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畫被故宮收藏,講了一個女人和熊的故事,畫面讓在場人「尷尬」

2021-01-08 樊嘉琪說歷史

故宮是我國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新中國建立之後政府將它設為一個大型的博物館,這所博物館裡收藏了無數珍貴的文物,其實就有像翠玉白菜、蘇軾的寒食帖等等,小編此次為大家帶來的這件珍品就是清代金廷標所畫的《婕妤擋熊圖》,這幅畫被故宮收藏,講了一個女人和熊的故事,畫面讓在場人「尷尬」。(圖為故宮博物院,除了閉館日每一天都會有大量的遊客參觀)

《婕妤擋熊圖》講述的是,漢元帝的一個妃子馮婕妤,在一次和漢元帝的賞樂中,突發意外事件。(圖為《婕妤擋熊圖》全圖,畫面及其精緻,無論是人物還是花草,都畫的惟妙惟肖。)

原來是漢元帝率領了一群自己的愛妃,前往獸苑觀賞猛獸,春光明媚大家正看的開心。(圖為局部放大圖,可以看出每一個妃子無論是髮型和服裝,都很有當時的特點,漢元帝描畫的還有些可愛。)

哪知原本被關在籠中的黑熊一躍而出,場面瞬間就失去了安靜。(圖為局部放大圖,可以看出在士兵們都不敢靠近的時候,身為弱女子的馮婕妤帥先衝了上去。)

還好在馮婕妤衝上去之後,旁邊的士兵也衝了上去,眾人合力將黑熊制服。(圖為馮婕妤和黑熊的對峙的場景,在一群妄圖靠近黑熊的士兵中,還有2個叛徒。)

事後元帝問馮婕妤為何如此,馮婕妤如實回答說:「我聽說黑熊吃人,只要抓住一個人就不會去傷害其他的人。我擔心黑熊衝到御座跟前,傷到陛下,所以捨身擋熊以免陛下受驚」。馮婕妤勇敢的行為,也讓在場其他的妃子們尷尬不已。(圖為黑熊。士兵的放大部分,可以看出畫家描繪的很仔細,每一個士兵臉面部表情,都很生動形象。)

元帝聽後極為感動,升馮婕妤為昭儀後加封為妃,封其子劉興為信都王。(圖為作者為此畫的題字,上面蓋了不少的印章。)小編不得不說這位馮婕妤真的是好樣的,這樣一種勇於奉獻的精神,也註定而來不平凡的一生。而畫家無論是作畫的天賦,還是提的一筆好字,都是值得大家學習的榜樣。你絕的這個故事勵志嗎?還有哪些古代的奇女子是你喜歡的?會寫一筆好字嗎?可以留言點讚告訴小編。

相關焦點

  • 故宮微博團隊:正策劃讓故宮人講故宮貓的故事(圖)
    開朗、健談加上「表情帝」的聊天風格,卻讓你覺得這個80後不像是一位工作多年的故宮人,仿佛就是你大學班上人緣兒最好的那個姑娘。 「我正經是一個理科生呢」,計算機專業出身的郭珽說,進故宮後從來沒感到不適應,反而在多年的宮內生涯中積累了很多興趣和感觸。  「這是一個太容易讓人產生感情的地方」,郭珽說最讓她著迷的就是故宮古老的建築。
  • 《婕妤擋熊圖》的欣賞要點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著一幅人物畫《婕妤擋熊圖》,這是一幅被很多書畫愛好者所遺忘的珍品。而關於這幅畫的介紹也比較少。我第一次看到這幅畫不是在故宮博物院,而是在一個朋友家裡。他是專門做古畫複製生意的,當然了,哪天我看到的《婕妤擋熊圖》也是一件複製品。
  • 1500年前的古畫,疑似出現穿越的仙鶴,畫中的女人更奇怪
    往往在一些古畫之中,故事之中又隱藏著另一個典故,每一環都是相互影響著。了解中國傳統故事的人都知道,有一些故事是來自於傳統的古畫之中,甚至一些傳統的山水繪畫故事之中也會隱藏著一些人物的趣味小故事。下面我們聊到的這一張作品比較玄幻,可能大家不會相信古代就有會飛的仙鶴。但在這一張距今1500年前的古畫之中,疑似出現了穿越的仙鶴,而且畫中的女人更奇怪。
  • 故宮出版社推出「跟著藝術大師」系列 一本書讀懂一個大師
    故宮出版社供圖中新網北京1月15日電 (記者 應妮)為了更好推廣中國傳統文化和藝術之美,2021新年伊始,故宮出版社推出了「跟著藝術大師」系列《跟著王希孟遊千裡江山》《跟著惲壽平去寫生》兩本新書。作者們以輕鬆的筆調探討一個有趣的話題,從一位藝術巨匠談起,談及繪畫史上的名作,談及諸多繪畫題材,聊聊歷史、聊聊藝術、聊聊藝術家的故事,帶領大家走進繪畫藝術的殿堂。
  • 典藏|當梵蒂岡遇上故宮
    它在公元5世紀末就有了雛形,16世紀擴建,原為教皇宮廷,如今裡面展出著歷代教皇收藏的藝術品,匯集了古代希臘、羅馬的遺物,還有大量文藝復興時期大師們的無價之寶。論收藏,梵蒂岡博物館堪與大英博物館和羅浮宮相媲美。
  • 故宮怪畫:畫中老虎被嚇成「慫貓」!作者表示:我的「自畫像」
    但是,在臺北的故宮裡,卻收藏著這樣一幅畫:只見畫中的老虎不但瘦骨嶙峋、就連臉上的深情都是楚楚可憐。這樣一幅「慫貓」的樣子,簡直是有些丟老虎的臉。可就是這樣一幅畫,卻引來了不少爭議:不少初看畫的人都不明白,就這樣一幅沒啥特色的老虎圖,為何就值得收藏在故宮裡呢?難道是因為它的作者名氣大麼?如果你要是這麼想,那可就錯了。
  • 藝術故事|「一幅畫和一個民族的命運」
    作者—林達有一件事我們一直想做,就是說出瑪利亞和她的家人的故事,說出猶太人在浩劫中的遭遇。現在,通過掛在牆上的這幅畫,這個故事被說出來了,它還會一遍又一遍地被人講述。這後面,有一個曲折而不尋常的故事。天價油畫的背後《阿德列布洛赫-鮑爾夫人肖像》作於1907年,畫上的婦人叫阿德列,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奧地利糖業大王費爾迪南布洛赫-鮑爾的妻子。克裡姆特同一時期為阿徳列所作的另一幅肖像畫《阿徳列布洛赫-鮑爾II》以及4幅風景畫,也被富有的費爾迪南所收藏。
  • 故宮六百年鑑賞⑨|三月三裡宜「遊春」,人間猶有展生筆
    展子虔 《遊春圖》局部《遊春圖》沒有署款,此畫傳至宋徽宗時代,上有宋徽宗題寫的「展子虔遊春圖」6個字。至元、明以後,歷朝也都有著錄和題詠。《遊春圖》被公認為中國早期山水畫走向成熟一個最好的典範。展子虔 《遊春圖》局部收藏:從宋元明清至張伯駒再到故宮《遊春圖》畫上無作者款印,從畫上題記鈐印可知,此畫北宋時曾收入內府,入元為魯國大長公主所藏,有馮子振等人題詩,明代曾入嚴嵩之手,《鈐山堂書畫記》中著錄,清時經梁清標、安歧手進入宮廷收藏,是一幅屢見著錄、流傳有緒的名畫。
  • 紫泥清韻——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那些紫砂壺(一)
    故宮博物院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藝術品寶庫,在近百萬件藏品中,陶瓷器佔約三十五萬件,其中我們有幸能看到的紫砂器物也不過寥寥幾十件。今天就由我帶領各位愛壺的朋友友一起去領略一下幾百年前紫砂壺的魅力,欣賞下那時紫砂壺的泥料特點和製作工藝。註:本篇所用圖片和部分文字來自故宮博物院!
  • 故宮六百年鑑賞⑰|歷代名跡裡的大暑清涼:槐蔭、高臥與山居
    林間小路上,一著官服之人捧敕而來,似徵召高士的使者,抑或是奉敕祭山的官員。中部山路曲折,溪水潺潺,觀舍隱現於松蔭林木之間。上部山巒疊起,瀑布飛瀉。右上自題:「夏山高隱,至正二十五年四月十七日,黃鶴山人王蒙為彥明徵士畫於吳門之寓舍。」按至正二十五年為1365年,王蒙時年57歲。此時正是其創作的高峰期,這一時期他畫有大量以隱居為題材的作品,此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 看喜歡收藏女人名畫的拍賣家如何拍出一個「最佳出價」
    很多東西都是有明碼標價的,而那些所謂的真品和贗品我們也不知道該怎麼去認識,不過也許有時候你會用一生所收藏的那些真品去交換看似是假的「真品」。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一個沒有流血犧牲的「諜戰片」《最佳出價》,這是一個老年人奧德曼和騙子比利、克萊爾、羅伯特他們四個人之間的故事。
  • 故宮求寶 一段非同尋常的故事(組圖)
    對於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來說,古人用辛勤的勞動和卓越的聰明才智創造燦爛歷史文明、留下浩如煙海的文物寶藏同時,也積澱了我們民族的傳統和精神。  作為中華民族的後繼者,在民族的傳統與精神的鼓舞和激勵下,欄目創辦人懷揣赤子之心將鞍山豐富的歷史遺存一一展現在家鄉人面前。相信你們會被這些流光溢彩、彌足珍貴的傳世與出土文物所吸引和震撼,並為家鄉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 80後日本女畫家,畫奇葩神獸走紅,作品被博物館收藏
    80後日本女畫家,畫奇葩神獸走紅,作品被博物館收藏文/小藝在我們的印象裡,女畫家一般都充滿了溫和的文藝氣息,她們的作品也多數是浪漫或者柔美的風格,但在日本,卻有這樣一位80後女畫家,卻因為畫奇葩神獸而走紅,不僅如此,她的作品還被英國博物館收藏,一起來看看她筆下這些奇葩而又有趣的神獸吧
  • 故宮裡藏著一本怪書,畫了300多種怪物,還有一條美人魚
    ,因為在裡頭收藏了許多價值連城的古玩字畫。這些寶貝的價值,有許多都無法用金錢衡量,因為它們都是傳世珍品,都具有極大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講到這些藏品,其中不乏歷代名家的力作,書法、山水、花鳥魚蟲等藝術品。當然,也有許多古玩,金銀玉石等器具,琳琅滿目、應有盡有。但是,在這些五花八門的藝術藏品中,卻有一本圖冊最是奇怪,一如標題所言,它居然畫了300多種怪物。最讓人震驚的是,裡頭還畫了一條美人魚。到底怎麼回事?下面繼續。
  • 故宮一幅怪畫,畫中猛虎如病貓,放大一看,是它嚇蔫了老虎嗎?
    故宮博物院裡藏著很多稀奇古怪的名畫,其中有一幅非常特別的老虎畫作,很多去過故宮博物院的人,也許都曾看到過這幅奇怪的古畫,為什麼說這幅畫很奇怪呢?因為這幅畫中的老虎看起來簡直太可笑了!
  • 臺北故宮裡的怪畫,老虎被畫成了病貓,放大10倍看出其中奧秘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但是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就有這麼一幅畫,看起來十分的奇怪,畫面上是一隻老虎,可是從形態上看更像是一隻病貓,究竟是怎麼回事呢?02去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人都看過這麼一副畫,名字叫做《蜂虎圖》,這幅畫之所以比較奇怪是因為畫面中的老虎一點沒有王者之氣,畏畏縮縮還非常恐懼的感覺
  • 臺北故宮畫貓名品集錦
    圖中並無名款,觀其衣紋,轉折剛健,與文矩風格相去甚遠,當屬後世收藏者擅自附名。這幅畫的筆墨和故宮所藏的另一幅作品《宋蘇漢臣秋庭戲嬰圖》很相似,山石的皴法,孩童的開臉,衣紋的描法,都很神似,尺寸大小也相仿。很可能這兩幅畫是同一人的作品,也可能原來是四景屏風中的冬景。
  • 和御貓一起了解故宮,《故宮御貓夜遊記》讓你秒懂故宮文史
    600年的大故宮秒變小繪本,故宮裡的可愛御貓親自來為孩子講故事、講文化、講歷史。《故宮御貓夜遊記》用孩子的語言講述孩子的故事。在故宮這個對孩子來說陌生的環境中注入親切熟悉的元素,從心理上讓孩子更容易接近大故宮。御貓胖桔子就像是孩子自身的投射,通入角色代入感,孩子跟隨胖桔子一同成長,經歷故事中遇到的喜悅、挫折,感受不同的情緒。
  • 講中國故事 古骨新風——蕭和人物畫作品展開幕
    「他的創作和我們一般畫家有點不一樣,一般畫家追求的是畫面之美,是某一個瞬間,但看蕭和先生的作品,他的每幅畫中都有經典的中華元素,有經典的中國故事。」章劍華表示。 章建華提出,藝術家要以創作為中心、以作品為立身之本,要創作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作品,甚至要創造經典之作。「我們這個時代的經典之作就是雋永之美、永恆之氣、浩蕩之氣。」
  • 畫老虎,張大千不敢畫,齊白石不會畫,畫了兩幅像「病貓」
    徐悲鴻這一批名家都沒有一個是以畫虎著稱的,而且,甚至在當代流傳一個關於畫老虎的順口溜:張大千不敢畫齊白石不會畫。再看拍賣年鑑,可以發現還有諸多有張大千署名的虎圖,不過,這些虎圖卻都不是他獨立繪製的,其中的虎也不是他的筆墨,而是和一個叫張善孖的人共同創作的,其中的虎正是由這個張善孖所繪。原來,張善孖乃是張大千之兄,兩兄弟當時皆以畫為生,張大千畫路很寬幾乎沒有什麼他畫不了的,而張善孖則死磕畫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