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有一條視頻在網上火了。河南鄭州的一位高校保潔阿姨喬阿姨,工作之餘在教學樓樓道的窗邊認真看書。喬阿姨是個70後,她說自己平時就喜歡看書,大學的學習氛圍好,讀讀書順便提升一下自己。
看到這條視頻,我們不得不為這位愛學習的阿姨點讚。我們身邊也有很多「終身學習者」,他們把讀書當作個人標籤或以將讀書建立為自己的個人品牌。
但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人抱怨,為什麼自己讀了很多書,但生活還是沒有發生什麼實質性的改變。因此他們開始懷疑閱讀是否真的有效,甚至放棄閱讀。
這讓我們不得不思考,讀書真的有用嗎?為什麼讀了這麼多書,還是過不好自己的人生?
和我們有同樣困擾的人還有一位韓國的小夥子,他名叫二志成。他從小就想當作家,於是從20歲起,他用了7年時間讀了2500本書,結果他成功了嗎?答案是並沒有。更讓人震驚的是,他27歲的時候,還住在貧民區的筒子樓裡,欠著400萬的債,處境相當悽慘。
但是正因為如此,他開始反思自己的閱讀方式,並終於在28歲時找到了正確的方法。他把如何建立正確的閱讀認知以及如何通過閱讀改變人生的閱讀法寫成一本書,這就是《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
本書的可讀性很強,它以講故事形式,通過一個名叫洪鎮洙的普通人的經歷,講述了他如何從一個落魄的小職員,通過讀書最終出版了書籍並最終實現人生逆襲的故事。
正確的讀書方法說起來就一句話:讀書不是用「眼」而是用「心」去讀,不是用「大腦」去認知,而是用「身體」去實踐。態度有了改變,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也會發生變化。
我們可以把讀書分為三個階段,即讀書過程分三個階段,即基礎定向閱讀、加強定向閱讀、深層定向閱讀。正確的讀書可以分為四步:
第一步:確定讀書的目標,並相信讀書可以改變人生。
在進行讀書之前,要先想明白我們為什麼讀書?是為了達到什麼目標?
通常讀書的目的有三個:一是享受趣味,二是獲取新知,三是改變人生。
清晰的目標可以讓我們的努力更有方向和效率,也會讓讀書更加的有的放矢。如果我們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改變人生,那麼除了目標清晰以外,還要將這一個長遠目標分解成幾個階段性的小目標,在每個階段需要讀哪一類的書,需要做什麼樣的事。
雖然讀書只是改變人生的一條有效路徑,並不是結果,但是卻需要我們長期堅持才會有成效。有了目標可以讓我們在倦怠的時候重新找回自己的初心,讓我們有堅持下去的動力。
第二步:基礎定向閱讀,通過100天33本書培養閱讀興趣和習慣。
既然想通過讀書改變人生,那麼讀書就是一件長期堅持的事情,並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同時我們必須在讀書數量和速度上不斷提升自己。為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可以用100天33本書的方法來訓練自己,讓自己養成閱讀習慣,提升閱讀速度。
這個任務對於初讀者來說真的非常艱巨,為了完成它我們可以參照以下原則:
原則1:購置書架,並一次性買回33本書。
這是一件非常有儀式感的事情,根據自己的人生目標或是個人喜好,購買能夠抓住你心的33本書,選書的原則可以是書的封面、作家或是內容。將書架放在房間顯眼位置,可以激發自己的閱讀欲望,當看到書架上的書一本一本被讀完時,會產生巨大的成就感。
原則2:給自己加油鼓勁,每天正能量滿滿。
每天早晨和晚上睡覺前大聲地連說三遍「我今天要讀書」這句話!
原則3:制定讀書時間計劃表並嚴格遵守。
如果想100天讀完33本書,那麼平均3天讀完一本。
但是對於開始閱讀的人,可能無法做到這樣的閱讀速度,那麼就可以循序漸進地提升閱讀,如果壓力太大有可能會中途放棄。
但是我們至少要規定好每天的閱讀時長。比如每天用於閱讀的時間要3個小時:早上晨讀1小時,晚上睡前1小時,通勤時間以及碎片時間再讀1小時。
原則4:有效記錄。
每天將讀書的進度記錄下來,同時也可以簡單記錄一下讀書的感悟或是自己的思考,感悟甚至是應該如何行動。
原則5:有效克服倦怠期。
在執行閱讀計劃一段時間後,很有可能會不想繼續閱讀了,也就是出現了倦怠期,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是正常反應,但是就好像跑步時出現體能極限一樣,只要能熬過倦怠期,就佔勝了自己,離成功的人生更近了一步。
克服倦怠期可以使用以下幾個方法:見閱讀導師,見書友,去圖書館。這幾種方式的共同之處是給自己的閱讀正向的反饋,去尋找同頻的讀書夥伴或是有利於閱讀的環境,讓自己回歸讀書的初心,不忘記自己的目標。
第三步,通過主題式閱讀,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挑戰了上一階段的任務,這個階段就以提升專業能力為主要目標了,需要在1年之內讀完100本行業內的書籍。在讀書速度上,和上一個階段是差不多的,差不多3天讀完一本書,一周兩本。那麼在這個階段需要堅持的其它原則是什麼?
原則1:每個月買10本業務領域裡的經典讀物。
選書的原則可以參考網站的排名和得分情況,一周讀兩本。
原則2:將重點部分進行標記,摘抄或錄音的方式強化記憶。
為了使讀過的內容更好地指導自己實踐,可以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的感想,或是通過抄錄或錄音,利用上下班通勤時間,反覆讀或聽,慢慢消化吸收成自己的東西。
原則3:持續輸出。
可以通過寫書評,畫思維導圖,復盤,或是給他人講授的方式進行輸出,同時在實踐中加以運用,將知識內化為能力並完善自己的底層知識框架。
原則4:運用T型讀書法和H型讀書法,擴充知識體系。
在最初讀的10本書中,找到某一個自己特別關注的點,然後順著這個點持續讀下去,很可能過渡到別的領域或書籍裡去,就如同英文字母T。當兩個T最終經過在頭腦裡的整合後,就會形成一個H,這便是H型讀書法。
H型讀書法將多個領域的知識串聯起來,可以有效提升我們的認知,擴充我們的知識體系。
原則5:不懼困難,越戰越勇。
由於讀書的側重點不同,這一階段所讀的書目原則上會比上一個階段更難,但是有了之前的閱讀習慣和能力基礎,要讀的書越難,讀書的欲望反而可能越強烈,讀書勁頭就越足。所以更要相信自己,不斷輸出,尋找同頻的夥伴,尋求正向的反饋。同時不要忘記時時用實踐來驗證讀書所學到的東西。
第四步,約見牛人,持續閱讀,不斷擴大閱讀的廣度。
完成了以上三個步驟,下面就要以擴大知識的廣度為目標了。可以通過約見榜樣人物以及1年365本書來實現。
原則1:約見行業牛人,體會和學習牛人在專業素養,將自己的職員思維轉變這經營者思路。
對於普通人這可能不太容易實現,那就可以從身邊的榜樣人物學起。
原則2:每天一本書,一年共365本。
首先是100本有關當代成功人士的書,從他們的奮鬥史中,不斷汲取力量,成為自己前行的動力,指引自己進步的方向。
其次100本自我啟迪類的書,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讓自己具備做大事的胸懷的氣度,提升格局。
最後再讀165本培養領導才能的書,包括記述偉大人物的傳記、自傳和評傳。提升自身的認知水平和思維方式。
結語:
《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這本書,讓我們相信通過閱讀是可以實現人生逆襲,讓我們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著名作家雨果曾說,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
通過閱讀可以升級我們的思維,提升認知。我們將所學知識落實到實踐之中去,通過不斷行動不斷修正自己的思維體系和知識框架,通過行動不斷踐行我們的所學,就可以實現自由和成功的生活。
如果你也相信,或是想嘗試,那麼不要猶豫,就現在起開始閱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