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人體五臟各司其職!心主血脈、肝主筋、肺主皮毛等

2021-01-09 大眾微健康

立足科學理念,傳播營養健康,又到了和友們說健康的時刻,今天要和友們分享的健康話題是中醫的五臟。我們都知道,五臟即大名鼎鼎的心、肝、脾、肺、腎,它們各司其職,共同維護著身體的健康。經常聽到有人說「心主血脈、肝主筋、肺主皮毛……到底中醫的五臟各主什麼?趕快來看看吧!

1、心主血脈,其華在面,開竅於舌

心主血脈:血液之所以能夠在脈道中運行,必須依賴於心氣(情志)的推動。

其華在面:如果你的心氣虛則面色枯槁無華,長紅血絲,長斑血不上容,血行不暢,嚴重的則面色青紫。

開竅於舌:比如上火啦,那麼你伸出舌頭來看看,如果說舌尖發紅,那麼說明你心火亢盛,如果心火亢盛,下移小腸就會引起尿少,排尿灼熱,因為心與小腸相表裡。

養心要知道極泉穴!

心為五臟之主,是全身血脈的總樞紐。無心病,心肝脾肺腎才補得進。極泉穴屬於手少陰心經,在腋窩頂點、人體腋窩下的兩條筋脈之間,腋動脈的搏動之處。它是心經上的穴位,是解鬱的大穴。經常鬱悶,可能是心氣鬱滯的現象,彈拔極泉穴,就能緩解鬱悶的現象。

2、肝主筋,其華在爪,開竅於目

肝主筋:指全身筋膜依賴於肝血的濡養,只有肝血充足,才能「淫氣於筋」,使肢體的筋膜得到充足的營養,從而維持正常的活動。

其華在爪:爪即指甲。肝血充盈,則指甲堅厚,顏色潤澤。若肝血虛虧,則指甲軟薄而脆,顏色枯萎,甚則發生指甲中間凹陷的現象。老年人機體氣血漸衰,肝血不榮的時候,也會出現爪甲枯脆的現象。

開竅於目:指肝的精氣上通於目。如肝血不足者,則精氣虧損,目失所養,則出現雙目乾澀,夜盲或視物不清;肝火上炎,可見目赤生翳;肝經風熱,則目赤腫痛;肝陽上亢,可出現頭目舷暈;肝風內動,可見目斜視等。

養肝要知道太衝穴!

太衝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太衝穴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經的原穴,大約相當於儲存肝經元氣的倉庫,按摩刺激太衝穴,能很好地調動肝經的元氣,使肝臟功能正常。

3、脾主肌肉,其華在唇,開竅於口

脾主肌肉:肌肉的營養是要依靠水谷精微的供給,而水備精微的來源,主要是靠脾胃的受納、消化、輸布等正常活動,才能起到營養肌肉的作用。脾氣充足則肌肉豐滿壯實;如果脾失健運,營養物質缺乏,則肌肉痿軟,四肢倦怠無力變。

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是說明人體的飲食、口味與脾的運化功能有密切的關係。脾氣健運的時候則飲食旺盛,口味正常,口唇紅潤而有光澤;如果脾失健運,飲食有了改變時,口味也往往出現異常,如不欲飲食,口淡乏味,溼邪困脾時,則口膩、口甜。若脾氣不足,特別是慢性消化不良的病人,則每見口唇蒼白不澤,脾熱唇多生瘡,脾燥唇多乾裂。

養脾要知道太白穴

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原穴是調養和治療臟腑最重要的穴位。我們經常會聽到醫生這樣說你的脾胃不好,脾虛。太白穴就是針對脾虛調理的大穴,具有健脾升清、利溼止瀉之功。太白穴位於足內側緣,當第一蹠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其實就是大腳趾內側第一個高骨的後下方。

4、肺主皮毛,開竅於鼻

肺主皮毛:中醫認為,肺主皮毛。皮毛是人體最淺的一層組織,與肺的關係極為密切。這是因為皮毛是由肺輸布的衛氣與津液所溫養,而衛氣又管汗孔的開合,以調節呼吸。如外邪侵襲,常由皮毛而犯肺,從而出現惡寒、發熱、鼻塞、咳嗽,甚則氣喘等症侯。若肺氣虛衰也可表現為皮毛乾枯不澤,故也有皮毛為肺之外華的說法。

開竅於鼻:肺氣通於鼻,鼻為呼吸的通道,肺氣通利,則鼻知香臭。如外邪侵肺,可出現鼻塞流涕。肺熱較甚,可出現鼻翼煽動等症。所以說,鼻為肺之竅。

養肺要知道合谷穴

合谷穴是肺臟排毒要穴,位置在手背上,第1、2掌骨間,第2掌骨的中點處,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這個部位,用力按壓。

5、腎主骨,其華在發,開竅於耳

腎主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出"腎生骨髓"髓藏與骨腔之中,以充養骨骼,所謂「腎充則髓實」。腎好,骨髓就充實,骨骼強壯,運動捷健。

其華在發:腎藏精,精能化血,精血旺盛,則毛髮壯而潤澤,故又說腎「其華在發」。由於發為腎之外候,所以發的生長與脫落、潤澤與枯槁,與腎精的關係極為密切。

開竅於耳:腎開竅於耳,養腎就是養耳。耳朵是人體的縮影,幾乎所有臟器的變化都能從耳朵上表現出來,其中關係最密切的就是腎。耳朵厚而大,是腎氣充足的表現;耳朵薄而小的人,多為腎氣虧虛。

養腎要知道湧泉穴

它是補腎固元的「長壽穴」,它位於腳底中線前三分之一交點處,即當腳屈趾時,腳底前凹陷處。主治腎虛造成的神經衰弱、精力減退。使腎精充足,耳聰目明,精力充沛,性功能強盛,腰膝壯實不軟,行走有力,並對很多婦科和生殖系統的小毛病有改善作用。

感謝友們閱讀,喜歡本家作品的朋友們可以點讚點關注,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後續為大家帶來更多科學的、健康的養生內容。

參考文獻

曲黎敏. 五臟六腑有職稱[J]. 中華養生保健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肝主筋,腎主骨,脾主肉,心主脈,肺主皮毛!養肺刻不容緩
    肝主筋,腎主骨,脾主肉,心主脈,肺主皮毛,多麼精闢。只要是筋的問題,治肝沒錯。只要是骨的問題,治腎沒錯。只要是肌肉的問題,治脾胃沒錯。只要是血脈的問題,治心沒錯。只要是皮膚病毛髮的問題,治肺沒錯。五臟1.心:心為神之居、血之主、脈之宗。
  • 五臟氣虛症狀各不同!氣虛了,病就來了!
    但氣虛的症狀又分為心、肺、肝、脾、腎五臟,這五臟氣虛症狀也略有差異。下面讓我們來一一了解一下。表現:氣短、心悸怔忡、精神萎頓等症突出,並有脈結代、或遲或數,但虛軟無力、心神不寧等症。心主血脈,其面在華。心氣虛則血不足,氣虛體質者面色萎黃或淡白。
  • 解讀藏象學說中腦與五臟的關係
    我們都知道五臟六腑的說法,*內心、肝、脾、肺、腎五個臟器合稱為五臟,對*的健康有著重要的作用。大腦也是*的一個重要器官,承擔著思考的重任,藏象學說中認為大腦與五臟是息息相關的,下面就為大家介紹腦與五臟的關係。
  • 緩解腦中風後遺症養好五臟是關鍵
    緩解腦中風後遺症養好五臟是關鍵   俗話說,一人中風,全家發瘋!因為腦中風(腦出血)這種病終生會在痛苦中度過。活下來的病人,要麼拄拐,要麼坐輪椅,要麼從此說不了話,吃喝拉撒都要人照顧。就算第一次中風被救過來,如果再發生第二次,10人中,最多能活1、2個。  如何才能保持不再犯病呢?
  • 人體五行是按照天地之五行變化的,五臟養生就看懂不懂五行了
    天地的五行這裡不說,從人體五行說起,也就是從人體五臟說起。黃帝內經原文較長,只選擇東方位置說下,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髒為肝,在色為蒼,在音為角,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在竅為目,在味為酸,在志為怒。
  • 五臟之間都有什麼關係?
    五臟之間都有什麼關係?我們都知道五行分別代表:火、木、土、金、水。五臟代表:心、肝、脾、胃、腎。那麼它們是一一對應的,心主火,肝主木,脾主土,肺主金,腎主水。五行相生相剋,相生則是遵循自然的規則,生生不息。像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
  • 中醫五行與人體五臟
    推薦食物:黑豆、黑芝麻、藍莓、香菇、黑棗、桂圓、烏梅簡單來說就是:五行:火 木 土 金 水五臟:心 肝 脾 肺 腎五腑:小腸 膽 胃 大腸 膀胱五官:舌 目 口 鼻 耳五華:面 爪 唇 皮毛 發五味:苦 酸 甜 辣 鹹五色:紅 青 黃 白 黑五情:喜 怒 憂 悲 恐五液:汗 淚 涎
  • 百病之源 五臟為根
    百病之源 五臟為根 弘揚中醫五行文化 引領真正健康之道 房顫——「人體達地震」1預防房顫 活血化瘀調「五臟」還你一顆平常的心  天氣一熱,很多老年人出現了心跳不規則,心慌、氣短等症狀,如果不是以前檢查過,很多人可能認為是天熱的原因,不會放在心上。但事實上,這可能是發生了房顫。房顫是常見的心律失常性疾病。
  • 人體五臟和陰陽五行的關係
    大家都知道中醫有一個學說叫做五行理論,就是把人體的一些臟器和五行金木水火土一一對應,從而根據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來調節我們一些疾病,但是有些朋友,大家知道我的五臟分別針對的是心,肝,脾,肺,腎,這五臟中哪個屬水,哪個屬金,哪個又屬木,哪個又屬土大家不一定清楚。
  • 養好五臟之五行圖
    心臟與小腸互為臟腑表裡,又屬血脈及整個循環系統。過旺或過衰,較易患小腸、心臟、肩、血液、經血、臉部、牙齒、腹部和舌部等方面的疾病。脾、胃在人體中扮演著養分供給的角色,它們調理好了,氣血才會旺盛。脾與胃是相表裡的關係,脾不健康則胃腸不好,所以夏季在飲食宜選擇性味平和、容易消化、補而不膩的食品,如蓮藕、胡蘿蔔、蘋果、牛奶、豆漿、山藥、小米等,以利鍵脾養胃,補氣生津。
  • 心、肝、脾、肺、腎,搞懂七情與五臟的關係!
    首先來說七情太過會損傷相應之髒:即心在志為喜,過喜則傷心;肝在志為怒,過怒則傷肝;脾在志為思,過度思慮則傷脾;肺在志為悲為憂,悲憂過度則傷肺;腎在志為恐,過恐則傷腎。1怒則氣上、怒傷肝肝「在志為怒」,心「在志為喜」,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腎「在志為恐」。
  • 「五色入五臟」到底啥意思 中西醫專家列出夏季專屬食譜
    「五色入五臟」到底啥意思?記者採訪中醫專家,談苦夏養生飲食  養心祛溼,多吃薏米粥蟲草土雞煲  最近,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微博上的營養達人範志紅髮了一個「吐槽」微博。她說,某電視節目邀請她介紹中醫的「五色入五臟」,甚至為她寫好了基本的內容。  她表示,「我覺得自己都不明白的事情不能講,最後只能換人錄。
  • 腳是人體第二心臟!腳底的筋越硬,越易得病!肝不好的人務必揉它
    有人說手是人的第二張臉,其實腳更是人體的第二心臟。我們的腳共有26塊骨頭、33個關節、100多條肌腱肌肉,以及很多聯繫心臟、大腦、脊椎的神經和血管。雙腳出現的細微變化,都可能是身體敲響的警鐘。腳出現這2個情況,預示肝臟出了問題!
  • 古代中外醫學對人體的認識
    其觀點很象中醫所謂「心主血脈」、「心主神明」之論。有較大解剖學影響的當數古希臘醫學家希羅菲盧斯(Herophilus,公元前335-280年),他發現小腸的起始段大約有12個指頭並列長度,命名為「十二指腸」。他還命名了「前列腺」、「睫狀體」、「視網膜」、「乳糜管和淋巴」。在羅馬人統治時期,人體解剖是嚴格禁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