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農村,風俗文化可以說是影響我們一代代人,人生最重要呢三件事就是出生、結婚、死亡,對於一直很看中風俗的農民來說,一直都是很看中這三件事情的,所以這三件事情也是目前農村存在的「封建思想」比較嚴重的三件大事。
在這三件大事中,隨著社會的發展,出生和結婚的很多封建思想正在慢慢地改變,一成不變的就是死亡了,農民對於死亡到安葬十分講究,認為人死了只是一個過程,他可以在天之靈包郵自己的子孫後代,同時也能夠起到家族興衰的作用,這同時也是農村墳墓的作用,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這句話就是關於墳的俗語,那麼是什麼意思呢?
【墳頭塌消子孫稀】
在我國農村,墳頭的種類也是千變萬化,有一些墳墓屬於年久失修,而墳頭已經塌陷下去了,村裡的老人認為這種墳屬於「塌墳」,對子孫後代是不好的,塌墳的出現也證明了其子孫後代正在慢慢的變少。
但是從科學的角度而言,村裡的老人也不無道理,每年的清明和春節是上墳的時間,在上墳的時候都會對自家的祖墳進行清理或者修飾,如果是「塌墳」,則代表了子孫後代沒有來祭拜,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其子孫的現狀,要麼是人丁稀少,要麼就是被後代遺忘了。
【墳上無草絕家資】
「墳頭草兩米高」,這是近年來網絡上流傳的一個段子,老人們認為墳頭上草越多代表了家族的家產越多,沒有則反之,這句話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墳頭長草與否和地理環境和土壤有關,正常的墳頭都會出現長草的現象,在我們這邊,一般在下葬的時候,會在墳頭進行栽草。
總結:
墳頭從科學的角度來說,並不會影響家族未來的走向,如果非要說什麼才是影響家族走向的關鍵,可能只有「勤奮」二字了,雖然農村的墳頭文化大多數都屬於封建殘餘,但也是農村的一種文化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