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近消失的雲南青花土碗重現生機 暢銷海外(圖)

2021-01-12 中國新聞網

幾近消失的雲南青花土碗重現生機 暢銷海外(圖) 
2015-01-05 17:42:2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圖為者瓊珍在陶碗上快筆繪製「三頭鳥」圖案。 任東 攝

  中新網玉溪1月5日電 (繆超)5日,吃過午飯,老陶工黎建高取泥塊,放在工作檯上開始揉,他做的正是近兩年暢銷海外的雲南青花土碗。

  雲南青花土碗是粗瓷燒制的用具,表面掛釉關澤,青色三頭鳥靈矯於天地之間。制碗的土是浦貝陶土,相傳,明末清初,闖王李自成部下李忠兵敗後流落易門,途經易門浦貝時,發現這裡有優質陶土,便在這裡安家制陶。

  直到上世紀80年代,雲南家家戶戶還都用著青花土碗,當時燒制青花土碗的作坊和工廠在雲南易門比比皆是。「後來貼花碗流行了起來,土碗就沒有市場啦。」黎建高邊揉泥巴邊感嘆。如今的易門已因陶瓷產業被譽為「西南建築陶瓷生產基地」,但製作土碗的卻只剩下黎建高工作十多年的易門陶廠等寥寥幾家。

  易門陶廠深藏在雲南大山中的浦貝鄉,由鞏俐、梁家輝、孫紅雷主演的電影《周漁的火車》就是在此拍攝,電影中這裡天總是藍藍的,河水靜靜地流淌。幾經沉浮,陶廠同它所產的青花土碗一樣,從曾經的輝煌轉向暗淡,又迎來生機。

  易門陶廠裡,生產土碗的工序正一道道有序進行著,陶土經過七八個小時的攪拌、過濾,壓成泥餅。泥餅裝入機器攪拌製成泥條,泥條經過切割,成為3公分長的節狀。節狀的泥條被揉捏之後拉成碗胚,進行烘乾。碗胚再交到者瓊珍手裡進行最重要的程序——畫三頭鳥。

  「現在的人講究文化,都快消失的土碗又開畫開燒。」者瓊珍畫一個碗只需10秒,簡單幾筆,青褐色的圖案躍然於碗上。碗中間圖案是三頭鳥,在老輩人口中它是帶來吉祥的鳥。碗邊的橢圓代表天,兩橫帶表地,將天地畫在盛放食物的容器上,祖先表達著對天地的崇敬與感激。

  易門陶廠廠長吳兆華介紹,兩年前沒有銷路的青花土碗被日本人看中。第一批貨發到海外後,臺灣、美國等地區的訂單隨之而來,「外國人認為我們的土碗有文化內涵。」

  隨訂單的增加,從去年開始,易門多家陶廠增加了青花土碗的生產。年過半百的者瓊珍仍在一線忙碌,前幾年她苦於沒有徒弟,擔心三頭鳥手藝失傳,這份擔心伴隨越來越多的工人走進陶廠而消失。(完)

相關焦點

  • 消失近百年的珍稀動物褐漁鴞重現雲南
    原標題:雲南蒙自:消失近百年的珍稀動物褐漁鴞重現  新華社昆明3月1日電 (記者 袁雪蓮)記者1日從雲南省蒙自市森林公安局獲悉,當地近日發現一隻珍稀動物褐漁鴞,這是褐漁鴞在當地消失近百年後重新出現。為了跟蹤研究褐漁鴞,科研人員給它裝上衛星定位器後放歸野外。
  • 明萬曆青花瓷片上的狼外婆(圖)
    圖1圖2  江蘇鎮江 張松祥  在我國民間長期流傳著人性化的「狼外婆」的童話故事,故事中有一隻兇惡的狼,喬裝打扮成善良的「羊外婆」,想騙取善良羊的信任,而達到吃掉羊的目的  圖中這塊青花碗底瓷片,其紋飾呈現的是一幅披著外衣的狼的圖案(圖1)。只見其身穿長袍,像人似的大搖大擺行走於山石之間,張口利牙乃有一副兇殘之相,似乎在大聲言語,表現出活靈活現的人形狼相。畫面中青花藍中泛紫,紋飾採用勾勒平塗手法,筆法嫻熟,有青料溢出輪廓線現象。從瓷片斷層可見胎白堅緻,釉青白泛灰,肥厚瑩潤,為典型明代後期由景德鎮民窯生產的青花精品瓷的胎釉和青花紋飾風格。
  • 玉溪青花首秀大放異彩
    8月8日至8月12日,創意雲南2019文化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文博會」)在昆明國際會展中心舉辦。   今年,紅塔區選出了區內具有代表性的6家企業參展,分別是玉之陶、窯之村陶藝工坊、青玉善瓷、雲溪陶、玉青燒陶瓷中心和霄木陶藝,他們都帶來了極具特色的產品,造型各異、種類繁多,有200多個品種,涵蓋碗、盤、盞、杯、盆、碟、罐、壺、油燈、香爐、小瓶等生活用具,以及淨水碗、花插、筆瓶、香插等陳設用具。
  • 全國百餘件文物精品將在昆展出 一睹雲南青花人物紋罐風採
    本次活動由雲南省文物總店服務有限公司舉辦,屆時將有來自湖南省文物總店、廣東省文物總店、四川省文物總店、杭州文物公司、無錫文物商店、紹興文物商店、長沙文物總店、陝西文物總店等全國各文物總店的展銷文物匯聚一堂,精選展品有唐代銅鎏金葵口花鳥紋銅鏡、民國琺瑯彩嬰戲圖小瓶(對)、民國翡翠雕綬帶鳥立件、元末明初龍泉窯人首暗刻紋八仙人物大罐、元末明初雲南青花人物紋罐、明代銅鎏金觀音坐像、清光緒銅胎掐絲琺瑯瓜瓶老天利款
  • 「雲南龍」主題元青花手繪陶將亮相第二屆長三角文博會
    獸禧如意罐 工作組 供圖 據張藤也介紹,自己的設計圍繞著「雲南龍」這一定位,整個「雲南龍」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龍」為創作母體,選擇雲南傳統「瓦貓」「陶虎」和「石獅」為設計元素,選用玉溪高嶺土及特製青花釉為創作媒介,根據茶具的不同功用,設定《龍生九子》(茶碗)、《龍騰虎踞》(茶罐)及《龍御上賓》(茶壺)三大主題。
  • 難怪價格逐年攀升:崇禎青花原來那麼美
    明崇禎 青花龍拜觀音圖淨水碗 淨水碗是明代晚期至清代民間較為流行的一種器皿,因內盛聖水而名。此碗唇口微侈,腹圓弧豐滿,形似小缸,高圈足,圈足留有一周澀胎無釉。胎體厚重,胎體堅緻細膩。釉面白中閃青,內壁施白釉,外壁以青花描繪,口沿一周繪青花花卉紋邊飾,腹部通景繪青花龍拜觀音圖,觀音面容慈祥,端坐於仙壇之上,小童侍女恭敬地站於兩側,水面上,一身著盔甲的武士站於祥雲之上,手持利劍,水中老龍王面朝觀音持笏板相敬,旁有龍兵持傘蓋相護,周圍竹影婆娑,祥雲繚繞,一派仙境。
  • 一筆青花勾勒出中國面貌,小瓷瓶推動大世界,青花瓷帶動中國外交
    景德鎮的高嶺土含鋁量比較少,胎釉結合度比較好。南方的燃料燒制的時候,氧化焰白中泛青,而北方泛黃,影響青花瓷的成色。而且南方的青花礦料比北方要多,所以南方有大批生產的可能。景德鎮高嶺土景德鎮所在的地方,高嶺土、瓷石、釉果蘊藏量非常豐富,而且南方丘陵地區樹木也很多,因此燒瓷器所用的燃料也比較充足,有了高質量的原料和充足的燃料,景德鎮自然而然有了物質基礎。
  • 元 青花雲龍紋獸耳盤口大罐鑑賞
    本品當為其中特殊的一例,氣息豪邁雄勁,通體以青花裝飾,口沿繪以回字紋一圈,頸部則是浪濤紋,為元青花經典的邊飾,肩頸之間凸出兩道弦線,內畫六朵纏枝蓮紋,風姿典雅,仰俯有致,兩肩以獸首為耳飾,雙目怒凸,兩耳豎立,生動威猛,脛部繪卷草紋一周,下承十瓣仰蓮紋內填繪垂雲紋和滴珠紋,蓮瓣間留出空隙,疏密有致。
  • 消失63年的「神話之鳥」重現,珍稀程度超大熊貓,這意味著什麼?
    有些生物出現在地球上已經上一年的時間了,也有一些生物出現的時間比較短,甚至在進化的過程中從地球上消失。就在近幾年來,一些被人類認定為滅絕的生物重新出現在了地球上,這代表著什麼呢?消失了63年的動物重現地球在今年的9月4日,媒體報導有一種消失了63年的動物重新出現在了人類眼前。這種動物的珍稀程度甚至超過了大熊貓,因為人們也叫它「神話之鳥」。
  • 明清瓷器:明代晚期的青花瓷器未來升值潛力巨大!
    淨水碗是明代晚期至清代民間較為流行的一種器皿,因內盛聖水而名。此碗唇口微侈,腹圓弧豐滿,形似小缸,高圈足,圈足留有一周澀胎無釉。胎體厚重,胎體堅緻細膩。釉面白中閃青,內壁施白釉,外壁以青花描繪,口沿一周繪青花花卉紋邊飾,腹部通景繪青花龍拜觀音圖,觀音面容慈祥,端坐於仙壇之上,小童侍女恭敬地站於兩側,水面上,一身著盔甲的武士站於祥雲之上,手持利劍,水中老龍王面朝觀音持笏板相敬,旁有龍兵持傘蓋相護,周圍竹影婆娑,祥雲繚繞,一派仙境。筆觸纖細流暢,人物神態刻畫精緻,青花色澤鮮麗明快。
  • 人間瑰寶青花瓷,將中華陶瓷青花藝術推向頂峰的元代
    唐五代時,瓷胎由單一的瓷石構成,宋末元初起,發明了瓷石摻合高嶺土的二元配方,有些原料中高嶺土達20%,二元配方使瓷胎中三氧化二鋁(AL2O3)的含量得以提高,這樣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瓷胎在高溫條件下的變形,保證了大件器物的製造,同時提高了燒制溫度,使瓷化程度增加。在此基礎上,景德鎮燒出了體型巨大的青花器,有直徑近60釐米的大盤和高達70釐米的大瓶。
  • 明宣德青花海浪雲龍紋巨無霸瓷壺驚現春城
    春節將至,在這春風得意的大喜日子裡,雲南收藏界又傳來重大喜訊,在美麗的滇池湖畔小人國裡,經過一年多的精心籌備,新開設的皇家藝術館將在春節前(1月22日)正式開館迎客。據了解,該藝術館將展出的近百件藏品都是來自雲南著名收藏家王聲偉(白弟)先生之手,這是他從事收藏事業40餘年來精心收藏精品的集中展現,也是首次面向觀眾展出。走進展廳,最為顯眼的當數明宣德青花海浪雲龍紋巨無霸瓷壺,當記者問及此壺是如何被鑑定為真品而非仿品的問題時?
  • 承前啟後的雍正青花瓷器辨別方法!
    雍正朝仿製了大量明永樂、宣德、成化時期的作品,如纏枝蓮大盤、一束蓮大盤、雞心碗、纏枝蓮碗、執壺、天字罐、十六子小罐等。其中纏枝蓮大盤、一束蓮大盤是雍正時期仿得最多的,質量遠遠高於永宣時期。這些明朝仿品,製作精美,造型玲瓏有致,工藝考究。
  • 我國發現消失108年的植物!2020年有哪些滅絕或消失的生物重現?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2020年以來,我們已經聽到了幾波關於消失很多年的生物重現,其中我國就出現過。而在6月我國又出現了一個消失百年的物種,這真的是太好了。消失108年的植物重現本次發現的植物是一種被命名為「Aeschynanthus monetaria」的植物,並且這是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所發現,並且已經在國際植物分類學期刊Phytotaxa上刊發論文。該植物已經隱藏很久了。
  • 精品瓷器-元代青花雲龍紋梅瓶鑑賞
    元青花瓷青花瓷生產於唐代,興盛於元代。其紋飾構圖豐滿,層次多而不亂,大改傳統瓷器含蓄內斂風格,以鮮明的視覺效果,給人以簡明的快感。以其大氣豪邁和藝術原創精神,將青花繪畫藝術推向頂峰,確立了後世青花瓷的繁榮與長久不衰。元青花瓷造型獨具特色。
  • 中漢拍賣上的御窯精選:色釉絢爛,青花濃豔的明清御窯佳瓷!
    本次中漢二〇二〇秋季拍賣會②中,瓷器佛像工藝品專場中精選多件明清御窯佳瓷,色釉絢爛,青花濃豔,邀君雲賞。廣東省博物館藏,清雍正,青花飛鳳紋大天球瓶(見廣東省博物館官網)尺寸:48.5 cm Height估價:200,000-300,000人民幣Lot 251 清雍正 青花福山壽海
  • 細品元代青花大罐(瓶)
    青花孔雀牡丹紋罐 高30.2釐米 口徑20.3釐米 足徑18.4釐米 大英博物館藏青花昭君出塞圖蓋罐 高28.4釐米 口徑21.2釐米 足徑20釐米 日本出光美術館藏青花雲龍纏枝牡丹紋獸耳蓋罐 通高46釐米 口徑14.6釐米 足徑18.8釐米 高安市博物館藏
  • 珍稀動物雲貓30餘年後重現雲南
    新華網昆明3月6日電(記者吉哲鵬)6日,香港嘉道理中國保育與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山管理局騰衝分局聯合發布,在雙方聯合開展的生物多樣性監測與評估活動中,架設在該保護區騰衝管理分局大塘管理站的一臺紅外相機於2014年10月7日、11月11日兩次拍到照片的貓科動物,經多位專家鑑定為雲貓。
  • 戴俊:要圓碗鋪村「土碗」變「金碗」的夢
    今年年初,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他在距離隨園幾百米的一座老屋又籌建起了大田鄉電商服務中心,定於4月21日開業,屆時還將舉辦節目豐富多彩的碗鋪文化旅遊節。老屋的黃泥牆裡嵌著唐宋以來各個朝代的瓷片,牆上掛著具有農家特色的玉米棒和紅辣椒,屋內擺放著各式農產品、竹編工藝品及各類瓷碗。古雅而樸實,令人耳目一新。
  • 江西南昌萬達茂建築群.世界上最大的碗
    手紅冰碗藕,藕碗冰紅手。蘇軾的這句迴文詩讓我想起了江西南昌萬達茂(現融創茂)建築群,它們是世界上最大的碗,也是唯一可以住人的碗。萬達茂建築群萬達茂是南昌萬達文化旅遊樂園(萬達文化旅遊樂園佔地面積475萬平方米,投資400億,是吃,喝,玩,樂,購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旅遊城)的一部分,它由26隻大小不一,或立或扣的巨大青花瓷碗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