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種族天賦」助力非洲 雜交水稻產量是當地三倍多

2020-11-22 驅動之家

中國人民的種族天賦是什麼?網絡上有調侃說是種地,只要有空閒的土地,中國人總是喜歡種上各種植物,蔬菜水果不行也要種上花花草草。

說到種地,中國人民不僅喜歡高產土地,還要開闢新的領域,去年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宣布了海水稻的發展目標,指出全國有十幾億畝鹽鹼地,要通過8-10年的努力,將全國的耐鹽鹼品種發展到一億畝,平均產量300公斤,一年內可增產300億公斤糧食,可多養活8000萬人口。

不僅是在國內種,中國的雜交水稻還要走向世界。今天央視報導稱中國的農業技術專家在馬達加斯加種植的水稻取得了巨大成功,未來有望解決這個非洲貧困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

中國農業技術專家在馬達加斯加馬義奇鎮種植的5公頃雜交水稻,最近完成了抽樣測產,得出的數據達到每公頃10.8噸,在當地,這是非常驚人的高產量。遠遠高於當地一般每公頃3噸左右的產量。

據介紹,馬達加斯加總人口近2500萬,其中超過80%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本國稻米的產量卻一直不高,至今,仍有近200萬人面臨饑荒的威脅,每年需要進口大米四十萬噸。

相關焦點

  • 讓雜交水稻在非洲本地化 經過11年摸索首次在馬達加斯加實現雜交...
    湖南日報5月23日訊(記者 周月桂)經過11年的摸索,袁氏種業高科技有限公司日前首次在非洲島國馬達加斯加實現雜交水稻規模化制種成功
  • 中國雜交水稻創紀錄,袁隆平英文致辭:願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
    他表示,目前正致力於研究超級雜交水稻,願意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發展雜交水稻,以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此前有媒體報導,我國雜交水稻在非洲創高產紀錄!中國農業技術專家在馬達加斯加馬義奇鎮種植了5公頃雜交水稻,最近完成了抽樣測產,得出的數據達到每公頃10.8噸,在當地,這是非常驚人的高產量。遠遠高於當地一般每公頃3噸左右的產量。
  • 央媒集中報導馬達加斯加雜交水稻合作進展
    歲末年初,《人民日報》、中央廣電總臺等中央媒體集中報導馬達加斯加雜交水稻合作情況及項目進展。《人民日報》2020年12月31日刊發該報社評選的2020年國際十大新聞,配圖及文字說明介紹了馬達加斯加雜交水稻合作項目成果:5月,馬達加斯加馬義奇雜交水稻高產示範基地迎來豐收。中國帶來的先進水稻種植技術幫助當地緩解糧食問題,以早日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 中國雜交水稻的成功經驗
    中國三系法雜交水稻於1973年成功實現「三系」配套,是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的經典方法。「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於1981年獲中國國家技術發明獎特等獎。首創的秈型雜交水稻於1973年實現「三系」配套,獨創的兩系法雜交水稻於1995年研究成功。
  • 義商黃雲豐「牽手」袁隆平 共建安哥拉中國雜交水稻基地
    資料圖6月28日,義烏商人黃雲豐創辦的安哥拉幸運人集團與袁隆平的湖南袁氏種業正式籤訂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在非洲安哥拉建立中國雜交水稻生產育種基地,促進安哥拉當地糧食產業的發展,助力當地國家實現糧食自給自足。
  • 「神器」助力第三代雜交水稻繁殖系種子分選
    新華社長春11月24日電(記者孟含琪)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了解到,應用光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曹乃亮團隊與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聯合研製出螢光檢測分選儀,可對「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發的第三代雜交水稻繁殖系種子進行高精度、大通量分選,助力我國第三代雜交水稻推廣應用。
  • 漲知識啦,什麼是雜交水稻?
    雜交水稻是指選用兩個在遺傳上有一定差異,同時它們的優良性狀又能互補的水稻品種,進行雜交,生產具有雜種優勢的第一代雜交種,用於生產,這就是雜交水稻。雜種優勢是生物界普遍現象,利用雜種優勢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是現代農業科學的主要成就之一。
  • 第三代雜交水稻成功衝關!
    2019年6月3日,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掛出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親筆籤名的「告示」,他給團隊定下了「三大新目標」:超高產衝刺、耐鹽鹼水稻及第三代雜交水稻。一年多過去,袁隆平的三大目標任務都有了新「產出」。
  • 【第四屆對非投資論壇】雜交水稻香飄馬達加斯加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胡宇芬 李貞 通訊員 劉維帥 讓雜交水稻造福世界,是袁隆平院士的兩大夢想之一。多年來,一批又一批中國的農業專家深入遙遠的非洲田間,用智慧和汗水讓雜交水稻生根發芽,結出了沉甸甸的稻穗。
  • 臨沂市莒南縣超高產雜交水稻高產攻關試驗典型經驗獲袁隆平院士點讚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日訊2020年11月26日,臨沂市莒南縣超高產雜交水稻項目攻關工作組赴湖南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向袁隆平院士匯報了莒南雜交水稻高產攻關試驗典型經驗做法,袁隆平院士給予「此高產攻關典型經驗很好」的高度評價。
  • 觀中國|非洲農民:「種了20年地,今後我要改種中國雜交稻!」
    在農業領域,中方基於非洲國家實際需求,著重鞏固、提升非洲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並在畜牧、水產、園藝、農業產業化等多方面提升非洲農業的「造血」能力,支持非洲農業可持續發展。中非雙方從援助關係轉變為平等合作,中國專家團隊受到當地政府和農民廣泛好評。2020年是中非合作論壇成立20年。20年來,中非雙方務實合作,成為全球南南合作的典範。
  • 世界人口日:非洲糧食危機 中國的援助方案是什麼?
    中國長期援助非洲,在非洲推廣雜交水稻就是為了提高各國的糧食生產能力,保證糧食安全。 中國和非洲農業援助和合作發展情況如何?央視新聞記者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坦尚尼亞和烏幹達展開調研採訪。 中國專家把雜交水稻栽到了非洲 想要在非洲種植雜交水稻,難度一點也不小。以馬達加斯加為例,這裡氣候條件複雜,近6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面積,集中了熱帶雨林、熱帶草原、熱帶高原、半乾旱四種氣候。
  • 袁隆平英文致辭:願意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發展雜交水稻(視頻)
    他表示,目前中國正致力於研究超級雜交水稻,願意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發展雜交水稻,以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   88歲的袁隆平全程沒有低頭看稿,認真清晰地說出每一句英文,實在讓人非常感動。一起來聽↓↓↓   致辭全文如下:   Hello! dear friends from African countries.
  • 上海科學家破譯水稻雜交育種「黃金組合」密碼
    這些新發現好比為水稻雜交育種設計配備了「導航儀」,有助於推動雜交稻和常規稻的精準分子設計育種,更高效地選育高產、優質、抗病的水稻種質資源,從而滿足全球糧食安全的需求。「我們期待能儘快與育種學家合作,顯著提高育種效率。比如,原來雜交出一個優良品種需要8-10年,以後可能只需要五六年。」
  • 靠援助吃飽飯的非洲國家,把我國此物印在錢上,感謝中國一位老人
    文 | 書生 眾所周知,我國每年向非洲提供了大量的各種援助,幫助非洲人民改善生活環境,有些非洲國家在我國的幫助下已經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比如說馬達加斯加。
  • 陪伴了袁老五十餘年的雜交水稻用英文怎麼說?
    上周,袁老在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接受媒體採訪。袁老表示,退休對他來說是不存在的,只要腦袋還行,就會一直工作下去。他還寄語年輕人:要有高雅理想,應該賺對社會、百姓有益的錢。而在談及非洲國家農業發展問題時,老爺子再次展現了一口流利的英語:「Because China helps them to develop hybrid rice, African countrieswill have a bright future tomorrow.」因為中國幫助他們發展雜交水稻,非洲國家的明天將是光明的。
  • 翻譯思路拆解|2020年CATTI三級筆譯實務:中國雜交水稻之父
    他帶領科研團隊使中國雜交水稻一直領先於世界水平,不僅不斷實現雜交水稻的高產量目標,而且在生產實踐中不斷推廣應用,從實際上解決了中國人吃飯難的問題。第一句中國在超級雜交水稻 (super hybrid rice)生產方面成就突出,關鍵人物便是袁隆平。A在某方面成就突出,如果用成就(後置定語)+系動詞+突出,句子容易頭重腳輕。
  • 農業部關心河南水稻遠緣雜交育種技術
    謝華安院士主持諮詢調研(米格智 攝)1月20日,由「中國雜交稻之母」、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任組長的諮詢調研組在農業部科教司高新技術處處長張文帶領下來到河南師範大學,對該校生命科學學院姬生棟教授主持的水稻遠緣分子雜交育種技術進行了諮詢調研
  • 袁隆平「在線教學」,雜交水稻英文怎麼說?
    10月12日在湖南長沙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袁隆平接受多家媒體採訪採訪中袁隆平用英語談非洲國家農業發展問題視頻截圖,來源:紅星新聞戳視頻,聽在線教學來源:我們視頻Because China helps them to develop hybrid rice,African
  • 都知雜交水稻好究竟哪個基因好?我國科學家破解雜種優勢之謎
    說起雜交水稻,大家都不陌生。上世紀70年代,我國育種學家就率先開展了雜交水稻研究。其產量表現出比親本材料增加10-20%。不過一直以來,人們對雜種優勢背後的遺傳機理不完全清楚,無法實現雜種優勢的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