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望無際的草原深處,引嫩河畔。成熟的稻穗彎著腰,散發著鹽鹼地稻米獨有的香氣,運輸車輛在稻田邊整裝待發,收割的人群來回穿梭,割稻、扎捆、裝車等工序一氣呵成,田間一派繁忙的景象,到處洋溢著歡聲笑語。在收稻時節,在蘆花飄飛的引嫩渠河畔,黑龍江省安達市太平莊鎮1260餘畝鹼稻稻田開鐮收割。
「我們這40多年來沒有人在草原的鹽鹼地上種過水稻,今年首次大面積種並獲得豐收,太高興了,我就盼著開鐮的這一天。」農民宋傑福站在稻田裡說:「沒想到這塊草原鹽鹼荒地能種出這麼好的水稻,看長勢,畝產不會低於800斤。」
「這片稻田原來就是一片草原鹽鹼荒地,前幾年有的村民曾試種玉米、小麥,但因為太鹽鹼了,連苗都沒長出來,後來就沒人敢種了。看著大片的鹽鹼荒地不能耕種,我都很著急。就在這個時候,為了重新發揮這塊草原的優勢,我的合作夥伴帶領專家、教授找到我,研究開發改良這塊鹽鹼荒地。經過多次的實地勘察後,我主動承包荒地。」米業公司負責人潘利偉介紹說,2018年在鄉鎮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公司,寒地鹼米這一品牌進入了公眾的視野。今年公司共種植水稻1260餘畝,有長粒香、稻花香兩個品種。目前稻子已陸續進入收割期,稻花香長勢不錯,每畝產量大約900斤左右,稻穀收成好於往年。
安達市太平莊鎮自然資源豐富,擁有22萬畝廣袤的天然草原,草原土質大多為鹼性土地。「我們之所以敢承包這片鹽鹼地種水稻,首先是因為這條引嫩渠的水好、清澈,它是嫩江水引入大慶的主要乾渠。」潘利偉指著河水說,「鹽鹼地種稻,需清水澆灌壓鹼,為的是不讓鹽鹼成分浮上來影響水稻生長。經過最近兩年的治理,這塊鹽鹼荒地的鹽鹼成分適合。今年水稻得以多次澆灌,獲得豐收,這要感謝市、鎮、鄉領導的支持和幫助。」
公司技術專家韓老師說,鹽鹼地要成功種出水稻,土壤改良必不可少,我們積極引進改良土壤功能的新技術,穩定、調整土壤酸鹼度。與此同時大量使用有機肥,增加稻田有機質,平衡氮磷鉀,不但要讓水稻高產,稻米還要好吃,效果很好。公司種植的鹽鹼地大米酸鹼度pH值為7.40,被評為無公害農產品。
「為響應政府號召,嚴禁秸稈焚燒,公司專門購買了打捆機,把稻稈打捆外賣,變廢為寶。」潘利偉說,「公司從種、管、收是人工操作,同時投資16萬元購買了兩臺無人機,進行病蟲害防治,節省了很多勞動力,降低了種稻成本。」
潘利偉說:「明年我們要把2000畝鹽鹼荒地都種上優質水稻,稻田裡還將套養螃蟹、小龍蝦、泥鰍等淡水品種,讓鹼地稻米香飄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