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好五臟之五行圖

2021-01-08 膳守道

五行養生是傳統中醫養生觀念,重天人相應理論。五行養生之說由來已久,五行是相鄰相生,相隔相剋,中醫學裡講究「五行、五氣、五臟、五味、五色」,他們彼此勾連,相互提攜,相生相剋。五行和諧與否直關身體運營,哪一項強了弱了都會出現相應的身體症狀,所以,了解機體五行也是健康的必要。

木火土金水不僅是五種物質,而且是蘊含在這五種物質中的屬性、運動趨勢等。通過木火土金水的屬性就可以了解肝心脾肺腎的運行規律。道法自然、萬事勿過度就是生命運行的最大真理。

夏季高溫,多喝水可補充體液,增強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加速身體消化吸收和排除廢物,減少代謝產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保證食物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保持相應的比例;同時保持五味不偏;儘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不暴飲暴食或饑飽不均。

肝與膽互為臟腑表裡,又屬筋骨和四肢。過旺或過衰,較易患肝、膽、頭、頸、四肢、關節、筋脈、眼和神經等方面的疾病。

養心首先要做到心靜,心靜自然涼。善於靜養心的人,靜則生陰,只有陰陽協調,才能保養心臟。夏天宜多吃養心安神之品莫如:茯苓、蓮子、百合、小棗等。同時,還要多吃養陰生津之品,如:藕粉、銀耳、西瓜、鴨肉等。除此,夏天不妨多吃點「苦」。因為苦入心,可養陰清熱除煩,如苦瓜、綠豆等。

心臟與小腸互為臟腑表裡,又屬血脈及整個循環系統。過旺或過衰,較易患小腸、心臟、肩、血液、經血、臉部、牙齒、腹部和舌部等方面的疾病。

脾、胃在人體中扮演著養分供給的角色,它們調理好了,氣血才會旺盛。脾與胃是相表裡的關係,脾不健康則胃腸不好,所以夏季在飲食宜選擇性味平和、容易消化、補而不膩的食品,如蓮藕、胡蘿蔔、蘋果、牛奶、豆漿、山藥、小米等,以利鍵脾養胃,補氣生津。而按五行來講,屬火的心滋養屬土的脾,多吃苦味強心的結果也是健脾。

脾與胃互為表裡,又屬腸及整個消化系統。過旺或過衰,較易患脾、胃、肋、背、胸、肺和肚等方面的疾病。

夏季的許多新鮮水果,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物質,具有滋陰養肺、潤燥生津之功效,此外再適當多吃些蜂蜜、核桃、乳品、百合、銀耳、蘿蔔、秋梨、香蕉、藕等,少吃辛辣燥熱與助火之品。

肺與大腸互為臟腑表裡,又屬氣管及整個呼吸系統。過旺或過衰,較易患大腸、肺、臍、咳痰、肝、皮膚、痔瘡和鼻氣管等方面的疾病。

腎虛病症有陰虛、陽虛之分,對人體各個臟腑起滋補、潤澤作用的稱之為腎陰;對各個臟腑活動起溫煦、推動作用的稱之為腎陽。補腎應當針對腎陰、腎陽虛衰的不同,採用對症的相應方法進行。腎陰虛者,常見有肺熱、咽燥、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舌苔偏紅等症狀,可選用海參、枸杞、甲魚、銀耳等進行滋補;腎陽虛者,常見有肢體畏寒、精神萎靡、腰酸耳鳴、舌淡、體胖等症狀,則應選擇羊肉、鹿茸等補之。

腎與膀胱互為臟腑表裡,又屬腦與泌尿系統。過旺或過衰,較易患腎、膀胱、脛、足、頭、肝、泌尿、陰部、腰部、耳、子宮和疝氣等方面的疾病。

五行屬性歸類,主要用於概括人體及其與自然界多種事物或現象在屬性上的某些內在聯繫。例如以五行特點來比象說明五臟之某些生理功能特點:如木性條達曲直,有生發之特點,而肝性柔和舒暢且主疏洩,又主升發之氣,故肝屬木;火為陽熱之象,有上炎之性,而心為陽髒主動,心陽有溫煦作用,故心屬火;土為萬物之母,有生化、長養萬物之特性,而脾能運化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故脾屬土;金有清肅,收斂特性,而肺主呼吸,主肅降,故肺屬金;水有溼潤下行之特性,而腎能藏精,主人體水液代謝之調節並能使廢水下行排出體外,故腎主水。

中醫學把人與自然的這種關係稱之為「天人相應」,五行學說則把人體臟腑形體和自然界相類似的有關事物,分別歸屬於五行系統,從而說明人體五臟系統和自然界同類事物之間,存在著相互通應、相互影響的關係。而且系統與系統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和相互制約的關係,從而說明臟腑間客觀存在的某些生理聯繫,用以解釋某些病理現象,並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例如,脾屬土,故與五官之「口」、情志之「思」以及季節之「長夏」、氣候之「溼」,不僅存在著某些生理上的內在聯繫,而且在病理上也能得到某些反映和驗證。如口甜,可反映脾溼蘊盛等。

相關焦點

  • 百病之源 五臟為根
    百病之源 五臟為根 弘揚中醫五行文化 引領真正健康之道    葛洪,東晉人,古代十大名醫之一,「百病之源,五臟為根」的提出者,著有《肘後方》、《抱樸子》等  本期導讀:心臟亂跳、心臟偷停,看名醫葛洪拿什麼還你一顆平常心
  • 五臟氣虛症狀各不同!氣虛了,病就來了!
    但氣虛的症狀又分為心、肺、肝、脾、腎五臟,這五臟氣虛症狀也略有差異。下面讓我們來一一了解一下。表現:氣短、心悸怔忡、精神萎頓等症突出,並有脈結代、或遲或數,但虛軟無力、心神不寧等症。心主血脈,其面在華。心氣虛則血不足,氣虛體質者面色萎黃或淡白。
  • 當令時節,兒童滋陰潤燥、補養五臟的美食!
    養好五臟,助揚氣採,來年春長高。一、蓮藕板慄湯材料:蓮藕200克,板慄8隻,核桃5隻,龍眼5隻,百合10克,姜3片實踐:1、用刀切慄殼,將慄殼與果皮一起放入冷水中煮開。煮沸後放入預先準備好的冷水中,熱脹冷縮後即可剝落。2、桂圓殼幹,蓮藕洗淨,斜切成小塊。
  • 解讀藏象學說中腦與五臟的關係
    我們都知道五臟六腑的說法,*內心、肝、脾、肺、腎五個臟器合稱為五臟,對*的健康有著重要的作用。大腦也是*的一個重要器官,承擔著思考的重任,藏象學說中認為大腦與五臟是息息相關的,下面就為大家介紹腦與五臟的關係。
  • 五臟的一五行五味
    五臟:心臟,五行:屬火,代表顏色紅色,五音:羽音、徵音,常聽這種音調對心臟不錯,可以試試。味道:屬苦,喜歡吃苦的東西或者食物的人一定心臟不好,常常吃苦的人心臟肯定會有些問題,不喜歡吃苦的人肯定心臟沒問題。
  • 人體五行是按照天地之五行變化的,五臟養生就看懂不懂五行了
    天地的五行這裡不說,從人體五行說起,也就是從人體五臟說起。黃帝內經原文較長,只選擇東方位置說下,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髒為肝,在色為蒼,在音為角,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在竅為目,在味為酸,在志為怒。
  • 五臟之間都有什麼關係?
    五臟之間都有什麼關係?我們都知道五行分別代表:火、木、土、金、水。五臟代表:心、肝、脾、胃、腎。那麼它們是一一對應的,心主火,肝主木,脾主土,肺主金,腎主水。五行相生相剋,相生則是遵循自然的規則,生生不息。像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
  • 緩解腦中風後遺症養好五臟是關鍵
    緩解腦中風後遺症養好五臟是關鍵   俗話說,一人中風,全家發瘋!因為腦中風(腦出血)這種病終生會在痛苦中度過。活下來的病人,要麼拄拐,要麼坐輪椅,要麼從此說不了話,吃喝拉撒都要人照顧。就算第一次中風被救過來,如果再發生第二次,10人中,最多能活1、2個。  如何才能保持不再犯病呢?
  • 人體五臟和陰陽五行的關係
    大家都知道中醫有一個學說叫做五行理論,就是把人體的一些臟器和五行金木水火土一一對應,從而根據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來調節我們一些疾病,但是有些朋友,大家知道我的五臟分別針對的是心,肝,脾,肺,腎,這五臟中哪個屬水,哪個屬金,哪個又屬木,哪個又屬土大家不一定清楚。
  • 一人之下經典片段1:羅天大醮講人體五臟、天地五行與《西遊記》
    比如羅天大醮篇借張楚嵐之口說出五行與西遊的關係,頗為有趣。這也是近年流行的對西遊再解讀的其中一部分研究成果。人體五臟與五行、五雷正法首先,張楚嵐所學的五雷咒,師出龍華山正一天師教,所謂五雷,實則是五炁(五種陰陽調和比例不同的氣)。而這五種氣每個人身上都有,分別儲存在五臟裡,就看你會不會運用。人體五臟儲存五氣,對應五行,暗合天地陰陽。
  • 中醫五行與人體五臟
    這些食物對應的是腎臟及骨骼,經常吃能幫助和腎、膀胱、骨骼關係密切的新陳代謝正常,使多餘水分不至於積存在體內造成體表水腫,有強壯骨骼的作用。  推薦食物:黑豆、黑芝麻、藍莓、香菇、黑棗、桂圓、烏梅簡單來說就是:五行:火 木 土 金 水五臟:心 肝 脾 肺 腎五腑:小腸 膽 胃 大腸 膀胱五官:舌 目 口 鼻 耳五華:面 爪 唇 皮毛 發五味:苦 酸 甜 辣 鹹五色:紅 青 黃 白 黑五情:喜 怒 憂 悲 恐五液:汗 淚 涎
  • 中醫治療高血壓及引發的併發症,以五臟同調為核心
    2、【中醫治高血壓】中醫治療高血壓及引發的併發症,以五臟同調為核心。①高血壓這種複雜的慢性疾病,往往是多個臟腑功能失調的結果。所以必須抓住五臟同調,首先從複雜的症候群中抓住病變的臟腑,並區別心、肺、肝、脾、腎之主次,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並考慮它們之間的生克制化關係,從而對五臟調理有一個整體的認識,然後遵循虛則補之,實則瀉之,虛實夾雜,審察陰陽的法則進行綜合調治。而且隨著病情的進展,往往會出現各種病理因素,此時則需要把握好祛邪與扶正的關係,權衡這些因素所影響病情比重的多少加以分別用藥。
  • 中醫:五行、五氣、五臟、五味、五色
    中醫:五行、五氣、五臟、五味、五色 五行是相鄰相生,相隔相剋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這些食物對應的是腎臟及骨骼,經常吃能幫助和腎、膀胱、骨骼關係密切的新陳代謝正常,使多餘水分不至於積存在體內造成體表水腫,有強壯骨骼的作用。
  • 關注五臟健康,讓身體機能更加和諧
    中醫認為,腫瘤成因主要就是五臟失調,只有五臟健康,人的自愈力和免疫力才能強大,才能達到康復和健康的目標。因此,必要的營養支持對腫瘤患者增強體格和免疫功能,達到用體內免疫系統抑制腫瘤生長的目標十分重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僅靠飲食進行全面均衡的營養補充並不現實。
  • 常活動五官可以滋養五臟 捂嘴弄舌養心臟心氣足
    五官和五臟是相關聯的,五官是五臟的外在表象,五官的根在五臟,因此,通過拉伸五官,對它們進行刺激,可以調節五臟,提升其功能。  揪揪耳朵養腎臟  適度揪揪耳朵,可以刺激腎臟,起到固精養腎的功效。
  • 中醫長壽秘訣:通七竅、養五臟、祛疾病
    「五臟常內閱於上七竅也」                      ——《黃帝內經》
  • 「五色入五臟」到底啥意思 中西醫專家列出夏季專屬食譜
    「五色入五臟」到底啥意思?記者採訪中醫專家,談苦夏養生飲食  養心祛溼,多吃薏米粥蟲草土雞煲  最近,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微博上的營養達人範志紅髮了一個「吐槽」微博。她說,某電視節目邀請她介紹中醫的「五色入五臟」,甚至為她寫好了基本的內容。  她表示,「我覺得自己都不明白的事情不能講,最後只能換人錄。
  • 五行真的能對應五臟嗎?力量才是王道
    首先,五行拳對應五臟,是中國古代人體觀的一種體現,指五行之氣、五臟之氣。五臟本來就是掌管人體能量的器官,再結合中國古代對人體的理解,這樣有了五行對五臟之說。五行拳或許本來就應該這麼理解,五行拳出拳本身也是運用的身體的能量,是一種人體能量在體外發揮出來的拳法。
  • "木火土金水"(三)五行與五臟
    天有四季,人有四肢;天有五行,人有五臟;於是就運用五行來命名五臟。聯繫到四季的氣候,聯繫到動植物的生長狀況,聯繫到我們人的五臟,聯繫到環境中的五種顏色,又聯繫到人的情緒狀態。順應規律,才能減少自身能量的消耗。如何通過生活當中五行的熟練運用來順勢而為,助旺運勢,調整風水。
  • 人體五臟各司其職!心主血脈、肝主筋、肺主皮毛等
    立足科學理念,傳播營養健康,又到了和友們說健康的時刻,今天要和友們分享的健康話題是中醫的五臟。我們都知道,五臟即大名鼎鼎的心、肝、脾、肺、腎,它們各司其職,共同維護著身體的健康。經常聽到有人說「心主血脈、肝主筋、肺主皮毛……到底中醫的五臟各主什麼?趕快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