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為什麼要在路口燒紙,這些民間習俗到底有哪些禁忌和講究?

2020-12-05 看鑑

話說某天,唐太宗病重後,魏徵前來探望。

看到唐太宗奄奄一息的樣子,魏徵告訴唐太宗,地府的宣判官崔玉可以幫忙還陽。

聽到這話,唐太宗樂壞了,趕緊讓魏徵安排。

但是,唐太宗仇人太多,找他報仇的冤魂不斷阻攔。

為了順利還陽,唐太宗借金銀一庫,買轉鬼魂。

「金銀一庫」是這麼回事呢?

這跟河南開封府一位名叫相良的人有關,相良在人間並不是富人,與妻子每天掙的錢只能維持基本的生活。

只不過,相良用平日省下來的錢買紙錢,「記庫焚燒」,積善行德,久而久之,這筆錢越來越多,地府裡就有了「金銀一庫」。

這才讓相良成了唐太宗的債主,這便是最開始焚燒紙錢的來源。

燒紙錢習俗的來源是一個商業謊言

除了唐太宗賄賂鬼魂之說,關於燒紙錢,民間還有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

東漢蔡倫成功造紙後,每天日進鬥金,讓他的哥哥嫂嫂看了分外羨慕,可這兩人又沒有造紙的本事,只能看人家啃骨頭,自己大餅卷著米飯當三明治吃。

沒幾天嫂嫂就想了個法子,既然小叔子會這門手藝,就讓做哥哥的也學會了,不就從此脫貧致富奔小康了嗎!

有道是什麼樣的女人便有什麼樣的漢子,蔡倫的哥哥蔡莫也是個急功近利的人,跑到蔡倫那裡學了三五天就覺得OK了。

之後匆忙回家開店,結果做出來的紙質量極差,擦腚都磨的疼,眼見著賣不了,自家娘們就想出一條妙計。說來也簡單,但就這麼一次廣告,我國百姓買了千年的帳!

這女人只是假裝暴斃,讓他老公將自己放在棺材裡,然後一個人在外邊又哭又喊又燒紙,引來眾人參觀。

眾人還以為是這紙張太糙賣不了錢,氣死了這婆娘。熱鬧看的正上癮,棺材裡的蔡夫人來勁了,一拍棺材板,大喊道,我胡漢三又回來了,呃,不是,老娘回來了!

這可嚇傻了一幫圍觀的吃瓜群眾,起碼在那個年代,所有人都覺得這個玩笑開大了!

等到七手八腳將這女人從棺材裡拉出來後,人們都問你不是死了嗎?怎麼還能回來?

蔡夫人便繼續忽悠眾人,說這紙到了陰間就是那裡的錢,我男人給我燒了這麼多,我不就被閻王送回來了嘛。

好傢夥,有這等好事,於是大伙兒便紛紛效仿,趕緊買紙給祖宗送過去,說不定祖宗在那邊還能捐個小官兒!

上邊的說法雖然是民間普遍流傳的說法,但很大程度上還是有杜撰的成分。

其實,給先人燒紙錢,還是跟貨幣流通有關係。

最開始,老百姓給先人陪葬的是大量的貴金屬貨幣,這一來,陰間財力充沛了,陽間貨幣卻變少了。

然而陰間有錢了,未必是好事,你看人家曹操不就因為缺錢,喜歡幹些挖人祖墳的事麼?

況且,由於沒有那麼多的陪葬品,陽間人還不敢輕易死。

所以,如果繼續用貴金屬貨幣,會導致陽間人死不起,陰間鬼不得安寧,只能選擇燒紙錢,一舉兩得。

清明燒紙的講究

清明掃墓、燒紙錢必不可少,習俗講究也有很多。

很多人認為清明這一天上墳是最好的,但是依照老祖宗的講究和習俗,卻並非如此。

有一句俗語說的是:「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所謂的「前三後四」,意思是說,清明上墳最好選在清明節的前三天,或者後四天。

之所以選擇前三天,主要很多人認為前三天陰間路上不擁擠,去世的親人能夠很快收到冥幣,路上行走安全便捷。

還有人說,提前燒紙一百頂二百,這說法,估計跟通貨膨脹有關係,燒晚了,可能就貶值了。

從現實來說,如果前三天忘記了,或者因為現在很多人打工在城裡,清明節前趕不回來。那麼上墳就可以選擇在清明的後四天。「前三後四」正好對應「七天」之說。

關於「前三後四」的說法,很多地方還有不同的解釋。

前三年的新墳是清明前三天上墳燒紙,如果過了三年,就是老墳了,應該選在清明的後四天燒紙。

除了「前三後四」,民間還有「早清明,晚十一」、「左五右六」之說。

「早清明,晚十一」的意思是,清明上墳在12點以前,上了墳才回來吃飯,如果是農曆十月初一(寒衣節)燒紙錢的話,則要吃了中午飯後。

「左五右六」則是清明上墳燒紙時,一般選擇在早上五、六點鐘,這時候太陽還沒升起來,陰盛陽衰,便於逝者收冥幣,假如太陽出來陽氣會過盛,陰氣太弱,逝者靈魂不敢出來收冥幣。

燒紙錢的禁忌

清明節,我們經常看到別人在十字路口旁,畫個圈圈燒紙錢。

這圈圈是隨便畫的麼?

其實,裡邊也有禁忌。

女人燒紙,先畫圓圈,圈要留開口,開口的方向對著家鄉或墳頭的方向。

祭祀者在圓圈的外面,向著先人墳頭的方向下跪三叩首,然後祭祀祝願,再燒紙錢。

男人燒紙錢,先在地上畫一個十字,再在十字外面畫上一個圓圈。

圈要留開口,開口的方向對著家鄉或墳頭的方向,祭祀者在圓圈的外面,向著先人墳頭的方向下跪三叩首,然後祭祀祝願,再燒紙錢。

畫十字和開口圓圈,據說是一種符咒,在圓圈內燒紙錢,野鬼、陰靈搶不走錢。

到我們正式燒紙錢的時候,一定要多留出些散紙錢來,先要在外邊焚化,謂之「打發外崇」。

去燒紙的來迴路上,難免碰到別人家燒紙的情況,遇到燒紙儘量繞開,不要踩到。

有時候一個路口排滿了紙灰堆,想繞都繞不開,那隻好請你小心地穿插過去,有時候還可能需要大跨步一下,過去之前你要先說一句,對不起,借過。

如果你回老家祭祖的話,清明上墳壓紙,謂之換夏衣,只能壓單張的紙,秋祭時換棉衣才能壓多張紙。

燒紙錢是否是糟粕?該不該繼續保留?

在今天,燒紙錢,一直是挺爭議的話題

每年的清明、農曆十月初一、過年三十晚上,我們都會給已故的親人燒紙。

這麼多年燒的紙錢估計已經能堆成一座紙山了,這座山能給死去的親人帶去些什麼?無從而知。

以至於很多人覺得,燒紙錢汙染環境,影響市容,封建糟粕,沒必要保留。

也有人說,這項習俗流傳這麼久,燒紙錢代表的是對祖先的懷念,寄託著後人的心意,應該繼續傳承。

到底取締還是保留?

我先繼續給大家講講唐太宗借「金銀一庫」的後續發展。

唐太宗正是借用了相良平時燒的紙錢「買轉鬼魂」,所以答應自己還魂以後,要將這「金銀一庫」還給相良。

這唐太宗順利回到陽間以後,果然信守諾言,派尉遲敬德攜金銀拜訪相良,相良一開始很驚訝,平白無故給我送這麼多金銀幹嘛?

後來才恍然大悟,原來是他平時燒紙錢做的金錠、銀錠到了地府以後,就變成真的金子、銀子了。

但是,相良聽了此事以後,就更不敢要這筆錢了,還說自己如果接受了這些金銀,就會死掉。

尉遲敬德沒法交差,就只好稟報了唐太宗,唐太宗聽說相良不肯接受金銀,更加佩服相良,認為他是真正的善人。

唐太宗沒法用人間的錢還他在陰曹地府借的錢,就只好做善事,建了一座名為「敕建相國寺」的寺廟來還債,說明人間的錢要通過做善事才能兌換到地府的錢。

燒紙錢最重要的是在於積善行德,而不在於紙錢的數字是多少。

相良是積善之人,所以才有福報,燒去的紙錢,在地府才有了「金銀一庫」,甚至像唐太宗這樣的大人物到了地府也要問相良借錢。

中國人一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的說法,正是燒紙錢背後的教化意義,讓這個習俗流傳至今。

如今,出於環保還有預防火災的需要,燒紙錢可能已經被禁止,但是積德行善我們是可以堅持的。

至於對親人或者祖先的緬懷,「清明節燒萬堆紙錢,不如在世端一碗飯」,只有父母長輩在世的時候克盡孝道,即便老人百年之後,少燒幾次紙,也是無礙的。

形式雖然重要,但心誠更可貴。

相關焦點

  • 清明節傳統習俗有哪些?清明節的由來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
    河北清明節習俗在河北的上墳燒紙錢講究「早清明,晚十一(農曆鬼節)」。掃墓燒紙在清明前一周就開始了,而清明當天已很少有人去掃墓了。冀南地區則選擇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寒食節掃墓。四川清明節習俗四川都江堰放水節祭祀大典,祭祀李冰父子清明會(二王廟廟會)(成都都江堰)。
  • 清明節傳統習俗有哪些?清明節的起源來歷和全國十大習俗盤點
    2020年清明節就要來了,你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嗎?2020年清明節居家隔離,不能掃墓祭拜,我們也要了解清明的主要習俗。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過清明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和民俗呢?小編整理清明節的來歷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
  • 清明節掃墓時間幾點最好?清明節上墳燒紙的10個禁忌講究
    清明掃墓,必帶的七種物品  清明節有很多講究和儀式,這也是我們應該遵循的。很多儀式不是迷信,而是情感的載體,只有通過或者完成這些儀式,我們才能寄託我們的哀思和感恩。  一、香燭  香燭是清明掃墓必備的、最重要的物品。
  • 清明節的由來及清明節來歷及意義 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一覽
    2019年清明節來了,你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嗎?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過清明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和民俗呢?小編整理清明節的來歷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清明節簡介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
  • 2018年4月5日4時13分清明節 清明節氣節日的風俗習俗有哪些
    清明節氣節日的風俗習俗有哪些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 清明節50個必須注意的禁忌
    在清明掃墓期間,有些民俗禁忌與風水忌諱要避免。一心提醒朋友們,清明掃墓50條禁忌莫忽視,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下清明掃墓習俗注意事項。1、佛教怎麼看待清明節?清明節除了祭拜祖先、打掃墓園表達慎終追遠之意,亦可參加全國各地的放生共修,將放生功德回向先人,並可為親友消災祈福、增益功德,祈求合家平安吉祥,回向世界和平、災難不生、人民安樂。
  • 清明節掃墓有什麼講究忌諱 掃墓祭拜上墳時間具體幾點最好
    明天,清明小長假即將開啟,祭掃、踏青、探親、旅遊……今年清明假期,有哪些假日信息需要提前掌握?小長假開始,外出踏青旅遊的民眾,需要做哪些出行攻略?清明節掃墓有什麼講究忌諱呢?掃墓時間什麼時候最好?清明節掃墓有什麼講究忌諱  1、 清明祭祀就是孝順祖先  清明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
  • 二月二龍抬頭 有哪些習俗和禁忌呢!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二月二龍抬頭 有哪些習俗和禁忌呢! 農曆二月初二,我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龍在我國素是主栽風雨的祥瑞之物,因此龍抬頭是復甦和吉祥的象徵。
  • 農村俗語:「燒的紙多,惹的鬼多」,燒紙還有這講究?
    農村俗語:「燒的紙多,惹的鬼多」,燒紙還有這講究?文/號外歷史之小玲 圖/網絡在農村,對於先人們的懷念有很多種方式,除了祭品供奉,就是燒紙錢了。這裡的「紙」指的就是關乎祭祀時所燒的紙錢。在農村有這樣一句俗語是「燒的紙多,惹的鬼多」,燒紙還有這講究?
  • 正月初五為什麼俗稱是破五?古人在正月初五有哪些習俗和禁忌?
    古人在正月初五這天會放鞭炮,但是放鞭炮的過程有講究,要從每間屋子從裡向外放,邊放邊向外走,寓意是把家裡的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出去。在破五這天,古人一般會在家裡大掃除,等垃圾掃出了大門口,就開始在垃圾堆上放一個大的爆竹,點燃爆竹後,只聽轟的一聲,破五的儀式就算正式結束了。古人認為,這樣做,家裡的窮氣、窮鬼就全被趕跑了。那麼古人在正月初五有哪些禁忌呢?主要有以下幾點。
  • 清明節:給死人燒紙原來是來自一個商業謊言,終於真相大白!
    但是造出來的紙還是沒人要,不知道有什麼用。媳婦就鬧他,常和他吵架。後來,蔡倫琢磨來琢磨去,找來個大蘿蔔,用刀在上邊刻了點什麼,還找了點顏色,之後就在紙上印東西。這些他都沒跟媳婦說。{蔡倫(?-121)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  有一天,蔡倫對媳婦說:「你這麼辦,這麼辦……咱們造的紙就有用了!」  他媳婦說:「這行嗎?」
  • 很多民俗,習俗到現在社會就消失了,為什麼燒紙錢習俗能流傳千年
    不過都是紙糊的,如今民風習俗就少很多,可這個習俗到底是從什麼時候流傳下來的,為何人們樂此不疲地流傳?有一種說法影響比較深遠說:東漢蔡倫的大嫂是火紙的發明人。蔡倫大嫂名叫惠娘看到小叔子蔡倫發明的紙,心裡滿是羨慕加嫉妒。於是乎就鼓動丈夫蔡莫去向弟弟學習造紙,蔡饃是個急性子,功夫還沒學到家,就張羅著開了家造紙店。結果造出來的紙質量低劣,不能供寫字用不得不關門。
  • 婚禮習俗,結婚壓床有講究,小朋友滾婚床禁忌
    自古以來結婚就有壓床的習俗,那麼結婚滾床有哪些習俗禁忌呢?一起來看看~~一、結婚滾床有什麼講究及禁忌1.屬相關於找小孩子給新人滾新床,一定要找屬相有新人雙方都合得來的,否則在屬相上反衝可能導致新人不好等等,雖說迷信,但是既然是結婚那就讓所有的事情都講究講究。
  • 結婚回門有哪些講究 結婚回門禁忌新人不可不知
    結婚回門有哪些講究 結婚回門禁忌新人不可不知時間:2018-10-31 18:14   來源:趣味百曉僧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結婚回門有哪些講究 結婚回門禁忌新人不可不知 結婚回門有哪些講究?除了結婚當天有很多習俗以外,回門當天也是有很多講究的。這些習俗你都知道嗎?一起來看看吧!
  • 清明節要燒無數紙錢,地府不會通貨膨脹嗎?看《西遊記》怎麼說
    每到清明節,燒紙錢祭祀故去的親人,是我國流傳很久的風俗。中國傳統文化裡,講究「事死如事生」,也就是說,人世間有什麼,地府也應該有什麼,「燒紙錢」這一習俗就應運而生了。紙錢用於祭祀,最早起源於南北朝時期,但那時只是「剪紙為錢」,並不燒掉。
  • 上墳燒紙風水
    這樣方便你在燒紙的時候拔起壓在一起的燒紙,讓空氣流通,方便燃燒,家裡用廢的拖布杆就是不錯的選擇,但注意,用完之後就不要再拿回來,直接扔掉好了。 5、要天黑透才去燒,天亮沒誰敢出來取錢的。去燒紙的來迴路上,遇到燒紙儘量繞開,不要踩到,有時候一個路口排滿了紙灰堆,想繞都繞不開,那隻好請你小心地穿插過去,有時候還可能需要大跨步一下,過去之前你要先說一句,對不起,借過。
  • 佛教沒有清明節,用佛教方法祭祖,還靠譜嗎?
    在清明節,一項重要的活動,便是祭奠祖先,而一說到祭祖,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要燒紙錢。按照民間的說法,人在陽間需要用錢來生活,人死後在陰間,照樣需要處處用錢。燒紙錢的習俗始於唐代,有些佛門人士也「入鄉隨俗」,開始燒兩種紙錢。一種是往生錢,拿一個圖章,刻著往生咒還有佛像,就把它印在紙錢上,拿給亡人,到陰曹地府可以用。第二種叫寄庫錢,就是活著的時候,預先燒一堆紙錢存在陰間,拿它去做賄賂,將來犯了啥事,免得到陰間受苦。很明顯,正信的佛教是反對燒紙錢這種行為的。
  • 端午節都有哪些禁忌習俗?民間有何破解禁忌的方法
    端午節驅兇闢邪是這個節日的重頭戲,主要有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等。並且人們還避「端五」忌諱,稱之為「端午」。  一、端午節禁忌習俗的由來  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五月採摘蘭草盛行以蘭草湯沐浴、除毒之俗,端午節亦是「祛病防疫"的節日。
  • 古代清明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清明的由來吃什麼玩什麼你知道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古代清明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清明的由來吃什麼玩什麼你知道嗎?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曆法24節氣當中第五個節氣,也是一年當中萬物開始生長的時候。古人從這一天起開始種瓜點豆、植樹造林。清明就是古代的植樹節。
  • 壓床習俗都有哪些講究?
    壓床習俗都有哪些講究?時間:2016-02-13 16:21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結婚壓床是什麼鬼? 壓床習俗都有哪些講究? 壓床又稱壓喜床,壓新床等,在農村,自古就有結婚壓床的習俗。何結婚壓床?就是在新婚前一夜,找一名十歲、八歲的男性兒童,住在新郎、新娘的炕上,也叫壓炕。壓床這個婚俗,流傳盛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