威的突襲、拉德利的突然出現救了兩個孩子時,才真正改變了人們對他的看法,將他視為有血有肉的正常人。

其實,童年的拉德利也是活潑天真的,但後來卻因為過於淘氣而受到了嚴厲的懲罰——被殘忍的父親關閉在家中,從此不能出門,久而久之,拉德利性格開始變得孤僻,與外界徹底失去了聯繫,同時連最基本的交流能力也逐漸喪失,變得和智障兒童一般。

但在故事的結尾,讓廣大讀者看到了拉德利的另一副面孔,由於常年不見天日地生活著,拉德利皮膚雪白、瘦弱不堪、眼神充滿著恐懼,看上去讓人毛骨悚然。即使受到了父親殘忍的傷害,卻仍然保持著善良的心。經常會在樹洞中放滿禮物,為傑姆默默地將被子疊好,幫斯格特偷偷地披上毛毯等,與人們口中的魔鬼形象完全不同。拉德利其實也是正常人,他也同樣需要別人的關心,他想要得到更多的愛。拉德利是無辜的,而傷害他的過程就像是在殺死一隻可憐無辜的知更鳥一樣讓人心生憐憫。

象徵著充滿熱情卻慘遭種族歧視的羅賓遜羅賓遜是《殺死一隻知更鳥》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始終在植物園勤勤懇懇、憨厚老實的黑人,但卻最終被白人梅亞拉誣陷成強姦罪。

對梅亞拉被父親打傷右眼這一真實發生的事件,有人證明她明顯是被左撇子的人打傷,而梅亞拉的父親正是左撇子,但羅賓遜的左手卻因為殘疾而喪失任何功能,因而充分揭發了梅亞拉父女倆的謊言。但其他人在種族歧視思想的控制下,即使在真相面前,依舊對黑人羅賓遜不依不饒,不公平地對待他,甚至硬將罪行強加到無辜的羅賓遜身上。

這對於平時努力工作、為人老實、勤奮、憨厚的羅賓遜來說,是極大的不公,僅僅因為膚色的不同,就如此讓善良的人遭受到誣陷,承受這樣不平等的待遇。

在這其中出現了一位與他人有著不同看法的正義使者——湯姆,他無法接受人們做出這樣的過分行為,替黑人們感到憤怒與惋惜,可惜最後卻成為了美國當時愚蠢齷齪、嚴重不公、帶有仇恨種族成見的犧牲品。

在他所生活的環境中,許多人都用異樣的眼光看待黑人,雖湯姆身邊的黑人都是善良熱情、善於幫助別人、工作努力、辛苦付出卻不求回報的好人,但依舊無法改變人們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思想。

白人天生就認為自身比黑人高出一等,與他們不應該是平起平坐的關係,就連生活貧窮的白人都對黑人嗤之以鼻。阿提庫斯也是一位堅持正義的白人,他想要通過自己的力量改變種族歧視的社會現狀,努力通過各種方法,試圖幫助羅賓遜得到公平的待遇,但事實證明,他個人的力量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所有的權力都由白人來掌控,無論阿迪克斯怎樣努力來證明羅賓遜的清白,依舊還是無法改變不公平的審判結果。長時間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湯姆必定會遭遇與知更鳥同樣的命運。

在該部小說中,還有一位讓人同情的人物——梅亞拉,雖然她厚顏無恥地污衊湯姆,但由於自幼母親過世,梅亞拉從小便與那個嗜酒如命的父親痛苦地生活在一起,並沒有像其他孩子一樣,接受過正規的教育,更是從來沒有體會到什麼尊重。

她身邊沒有任何知心的朋友,對於她來說,生活是黑色的、是孤單寂寞的,從來沒有感受到真正的快樂,並且長時間忍受著父親的打罵與殘忍對待,從一定意義上看,梅亞拉也是一隻哀傷的知更鳥。而黑人羅賓遜則常常到梅亞拉家中,熱心地幫助她做許多日常家務,長時間這樣的狀態,使梅亞拉對黑人羅賓遜心生好感,產生了強烈的情緒,終於勇敢地親吻了羅賓遜。

在梅亞拉的心中,沒有所謂的種族歧視,她想要成為勇敢追求人生理想的人,可處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美國嚴重的種族歧視觀念是絕對無法忍受白種人與黑種人相戀的。

因此,在事情被梅亞拉父親發現後,一怒之下將她打成了重傷。但為了讓父親能夠不受到法律的制裁,梅亞拉在經過長時間的思想鬥爭後,竟然將責任全部推到了羅賓遜身上。但其實做出這樣的選擇,梅亞拉本人也是極其痛苦與無奈的,當時的社會沒有更好的辦法,可作為白人的梅亞拉,為了心中的愛情勇敢地表白、親吻羅賓遜,這實則是對種族歧視的一種巨大打擊,是想告知人們,白人與黑人之間可以產生愛情,也可以相伴終身。

阿迪克斯的妻子死於1928年,他不得不肩負起養育兩個年幼的孩子的使命。他並沒有受到高等教育,而是在蒙哥馬利律師事務所實習才被準許進入阿拉巴馬高等法院做一名律師的。

一般來說,我們總是會擔心在單親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可是,看完這部小說,你會發現,斯庫特是個多麼幸福的女孩。小說一開始,斯庫特就這樣驕傲地向所有讀者宣告:「我們的父親很讓人滿意:他陪我們玩,給我們讀書,對待我們隨和又公正。」

但同時,在孩子們的眼裡,阿迪克斯又是個沒本事的人。

「我們父親什麼也不做。他在辦公室上班,而不是在雜貨店。他不為縣裡開裝卸車,不是警長,不種田,不修車,也不從事任何其他可以讓人敬佩的職業,另外,他還戴眼鏡……他也不做我們同學的父親做的那些事,他從不打獵,不玩撲克,不釣魚,不抽菸,不喝酒。他只坐在客廳裡讀書看報。」

然而對孩子來說,只讀書看報是遠遠不夠的。

鎮上有橄欖球比賽,哥哥傑姆非常希望自己的父親能參加,可是,阿迪克斯卻以年老為由拒絕了,哥哥只好憂鬱地坐在賽場上看著別人的父親進球得分。

可是有一天,阿迪克斯一槍打死了一條瘋狗。

哥哥傑姆說:「斯庫特,你看見了嗎,他完全放鬆了,好像那桿槍成了他身體的一部分……他動作那麼快,好像……我要射什麼得瞄十分鐘呢……」

他們的鄰居莫迪告訴兄妹倆:阿迪克斯是個神槍手,年輕時曾「彈無虛發」,還很會下棋,會演奏單簧口琴……

傑姆喃喃道:「可是他從沒提過這些。」小說中的斯庫特畢竟只有六歲,可傑姆,大了幾歲的傑姆,他對父親是有更高要求的,他希望有個英雄一般的父親,但父親讓他失望。「喃喃」一詞道出了他心裡的複雜情感,父親從沒提起過,可父親原來是很厲害的,這裡父親的形象便高大了起來。

為什麼要刻意做所謂的好父親、好母親?其實,阿迪克斯並不會為了做一個好父親刻意迎合孩子,他只是做好自己,做一個真實的自己。

阿迪克斯會跟孩子們進行平等的對話。斯庫特告訴阿迪克斯,不想去上學了,問

可不可以,「阿迪克斯在鞦韆椅上坐下來,一條腿搭在另一條腿上。他的手指在裝著懷表的口袋裡動來動去,他說這是他唯一可以思考的方式,他慈愛地沉默著等我開口……」

在這場關於上不上學,為什麼要上學的討論中,阿迪克斯跟斯庫特的對話佔了整整三頁紙,阿迪克斯說:「我不能,我得掙錢養家。」「斯庫特,你是個普通人,你必須遵守法律。」

然後父女倆約定,如果繼續去上學就像原來一樣照常閱讀,還做了一個約定……

讀到這裡,你會驚訝地發現,一個父親跟六歲孩子談話的內容竟然可以如此深奧,包括了當地風俗、家族習慣、法律等。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的是成人一揮手就把孩子「打發」掉了,好一些的,也大都是三言兩語,畢竟孩子只有六歲。

可這是阿迪克斯對待孩子的一貫方式。他說:「當一個孩子問你問題時,看在上帝的分上,你要好好回答他。」

就在今天,當班上一個男孩因為喜歡一個女孩卻老是用惹人厭的方式去招惹她時,我把男孩叫到一旁,認真地跟他聊天,聊如何表達自己的喜歡,如何默默地喜歡。

他問我:「如何默默地喜歡?」我看著他的眼睛告訴他:「默默就是把喜歡放在心裡,不表現在行動上。」在做這件事的時候,我的腦海裡浮現的正是阿迪克斯的做法。

平時,阿迪克斯不會幹涉孩子們的任何事情,可是當孩子們表現出對「怪人」阿瑟強烈的好奇心,並試圖去「騷擾」時,阿迪克斯對傑姆說:「兒子,這事我跟你只說一遍,以後不再重複:不要再去折磨那個人了,拉德利先生做什麼是他自己的事,如果他想出來,他自己會的,如果他想待在自家的房子裡,那麼他也有權。」

之後,當阿瑟救了兄妹倆後出現在他家時,阿迪克斯在各個細節上做得盡善盡美:把小女兒介紹給阿瑟,讓阿瑟呆在燈光昏暗的地方,出門時,不刻意讓阿瑟先走,而是把阿瑟自然而然地交給了他的女兒。一切都是體貼的,理解的,又讓人難以察覺。卻被斯庫特察覺了,父親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全部被斯庫特看在眼裡,「沒法子——這就是阿迪克斯。」

斯庫特為自己的父親感到驕傲,感到喜悅!

小說結尾處,九歲的斯庫特送三十幾歲的「怪人」阿瑟回家,燈光在細雨中變得朦朧起來……「在回家的路上,我覺得自己已經很老了」,斯庫特似乎一夜之間長大了,「阿迪克斯是對的。除非你穿上一個人的鞋子,像他一樣走來走去,否則你永遠無法真正了解一個人。」

小說結尾溫馨至極:「他關了燈,回到了傑姆的房間裡。他要在那裡守上一整夜,等傑姆早上醒來時,他會在他身邊。」

關於家教,有位學者這樣說:「成人應當成為一面牆,一面溫暖的會呼吸的牆,尤其是父親……」我想,作為一個足夠好的父親,阿迪克斯就是兄妹倆的那堵溫暖的牆吧。

阿迪克斯無時無刻不利用身邊法發生的事情來教育斯庫特和傑姆。

當杜博斯太太對阿迪克斯替黑人湯姆魯濱遜辯護而破口大罵的時候,斯庫特對杜博斯太太很是厭惡,也對阿迪克斯和自己的一直以來的價值觀出現偏移,而阿迪克斯卻說杜博斯太太是他見過最勇敢的人,斯庫特和傑姆應該尊重她,並說如果他不去幫那個男人(指湯姆),他將無法去教堂禱告,也無法和周圍的人相處。

在故事的最後,斯庫特和傑姆遭到了鮑勃尤厄爾的跟蹤,尤厄爾打算殺掉這兩個孩子,但是怪人拉德利出現救了他們,而尤厄爾卻倒在了地上,身上插著一把廚刀—他死了。

阿迪克斯對是誰殺死了尤厄爾和赫克先生起了一點爭執。阿蒂克斯堅持真相是傑姆殺死了尤厄爾,而赫克卻堅持認為是尤厄爾先生自己倒在了廚刀上—他自己不小心殺了自己。

阿迪克斯認為大家都是在袒護傑姆,他不想當傑姆長大後,他再也無法與其對視,再也不能有資格做他的父親,他將失去傑姆—因為他沒有教傑姆說真話。

而事實的真相卻是怪人拉德利殺死了尤厄爾,然而大家都對此心照不宣。阿迪克斯拒絕說謊話來保護傑姆,他說:等我的孩子長大時,如果我還活著,也已經是老人了,可是現在我—如果他們不信任我,也就不會再信任何人了,傑姆和斯庫特都知道發生了什麼。如果他們聽見我在鎮上講的是另一種說辭—赫克,那我就會永遠失去他們。我不能這樣做,不能家裡一套外面一套。

阿蒂克斯有很多美德,其中最大的便是他對待傑姆和斯庫特所表現出來的父愛,這種父愛不是沒有原則的,是建立在忠誠和正義之上的,斯庫特在剛上學的時候對卡羅琳小姐說她已經會認字寫字了,因此還遭到卡羅琳小姐的批評。雖然斯庫特並沒有刻意去學認字,但是讀者都知道學認字也是阿蒂克斯教給她的,斯庫特是這樣想的:

我從未特意學過認字,可是不知怎麼的,就私自沉溺於每天的報紙中了。在那漫長的教堂禮拜中—是不是那時候,我學會了閱讀?我從不記得自己有不會讀讚美詩的時候。……阿迪克斯移動的手指上面那些線開始分成了不同的字,可是在我印象中,我每天晚上都盯著它們。……都是我每晚蜷進阿蒂克斯懷裡時,他正好讀到的那些內容。

斯庫特在阿迪克斯的陪伴下成長,也學會了認字。這也是阿蒂克斯的美德之一。

阿迪克斯作為父親,是一個完全合格的父親,即使斯庫特和傑姆沒有母親,也能在父親的影響下,成為一個合格的人。

作為律師,阿迪克斯一直要求自己說實話,說實話這點也體現在湯姆魯濱遜的案子裡。在阿蒂克斯眼裡,作為一個人,首先應該做他自己。只有做自己,才能堅持說實話。

在許多人心中,律師可能是精明的,自我服務的,對待真相和正義是無情而冷酷的,阿迪克斯即使符合許多人心中的律師形象,也與一般的律師有著鮮明的不同點—說真話。

阿迪克斯盡力幫助湯姆了,當斯庫特和傑姆長大以後,阿迪克斯可以正視孩子們的眼睛。在一個律師的身份下,阿蒂克斯也做到了成為一個真正的律師。通過阿迪克斯,我們了解到即使律師的力量是有限的,它卻是有力量的。

在湯姆魯濱遜的案件裡,我們可以體會到阿迪克斯的律師風範。阿迪克斯在對馬耶拉尤厄爾的盤查問話中我們可以發現,阿蒂克斯的職業風尚完全被他想要贏這個案子的內在衝動所支配了:

「馬耶拉小姐,」他微笑著說,「我暫時還不想嚇唬你。讓我們先來熟悉一下。你多大了?」

「說過了我十九,剛對那邊的法官說過。」馬耶拉很憤怒地衝法官席甩了甩腦袋。

「啊,小姐,原來你說過,原來你說過。你需要對我耐心一點,馬耶拉小姐,我年紀大了,記憶力沒有以前那麼好。……」

……她正狂怒地瞪著他。

馬耶拉覺得憤怒,是因為阿迪克斯喊她「小姐」,對她非常有禮貌。

而這種禮貌卻被她認為是嘲笑和戲弄。因為馬耶拉平時並不習慣於這種稱呼,她的生活和禮貌完全沒有關係。

而這些都是她父親鮑勃尤厄爾導致的。泰勒法官也解釋了,這就是芬奇先生對待他人的態度,非常有禮貌。這只是他的方式方法,並不是嘲弄她。

作為律師,即使阿迪克斯深信不疑湯姆是無辜的,他對待馬耶拉的欺騙行為也非常鄙視,但是他也了解她的難處,他並沒有表現在臉上,他還是那麼有禮貌、謙遜,有著律師的道德風尚,也有著阿迪克斯自己的做人的道德和底線。

阿迪克斯是一個對他人有著共感和超脫態度的律師。在小說的後半部分裡,尤厄爾向阿迪克斯吐痰並詛咒他,而阿迪克斯卻說如果他這樣做能使馬耶拉免掉尤厄爾額外的一次毆打的話,他很樂意被尤厄爾這樣唾罵。

阿迪克斯說如果我們都能從他的位置上考慮的話,就應該能理解他。這段情節無不體現了阿蒂克斯對尤厄爾甚至很多人的共感。

在向傑姆和斯庫特解釋湯姆魯濱遜的案件時,阿迪克斯總結了三點。第一,這個案件是阿蒂克斯覺得有責任感且有宗教性質必須接受的案件。第二,不管人們對待他或是兩個孩子的態度如何,孩子們都要昂首挺胸地走在街上。第三,不管結局如何,梅科姆的人們都永遠是我們的朋友。

綜上所述,阿迪克斯是一個成功的律師,他在湯姆魯濱遜的案件裡,做到了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並把這份良知傳給他人,特別是傳給了傑姆和斯庫特。

阿迪克斯作為南方道德模範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雖然解放奴隸已經過去,但在南方,仍有不少人有種族歧視的觀念。阿蒂克斯作為南方的一位白人律師,卻在盡力救被誤判的黑人湯姆魯濱遜。

阿迪克斯是一位充滿正義感的白人律師,一位南方道德模範。通過阿蒂克斯這位南方道德模範,斯庫特和傑姆也學到了很多,通過阿迪克斯的言傳身教,孩子們更為了解什麼是正義,什麼是忠誠。他的正義感體現在方方面面,他對每個人都非常尊敬、謙遜、有禮貌,不管對方對他是什麼態度。他告訴斯庫特和傑姆那些欺騙黑人的人是應該受到鄙視的。

阿迪克斯的忠誠感延伸到了他的兄弟姐妹,即使他在教育斯庫特和傑姆上面與亞歷山德拉姑姑有了分歧。他教育傑姆和斯庫特尊重亞歷山德拉姑姑以及家裡的其他人:

「你不準去!」亞歷山德拉姑姑斬釘截鐵地說。我吃驚地轉過身,稍後又轉回去看阿蒂克斯,正好看見他對她很快地使了個眼色,不過已經太晚了。我說:「我沒問你!」

雖然阿迪克斯是一個大個子,但他從椅子裡起來坐下的速度比我知道的任何人都快。他已經站起來了。「想你姑姑道歉。」他說。

「我沒問她,我問的是你……」

從這段可以看出,阿迪克斯作為南方道德模範,是一位無時無刻不尊重他人的父親和律師。

阿迪克斯的忠誠感還體現在他對卡波妮的態度上。他保護並為卡波妮辯護,在斯庫特抱怨卡波妮的時候;在亞歷山德拉姑姑歧視卡波妮並想用別人取代她時,阿迪克斯聲稱卡波妮是家庭裡十分重要的一個成員,他們不能失去她。

卡波妮給斯庫特和傑姆提供了一個正面的道德形象。

阿迪克斯是一位典型的道德模範。在這個虛構的美國南方梅科姆小鎮裡,他做到了是一個有著道德底線的人。

阿迪克斯在兒女成長過程中扮演精神領航人所表現出的智慧,為現代父母教育子女開啟了一扇智慧之窗。

他有豐富的社會閱歷和生活經驗,同時作為一名律師具有專業的知識儲備,總是能及時解答女兒的各種疑惑。他多才多藝,會吹單簧口琴,是縣裡的神槍手,是鎮上最棒的棋手。

但他絕不恃才傲物,要不是瘋狗事件,斯庫特還不知道父親會射擊。他告誡女兒要真正理解一個人,必須鑽進他的皮膚裡像他一樣走來走去,站在他的立場看問題。

因為理解,所以慈悲,因為理解,所以寬容。在他看來,知更鳥只是哼唱美妙的音樂,什麼壞事也不做。它們不吃人家院子裡種的花果蔬菜,也不在穀倉裡築巢做窩,所以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犯罪。

斯庫特學會了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她站在拉德利家的前廊上第一次從拉德利家的角度環顧她再熟悉不過的街區。真正體會到了父親的話。那一刻,她真正成長了,拉德利不再是怪人,而是那個在寒夜裡悄悄為她披上毯子的熱心鄰居。

他偷偷縫好了傑姆試圖偷窺他被發現而不得不丟棄的褲子,雖然針腳歪歪扭扭,他送給孩子們他自己用香皂精心刻成的長得像傑姆和斯庫特的娃娃,一隻心愛的懷表,兩枚自己珍藏的古董吉祥幣,還有他最最寶貴的生命。在她眼中,拉德利是一位真正的紳士。

阿迪克斯具有完備的道德品質,他引導斯庫特學會看到人性真善美、溫情的一面。他說:「有一種東西不能遵循從眾原則,那就是良心。」

拉德利性格孤僻、十幾年足不出戶,是人人眼中的怪人。人們對他有很多傳言,視他為危險人物。經過幾次非直接接觸,到最後在招到報復襲擊時,拉德利出手相救,斯庫特發現拉德利跟普通人一樣,是一個有血有肉,善良正直的人。

泰勒法官在法庭上不拘禮節,但他精通法律,知道湯姆兇多吉少,特地指定阿迪克斯為湯姆的辯護律師。泰特警長為湯姆的冤死感到無能為力和可惜,他努力尊重拉德利的隱居生活,不讓人們去打擾怪人拉得利的生活,因為把拉德利拉到聚關燈下就是在犯罪。

阿迪克斯提醒斯庫特,「大多數人都是善良的,等你最終了解他們之後」。小說裡我們可以看到其他人物善良的一面。艾弗裡先生認為季節一反常態是因為傑姆這些壞小孩,於是傑姆堆了個雪人諷刺嘲弄他。

沒想到看上去讓人討厭的艾弗裡先生,在艾迪小姐家失火時不顧自己年歲已高,奮力幫忙搶救家具受傷,不得不在床上躺一個星期。

湯姆蒙冤被關進監獄後,教堂裡做禮拜的人你五分他一角為湯姆的妻子捐款,湊齊了十美元,因為她有三個孩子,沒法出去工作。

《梅科姆論壇》的安德伍先生持獵槍悄悄守護湯姆,阻止暴徒鬧事。在湯姆死後,他的僱主林克迪斯不僅給他的妻子海倫安排了一份工作,儘管他並不是真的需要她來幫忙,而且阻止尤厄爾跟蹤騷擾海倫。

阿迪克斯讓她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從杜博斯太太身上學一些東西,改變對她的偏見。杜博斯太太指責她父親為湯姆打官司,怒斥他們家族道德敗壞,一直是孩子眼中惡毒的老巫婆。

其實她對各種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雖然她的觀點跟他們有很大不同。父親引導她從杜博斯太太身上見識什麼是真正的勇敢。「勇敢就是,在你還沒開始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註定會輸,但依然義無反顧地去做,並且不管發生什麼都堅持到底。」

相關焦點

  • 《殺死一隻知更鳥》:知更鳥代表著什麼?跟《聖經》有什麼關係?
    《殺死一隻知更鳥》:知更鳥代表著什麼?跟《聖經》有什麼關係?文/麼麼本文中心觀點:歐美書籍很多典故是出自《聖經》的,許多書籍裡面的隱含意義也需要了解《聖經》文化才能了解書背後的含義。《殺死一隻知更鳥》的故事相必對大家來說並不陌生。
  • 《殺死一隻知更鳥》:美國中學生必讀,《聖經》都只能屈居第二
    你射多少藍鳥都沒關係,但要記住,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一樁罪惡。《殺死一隻知更鳥》美國作家哈珀·李1960年發表的長篇小說,這是一部關於教養,偏見與正義的故事。《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女作家哈珀·李一生中唯一的長篇小說,並獲得了當年的普利茲小說獎,被翻譯為40多種語言,暢銷全球,已經賣出了3000多萬本,2006年時高居「有生必讀書」榜首,連《聖經》都只能屈居第二。
  • 淺析《殺死一隻知更鳥》中「知更鳥」的象徵性意義指代
    父親說:「你射多少藍鳥都沒有關係,但是記住,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一樁罪惡。」因為它們只是哼唱美妙的音樂,供人們欣賞,什麼壞事也不做。《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著名的女性小說家哈伯 ·李的經典作品,該作品在1961年榮獲了普利茲文學獎,以該書為題材,在1963年拍攝的同名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也榮獲了奧斯卡三項大獎,最佳男演員,最佳編劇和最佳藝術指導獎。
  • 必讀經典《殺死一隻知更鳥》:偏見會拋棄正義,但良心不會
    這本書的名字叫《殺死一隻知更鳥》。《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女作家哈珀·李一生中唯一的長篇小說,獲得了當年的普利茲小說獎,被翻譯為40多種語言,暢銷全球,已經賣出了3000多萬本,2006年時高居「有生必讀書」榜首,連《聖經》都只能屈居第二。這本書到底是有著怎樣的魅力?《殺死一隻知更鳥》講述的是一個關於正義,關於勇氣,關於教養的故事。
  • 殺死一隻知更鳥——以孩子的視角看這個世界的是非正義
    「知更鳥只唱歌給我們聽,什麼壞事也不做。他們不吃人們園子裡的花果蔬菜,不在玉米倉裡做窩,它們只是忠心地為我們唱歌。這就是為什麼說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一樁罪惡。」知更鳥,字面意思是一種不破壞花草糧食,對人類無害且喜歡唱歌的普通鳥。
  • 《殺死一隻知更鳥》:成人世界的世俗與醜惡
    說實話,看到書名覺得這應該是一本童話小說,可能寫一位孩子與一隻鳥的故事;又或者是哪位小孩子誤射一隻鳥產生的罪孽感;亦或是指殺死沒有犯罪的人就如殺死一隻無辜的知更鳥(我所了解到的西方知更鳥:是食蟲的益鳥,性情溫順,由於紅胸鴝對英國農業生產曾起到重要作用,被英國人民譽為「上帝之鳥」。)
  • 《殺死一隻知更鳥》:什麼樣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最近讀完了美國阿拉巴馬州一位女作家哈珀·李一生中唯一的長篇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該作品在1961年獲得普立茲獎,由該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也獲得第25屆奧斯卡三項大獎。該作品也是美國中學推薦課外讀物,美國圖書館借閱率最高的書;歐巴馬給女兒公開推薦的書單中就包含這部作品。
  • 最具啟示意義的書籍《殺死一隻知更鳥》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作家哈珀·李於1960年發表的長篇小說。作為公認的美國文學經典,《殺死一隻知更鳥》在教育領域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它不僅是美國圖書館借閱次數最高的書,同時也是最受美國青少年喜愛的書籍,在最近一次民意調查中,它甚至超越《聖經》,成為「最具啟示意義的書籍」。
  • 《殺死一隻知更鳥》20則經典語錄,你對世界無禮傲慢,多源自偏見
    「你殺多少藍鳥都沒關係,但要記住,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一樁罪惡。」這句話源自哈珀·李的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上個世紀30年代,在美國大蕭條時期南部的一個小鎮,3個天真孩子的生活因為兩樁冤案而改變。11、知更鳥什麼壞事都不做,只是衷心的唱歌給我們聽,這就是為什麼說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罪惡。12、我說很喜歡,其實是謊話,可是人在某種情況下不得不撒謊,而在無能為力的情況下老得撒謊。13、去掉那些形容詞剩下的就是真實了。14、你太年輕,品不出我的話的味道。15、在與別人相處之前,我得先跟自己相處。
  • 沒讀過這本書的男人不能嫁—《殺死一隻知更鳥》
    大家好,我是齊小柒,今天我給大家推薦的這本書是美國作家哈珀.李的經典小說的《殺死一隻知更鳥》。這本書是影響全球5000萬家庭的「教養之書」,是美國圖書館借閱率最高的書,1961年獲普立茲獎,由小說改編的電影獲第25屆奧斯卡三項大獎。
  • 悅讀|《殺死一隻知更鳥》: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殺死一隻知更鳥》故事簡介故事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南部的梅科姆鎮,那是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讀後感知更鳥只是哼唱美妙的音樂供人們欣賞,什麼壞事也不做。它們不吃人家院子裡的花果蔬菜,也不在穀倉裡築巢做窩,只是為我們盡情地歌唱。所以說,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犯罪。《殺死一隻知更鳥》
  • 《殺死一隻知更鳥》|有一種善良是不肆意評論他人
    你們射多少冠藍鴉都沒關係,只要你們能打得著,但要記住一點,殺死一隻知更鳥便是犯罪。《殺死一隻知更鳥》《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女作家哈珀·李的代表作,發表於1960年,講述了一個關於教養的故事——20世紀30年代,正值美國大蕭條時期,南方一個叫梅科姆的小鎮,自幼喪母的斯庫特,和哥哥、父親相依為命
  • 《殺死一隻知更鳥》:世上有很多醜惡的事,孩子,我希望它遠離你
    《殺死一隻知更鳥》:你永遠也無法真正理解一個人,直到你用他的眼睛來看世界《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女作家哈珀·李發表於1960年的長篇小說,1961年榮獲當年度普立茲獎。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在世界範圍內售出超過三千萬冊。由小說改編的電影獲第25屆奧斯卡三項大獎。
  • 3分鐘看懂《殺死一隻知更鳥》
    第二課,千萬別殺知更鳥。    這有兩層含義,一個是字面意思,她爸給Scout和Jem一把獵槍的時候,告訴他們說什麼鳥都可以殺,但不能殺知更鳥。因為知更鳥是好鳥,它從來不吃人類的穀物,也不傷害任何人,它們的歌聲還很好聽。    知更鳥的另一層意思是一個隱喻,指的是一個沒有防禦能力、比較弱的人。在這種意義上說,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欺負一個比你弱的人。
  • 如果說有比殺死一隻知更鳥更殘忍的,雖說你曾也是個孩子
    1961年普利茲小說獎獲獎作品《殺死一隻知更鳥》的影響力非同凡響,該小說在英美等國的影響力不亞於《平凡的世界》在中國的影響力。《殺死一隻知更鳥》講述的並不是教我們如何殺死一隻知更鳥,而是一位名叫斯科特的少女在成長道路上的所見所遇,一路上,她的父親阿蒂克斯,一位正直並富有智慧的律師陪伴著孩子們一起面對學校、社會等許多問題並教會她們如何應對。美國南方有這樣一句俗語:殺死一隻知更鳥是一種罪惡。同樣的,傷害一個無辜的人也是一種罪惡。
  • 《殺死一隻知更鳥》讀後感
    《殺死一隻知更鳥》讀後感《殺死一隻知更鳥》的作者是哈珀.李,據說她僅寫了這一部作品就很成功。書名早就聽說過,幾年前買回這本書,放在書櫃裡就沒再動過他。這本書通過一個6-9歲孩子的視角和語言來講述一個美國種族歧視的故事。作者的語言童真、有趣、真實。
  • 小月書評|殺死一隻知更鳥,我後悔沒有在更早的時候讀過它!
    《殺死一隻知更鳥》 [美] 哈珀·李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大果仁一本書——《殺死一隻知更鳥》,我很後悔沒有在更早的時候仔細讀、讀懂它。引用一位豆瓣讀者的話,「沒有讀過這本書的人生跟讀過之後的人生,真的很不一樣。」
  • 《殺死一隻知更鳥》何以成為現代美國文學的經典?
    本文配圖 |《殺死一隻知更鳥》哈珀·李的《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現代美國文學的經典,改編成電影之後依然深受觀眾喜愛。故事的講述者是珍·芬奇,她回顧了自己兒時的生活,當時人們稱呼她為「斯各特」。
  • 《殺死一隻知更鳥》:三種偏見,是讓一個人遠離良知的殺手鐧
    這位偉大的律師父親就是美國作家哈珀李寫的《殺死一隻知更鳥》中的阿蒂克斯,在我的眼中阿蒂克斯是一位有原則很溫柔,對兒女很寵溺的父親,也是一位胸懷寬廣,博愛無私的律師,更是一位對生活大事有自己信仰的人。有人說:世界上有些人,是天生為我們做出力不討好的工作的。
  • 《殺死一隻知更鳥》|種族歧視的悲哀
    精選英文書單咕噠鎮圖片來源:NCTE精選英文書單 | NO.14 ——《殺死一隻知更鳥>作 者:【美】Harper Lee譯  者:高 紅 梅豆瓣評分:9.2(10分)Goodreads評分:4.28(5分)「 簡介 」《殺死一隻知更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