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源於古華夏,還遵循易經原理?這是令人惱怒的高級黑

2020-12-03 西安易經預測起名

網上看到一則新聞,今年7月22日-23日,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前沿教育高峰論壇上,杜鋼建、諸玄識、王佩良、李國防等教授學者做了一些報告,其中有「英語、英國人起源於古華夏」、「西方文明起源於古華夏」等觀點,還成立了一個「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促進會」。

英語起源於中國?這實在是太駭人的說法了。

會後,有記者專門採訪了剛成立的世界文明研究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翟桂鋆。這位翟會長舉了一些為什麼說英語源於中國的例子,比如:

黃色:是秋天葉落的顏色,英語yellow發音幾乎就是「葉落(露)」。

商鋪:英語shop發音和漢語「商鋪」相似。

心臟、腦袋:這是人體最核心的器官,它們的英語發音直取漢語其意:核的(heart head)。

然後,這位翟會長還說——山東濟南有位陳兆乾老師,從易經、道德經角度研究英語單詞和字母,發現英語詞組與字母乃至發音都遵循了易經原理。

這我就不能接受了,作為一個關於易經的百家號小編,咱也總算是有點研究和心得,經典遺產也好,歷史糟粕也罷,總都有些道理。但我絕對不能接受英語字母與發音都遵循易經這種說法,其荒謬不值一駁,卻能如此堂而皇之的大言不慚,實在令人錯愕。

這不是給易經長臉,這是在給古聖先賢抹黑!這是在給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抹黑!

相關焦點

  • 西方文明起源於中國 英語英人起源於中國
    2019年7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前沿教育高峰論壇上,杜鋼建、諸玄識、王佩良、李國防等教授學者關於「英語、英國人起源於古華夏」、「西方文明起源於古華夏」的學術報告,轟動了整個會場。在這次大會上,還成立了以杜鋼建教授為會長的「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促進會」。
  • 再訪:西方文明起源與中國,英語英人起源於中國
    所以,當「西方文明起源與中國,英語英人起源於中國」訪談錄甫已發表,社會愕然一片,感到不可思議,完全顛覆了大家從教課書上得到的傳統觀念。當然,這裡面肯定不泛也有西方敵對勢力與漢奸文人的暗中推手有意為之。看看香港今日之亂象,不就很容易理解了嗎?
  • 錢一:英語單詞造詞邏輯是基於《易經》思維
    錢一教授介紹說:「我們就是從這個羅盤來破譯英語單詞的造詞規律和奧秘的。我們將用10萬單詞量的原始配方來證明,英語單詞的造詞規律和邏輯就是基於我們中國的群經之首——《易經》思維。」記者覺得非常奇怪,英語怎麼可能和《易經》結合起來?這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事,今天可還是頭一次聽說。
  • 《易經》是天書,「易」就是鳥,源於東夷部落鳥圖騰崇拜!
    」,說「黑旋風」李逵回到老家山東沂水(濰坊南鄰),遇到劫道的「李鬼」,大喝一聲: 「你這廝是甚麼鳥人,敢在這裡剪徑!」 01 鳥人的由來與伏羲創作八卦有關 傳說太昊伏羲氏管理天下時,還沒有法度,於是就創作發明了《易經》八卦用來治理天下,在八卦的創作過程中,曾受「鳥獸」的啟發。
  • 《繫辭》第二章內容,包含了《易經》的創作原理和讀解方法
    我們絕對可以這樣說,自西周至春秋、戰國、秦漢、唐宋、明清,並一直到現在,還沒有另外一本書,能夠比《易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更大,《易經》對中國文化的作用,絕對可以說是無出其右的,各類注釋《易經》的書籍,自秦漢至清末,就不少於幾百種,可見《易經》對於中國文化的影響之大。
  • 中原藏珍·庚子清明華夏古樂雲賞:《詩經·周頌·清廟》 編鐘樂合奏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源於上古時期的祖先信仰和春祭禮俗。在今年這個特殊的春天裡,隨著全國各地疫情防控形式持續向好,為了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大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力度,按照河南博物院「我們的節日——華夏古樂節慶音樂會」系列活動的計劃,及華夏古樂團建團20周年音樂季系列活動安排,於2020年清明節前夕特錄製「雅樂祈福·天耀中華——庚子清明華夏古樂雲賞」網絡特別節目,為人民群眾送上一場文化盛宴。
  • 英語起源於中國?還有人拿這些當佐證,怎麼說呢……
    這折射著一種盲目的自大。我們堅定文化自信,需要的是清醒的文化自信,而不是自說自話的「迷之自信」。yellow來源於「葉落」,shop來源於「商鋪」……這不是網絡段子,也不是英語單詞的特殊記憶法。在最近成立的所謂「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促進會」上,有人把這些材料作為「英語起源於漢語」這一結論的佐證。
  • 易經:「娶妻不娶顴骨高,嫁漢不嫁連眉梢」,面相識人術
    我國的文化歷史有很深厚的底蘊,不同的時代都要不同的發展歷史,最後匯聚而成了偉大的華夏文明。從很嚴格的角度來說,華夏文明的根本是部落的文明,遵循現代人的觀點就是農民文化。「娶妻不娶顴骨高,嫁漢不嫁連眉梢」,就《易經》中與識人、面相、婚俗,有著很大程度關係的經典俗語之一。
  • 西方學者眼裡的《易經》,猶如一部「神書」,曾幫4位大師獲諾獎
    也正是基於這個原因,現在有很多人會去閱讀以前的書籍,除了了解歷史事件以外,還可以從中吸取教訓,對於往後的發展也是大有裨益。《易經》這部作品大家都很熟悉,很多名人一度將《易經》當做是自己的啟蒙之書,在人生道路上的很多挫折和困惑都是《易經》幫著解決的,《易經》這本書的魅力必須要體會之後才能夠感受到。1.
  • 他們並非無所不能《蠻荒搜神記》揭開華夏古神秘史_遊俠網 Ali213...
    在這裡,你將透過厚重的歷史,撥開層層迷霧,感受華夏古神複雜而多面的個性,甚至顛覆你對神話人物的固有想像。目前,《蠻荒搜神記》已開啟不刪檔測試,還有少量激活碼正在發放,千萬不要錯過!  加入不刪檔測試,揭開華夏古神神秘的面紗>>  http://mh.changyou.com/  新一批激活碼緊急增發,點擊領取>>  http://activity2.changyou.com/mh/cbCode/pc/index.jsp  【西王母——女仙之首】  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
  • 易經精解——乾卦
    樵夫,某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致力於人類文明史的研究。今人將《易經》和《周易》混為一談,其實並不準確。《周禮》載:易有三法,曰連山、曰歸藏、曰周易。我們今天看到的《易經》經文,實際上原本屬於古天文學中歸藏易的範疇。所謂歸藏易,即是以周天星宿作為參考坐標觀測日地(陽陰)運動、根據星宿出現(歸)和隱藏(藏)來判斷季節變化以及天氣晴雨好壞(吉兇)規律的一種方法。
  • 易經智慧:《清平樂》烏紗帽裡藏玄機!
    其實這種展翅烏紗帽叫「展腳幞頭」,源於漢代,至少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01 冠冕堂皇的皇帝帽子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禮儀之邦」、「衣冠之國」之稱。 《易經.繫辭下》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 二進位是源於《易經》嗎?
    《易經》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八卦卦象:乾、坤、坎、離、震、巽、兌、艮。這八個卦象是組成六十四卦的基礎。八卦中每一卦的卦象由三行組成,每一行稱為一「 爻」,「——」代表陽爻,「— —」代表陰爻。而萊布尼茨於《中國哲學家孔子》出版的當年,就閱讀了這本書。至於萊布尼茨之前有沒有看過易經八卦圖案已經無從考究,不過八卦這種計數法遠遠早於萊布尼茨的發明,雖然八卦圖案在中國沒有得到充分的研究,但也不能否認祖先的智慧。——《周易自測牌》作品工作室編輯
  • 為何說《易經》並非迷信,而是超科學?西方科學家的論證值得一看
    在《易經》課程的日常教學中,我經常引用瑞士心理學家對「語義思維」和「並發性原理」的定義作為對《易經》六邊形原理的西方科學解釋。《易經》是如何傳到西方的?尉禮賢:遠渡重洋的傳教士,不愛洗禮愛翻譯在清末和明初,一位德國神學家自稱尉禮賢,是因為他對孔子敬佩。儘管他只有57歲,但他在中國呆了20年。
  • 杜鋼建:「英人、英語起源於大湘西」研究成果首次落地應用
    2019年,文明學專家杜鋼建教授曾在學術界扔下一顆原子彈:英語語言皆起源於古華夏。一象天開英語創始人,英漢同源研究中心副主任,長沙醫學院英語教育教學改革領導小組副組長錢一副教授則反向研究,發現英漢語言之間有著直接對等聯繫,論證英語造詞和漢字造字的邏輯規律演變體系均源於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太極文字演變規律體系,只是使用了不同的符號。「英漢同源」這一語言領域的重大發現,使得中國人能利用耳熟能詳的象數理的方式進行,從此中國人學英語如同學漢語一樣簡單。
  • 《易經》:大器晚成的人,一般身上都有這4個特點,將來非富即貴
    但是,只要我們堅持這四個品質,我們相信總會有轉機的時候。讀懂《易經》的智慧,避開人生中的陷阱在中國自古就有:「讀懂《易經》,走遍天下」的說法,足以見得此書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更何況《易經》在中國,本來就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文化根基」,因此也有哲學家曾說:「讀懂了《易經》,就是讀懂了華夏兒女的根。」每當我們在家庭、工作、交流、學習中感到困惑時,我們都可以從《易經》中找到答案。
  • 「嫦娥奔月」傳說源於上古時期的開封
    這說明,早在西周時期,就有秋分時節在西門之外祭月、拜月的文化傳承了。 可是,中秋時節為何要祭祀月亮?月亮有何人文內涵?祭祀月亮為何要在西門外?這就要從我國上古華夏人文歷史說起。 一 「嫦娥奔月」,是華夏民族自古流傳與中秋、月神相關的美麗傳說。
  • 「傾盆大雨」除了用「heavy rain」外,這一英語習語其實更高級
    對於「傾盆大雨」,相信有不少的小夥伴會翻譯為「heavy rain」,或者也可以理解為「 pouring rain」,但除了這些常用的表達之外,這一英語習語其實更高級,也更加地道。在英語習語表達中,「傾盆大雨」可以理解為「rain cats and dogs」,在這裡用「cats and dogs」來形容下雨的狀態,大家肯定會覺得很奇怪,教育君在剛開始接觸這個英語習語的時候,也是感到很納悶,下雨怎麼會和「貓狗」有關呢?
  • 天人之學——究天人之際:《易經》
    宇宙包羅萬象,變化莫測,人道無常,難以預料,兩者何其相似,就像《周易·繫辭》所言: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做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這段話充分說明了《易經》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通萬物之情。
  • 「千古奇書」《易經》,精髓只有3個字,悟懂後,更易走好人生路
    天書《易經》,關於他的論述數不勝數,這也說明了這確實是高級知識,以人類角度來說,他最深刻的規律和本質就是以下三個字。本篇文章就帶大家梳理一下這個精髓,讓大家輕鬆掌握高級知識,走好人生路。第一:「上」《易經》裡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也就是指「自然」,其運動剛強勁健,相應的,君子的一生,為人處事應該是轟轟烈烈,向上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