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管社山莊的觀鳥人
中國幅員遼闊,南北氣候不同,根據國家規定各地的「愛鳥周」時間可以在4月至5月初的某一個星期自行擇定。4月20日至26日是江蘇省愛鳥周,今年的主題是「愛鳥新時代,共建好生態」。
近年來,觀鳥,這項觀察自然狀態下野生鳥類的活動,在無錫的參與者逐年增多。觀鳥雖是小眾愛好,卻已漸成規模。它究竟有什麼魅力,何以成為一種新的時尚?
眾多景區觀鳥季吸引各地「觀鳥客」
2010年,亞太溼地論壇在無錫召開,無錫官方推出一本《走進溼地 與鳥同飛》的圖冊,其中收集到無錫地區的鳥類計有187種。10年後,這個數字已經增到了300多種。無錫動物保護專家謝決明告訴記者,無錫民間拍鳥者拍攝到了大量寶貴的資料。這些數字就是眾多資料的積累,對於無錫這種人口稠密的城市,能發現300多種鳥實屬不易。鳥類是生態環境的重要指徵,近年來,隨著無錫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一些候鳥如白鷺、夜鷺、池鷺長期在此安家,變成了留鳥。
近日,一組叉尾太陽鳥的照片,讓特殊時期宅家的無錫鳥友們「興奮不已」。頭戴鱗狀頂盔,肩披金屬盔甲,常備堅堅尾叉的叉尾太陽鳥成了他們眼中的「明星鳥」。「叉尾太陽鳥是一種以花為食的鳥類,之前無錫根本沒有這種鳥,但隨著綠化的豐富,它也快成了留鳥了,每年都能在黿頭渚、梅園等景區被觀鳥者拍攝到。」正因為鳥類越來越多,「觀鳥活動」漸漸也成了無錫各大景區的熱門旅遊活動,如影視城的紅嘴鷗、梅園的翠鳥,都成了全國觀鳥者眼中的「網紅」,每年有大量遊客慕名前來觀賞,有的景區還以此作為賣點。觀鳥有望從小眾愛好演變為一種新業態,觀鳥經濟已有雛形。
「鳥塘」催生觀鳥產業
已有13年左右觀鳥經驗的「江南」,至今已拍攝到了600多種鳥類。在觀鳥愛好者中,他屬於「外向型」,就是經常在四處觀鳥的那種。為了方便全國各地奔波觀鳥,他加入了好幾個觀鳥群,近年他發現觀鳥正逐漸成為一門生意。「現在特別流行的一個觀鳥名詞,叫『鳥塘』。」「江南」說,「鳥塘」是指一些擁有多種珍稀鳥種的觀鳥勝地,當地並以鳥為媒,發展出旅遊經濟。比如雲南的盈江、百花嶺等地。當地村民原來以狩獵為生,禁獵後他們轉為保護生態環境,當地吸引了不少鳥類,就發展起了觀鳥經濟,為讓鳥兒留下來,他們營造出適宜鳥類生存的環境,並提供鳥兒喜歡的食物。
「鳥兒多了,觀鳥的人群也多了,村子裡就以此謀生,我們每人交50元,就可以到專門的拍攝位上去拍鳥。」「江南」介紹,「鳥塘」賣門票,提供吃住,還發展起農家樂。村子裡幾乎家家戶戶都以此為營生,成為當地的一大特色產業。觀鳥既讓他們脫了貧,也對生態環境起到了保護作用,甚至一些國外的觀鳥遊客也慕名前來。一些絕佳的拍攝機位甚至賣到了100元。記者了解到,滇西的那邦鎮溼地曾飛來一隻中國境內極其稀有的大型翠鳥——鸛嘴翡翠,從它第一次被記錄到,到最終不幸身亡的197天裡,竟為小小的那邦鎮帶來了50餘萬元的收入。
觀鳥旅遊帶出「鳥導」新行業
「這行有種職業叫作『鳥導』,無錫也有人當過,去外地觀鳥順便兼職下,賺個差旅費。」觀鳥愛好者小王透露,一種新的「職業」已經誕生,「鳥導」都是鳥類專家,他們見過的鳥類至少有上千種,說起觀鳥和鳥類知識來都是如數家珍。「江南」介紹,「在觀鳥群裡的一些鳥導,他們經常會組織觀鳥團,吃住行全包,還提供專業觀鳥服務,你如果是個菜鳥級的觀鳥愛好者,他們會指導你在什麼地方、什麼角度看鳥拍鳥最合適。」即使像他這樣的資深觀鳥者,也離不開鳥導們的指導,從他們那裡會定期收到各地觀鳥的信息,還能學到許多鳥類知識。特別是自然攝影方面,他們往往很精通,可以給予專業方面的指導。有的鳥導精通外語,專門陪外國觀鳥愛好者觀鳥。
「『鳥導』的線路比普通旅遊要貴點,畢竟提供的服務比較專業。」無錫一家旅行社一位「半個愛鳥人」的導遊表示,他也曾帶過隊伍去外地觀鳥,主要負責跟當地的導遊對接,一般四五天線路的費用為四五千,幾乎一天耗資1000元左右,還是挺貴的。
觀鳥除了需要一些鳥類知識外,還需要一套裝備,望遠鏡一般要用進口的,比如施華洛世奇光學望遠鏡,普通的就要5000元以上,好的要兩三萬。單眼相機更是沒底了,一個好的長焦鏡頭,就得要幾萬。
蘇濤是無錫的資深觀鳥愛好者,他常去長廣溪等地觀鳥,他說無錫還沒出現職業觀鳥者,目前的自然生態條件也夠不上建立「鳥塘」之類的觀鳥點。他認為,如果無錫要發展觀鳥經濟,還需要繼續營造對鳥類比較友好的自然生態環境,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引導保護鳥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有關人士表示,無錫景區的觀鳥現象嚴格意義上不能算是專業觀鳥經濟,只能說是一種旅遊活動,來的大都是普通遊客,這些鳥兒與人類形成了依賴關係,長期駐留,遊客觀鳥也是來看個壯觀和熱鬧。而對專業觀鳥人士來說,這種觀鳥遠遠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
打造適宜鳥類生活的觀鳥點
梁鴻國家溼地公園、長廣溪國家溼地公園、尚賢河溼地公園、貢湖灣溼地公園、太湖大溪港省級溼地公園、古莊白蕩省級溼地公園、宛山蕩省級溼地公園等地,都是無錫觀鳥圈裡有名的觀鳥點。而讓他們有點遺憾的是,個別觀鳥點因為城市規劃的緣故,逐漸消失了。「在馬山有一個廢棄的魚塘,因微生物比較豐富,吸引了不少鳥,可惜因為要造房子,被填平了。」資深鳥友老李說,這讓無錫的鳥友們一陣惋惜,同樣還有貢湖灣溼地公園以前鳥非常多,因為在公園深處的一些地方是遊人走不到的,容易讓鳥停下來,如今也是不可能了。管社山莊也是有名的觀鳥點,前幾年在全國也小有名氣。但各地趕來拍鳥的人一多,這個觀鳥點「受到了很大破壞」。沈生華獲得國際大獎的作品《鬧春》就是2014年在管社山拍的「紅頭鳥」。後來隨著大批拍鳥客的湧入,觀鳥環境逐漸被破壞。前兩年陽山有個很好的觀鳥點,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的白鷺,後來也是因為類似原因如今已很少見到那麼多白鷺了。
「在打造溼地公園時,可以考慮給鳥留一塊地,形成1+1大於2的效果。」謝決明告訴記者,無錫的綠水青山條件優渥,城市打造溼地公園也越來越多,如果在規劃時可以適當地給「鳥」留一塊嬉戲地,為此地多了一處「風景」。隨著觀鳥團體的壯大,也可帶動城市旅遊的產業鏈發展。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發展觀鳥經濟首先就要對本地鳥群鳥種和溼地環境進行充分調查,著力打造適宜鳥類生活的觀鳥點,這種親鳥環境並不是讓市民跟鳥類零距離互動,而是讓他們保持一定距離可以看到更多珍稀鳥種,這也是他們努力的方向。
(巫曉凌 馬晟/文 陳大春/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