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魚翔淺底77
鄰居阿姨的兒媳婦懷孕了,託熟人幫忙在鄉下買點土雞蛋。第二天,鄉下親戚把土雞蛋送來了,阿姨一看卻傻眼了。
阿姨收到的一籃子土雞蛋,是面上有幾個看上去有零星雞屎的土雞蛋!
看到這模樣,好生氣!這可怎麼送給兒媳婦啊?親家母看了怎麼想啊,簡直都要氣炸了!
理想中是不求包裝好看,至少乾淨啊,這反差簡直難以接受,遂和親戚爭吵起來。
阿姨:這雞蛋都帶著雞屎呀,我可怎麼送人啊?看上去太low了,太差勁了。
親戚:你們懂啥子懂,這都是最新鮮的,你們拿回去把雞屎洗掉,直接煮來吃就可以,營養豐富。
阿姨:大哥,你們就不知道清洗一下嗎?這樣看著也不好看啊。
親戚:要買好看的,那就只有去超市裡有包裝盒就好看了。我是直接在老鄉手裡買的,大型工廠才有機器設備清洗,加工,保鮮處理等技術,老鄉自己給你洗了的話只有壞的更快。
阿姨:算了,那就這樣吧。
阿姨想的是買的土雞蛋營養更好一些,乾乾淨淨的,最好有個盒子,送人有面子。
但是可能熟人是給老鄉說:老鄉,明天一早我要30個雞蛋,然後第二天收到雞蛋就送來了。
兩個人鬧得有些不愉快。
前兩天看到一個視頻,突然就聯想到鄰居鄉下買雞蛋的事,視頻名字是:為什麼超市買的雞蛋沒有屎。
嘿嘿,這名字有意思。
視頻裡講,雞蛋帶雞屎是因為排洩和產道都是一個器官,所以雞蛋剛產出帶雞屎是很正常的事情。
對剛產下的雞蛋進行處理,遠遠不止用水清理那麼簡單,有一套標準化操作流程。
超市裡的雞蛋沒有雞屎正是因為經歷了工業化的標準流程:雞屎的自然脫落,水洗,風乾,紫外線滅菌,檢查壞蛋,裂紋,噴膜,印章等流程,出來的雞蛋一個個乾淨漂亮,健康衛生。
所以,阿姨和熟人的矛盾問題,在這個雞蛋視頻裡得到了解決。
阿姨需求的是工業化的產品,最好加上精美的包裝,又是鄉下正真的土雞蛋。
而熟人能提供的是,個人化最快的速度提供更新鮮的產品,如果雞蛋就是早上剛下的雞蛋,下午就到你手裡,新鮮無比。
這其實是兩種不同的方式,滿足不同的需求。
帶雞屎的是個人化產品,原生態速度快,沒有滅菌處理,買回來要注意雞蛋上的細菌。
乾淨整齊的是工業化產品,清洗,滅菌,保險等標準化流程。
我們可以通過雞蛋從生產到完成清洗檢測的整個流程,來了解一個雞蛋工業化的生產方式。
比如:1.雞屎和雞蛋都是從洩殖腔排出,所以雞蛋會沾上雞屎。
2.雞場對雞的飼養和生產都是規模化、標準化操作,住集體大宿舍,軍事化管理,自動化餵食和取水。
3.雞蛋從滑槽自然滑落的坡度在7-8度之間,小於7度雞蛋不能輕鬆滾出,大於8度雞蛋會因為衝力過大而破損。
4.每天雞場會模擬16-17小時的光照,光照時間越長,雞的性激素分泌越旺盛,有利於產蛋的效率。
5.雞蛋要經過洗澡,空氣吹乾。
6.雞蛋要經過標準的4.7秒的紫外線滅菌,殺滅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
7.機器識別和挑出破損雞蛋,發現髒蛋進行二次清洗。
8.雞蛋按照標準進行評級。
最後噴上膠質膜,再到最後的噴碼,包裝就可以出廠了。
如果你一定要對比一下,當天到手的土雞蛋和工業化處理後的雞蛋,哪個更好呢?
這是一個大問題,留給讀者朋友們了。
朋友們,你們願意選擇哪種呢?
歡迎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