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如何通過讀書實現人生逆襲

2021-01-11 月影的小視界

這兩天有一條視頻在網上火了。河南鄭州的一位高校保潔阿姨喬阿姨,工作之餘在教學樓樓道的窗邊認真看書。喬阿姨是個70後,她說自己平時就喜歡看書,大學的學習氛圍好,讀讀書順便提升一下自己。

看到這條視頻,我們不得不為這位愛學習的阿姨點讚。我們身邊也有很多「終身學習者」,他們把讀書當作個人標籤或以將讀書建立為自己的個人品牌。

但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人抱怨,為什麼自己讀了很多書,但生活還是沒有發生什麼實質性的改變。因此他們開始懷疑閱讀是否真的有效,甚至放棄閱讀。

這讓我們不得不思考,讀書真的有用嗎?為什麼讀了這麼多書,還是過不好自己的人生?

和我們有同樣困擾的人還有一位韓國的小夥子,他名叫二志成。他從小就想當作家,於是從20歲起,他用了7年時間讀了2500本書,結果他成功了嗎?答案是並沒有。更讓人震驚的是,他27歲的時候,還住在貧民區的筒子樓裡,欠著400萬的債,處境相當悽慘。

但是正因為如此,他開始反思自己的閱讀方式,並終於在28歲時找到了正確的方法。他把如何建立正確的閱讀認知以及如何通過閱讀改變人生的閱讀法寫成一本書,這就是《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

本書的可讀性很強,它以講故事形式,通過一個名叫洪鎮洙的普通人的經歷,講述了他如何從一個落魄的小職員,通過讀書最終出版了書籍並最終實現人生逆襲的故事。

正確的讀書方法說起來就一句話:讀書不是用「眼」而是用「心」去讀,不是用「大腦」去認知,而是用「身體」去實踐。態度有了改變,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也會發生變化。

我們可以把讀書分為三個階段,即讀書過程分三個階段,即基礎定向閱讀、加強定向閱讀、深層定向閱讀。正確的讀書可以分為四步:

第一步:確定讀書的目標,並相信讀書可以改變人生。

在進行讀書之前,要先想明白我們為什麼讀書?是為了達到什麼目標?

通常讀書的目的有三個:一是享受趣味,二是獲取新知,三是改變人生。

清晰的目標可以讓我們的努力更有方向和效率,也會讓讀書更加的有的放矢。如果我們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改變人生,那麼除了目標清晰以外,還要將這一個長遠目標分解成幾個階段性的小目標,在每個階段需要讀哪一類的書,需要做什麼樣的事。

雖然讀書只是改變人生的一條有效路徑,並不是結果,但是卻需要我們長期堅持才會有成效。有了目標可以讓我們在倦怠的時候重新找回自己的初心,讓我們有堅持下去的動力。

第二步:基礎定向閱讀,通過100天33本書培養閱讀興趣和習慣。

既然想通過讀書改變人生,那麼讀書就是一件長期堅持的事情,並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同時我們必須在讀書數量和速度上不斷提升自己。為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可以用100天33本書的方法來訓練自己,讓自己養成閱讀習慣,提升閱讀速度。

這個任務對於初讀者來說真的非常艱巨,為了完成它我們可以參照以下原則:

原則1:購置書架,並一次性買回33本書。

這是一件非常有儀式感的事情,根據自己的人生目標或是個人喜好,購買能夠抓住你心的33本書,選書的原則可以是書的封面、作家或是內容。將書架放在房間顯眼位置,可以激發自己的閱讀欲望,當看到書架上的書一本一本被讀完時,會產生巨大的成就感。

原則2:給自己加油鼓勁,每天正能量滿滿。

每天早晨和晚上睡覺前大聲地連說三遍「我今天要讀書」這句話!

原則3:制定讀書時間計劃表並嚴格遵守。

如果想100天讀完33本書,那麼平均3天讀完一本。

但是對於開始閱讀的人,可能無法做到這樣的閱讀速度,那麼就可以循序漸進地提升閱讀,如果壓力太大有可能會中途放棄。

但是我們至少要規定好每天的閱讀時長。比如每天用於閱讀的時間要3個小時:早上晨讀1小時,晚上睡前1小時,通勤時間以及碎片時間再讀1小時。

原則4:有效記錄。

每天將讀書的進度記錄下來,同時也可以簡單記錄一下讀書的感悟或是自己的思考,感悟甚至是應該如何行動。

原則5:有效克服倦怠期。

在執行閱讀計劃一段時間後,很有可能會不想繼續閱讀了,也就是出現了倦怠期,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是正常反應,但是就好像跑步時出現體能極限一樣,只要能熬過倦怠期,就佔勝了自己,離成功的人生更近了一步。

克服倦怠期可以使用以下幾個方法:見閱讀導師,見書友,去圖書館。這幾種方式的共同之處是給自己的閱讀正向的反饋,去尋找同頻的讀書夥伴或是有利於閱讀的環境,讓自己回歸讀書的初心,不忘記自己的目標。

第三步,通過主題式閱讀,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挑戰了上一階段的任務,這個階段就以提升專業能力為主要目標了,需要在1年之內讀完100本行業內的書籍。在讀書速度上,和上一個階段是差不多的,差不多3天讀完一本書,一周兩本。那麼在這個階段需要堅持的其它原則是什麼?

原則1:每個月買10本業務領域裡的經典讀物。

選書的原則可以參考網站的排名和得分情況,一周讀兩本。

原則2:將重點部分進行標記,摘抄或錄音的方式強化記憶。

為了使讀過的內容更好地指導自己實踐,可以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的感想,或是通過抄錄或錄音,利用上下班通勤時間,反覆讀或聽,慢慢消化吸收成自己的東西。

原則3:持續輸出。

可以通過寫書評,畫思維導圖,復盤,或是給他人講授的方式進行輸出,同時在實踐中加以運用,將知識內化為能力並完善自己的底層知識框架。

原則4:運用T型讀書法和H型讀書法,擴充知識體系。

在最初讀的10本書中,找到某一個自己特別關注的點,然後順著這個點持續讀下去,很可能過渡到別的領域或書籍裡去,就如同英文字母T。當兩個T最終經過在頭腦裡的整合後,就會形成一個H,這便是H型讀書法。

H型讀書法將多個領域的知識串聯起來,可以有效提升我們的認知,擴充我們的知識體系。

原則5:不懼困難,越戰越勇。

由於讀書的側重點不同,這一階段所讀的書目原則上會比上一個階段更難,但是有了之前的閱讀習慣和能力基礎,要讀的書越難,讀書的欲望反而可能越強烈,讀書勁頭就越足。所以更要相信自己,不斷輸出,尋找同頻的夥伴,尋求正向的反饋。同時不要忘記時時用實踐來驗證讀書所學到的東西。

第四步,約見牛人,持續閱讀,不斷擴大閱讀的廣度。

完成了以上三個步驟,下面就要以擴大知識的廣度為目標了。可以通過約見榜樣人物以及1年365本書來實現。

原則1:約見行業牛人,體會和學習牛人在專業素養,將自己的職員思維轉變這經營者思路。

對於普通人這可能不太容易實現,那就可以從身邊的榜樣人物學起。

原則2:每天一本書,一年共365本。

首先是100本有關當代成功人士的書,從他們的奮鬥史中,不斷汲取力量,成為自己前行的動力,指引自己進步的方向。

其次100本自我啟迪類的書,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讓自己具備做大事的胸懷的氣度,提升格局。

最後再讀165本培養領導才能的書,包括記述偉大人物的傳記、自傳和評傳。提升自身的認知水平和思維方式。

結語:

《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這本書,讓我們相信通過閱讀是可以實現人生逆襲,讓我們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著名作家雨果曾說,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

通過閱讀可以升級我們的思維,提升認知。我們將所學知識落實到實踐之中去,通過不斷行動不斷修正自己的思維體系和知識框架,通過行動不斷踐行我們的所學,就可以實現自由和成功的生活。

如果你也相信,或是想嘗試,那麼不要猶豫,就現在起開始閱讀吧!

相關焦點

  • 毛主席如何讀書:蔣介石的書也讀 逝世前仍看書
    毛澤東把讀書作為精神存在和思想提升必要方式,表明未知的東西對他有一種極強的誘惑,要以有涯之生儘量包容、填充那未知的空間。讀書對毛澤東來說,也是一種獨特的心靈對話,思想交流。在對話交流中除了實現思想境界的提升外,還會實現一種只有讀書人才樂於尋求和可能獲得的心理期待、智慧愉悅和審美滿足。其中感受,或許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 《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演講稿
    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讓我們一起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享受讀書的樂趣。書讓我們找到一個最好的、最忠實的朋友,它永遠不會拋棄你,也不會背叛你。無論我們是在歡樂或痛苦中,還是在寂寞或彷徨時,書總會靜靜地伴在我們的身邊,分享我們的喜悅,撫慰我們的心靈。冰心奶奶所說的讀書好是什麼意思呢?
  • 喜馬拉雅主播摩心:用聲音實現人生逆襲,成為「大慶有聲書第一人」
    「除了吃飯睡覺,就是播書、播書。」沉浸其中,摩心很滿足。  「進入小說中的世界,仿佛每個人物都有了生命,像非常專業的演員在表演,陸陸續續上演各自的故事。把故事繪聲繪色地講給聽眾,這一刻,我覺得自己成功了,我覺得這是聲音與靈魂的完美結合。」因為喜歡,所以不覺得累,困難重重,也從未想過放棄。成為籤約的職業有聲書主播,摩心稱自己迎來了「蝸牛的春天」。
  • 你讀過的書裡,藏著你的階層
    一個人讀過的書決定了他的思想境界,也決定了他的人生格局。中國式聚會,正在毀掉你的人生戒掉自嗨式學習,重返高效閱讀為什麼人生開掛的總是別人,人生開岔的總是你?作者:蘇雲伊(富書籤約作者)一、你讀過的書裡藏著你的氣質和修養今年春節的主持隊伍裡少了一抹美麗的倩影,讓很多人都悵然若失。
  • 讀《大江大河》學到的命運逆襲的智
    一瑤文字,智慧溫暖,感謝點個關注,人到中年除了收穫了年齡的變化,容顏的韶華易逝,還學會了更深層次的看待問題,更理性地做事情。再讀一遍《大江大河》,深深地被書中人物的做人智慧,經商才華以及人生逆襲的各種方法所折服。今天分享出來,但願更多的人能受益幾分,能夠借鑑他們的經驗,早日逆襲自己的人生。
  • 全國排名倒數第一,卻考上了最好的大學,他是怎麼通過閱讀逆襲成功的?
    「就這麼混日子可不行啊」「不管怎樣,一定要考上東大」,作者滿腦子都是這樣的話。你以為逆襲是說成功就成功的嗎?不,他復讀了兩年,才考上東大。正是復讀時不斷挫敗的現實,讓西岡一誠開始注意到一個事實——考東大不是考知識量多少,而是把符合最低標準的知識量活學活用。這樣,就有了他考上東大的經驗之作《高分讀書法——成績大幅提高的秘密武器》。
  • 讀了很多書,記不住也不會用,很多內容也理解不了怎麼辦?
    現在是提倡全民讀書的時代。因為知識焦慮讓更多人加入了讀書行列。因為讀書可以說是成本最低的學習形式。很多人在朋友圈曬出了自己閱讀書單。可是最後也有很多人總結,讀了這麼多書,對自己好像也沒有什麼用。為什麼有的人讀書,能夠成為一個領域的翹楚,而有的人讀書,對自己卻好像沒有什麼幫助呢?
  • 不知道如何讀書?讀了啥也記不住?三個方法幫你實現高效閱讀
    最近很多人問我這樣一個問題:讀書是好,這個道理我們也知道。但問題是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讀書,每每拿起一本書,沒看兩分鐘就跑神。萬物皆可閱讀,那這書究竟要如何去讀呢?我挑戰過年閱百本,嘗試過快速閱讀,也試過細嚼慢咽的閱讀一本書,還試過一本書反覆的讀的那種感覺,所以作為一個有幾年閱讀經驗的人來,簡單分享下我對於閱讀方法的幾點理解。
  • 讀過很多書,生活卻沒有任何改變,怎麼辦?四個字「馬上行動」
    這不僅僅是彩票能解決的事情,讀書也可以改變人生。那麼,有的人會問我了,我天天都讀書,一年能讀100本書,怎麼現在年薪還沒超過兩位數呢?韓國作家二志成的故事給出了答案。二志成原來只是韓國的一個普通職場青年,他從21歲開始,每年閱讀365本書,到28歲時,這7年間他總共閱讀了大約2500本書。
  • 不能轉化為能力的讀書,都是紙上談兵
    調查者的結論是:目標對人生有導向性作用。因此讀書設定目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讀書像坐計程車,司機問你,「去哪裡」,你說,「隨便」。就算司機開著車前行,兜兜轉轉,除了浪費時間,還有什麼收穫呢?所以我們讀一本書,開讀前,要確定目的;讀完後,制定行動目標。這樣的讀書才會專注,高效且有方向。不至於,花錢買了書,花了時間讀書;卻沒學到知識,沒有增長技能。
  • 當你負債纍纍,親戚朋友都看不起你時,請牢記稻盛和夫逆襲定律
    稻盛和夫能從逆境中一次次的逆襲稱為世界著名的企業家,他的智慧有著關鍵作用,對國內的季羨林、馬雲、任正非、孫正義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能把一手爛牌打出王炸,稻盛和夫的逆襲之路到有多神奇?當你負債纍纍,親戚朋友都看不起時,請牢記稻盛和夫逆襲定律,下一秒翻身成王的就是你!1、極度渴望,才能心想事成稻盛和夫曾說:「心不喚,物不至」。
  • 從上蔡小吏到帝國宰相:李斯是如何突破內捲化實現逆襲的?
    有人告訴小孩,除了放羊、生娃之外,還可以讀書、經商、做官,生活可以有很多種。可是小孩想了想,除了放羊,他什麼都不會,只好繼續放羊,這就是能力受限。能力受限的人,雖然知道可以有別的生活,卻往往因為能力有限沒法突破自己。 三是平臺受限。小孩長大了,生娃了,為了不讓娃重複自己的放羊、生娃的生活,他讓娃去讀書了。
  • 愛讀書 讀好書 善讀書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羅輯思維》節目說,二戰期間美國為解決士兵閒暇時間的精神生活,開始印刷平裝書,從此書本擺脫了高大上的形象,走入尋常百姓家,為人人愛閱讀提供可能。如今讀書的途徑特別多,有各式各樣的紙質書、電子書,還可以手機聽書。在我們小時候,這真是做夢也想不到的美事啊。
  • 我早已讀不進去書了,讀那麼書有什麼用?有用!
    初次接觸到有聲書,是在前年,我被它那像精靈般的文字、如琴般的瑟瑟音頻所吸引,於是便關注了APP,早上起床時、洗漱間、上班路上、下班路上都會進入APP主頁,點擊音頻收聽。也許,有人會問了,我早已讀不進去書了,讀那麼書有什麼用?讀書有用嗎?是的,讀書沒用,讀完大學還要讀碩士、博士,只會花錢不賺錢,說不定畢業後賺得錢還養不起自己,那麼讀那麼書用來幹嘛?
  • 在書的天空自由翱翔,在書的海洋揚帆起航!今天你讀書了嗎?
    讀書是一種幸福,讓人增長知識,使人明白道理,令人憧憬未來,叫人品味生活與書為伴,清淨恬淡。以書為友,不見憂愁。閱書,讀己,寵辱不驚,閒看書卷奧秘,去留無意,漫隨書卷人生。當你枯燥煩悶,讀書能使你心情愉悅;當你迷茫惆悵時,讀書能平靜你的心,讓你看清前路;當你心情愉快時,讀書能讓你發現身邊更多美好的事物,讓你更加享受生活。
  • 企業家在獄中都讀什麼書?陳九霖讀了6遍《聖經》
    用奧斯卡*王爾德的這句話來形容他們的心情,應該比較契合——「我們都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處在低谷的人更容易反思,也更需要答案,而獄中的生活比較封閉單調,少了分散注意力的人和事。於是,和王欣一樣,不少有過「監獄經歷」的企業家們,在監獄中或獲得自由後,都喜歡讀書或者開始談讀書的事。今天是世界讀書日,借著這個契機來聊聊在獄中的企業家都讀哪些書。
  • 學渣逆轉居然是因為主動讀書|高分讀書法,你不知道的讀書好方法
    在書海中徜徉與成長,我們的思維亦有所改變,對人生的看法有所改觀。讀書過程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遇到過難理解、讀不透、讀完就忘等問題。那我們要如何進行閱讀呢?才能讓我們將讀書能力提升,或者將成績提高,改變人生?作者西岡一誠,偏差值只有35分,當時夢想是考上東京大,而東京大是考驗學生如何運用知識,是否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人。
  • 這本書告訴你,怎樣讓讀過的書不白讀
    看到群裡頻頻傳來的捷報,真的替師哥師姐們感到開心,但是,回過頭來看看自己,難免有些黯然神傷,同樣地在學校讀了十多年書,別人現在可以輕鬆上稿、讀書變現,自己不僅花錢讀書、甚至還讀了白讀。你是否也有這樣的困惑:書買過不少,也讀過不少,卻總感覺收穫寥寥?
  • 辰波分享 | 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明清之際的朱舜水說,「但患不讀書,不患讀書無所用。」會問這個問題的人,多是不讀書的。於是他們不知道,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如果不想如此,那麼讀書有什麼現實用處,就在這裡了。所以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說: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近代國畫大師李苦禪說: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有人問:我以前讀過很多書,後來都忘了,讀了有什麼意義?有人答:你以前也吃了很多飯,後來也忘了吃了什麼,又有什麼意義?意義就是那些吃過的飯,已經長成了你的骨肉。你讀過的書,同樣也長成了你精神的骨肉。
  • 《人生效率手冊》:那些又忙又美又厲害的人,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2021年,Gloria抱團早起讀書群,選的第一本共讀書籍是《人生效率手冊》。為什麼選這本書呢?因為我有個朋友,是全職媽媽,她的2020簡直進步神速,除了帶娃,每個月寫二三十篇文章,看十幾本書和十幾部電影,還帶讀書群,後來一問,秘訣就是她看了這本書後,意識到早起的重要性,學到了成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