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肝、脾、肺、腎,搞懂七情與五臟的關係!

2021-01-16 鮮果健康

人在認識周圍事物或與他人接觸的過程中,對任何人、事、物總會產生相應的情緒,在我們中醫稱之為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在正常情況七情變化對健康影響不大,也不會引起什麼病變。但是,一旦因內外刺激而引起七情太過就會導致人得多種疾病。

首先來說七情太過會損傷相應之髒:

即心在志為喜,過喜則傷心;

肝在志為怒,過怒則傷肝;

脾在志為思,過度思慮則傷脾;

肺在志為悲為憂,悲憂過度則傷肺;

腎在志為恐,過恐則傷腎。

1怒則氣上、怒傷肝

肝「在志為怒」,心「在志為喜」,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腎「在志為恐」。喜怒思憂恐,簡稱「五志」。不同的情志變化對各臟腑有不同的影響,而臟腑氣血的變化,也會影響情志的變化,如《素問·調經論》說:「血有餘則怒,不足則恐。」《靈樞·本神》又說:「肝氣虛則善恐(容易受驚嚇)、目無所見、或陰囊縮筋攣,實則多怒、兩脅少腹痛。

大怒常常致使肝氣上逆,甚則血隨氣逆。臨床主要表現為:頭脹痛,面紅固赤,急躁易怒;血隨氣逆則嘔血,甚則昏厥卒倒;若肝氣橫逆犯脾,可兼見腹痛、腹瀉等症。

2喜則氣緩、喜傷心

「喜傷心」的典型例子,就是《儒林外史》裡的「範進中舉」,一個落魄書生,幾次考舉人不中,在他已經絕望的時候,突然傳來了好消息,居然考中的舉人!這個好消息讓他樂極生悲,居然當時就樂瘋了,這是一個典型的「喜傷心」的例子。

過度喜樂,會使心氣渙散或心神憚散。輕者可見心悸失眠、少氣無力、精神不集中等;重者神志失常、狂亂,或見心氣暴脫而大汗淋漓、氣息微弱、脈微欲絕等。

3思則氣結、思傷脾

心情不好時皮膚、內分泌等等一些病症都會出現。《黃帝內經》中提到「思傷脾」,從中醫角度講,每一種情緒都可以影響內臟器官,導致人體氣血運行方面出現問題。

中醫認為:「思則氣結。」思慮過度,容易使神經系統功能失調,消化液分泌減少,出現食欲不振、訥呆食少、形容憔悴、氣短、神疲力乏、鬱悶不舒等。思慮過度不但傷脾,還會導致睡眠不佳,日久則氣結不暢,百病隨之而起。

過度思慮,導致心脾氣機鬱滯,運化失職。臨床可見心悸、失眠、多夢、精神萎靡及倦怠乏力、食少、腹脹、便溏等症狀。

4恐則氣下、恐傷腎

中醫認為,腎開竅於前陰和後陰,主管二便。也就是說,人的大小便都要受到腎的控制。尿液的貯藏和排洩雖在膀胱,但是尿液的生成和排洩必須依賴腎氣的蒸騰氣化和固攝作用才行。糞便的排洩,雖與大腸的傳導功能有關,但也與腎氣的推動和固攝有關。

故事中高逢的表侄出現小便失禁的症狀,原因就在腎司二便功能的異常。通過整個故事情節,我們不難發現病人是因受到了驚嚇,才出現小便失禁的。換句話說,就是驚恐傷腎,導致腎司二便功能受損、小便失禁。那麼,為什麼驚恐單單傷腎呢?難道就不能傷肝、傷肺嗎?這就要追溯到《黃帝內經》中關於五志與五臟的相互關係了。

指過度恐懼,致使腎氣失固,氣陷於下。臨床可見大小便失禁,遺精、滑精、骨痿等症狀。

5悲(憂)則氣消、悲傷肺

中醫說的「肺」,不僅包括我們呼吸的肺和呼吸道,還涉及到人體的免疫系統,因為中醫講「肺主衛外」,這個「衛外」指的就是抵禦外邪的能力,就是免疫系統。

過度的悲哀,消沉,人的免疫力是要降低的,這一點最明顯的就是癌症病人。癌症研究者發現,癌症的三分之一是被嚇死的,這些人在被診斷癌症之後,人變得極度悲觀,由此一靡不振紙質一病不起,究其原因,是悲觀的情緒使免疫力明顯下降,由此給了癌症細胞繁殖和擴散的機會。所謂「哀莫大於心死」形容的也是這種心理狀況,他們因為悲哀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沒有心氣了。所以,悲傷肺的更準確解釋,是悲傷會使人的免疫力降低, 後者可以導致包括肺在內的, 全身任何一處器官組織的損傷。

指過度悲憂,導致肺氣耗傷或宣降失常。臨床常見意志消沉、精神不振、氣短胸悶、乏力懶言等症。

6驚則氣亂

驚則氣亂,氣亂是指氣機紊亂,主要是指心氣紊亂。大家注意,主要是指心氣紊亂。驚則氣亂是指突然地用驚這種刺激,也就是說突然受驚,結果這個驚引起心氣紊亂,心神失守。把這個意義叫做驚則氣亂。就是說心氣紊亂,表現為特徵:驚慌失措。解釋這個驚慌失措是驚導致心氣紊亂,心的氣機紊亂的結果。所以臨床表現出來驚慌失措。

7思則氣結

這裡的氣結如果單從字面上理解,思會導致氣機結滯,就是氣機運行阻滯,叫結。而在這裡面講,情志直接傷及內臟,根據這個原理,這裡的思則氣結,是指思慮過度容易導致脾氣鬱結。脾氣鬱結就是指脾的氣機運行發生了阻滯,或者說發生了異常,影響了脾的功能。這個和這裡面用脾氣鬱結這個概念,就是脾氣結。那麼脾氣鬱結和肝氣鬱結不完全是同義的。導致脾的氣機紊亂影響了脾的運化功能、升清功能或者是統血功能,總之是通過影響脾的氣機升降失常而表現就是脾的功能異常。中醫經常講思慮傷脾,思就是思慮。在現實生活當中,這個人如果經常過度的思慮,有什麼事經常想,想不通,那麼生活上一個很不好的表現就是不愛吃飯,食慾下降。沒有一個人每天都愁眉苦臉的總是那麼心事重重的,他食慾很旺盛。現實生活當中心事重重,中醫用過思來定義它。那結果呢?食慾下降。中醫看由於這樣一個原因引起的脾胃的運化功能發生改變,怎樣來理解呢?思則氣結。是脾氣鬱結影響了脾的運化功能。關於七情影響臟腑氣機紊亂就要求同學們記住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思則氣結,驚則氣亂。注意這裡面我們把怒則氣上僅僅和臟腑相應,因為它直接影響臟腑氣機。將來學習氣血失調的病機的時候,這個氣上還不僅僅包括這個概念。將來我們在後面講病機學說的時候來進一步定義它。注意這裡限定的是情志失調影響相應的臟腑,所以我們在講情志的時候僅僅地定義在髒,講肝氣上逆,而沒有說它和其他臟腑的關係。注意這個概念,回答氣上這個概念的時候只有在怒這個條件下,理解它和肝的關係。離開這個條件,這個氣上不能僅僅理解是這樣一個定義。七情是咱們內傷疾病裡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內傷病因當中佔第一位,足見中醫學對七情在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所佔有的重要地位。

相關焦點

  • 解讀藏象學說中腦與五臟的關係
    我們都知道五臟六腑的說法,*內心、肝、脾、肺、腎五個臟器合稱為五臟,對*的健康有著重要的作用。大腦也是*的一個重要器官,承擔著思考的重任,藏象學說中認為大腦與五臟是息息相關的,下面就為大家介紹腦與五臟的關係。
  • 人體五臟和陰陽五行的關係
    大家都知道中醫有一個學說叫做五行理論,就是把人體的一些臟器和五行金木水火土一一對應,從而根據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來調節我們一些疾病,但是有些朋友,大家知道我的五臟分別針對的是心,肝,脾,肺,腎,這五臟中哪個屬水,哪個屬金,哪個又屬木,哪個又屬土大家不一定清楚。
  • 五臟之間都有什麼關係?
    五臟之間都有什麼關係?我們都知道五行分別代表:火、木、土、金、水。五臟代表:心、肝、脾、胃、腎。那麼它們是一一對應的,心主火,肝主木,脾主土,肺主金,腎主水。五行相生相剋,相生則是遵循自然的規則,生生不息。像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
  • 五臟氣虛症狀各不同!氣虛了,病就來了!
    但氣虛的症狀又分為心、肺、肝、脾、腎五臟,這五臟氣虛症狀也略有差異。下面讓我們來一一了解一下。表現:氣短、心悸怔忡、精神萎頓等症突出,並有脈結代、或遲或數,但虛軟無力、心神不寧等症。心主血脈,其面在華。心氣虛則血不足,氣虛體質者面色萎黃或淡白。
  • 肝主筋,腎主骨,脾主肉,心主脈,肺主皮毛!養肺刻不容緩
    肝主筋,腎主骨,脾主肉,心主脈,肺主皮毛,多麼精闢。只要是筋的問題,治肝沒錯。只要是骨的問題,治腎沒錯。只要是肌肉的問題,治脾胃沒錯。只要是血脈的問題,治心沒錯。只要是皮膚病毛髮的問題,治肺沒錯。五臟1.心:心為神之居、血之主、脈之宗。
  • 人體五臟各司其職!心主血脈、肝主筋、肺主皮毛等
    立足科學理念,傳播營養健康,又到了和友們說健康的時刻,今天要和友們分享的健康話題是中醫的五臟。我們都知道,五臟即大名鼎鼎的心、肝、脾、肺、腎,它們各司其職,共同維護著身體的健康。經常聽到有人說「心主血脈、肝主筋、肺主皮毛……到底中醫的五臟各主什麼?趕快來看看吧!
  • 心屬火,肺屬金,腎屬水,肝屬木,脾屬土,很簡潔很清楚!
    五行應五臟,是用什麼規律來對應呢,主要是能量屬性,描述的是物理變化,這與現代生理生化,以研究化學為主,非常不同。要有個常識:物理變化,通常只是能量、形態的變化,物質還是原來那個物質。化學變化,是分子結構的變化,它伴有能量形態的變化,物質會變成另外一個物質。
  • 養好五臟之五行圖
    五行養生之說由來已久,五行是相鄰相生,相隔相剋,中醫學裡講究「五行、五氣、五臟、五味、五色」,他們彼此勾連,相互提攜,相生相剋。五行和諧與否直關身體運營,哪一項強了弱了都會出現相應的身體症狀,所以,了解機體五行也是健康的必要。木火土金水不僅是五種物質,而且是蘊含在這五種物質中的屬性、運動趨勢等。通過木火土金水的屬性就可以了解肝心脾肺腎的運行規律。
  • 心肝脾肺腎「偏愛」的音樂,一起點開聽一聽!
    《黃帝內經》早在兩千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療疾」的概念,根據宮、商、角、徵、羽5種調式音樂的特性與五臟五行的關係來選擇曲目,對患者進行辨證施治。 角為木音通於肝,徵為火音通於心,宮為土音通於脾,羽為水音通於腎。五音通過調節氣機運行,側重影響與之對應的臟腑,實現調理臟腑,防病治病的功能。
  • 中醫五行與人體五臟
    ----克為平衡中醫學裡講究「五行、五氣、五臟、五味、五色」,他們彼此勾連,相互提攜,相生相剋。五行和諧與否直關身體運營,哪一項強了弱了都會出現相應的身體症狀,所以,了解機體五行也是健康的必要。  木  屬木的時令:春季  屬木的器官:肝、膽、眼睛。工作過於辛苦時第一要維護的就是肝臟。因為肝是身體裡集中藏血的器官,你玩命工作它就得玩命儲血。
  • 中醫:五行、五氣、五臟、五味、五色
    木  屬木的時令:春季  屬木的器官:肝、膽、眼睛。工作過於辛苦時第一要維護的就是肝臟。因為肝是身體裡集中藏血的器官,你玩命工作它就得玩命儲血。這些食物對應的是腎臟及骨骼,經常吃能幫助和腎、膀胱、骨骼關係密切的新陳代謝正常,使多餘水分不至於積存在體內造成體表水腫,有強壯骨骼的作用。
  • 中醫講腦中風和腎的關係
    腎為五臟之首,腎臟的虧虛是諸病之源,對於腦中風和老年痴呆人群都是腎臟的空虛造成的。腦中風的特點:手指發麻久久不消失。成年人舌頭伸不出不自覺就歪了。年輕人中頭髮有白髮是肝腎不足的表現,臉色潮紅,頭重腳輕,是腦中風的徵兆。
  • 脾-中醫藏象與西醫解剖之不同
    對於心、肝、脾、肺、腎五臟的內涵,中醫藏象是「藏居於內,象現於外」的五臟學說,中西醫角度是不同的。 中醫的臟腑≠西醫的臟器,中醫臟腑不只是形態學上的髒,更是天人合一「象」(功能)的概念,西醫臟器是解剖器官的概念,是兩套不同的理論體系。
  • 一人之下經典片段1:羅天大醮講人體五臟、天地五行與《西遊記》
    比如羅天大醮篇借張楚嵐之口說出五行與西遊的關係,頗為有趣。這也是近年流行的對西遊再解讀的其中一部分研究成果。人體五臟與五行、五雷正法首先,張楚嵐所學的五雷咒,師出龍華山正一天師教,所謂五雷,實則是五炁(五種陰陽調和比例不同的氣)。而這五種氣每個人身上都有,分別儲存在五臟裡,就看你會不會運用。人體五臟儲存五氣,對應五行,暗合天地陰陽。
  • 五臟最喜歡這個養生動作!每天做一次,強健心肝脾肺腎,疾病減少!
    俗話說:「五臟調和,疾病不來找。」五臟功能衰弱與多種疾病密切相關,養護好臟腑,方可「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中華中醫藥學會推拿分會副主任委員、湖北省中醫院推拿科/康復醫學科主任趙焰表示,根據五臟的經絡和穴位不同,每個臟腑的養生動作各有差異。
  • 五臟的一五行五味
    五臟:心臟,五行:屬火,代表顏色紅色,五音:羽音、徵音,常聽這種音調對心臟不錯,可以試試。味道:屬苦,喜歡吃苦的東西或者食物的人一定心臟不好,常常吃苦的人心臟肯定會有些問題,不喜歡吃苦的人肯定心臟沒問題。
  • 養好心肝脾肺腎,氣血才能源源不斷
    心是人體氣血的發動機氣血虧虛最先影響的就是心臟,心臟的病變主要反映為心臟本身及其主血脈運行功能的失常,以及大腦及其各組織器官的功能失常。臨床表現為心悸、心痛、心煩、失眠、多夢、健忘和神志錯亂等。肝是人體內的「血站」肝臟的主要功能為疏洩和藏血,這兩方面的功能在肝血、肝氣、肝陰、肝陽產生的過程當中起主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