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已讀不進去書了,讀那麼書有什麼用?有用!

2021-01-11 鄒佩悅讀

讀書能改變你什麼?

3月10日,受朋友草莓新蒂的邀請,我有幸參加了西北首家【有書】空間落地儀式暨蔣勳讀唐詩書友會,活動進行的很順利,大家的熱情就如這陽春三月的風,溫和不做作,堅定不踟躕。

初次接觸到有聲書,是在前年,我被它那像精靈般的文字、如琴般的瑟瑟音頻所吸引,於是便關注了APP,早上起床時、洗漱間、上班路上、下班路上都會進入APP主頁,點擊音頻收聽。也許,有人會問了,我早已讀不進去書了,讀那麼書有什麼用?

讀書有用嗎?是的,讀書沒用,讀完大學還要讀碩士、博士,只會花錢不賺錢,說不定畢業後賺得錢還養不起自己,那麼讀那麼書用來幹嘛?

我們鄰村有一個伯伯,一輩子特別會省錢,也算得比誰都精明。2008年高考,他的女兒很爭氣,考上了一所「211」大學,他死活不讓去讀。孩子絕食不吃飯,一哭二鬧地請求父親讓她去讀書。這位伯伯特別固執,就是不同意孩子去上學。一口一個讀書浪費錢,沒什麼用,再說,我沒錢供你,你看你都已經高中畢業了,也學了那麼多,夠用了。

「我去申請助學貸款,反正這個學我一定要上。」孩子執拗地說。

「你敢,去了打斷你的腿。趕緊出去掙錢去,你都花了我多少了?」父親暴躁地說,眼神裡充滿了不屑,好像受教育是多麼可笑的一件事。

孩子的母親是一個傳統的家庭主婦,沒有一分錢收入。看著整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哭的女兒,再看看嗜酒如命暴跳如雷的男人,只得偷偷抹眼淚。

終於,孩子妥協了。在那個暑假,收拾了行囊,跟著村子裡的小姐妹去了廣東。

村子裡的人們看著孩子漸漸遠去的背影,搖著頭惋惜:好好的孩子,考上了那麼好的學校,卻上不了,造孽啊。

2012年,我大學畢業的那一年,聽說那個和我一般大的孩子跟人跑了,跑到貴州大山裡的一個村子裡給人生孩子去了。男方大她20歲,家裡特別窮,家所在的村子四面都是山,她想回來,卻回不來了。因為孩子,因為習慣,因為家暴,因為封閉。

再後來,她的消息村子裡的人也很少能打聽到了,她的家更窮了。

聽完她的故事,我就在想:如果當初這個孩子生在了一個講理的家庭,遇到了一個好的家庭環境,或者再堅持一下自己,就算沒有上大學,也可以利用打工的空閒時間自學,那麼她的命運應該會是什麼樣呢?是不是也會像我們一樣,坐在窗明几淨的辦公室,或者在繼續實現著自己的夢想?是不是也會像我們一樣,可以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如果,這個孩子讀了很多很多的書,自然她會在書裡讓自己變得靚麗、富有起來,心自然會亮堂許多。如果真是這樣,那她的家也不至於到現在還是家徒四壁,窮得叮噹響;如果真是這樣,她的這一輩子也不會就這樣毀於封閉落後的大山裡了,再也走不出來。

作家李尚龍曾經寫道:當人們覺得教育沒意義的時候,也就是這個人病入膏肓的時候。當整個社會都覺得讀書沒有用的時候,也就是整個社會將陷入混亂的時候。

如果人人都不受教育,都不去學習本能,都不去讀書,那麼學校就會萎縮,內心就會萎縮,社會就會萎縮,惡性循環,越來越萎縮。教育的矛盾往往不是沒有錢,而是那些可怕的意識。

其實啊,學習是個不分地點不分時間的東西,只要你想學習,想讀書,在那裡都可以讀;學習也是一種最低成本的投資,一本書幾十塊錢,舊書市場還可以論斤賣。你若行動起來,你自然會不一樣。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宋朝第三位皇帝趙恆的詩中寫道:「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意思就是:讀書考取功名是當時人生的一條絕佳出路,考取功名後,才能得到財富和美女。

用現代理念去解釋,讀書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會的一個功能體系,讓人們掌握知識學能,多讀書,讀好書,才能過上理想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多用於父母對子女的諄諄教誨與鼓勵。

相反,我的一個表姐就是極好的例子,表姐和我一樣,大學學的通信工程專業,設計院一幹就是近十年,早已成了整個公司的核心人員,待遇更是優渥,公司離不開她。但自從小孩出生後,為了讓孩子從小就養成各種好的習慣,表姐在孩子半歲後便向公司申請了停薪留職。

她的教育方法很獨特,也很理性。不嬌縱、不溺愛。

現在孩子兩歲了,特別懂事,也特別愛學習。

去年春節,姐夫在門口的凳子上站著貼對聯,孩子連忙跑了過去,心疼地對她爸爸說:「爸爸你小心點。」說完便默默地走到姐夫旁邊的凳子前幫她爸爸扶凳子。

姐夫心裡一酸,笑著說:「謝謝寶貝。」

孩子連忙說:「不客氣,這是我應該做的,爸爸,我愛你。」

多麼乖巧、暖心的小寶貝,這都離不開姐姐、姐夫平日裡的辛苦教導。

鄧小平總理說過: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在孩子小的時候,模仿、學習能力極強,所以一定要在讓孩子從小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生活、做人的習慣和意識,而不是一味地溺愛和嬌慣。

姐姐的孩子今年才兩歲。但每天都會自己讀至少六本兒童書籍,一邊讀一邊說:「媽媽,我給你講故事吧。」

每次姐姐給孩子買了新書後,孩子都會特別開心,一遍遍地問姐姐新書叫什麼名字,講什麼內容,書裡的故事哪個是好人,哪個是壞人,這個小熊的做法是對的,那個小虎是不對的。

小小人兒徹底愛上了閱讀,愛上了讀書,骨子裡沒有任何的驕縱和公主病,卻有著一種從內而發的自信與氣質。

你說,不讀書的孩子會怎樣,對,不會怎樣。閱讀,不一定能延長孩子生命的長度,但一定可以拓展孩子生命的寬度和深度。讀書的種子一旦在孩子的心裡生根、發芽,那麼一定會開出清香的花朵。

大家都知道,《朗讀者》主持人董卿,就是一位飽讀詩書、才華橫溢並且極其聰明的女人,她總在不斷學習與讀書,她長得並不驚豔,但是她的從容、聰明、學識、為人處事,讓她活得驚豔,就像山澗裡的一股清泉,甘甜、沁心。

女人20歲之前的容貌是天生的,20歲之後就是自己塑造的,成長,經歷,環境,都會影響你的眼神和姿態。董卿就是這樣一個女人,更是一個傳奇。她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透出來的都是高貴的氣質,「腹有詩書氣自華」用在她的身上最為合適了。

再次回到文章主題,讀書能改變你什麼?你自己心裡應該有數。

現代的時候是個知識的時代,是知識能改變命運的時代。你可以沒有學歷,沒有文化,但一定不能沒有知識,一定不能停止學習和讀書。

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將會帶給你一生的好運氣。

作者:鄒佩,代表作:散文集《青春是一場沒有終點的行走》;《明天更好》即將出版發行。

相關焦點

  • 既讀有字之書,也讀無字之書
    閱讀+行走+展示 項目式學習讓紅色閱讀「動」起來 「觀成閱讀要升級,不僅要讀文字之書,還要讀無字之書。」這是觀成實驗學校校長李潔本學期開學時講的一段話。 李校長介紹,學校一直倡導孩子們多讀紅色經典,然而,紅色經典往往讀起並不輕鬆,如何激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趣亟急需解決的問題。從本學期開始,觀成嘗試帶領學生採用「項目式學習」的方式研讀紅色經典。
  • 讀了很多書,記不住也不會用,很多內容也理解不了怎麼辦?
    可是最後也有很多人總結,讀了這麼多書,對自己好像也沒有什麼用。為什麼有的人讀書,能夠成為一個領域的翹楚,而有的人讀書,對自己卻好像沒有什麼幫助呢?其實讀書沒有收穫的原因一般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書中的知識沒有深刻的理解和解讀。二是學完的知識僅限於知道,卻沒有真正的應用和實踐總結。
  • 企業家在獄中都讀什麼書?陳九霖讀了6遍《聖經》
    和顧雛軍一樣,蘭世立因為身體問題,在獄中不用「勞動」,也基本不參加任何活動。日子無聊,開始看書打發時間。每日有近一半的時間在閱讀。蘭世立所在的洪山監獄有一間圖書館,藏書十餘萬冊,主要是經典文學名著、武俠小說和諸如法律、電子類的工具書。他把大學時想讀的書都借了出來,其中包括他最愛讀的小說類。
  • 2019年這些作家都讀了什麼書?
    這些書籍在你的閱讀史中扮演著什麼角色和功能?我的閱讀有幾個系列,哲學、人類學和傳記、小說、詩歌、散文和攝影,其中哲學又有中國思想、理性主義,存在主義和現象學、語言學、自由主義幾種路徑。最近,讀了一些文言文,翻來覆去讀了一輩子,比如《論語》(最近還用毛筆抄了一遍)《易經》《莊子》《老子》《聖經》《世說新語》《奧義書》《古文觀止》《唐詩三百首》。
  • 年終薦書:多讀點書,讓自己快速成長起來
    這些書有點多,一時也看不完,各位可以先點個收藏,等書荒的時候再來翻翻。為了方便各位的閱讀,我把書簡單做了個分類,我讀的時候不是按照這個順序讀的。第一類:暢銷書系列1、阿城《棋王》對於阿城的《棋王》,可以說是久仰大名,這次終於完成閱讀。
  • 毛一生讀了多少書?
    ●毛澤東在延安時號召幹部學習時說過:「年老的同志也要學習,我如果再過10年死了,那麼就要學9年零359天」。他以自己的讀書實踐實現了這個諾言。紅軍到了毛兒蓋,沒有東西吃,肚子餓,但他讀馬列書仍不間斷,所讀的有《反杜林論》、《兩個策略》、《『左派』幼稚病》、《國家與革命》等。有一次,他叫我:劉英,實在餓,炒點麥粒吃吧!他就一邊躺著看書,一邊從口袋裡抓麥粒吃」。可以說,延安時期是毛澤東一生集中讀書比較多的時期。
  • 三、四月讀的書|歐洲史、educated
    2020.5.27天氣:晴 類型:隨記關鍵詞:讀書小記兩月沒學習,活的像個豬3、4月,做個人,好好讀書最近讀的書有《極簡歐洲史》易讀性:★★★★☆趣味性:★★★☆☆語言的發展和百姓普通的生活展開講述;200多頁能讀個歷史大概,可惜本身知識有限,書中講述的幾個問題算是一個了解歷史的開頭吧。
  • 女孩子遲早要嫁人,讀那麼多書幹嘛?
    「女孩子遲早要嫁人,讀那麼多書幹嘛,也可以一邊工作一邊讀大學,才幾千塊錢不到」這是嬸嬸隨口說的一句話,嬸嬸說的「一邊工作一邊讀大學」指的是國家開放大學(電大),因為她剛好單位有學歷提升的政策,通國家開放大學考取了「大專文憑」高考分數300分,應不應該「讀個大專」 而妹妹
  • 這本書告訴你,怎樣讓讀過的書不白讀
    別人看完書,可以輕鬆複述出來,自己看完之後,心裡知道作者說了什麼,但是就是說不出個一二三。成甲稱這樣的學習方式是陷入了「低水平勤奮陷阱」。追其原因就是不會讀書!由此可見,讀書是有技巧的,而掌握讀書方法很重要!很多朋友肯定會問,那怎麼才算是會讀書呢?
  • 行萬裡路,讀萬卷書,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
    1、 萬卷書裡有什麼,值得我們去讀?世間善事忠和孝,天下良謀讀與耕。讀書,看來是古今通用的最硬核的生存方式。為什麼要讀書?大家耳熟能詳:粗獷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常讀書,能提升你的氣質。相反,如古人所言:一日不讀書,塵生其中;兩日不讀書,言語乏味;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
  • 毛主席如何讀書:蔣介石的書也讀 逝世前仍看書
    從毛澤東通過讀書積累和營造的『胸中日月』,到他通過實踐行動積累和創造的『人間天地』,是有跡可尋的。」提出毛澤東作為「讀書人」的形象,不是要淡化毛澤東作為偉大的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的歷史定位,而是說,在古今中外的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像毛澤東這樣酷愛讀書、讀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人,確實非常罕見。
  • 為什麼你讀了好多書卻什麼都沒記住?
    每到年底,熱愛閱讀的小夥伴們總喜歡盤點下自己今年讀了多少書,列下年度閱讀清單。但很令人傷感的一點是,如果我們想一想書中內容自己記住了多少,很多人就呵呵了。為什麼你讀了那麼多書,書中內容卻沒記住。道理很簡單,《認知覺醒》告訴我們,閱讀只是一個輸入過程,如果你閱讀以後不進行回顧思考,只滿足於輸入的過程,知識留存率通常會非常低,幾天之後就想不起自己讀了什麼。許多人沉迷於打卡式閱讀,只追求閱讀量,而很少總結反思自己閱讀後真正學到了什麼知識,這樣做,是形式大於內容了。
  • 北村薦書:人生十讀
    發布時間: 2012-08-17 16:33   來源: 荊楚網   進入電子報   我認為最偉大的作家就是最單純的作家,像託爾斯泰這樣「最不具備文學家氣質的文學家」,比較易於達到這種單純的地步。———北村  第一讀我當舉《聖經》,這是一本奇妙的書。
  • 那要看讀什麼書
    那是不是讀的書多了,閱讀理解能力一定好?大部分喜歡讀書的學生,閱讀理解力都比較好,可是有個別學生也喜歡看課外書,閱讀理解能力卻並不怎麼樣,這又是為什麼?我認為,能否提高閱讀能力,還要看他平時讀什麼書。如果只是讀一些穿越,玄幻,恐怖,言情等網絡小說對語文素養的提升沒什麼用,但如果各類書都看,特別是經常讀些有價值的雜誌或名家的作品,那就不一樣了。
  • 書契造句和解釋_書契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書契(shū qì)。 指文字,古代文字多用刀刻,故稱。 [朱自清《經典常談》:「『契』有『刀刻』的義;古代用刀筆刻字,文字有『書契』的名稱。」]
  • 書該怎麼讀,老師該怎麼教
    讀書須勤奮,即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白居易「不遑寢息」,孔子「韋編三絕」,匡衡「鑿壁借光」,蘇秦「懸梁刺股」,……一個個美傳,一段段佳話,無不在啟迪著後人,鞭策著我們:勤讀苦讀是成才最好的途徑,是成才最牢固的根基。 讀書需要一種境界。
  • 俗語說:「有田不耕倉稟虛,有書不讀子孫愚」,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俗語說:「有田不耕倉稟虛,有書不讀子孫愚」,老祖宗的經驗之談燈紅酒綠的都市生活固然讓人沉醉,白日裡繁多的工作固然讓人勞累,很多人在這勞累和沉醉當中漸漸消弭了自我,也不去想未來幾何,只顧當下,但凡有一個穩定的工作,便不思進取,喪失了年輕時的銳氣,明明年齡還不是很大,便仿佛垂垂老矣,
  • 歐巴馬讀什麼書:塑造總統的書單《聖經》居首
    ,就能多少猜測到他正在思考什麼問題,他會用什麼方法解決問題。歐巴馬如此關切古巴,是因為他對整個拉丁美洲都有很多的了解。歐巴馬在當選總統後曾與阿根廷總統克裡斯蒂娜·費爾南德斯通過電話。他在電話中談了對阿根廷的了解:「大學時曾認真看過博爾赫斯和科塔薩爾的小說,因此非常了解。」歐巴馬提到的博爾赫斯(1899-1986)是阿根廷著名作家,在阿根廷文壇享有很高的地位。他有英國血統,在日內瓦上中學,在劍橋讀大學,掌握英、法、德等多國文字。
  • 讀一本與教育有關的書
    而這又跟學生在這裡學什麼,為學生提供一個什麼樣的環境,去共同塑造什麼,有非常大的因果聯繫。中國教育智庫網總負責人、未來學院研究院院長鄭德林分享第一,關於自我的認知。書中給我比較深刻印象的是,學生在這裡學了什麼?
  • 多讀書,讀好書,好書的標準是什麼?滿足這三點的書必是好書!
    歌德曾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大家也都說要多讀書,讀好書,什麼樣的書才算是一本好書呢?對於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很難有一個具體的標準。這種書多是拼湊出來的產物,很難有更深刻的內容,很難定義是一般好書。好書的標準是什麼?一、好書是沒有固定標準的,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首先當然是年齡合適。俗話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