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30日,長春地鐵一號線開通。這條承載著200百萬人口的地鐵,讓長春人們歡呼起來。其實,早在78年前的1939年,日本曾經在長春規劃地鐵,總長達到120公裡。
那麼,日本為什麼要在長春規劃地鐵?這條地鐵為什麼沒有開建就夭折了呢?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 長春地鐵試運營)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發動了殖民侵略,九一八事變後使東北三省淪為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在此期間日本以前清廢帝愛新覺羅·溥儀為利用工具,1932年3月1號在東北長春建立了偽滿洲國,以溥儀為「執政」,以鄭孝胥為「國務總理」,年號「大同」,把長春設立為「首都新京」,並對長春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殖民統治建設。
為什麼要扶植滿洲國建立新首都呢?實際上,日本是為了避免西方白人國家的譴責,找一個政治幌子以顯示關東軍並不是佔領滿洲而是當地人民請他們來幫助建立新國家的。
偽滿洲國時期,長春市區面積為60多平方公裡,中國人口達61萬人,加上駐新京的外國僑民、朝鮮人和龐大的流動人口,新京市內總人口已逾160萬,超過東京(都市區人口),號稱亞洲第一大都市。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偽滿時期地鐵規劃圖)
1932年3月,日本帝國定製了《大新京都市計劃》,該計劃主要就是對偽滿時期長春的城市建設和規划進行了詳細的布局, 主要就是偽皇宮的規劃、行政中心的規劃、交通道路的規劃、住宅區的規劃、供水及排水的規劃以及公園綠地的規劃 ,其中重要一項就是規劃了地鐵。
該計劃不斷修訂和增加,隨著人口的增加,1939年,偽滿洲國《大新京都市計劃》規劃提出要建設120公裡的環城地鐵,根據這個規劃,長春是中國第一個有地鐵規劃的城市。
1941年底新計劃案出爐,1942年2月通過政府決定。不過,正準備開建地鐵的時候,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開建地鐵的工作擱淺。
是誰提出要在長春建設地鐵呢?這個人就是《大新京都市計劃》擔當總指導的是東京帝國大學建築系主任,佐野利器,他的麾下則聚集了幾乎當時日本所有知名的建築師,比如現代主義四大家之一的賴特的弟子,遠藤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長春地鐵規劃圖)
從偽滿洲國的地鐵規劃圖和現在的地鐵規劃圖,我們能夠看到兩者是有區別的。偽滿時期,主要是在城市周邊規劃地鐵,而如今的地鐵,則是以城市中心,成發散狀態向城市外圍延伸。
為什麼不同呢?有學者認為,日本人侵佔長春後,表面上是為了幫助偽滿建設首都,實際上他們非常想把日本國的首都也搬到長春,這樣人口勢必會非常多。所以,他們規劃城市的時候,也是按照城區面積達到100平方公裡的規模去規劃的。但是,他們在建設的時候,人口還沒有達到最大值,所以就想先建設一個環形地鐵,框定城市範圍,隨後再採取橫豎兩條線,貫穿環形地鐵,最後實現居民便利同行。
根據日本人的推算,這裡要比大阪的地鐵好修建,因為地質情況很好。但是,還沒動土,就停工了。
相關資料顯示,長春軌道交通已完成規劃22條線路,總長共約673.26公裡,其中8條地鐵線(軌道1、2、5、6、7、9、10號線,空港線)、2條輕軌線(軌道3、4號線)、1條快軌線(軌道北湖線)、1條市域快軌(軌道雙陽線)和10條有軌電車(54、55路,1、2、3、4號線,西環線,高新線,九臺空港有軌電車1號線、2號線);仍在規劃中有地鐵三條(11號線、12號線)、有軌電車數條。
這個數據,是偽滿時期規劃地鐵的長度數據的5倍。
(每日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