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許多來自國外的物種,到了我們國內後會泛濫成災,影響生態系統平衡,這樣的物種就被定為外來入侵生物。大部分的外來入侵物種都有害,但也有一些具備開發利用的價值,比如小龍蝦,美國水蛙等。今天我們介紹的這種生物,來自非洲,雖然它不太受待見,但是卻具備很大的開發潛力。
這就是尼羅羅非魚。2014年發布的第三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中,尼羅羅非魚赫然在列。在海南等一些地方的野外河湖中,尼羅羅非魚已經非常常見,當地人不喜歡吃這種魚,抓到後往往會拿來餵養雞鴨。其實這是一種浪費,因為尼羅羅非魚可是聯合國推薦的優質養殖水產。
尼羅羅非魚屬於羅非魚中體型較大的一種,屬於熱帶經濟魚類。適合羅非魚生長的水溫在24攝氏度到32攝氏度,水溫30攝氏度的時候,尼羅羅非魚生長速度最快,當水溫下降到10攝氏度以下的時候,尼羅羅非魚就會停止進食了。所以它只適合海南,廣東,廣西等地養殖,現如今,它已經被許多熱帶國家引進,並創造出了很高的經濟價值。
然而,作為一種外來魚類,我國的消費者對它並不買帳,我們傳統上的四大家魚,以及常見的魚類都有專門的吃法,羅非魚顯得有些格格不入,所以在它剛剛引進國內的時候,幾乎打不開銷路,以至於許多養殖戶都放棄了,尼羅羅非魚也就進入到了野外河流當中,並逐漸發展壯大。
尼羅羅非魚繁殖能力強,而且適應力很快,所以泛濫成災也就可以理解了。
雖然現在它不太受待見,但是作為食用魚來說,尼羅羅非魚口感不輸我們常見的四大家魚,它不但肉質鮮美,而且刺很少,營養價值也相當高,適合我們常用的烹飪方法。
大家吃過尼羅羅非魚嗎,感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