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鋼建:「英人、英語起源於大湘西」研究成果首次落地應用

2021-01-19 大同思想網

2019年,文明學專家杜鋼建教授曾在學術界扔下一顆原子彈:英語語言皆起源於古華夏。12月30日,在古望國遺址光明村望乘莊園舉辦的「古望國與印第安文化產業園專家研討會」上,錢一團隊帶來「英漢同源雙向教學法」再一次論證英漢同源,使得一年前杜教授扔下的原子彈得以爆炸,中國自由貿易區創新發展研究聯盟金理事長代表劉玉華、湖南辦事處主任李振華、光明村委副書記陳志偉、白箬鋪鎮婦聯副主席夏賽、中國政法文化網總編陳權曉等近70位領導專家參與了此次會議。在語言研究領域,90%以上的專家學者都在研究論證英漢語言之間有何差異。一象天開英語創始人,英漢同源研究中心副主任,長沙醫學院英語教育教學改革領導小組副組長錢一副教授則反向研究,發現英漢語言之間有著直接對等聯繫,論證英語造詞和漢字造字的邏輯規律演變體系均源於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太極文字演變規律體系,只是使用了不同的符號。「英漢同源」這一語言領域的重大發現,使得中國人能利用耳熟能詳的象數理的方式進行,從此中國人學英語如同學漢語一樣簡單。錢一教授的這一研究發現,放在望城光明村進行發布,意義重大。會上,杜鋼建教授稱,古望國和古攸國均是印第安民族的祖先,古望國人在商朝末年跟隨其他方國族群在攸國國王攸侯喜的率領下東渡美洲,成為印第安部落之一,目前依然有線索證據進行證明。而古望國當時的國王叫望乘,光明村在望乘統治時期是非常重要的一片區域,望乘莊園以及望城人民更要對此文化傳承重視起來。錢一教授的這一研究正好印證了自己的研究成果,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地驚喜。隨後,進行了現場揭牌,本次會議共授予望乘莊園六塊牌子,分別為:聯合國印第安學院(籌)、瀟湘墨韻光明書畫院、一象天開英語研究、英漢同源研究中心教學基地、書恆國學易經研修院光明分院、長沙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長沙發明協會工作站。本次會上,還舉行了隆重而正式的拜師儀式。夏輝、吳昭輝、錢一、劉小章、龍紅梅、龍江、莊愛瑛、夏天等10位「熱愛傳統文化、具有公益心」的人士分別向杜鋼建教授遞送拜師帖,本次拜師會由胡玉明先生進行主持,原望城縣老縣長易炎煌等為代表的近70位各界人士進行見證。拜師會上,杜教授鄭重囑託各位新徒弟,要求「誠信社會,天下為公」,並希望大家能夠志願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各自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次活動由今天拜師的弟子代表夏輝同志發起組織舉辦。十年前,夏輝在望城縣成立光明無公害種養專業合作社,10年來,憑著一顆公益心以及利益眾生的社會責任感,常年來以殘助殘幫助殘疾人再就業,並且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的疫情中,向武漢重點捐助46噸無公害蔬菜,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現又主動為杜教授的「萬年中華文明」以及「古望國與印第安文化」前後奔跑、上下打點,希望相關部門能為光明村的特色經濟發展給力,同時授牌「古望國光明文旅基地」。這種精神,值得廣大有識之士學習。


訂購杜鋼建《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諸玄識《虛構的西方文明史》、董並生《虛構的古希臘文明》及《稻生一》、《稻可道》,請點擊大同書城「閱讀原文」。


支持大同思想網!請長按後打賞




關於大同思想網:大同思想網是由大陸新儒家代表、湖南大學法學院原院長杜鋼建、青年學者枕戈、天地人律師事務所鄒紅豔律師、嶽麓書院唐宏站博士發起,並有學界代表人物鄭佳明、盧德之、陳明、秋風、林安梧、黃玉順、伍繼延、杜文忠、韓星、何真臨、曾亦、韓秉欣、黃守愚等一大批學者支持的文化學術網,於2012年9月1日在湖南長沙成立。網站以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實踐法治中國為當下目標,弘揚王道文化、中道思想、大同理想,並希冀中華文化的全面復興。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大潮中,大同思想網已成為中國獨具特色的國學網站之一。


關注大同思想網


聯繫電話丨微信:

18670082891

歡迎向大同思想網公眾號投稿:

datongsixiangwang@163.com

大同思想網

http://www.datongsixiang.com(新網站)

相關焦點

  • 西方文明起源於中國 英語英人起源於中國
    2019年7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前沿教育高峰論壇上,杜鋼建、諸玄識、王佩良、李國防等教授學者關於「英語、英國人起源於古華夏」、「西方文明起源於古華夏」的學術報告,轟動了整個會場。在這次大會上,還成立了以杜鋼建教授為會長的「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促進會」。
  • 再訪:西方文明起源與中國,英語英人起源於中國
    2019年8月26日,「西方文明起源與中國,英語英人起源於中國」訪談錄公開發表以來,國內網絡媒體幾乎全部都進行了轉載。南韓的《朝鮮日報》、港、澳、臺乃至世界各媒體也都先後進行了報導。《中國青年報》、《人民日報》也都發聲關注。各大門戶網站與官網閱讀量總計已達數億之多,跟帖評論粗略統計已達百萬。贊同的不少,譏諷挖苦謾罵吐糟者眾。
  • 英語源於古華夏,還遵循易經原理?這是令人惱怒的高級黑
    網上看到一則新聞,今年7月22日-23日,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前沿教育高峰論壇上,杜鋼建、諸玄識、王佩良、李國防等教授學者做了一些報告,其中有「英語、英國人起源於古華夏」、「西方文明起源於古華夏」等觀點,還成立了一個「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促進會」。
  • 保靖四方城遺址重要考古成果首次集中發布
    本報訊(記者 龍 堯)日前,湘西州田野考古基礎知識培訓班暨四方城遺址保護利用座談會在保靖縣舉行,座談會上首次集中發布了保靖縣四方城遺址重要考古成果,並就四方城遺址的保護及利用進行深入座談。副州長李平,州文旅廣電局及保靖縣相關負責人參加座談。
  • 杜鋼建:犬戎族人源於大湘西,古羅馬人多犬戎族後裔
    蠻龍苗的後裔犬戎族群在帝嚳時期成為遍布大湘西地區的強大族群。其中蠻族犬戎人形成鬼方。陸終娶鬼方氏之女湯氏,生惠連,惠連封黃國,因以為姓。鬼方氏之女也稱為「湯嬇」。根據《史記》的記載,湯嬇剖腹生六子,分別為昆吾(崑崙)君已樊,參胡國君斟惠連、大彭國君彭籛、劊國君妘求言、曹國君曹安及楚之先祖羋季連。帝嚳時期的盤瓠為昆吾(崑崙)君已樊的後裔。
  • 中國科協倡議:研究成果及時應用抗疫最前方
    (抗擊新型肺炎)中國科協倡議:研究成果及時應用抗疫最前方中新網北京2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1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協)獲悉,針對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防控進入更複雜嚴峻的關鍵時期,中國科協和全國學會向全國科技工作者發出
  • 新研究首次揭秘中國人群基因遺傳特徵—新聞...
    新研究首次揭秘中國人群基因遺傳特徵這是由中國科學家主導,歷時兩年,對14餘萬中國人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數據進行深入研究後,首次揭秘中國人群基因遺傳特徵的科研成果,也是由華大主導的「百萬人群基因大數據研究」項目的首秀。
  • 中國飛鶴髮布母乳研究重大成果
    1月13日,在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搭載夥伴揭秘暨中國飛鶴科研成果發布會上,飛鶴髮布了中國母乳研究三項成果。這也是目前公開的學術文獻中,對中國母乳成分樣本量最大的總結之一。 (圖)中國飛鶴創新中心高級總監蔣士龍公布飛鶴母乳科研成果同年10月,飛鶴在國際脂肪酸研究學會官方雜誌上發表研究成果,首次通過系統綜述,研究中國不同地區之間母乳42種脂肪酸含量的特點,發現中國母乳三大類脂肪酸關鍵比例為1: 1
  • 「石斑魚種質庫和遠緣雜交育種技術的建立及應用」成果通過科技...
    「石斑魚種質庫和遠緣雜交育種技術的建立及應用」成果通過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2017-12-04 09:5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瀏覽量: 4541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11月24日,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和萊州明波水產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
  • 經開區十大應用場景落地提速
    《白皮書》深入解析了新型基礎設施的內涵特徵、關鍵領域、應用場景,並提出展望與建議,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指明方向,將推動十大應用場景在經開區落地。2018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列為2019年經濟建設的重點任務之一。
  • 英語起源於中國?還有人拿這些當佐證,怎麼說呢……
    yellow來源於「葉落」,shop來源於「商鋪」……這不是網絡段子,也不是英語單詞的特殊記憶法。在最近成立的所謂「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促進會」上,有人把這些材料作為「英語起源於漢語」這一結論的佐證。資料圖 新華 攝近年來,類似的驚人之語並不少見,比如:世界文明的源頭在湘西,伊甸園在四川,顓頊就是耶穌,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甚至整個西方文明都是虛構的「偽史」……有的在網上傳播,有的則進入課堂,讓人驚掉下巴。這些「毀三觀」的理論,有的出自「民科」「民哲」,有的則出自接受過正規學術訓練的專家學者。
  • 「彩虹魚深淵生命科學應用研究中心」在上海張江掛牌成立
    「彩虹魚深淵生命科學應用研究中心」在上海張江掛牌成立 2015-06-23 20:16:06(以下簡稱「深淵中心」)和上海彩虹魚深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彩虹魚公司」)23日在上海張江舉行「打造世界級深淵生命科學應用研究中心暨共建重點實驗室籤約儀式」,該研究中心的成立,標誌著在深淵生命科學應用研究領域的一個世界級研究中心落地上海。
  • 第四範式、Intel研究成果入選國際頂會VLDB 全面優化超高維在線...
    近日,第四範式與英特爾聯合實驗室以及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最新聯合研究成果——基於英特爾 傲騰持久內存的特徵工程內存資料庫FEDB(Feature Engineering Database),被國際頂級資料庫學術會議VLDB(Very Large Data Base)作為常規研究論文錄取。
  • 山東理工大學一項科學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針對這一難題,山東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清潔化工技術研究院副教授黃昊飛和特聘教授王鳴帶領團隊與國內外多所高校合作,在新型手性萃取劑及萃取方法方面開展了大量基礎研究工作,並在JACS、Chem.Eur.J.等高水平期刊發表多篇研究成果。2017年,該團隊創造性地開發了一種全新的含叔丁基酮結構的手性萃取劑分子,實現了對手型胺基酸99%以上對映體選擇性。
  • 腦更大的蛙壽命更長 西華師大最新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本月初,國際進化生物學權威期刊《Evolution》(《進化》)發表了該研究團隊5名成員與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Kotrschal Alexander博士共同完成的論文「Large-brained frogs mature later and live longer」(腦更大的蛙類活得更久),經研究表明:腦更大的蛙類,活得會更長久。
  • 英語能力測評標準首次覆蓋全學段
    本報北京12月28日電  (記者趙婀娜)日前於上海舉辦的「第三屆語言測試與評價國際研討會暨第五屆英語語言測評『新方向』研討會」上,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已順利完成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研製。
  • 我國取得世界疑難疾病蜱蟲病治療研究重大成果 患者死亡率由30%...
    新華社鄭州12月12日電(陳輝)「十二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蜱蟲叮咬導致的「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SFTS)」研究取得重大成果,患者死亡率由30%以上降到8%,治療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蜱蟲俗稱草爬子,蟄伏在草叢、植物或牲畜皮毛間。
  • 研究發現史上首次生物大滅絕持續僅20萬年
    新華社南京1月6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6日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一個由中國、澳大利亞、美國等多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新近發現4億多年前地球史上出現的首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僅發生在短短20萬年之間。這一成果,為人類精確研究大滅絕的成因和發生機制提供了重要依據。
  • 2018模式動物與疾病動物模型研究與應用研討會即將召開
    如線蟲和果蠅模型的建立大大推進了遺傳學和發育生物學的進展;酵母和大腸桿菌作為生物模型為現代分子生物學和基因工程技術提供了施展的舞臺;小鼠疾病模型的深入研究為生物醫藥技術產業帶來了巨大便利。這些研究成果已經充分證明了模式動物在生命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另外,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疾病動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更加精準和快捷。
  • 金柏麗雅衛浴創新成果不斷落地,服務用戶智能健康生活
    作為陶瓷衛浴行業的盛會,10月18日,第34屆佛山陶博會迎來盛大開幕,三大展館以及各大品牌總部展廳,匯聚了無數引人矚目的新產品,吸引著國內外經銷商與採購商前來參觀,洽談合作。金柏麗雅以「智能聚力 跨界共贏」為主題,位於智慧新城的展廳集結了2019最新產品,其中包括升級後的多功能智能浴室櫃也首次亮相,它通過跨界整合生活剛需科技,在衛浴與健康生活之間建立更深的融合。家居新趨勢,未來風口在智能健康在全面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下,消費需求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最為突出的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家居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