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人民日報》、中央廣電總臺等中央媒體集中報導馬達加斯加雜交水稻合作情況及項目進展。
《人民日報》2020年12月31日刊發該報社評選的2020年國際十大新聞,配圖及文字說明介紹了馬達加斯加雜交水稻合作項目成果:5月,馬達加斯加馬義奇雜交水稻高產示範基地迎來豐收。中國帶來的先進水稻種植技術幫助當地緩解糧食問題,以早日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央視《晚間新聞》2021年1月2日報導(原題:點讚奮鬥者 | 袁隆平團隊:用農業技術播撒希望的種子),對於90高齡的袁隆平院士來說,2020年依然是奮鬥在路上的一年。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一號」雙季稻畝產突破1500公斤,再次實現了水稻產量的歷史性突破,而雜交水稻專家更是為糧食安全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經驗。
報導稱,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同時,中國農業、中國經驗也為保障全球糧食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2020年,在疫情和旱情的雙重考驗下,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與馬達加斯加雜交水稻示範中心的專家團隊頂住壓力,幫助當地人實現了增產增收。
報導稱,2020—2021年度種植季,馬達加斯加政府已經採購中國雜交水稻種子500噸,在全國水稻主產區繼續擴大種植規模。袁氏馬達加斯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豔萍表示:希望我們的中國雜交水稻繼續在非洲馬達豐產增收,讓更多的非洲民眾吃上中國優質大米。
央視新聞客戶端2020年12月29日報導(原題:「非」同一般的2020丨馬達加斯加的中國水稻),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非洲總站推出新媒體年終特別報導《「非」同一般的2020》,通過一系列鮮活感人的故事,梳理中非合作的艱辛歷程,記錄中非友誼的歷久彌堅,展望中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宏偉藍圖。
報導稱,端牢飯碗,對一個國家來說至關重要。「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為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現如今,雜交水稻正在非洲第一大島國馬達加斯加推廣,馬達加斯加還專門把水稻印刷在新版貨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