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山遠眺 攝影 魏建設)
在中原腹地,伏牛山向東南延伸的末端處,舞鋼市尹集鎮南部群山之中,有一座海拔520.8米,佔地面積約4平方公裡的山峰名叫蜘蛛山,因此山頂西部,有一塊巨石形似蜘蛛而得名(當地人也多稱其為蛛蛛山或蛛石山)。
同時,傳說人類始祖女媧娘娘曾取此山五彩石補天;黃帝曾移駕此山,並在此娶下當地發明絲綢的慧女嫘祖為正妃;伏羲氏在此受蜘蛛結網啟示,創造出網罟,教人天上能捕飛禽,地上可擒走獸,水裡可捕遊魚,使漁獵數量大量增加。為此,當地人也稱此山為始祖山和嫘祖山,通俗者直呼其為祖師爺山和祖始奶奶山。至今,蜘蛛山附近村莊名稱依然讓人充滿想像,如西側小村名叫姨娘城,至今有民俗傳說「蜘蛛山黃金十八鍋,不如姨娘城一角多」。筆者搜集了關於蜘蛛山的部分民俗傳說,以饗讀者。
(蜘蛛山遺址 攝影 何應凡)
蜘蛛山頂修有古山石寨,石寨內修建有古祖師廟,據說廟內供奉有祖師爺和祖師奶奶。古廟院佔地面積約1.2萬平方米,靠北一塊大巖石上鐫刻著「因果不空,萬法皆空」;中部一列南北走向巖石中間,有一塊形如龜象的巖石上,鑿有一石臼,是古時寺院加工糧米所用。據說古廟始建於秦漢,院舍修有正殿、側殿幾十間,雕磚畫棟,晨鐘暮鼓,氣勢恢宏。傳說1642年夏季,李自成起義軍北上曾屯兵此地將寺院焚毀,如今千年古剎變成了廢磚瓦礫堆積山頂,被一千多米長,平均3.5米高的古山寨石牆圈圍著,沐浴著時空的風霜雪雨,蕩滌著歷史的滾滾塵煙。蜘蛛山雖然嵯峨有限,但峭巖幽壑、秀木怪石,奇花異卉,香草清溪,仿若鬼斧天工,神造地設,靈秀姿容非他山能比,登山一覽,如臨人間仙境一般。
傳說人類始祖女媧娘娘曾取此山五彩石補天;黃帝曾移駕此山,並在此娶下當地發明絲綢的慧女嫘祖為正妃;伏羲氏在此受蜘蛛結網啟示,創造出網罟,教人天上能捕飛禽,地上可擒走獸,水裡可捕遊魚,使漁獵數量大量增加。為此,當地人也稱此山為始祖山和嫘祖山,通俗者直呼其為祖師爺山和祖始奶奶山。至今,蜘蛛山附近村莊名稱依然讓人充滿想像,如西側小村名叫姨娘城,至今有民俗傳說「蜘蛛山黃金十八鍋,不如姨娘城一角多」。筆者搜集了關於蜘蛛山的部分民俗傳說,以饗讀者。
(蜘蛛山上古寨牆遺址 攝影 何應凡)
一、伏羲氏聖山發明網罟
相傳,8000多年前,人類始祖之一伏羲氏,率部落徵伐到蜘蛛山,受山上蜘蛛大仙吐絲織網捕食飛蟲的啟示,發明出了網罟,教部落先民天上能捕飛禽,地上可擒走獸,水中可捕遊魚。使當時部落先民漁獵數量大量增加,有力的推動了當時生產力的發展和部落先民生活改善。
二、祖師爺移駕聖山
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民間俗稱祖師爺,是中國三皇、五帝古史系統中被列為「百王」之先的上古帝王。據傳說他生於成紀(今甘肅秦安縣北),今人考證生於河南新鄭,長期活動於黃河流域,娶妻正妃娘娘嫘祖,繁衍子孫。關於人類始祖黃帝,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記》中記載:黃帝曾「東至於海,登九山及岱宗,西至於空桐,登雞頭;南至於江,登熊、湘,北通葷粥,登符釜山,而邑於涿鹿之阿」。又記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取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據史家考證,司馬遷在史記中所寫到的軒轅之丘,在今河南新鄭;西陵則是現在的舞鋼市、舞陽縣和西平縣地域。距古軒轅臺之南約二百公裡,在黃帝後的一個時期,有一處柏子國的地方,因中華文明的人文始祖之一,黃帝二代柏皇氏的後裔封遷地而得名。據《舞鋼志》記載:「春秋時期傳說中的古帝柏皇氏後裔封於此地,稱柏國,柏國故地在今尹集鎮謝古洞村一帶。魯僖公五年(前655)《左傳》中始有柏國記載。柏國後為楚所滅」。按《漢書》等典籍的記載,這個地方到了西漢高祖4年(公元前203年)置縣,始命名西平,治所柏亭(今舞鋼市尹集鎮謝古洞村,已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設有鐵官。隸汝南郡現舞鋼市轄境大部屬西平縣。論起古西陵就是西平的來歷,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載:「縣、故柏國也,漢曰西平……其西呂墟,即西陵亭也,西陵平夷,故曰西平」。
民間傳說祖師爺建都新鄭,移駕西陵蜘蛛聖山娶西陵氏女嫘祖,原因是黃帝率部族在徵討中原時聽說蜘蛛山一帶群山是南顧江淮北扼黃淮的中原戰略要地,又有一奇女聰慧過人,破天機抽蠶絲髮明了絲綢製衣,開採蛛山石制磨加工禾黍成齏粉度蒼生,便慕名從軒轅之丘(新鄭)移駕到蜘蛛聖山,娶下慧女嫘祖,立為正妃,嫘祖也被當地先民尊稱為姨娘。後來,嫘祖協助黃帝在蜘蛛山又發明出造車、造船、紡織、服飾、文字等大量發明創造。蜘蛛山南坡,距山腳一公裡處的尹集鎮葦子園村有一個村莊叫姨娘城,村北土城舊址尚存,傳說是嫘姐姨娘出生居住地,現已被舞鋼市確立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蜘蛛仙大戰東海龍王
傳說天地洪荒時代,蜘蛛山下有一個龍宮直通東海,是東海龍王在內地的行宮,龍王攜家帶眷常來此地休閒,由東海萬年大龜結隊每日馱著給養供應其吃喝。黃帝移駕遷居蜘蛛山,萬民隨住驚擾了東海龍王。於是東海龍王就龍顏大怒,決定發大水淹沒蜘蛛山,將黃帝及子民趕走。大雨傾盆下了月餘,大地一片汪洋,蜘蛛山被大水淹的只剩一個山尖,岌岌可危。蜘蛛仙為了保護黃帝及子民,發動滿山蜘蛛排隊吐絲纏住山體向上抬升,就這樣地上水漲山升,與龍王大戰了七七四十九天,終將龍王累垮戰敗,保住了黃帝及其子民,蜘蛛仙也由於勞累過度,戰後化成一塊百噸巖石,數千年來一直守護山頂。現在蜘蛛山巖崖,從下到上有分節狀態,傳說就是蜘蛛吐絲纏裹而成的原因。
(夕陽下的蜘蛛山 攝影 張麗威)
四、女媧娘娘取蜘蛛山五彩石補天
蜘蛛山巖繫結構屬背斜南翼地層由中、上元古界和下古生界組成,多為細紅沙巖型普通矽酸巖石質,可在西山和北山處,出現有彩色花崗巖和彩色石英巖、玄武巖的巖石及巖石層。西山坡鐵佛爺溝一帶有紅色寶石礦體,礦石外裸露出紅綠瑪瑙美景圖案,自然奇觀成謎。當地百姓傳說是天地渾元,盤古開天時,黃帝之妻女媧娘娘在這裡採五彩石補天開石處。傳說這種五彩石是蜘蛛仙產下的卵,粘合性強,女媧娘娘取此石運到天空自連成一體,堵住了天洞窟窿。至今留在山坡上的五彩石大塊的有幾噸幾十噸重,小塊的也有幾十公斤或幾公斤,多為長圓蛛卵形狀。
五、黃灣河女媧娘娘摶土造人處
蜘蛛山西山腳下有一個村莊叫黃灣,是舞鋼市尹集鎮葦子園村的一個村民組,現有人家12戶,46口人。這個村莊的名字,是由當年女媧娘娘在此挖山中黃泥摶土造人所得。相傳女媧娘娘隨伏羲氏移駕蜘蛛山,由於這裡地廣人稀,從事農桑、漁獵者甚少,還要進行部落徵戰,用人成了當務之急。於是女媧娘娘便在西山腳下,黃灣河地段挖採黃泥摶土造泥人。泥人分男女造好後,經過九九八十一天的日暴月露,星相天地靈氣潤化,便長出了真人的五臟肌膚,泥人變成了活人。但這些泥人還有泥塑外殼體貌不能行走,最後女媧娘娘將這些泥人統一放到黃灣河中淨身,洗去身體表皮黃泥汙塵,出水便成了肉身體貌,穿山跳澗,行走自如的真人。由於女媧娘娘在此洗泥人,這裡河水變黃,從此人們稱此地為黃灣。
六、鬼谷子修學傳道北山崖
傳說鬼谷子生於春秋時周景王12年,即晉平公之戊辰年(公元前533年),姓王名栩,道家稱王禪老祖,號鬼谷先生,被世人尊為兵家、縱橫家鼻祖。經多方史籍考證,其出生地和居住地為汝陽縣雲夢村,位於紫羅闕南壁之雲夢山下。王栩生性聰明,十歲就讀了《禮記》、《樂記》、《易經》、《韜略》、《黃帝內經》、《湯液本草》等眾多書籍。他勤奮好學,才智超群,星象八卦,三韜五略無所不通,為後人留下很多傳奇故事。傳說他有門徒上千,他的弟子在軍事和外交方面多有建樹,如孫臏、龐涓、蘇秦、張儀、尉僚子、毛遂等人。他撰寫的《鬼谷子》成為歷代政治家、軍事家必讀之聖經。
據西平縣誌第13頁記載:傳說鬼谷子曾修學傳道蜘蛛山北山,在北山巖崖上留有蝌蚪文石刻,山下設有教場。筆者在十多年時間中,遍訪周圍村上老農賢士,十多次登山攀崖尋訪,至今也沒有找到蝌蚪文石刻的準確位置。卻找到了傳說中鬼谷子住過的石棚,以及刻在石棚壁上和石棚外的巖畫。巖畫中人物,經有關史界和書畫界人士判定為春秋戰國時人物畫像,其恬靜姿態栩栩如生,工筆洗鍊非一般人能為。當地百姓傳說棚外畫像就是鬼谷子王栩本人。
(蝌蚪文石刻 即波痕石)
七、中華名劍出聖山
蜘蛛山不但傳奇故事多,而且礦產資源也比較豐富,已探明山中儲有石英巖、玄武巖、金礦石、鐵礦石等,特別是山北坡鐵礦石儲量大,春秋戰國時這裡就是我國冶鐵重地,棠溪河就發源於蜘蛛山北坡,棠溪劍就產於此。現在古棠溪冶鐵遺址已成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舞鋼志》記載:舞鋼市「轄境戰國時期(前475—前221年)屬韓國,稱合伯(—作膊),是韓國的冶鐵重地,以生產龍淵(龍泉)、合伯等劍著稱。」《戰國策》中記載:「韓之劍戟皆出了冥山、棠溪、墨陽、合伯、鄧師、馮宛、龍泉、太阿皆陸斷牛馬,水截鵠雁,當敵則斬堅甲鐵暮,革抉拔芮,無不必具……」
今天古寶劍成為承傳歷史文化的聖物,在舞鋼和西平都有廠家生產鑄造,成為旅遊者、史學研究者和寶劍愛好者競相收藏的紀念品。
(棠溪劍)
八、「天書」與「藏金九缸十八鍋」
千百年來,蜘蛛山以其神奇人文傳說而變得神秘尊聖,在眾多傳說中蜘蛛山「天書」與「藏金九缸十八鍋」也特別引人入勝。
傳說所謂的蜘蛛山「天書」是指位於此山北坡,半山腰處一道巖崖底部,一塊長約50多米,平均寬約3米的大石板上,長著許多不規則型龜裂石紋。其中有一處約2.4米長,0.8米寬的地段,龜裂石紋特別稠密,紋飾線條均勻美觀,傳說是當年黃帝在聖山蜘蛛山發明文字,造書契所刻寫。
「藏金九缸十八鍋」——傳說蜘蛛山是一座寶山,當年黃帝居此時曾將聚收天下的黃金,裝滿九缸十八鍋埋藏在這座神山之中。當時的缸據說是每個缸需要千人才能抬起的大缸,鍋也是一次能容納千人飯食的大鍋,可見蜘蛛山中埋藏黃金有多少。千百年來當地人代代相傳「蜘蛛山金子九缸十八鍋,不在這坡在那坡」的民諺。
傳說誰能讀懂蜘蛛山「天書」,誰就能找到藏金。另有傳說嫘祖娘娘隨黃帝徵討四方,統一天下後,黃帝成為「天下共主」,在河南新鄭建起都城,嫘祖當時也成為天下第一的娘娘。百年後嫘祖駕鶴仙逝,按其遺願回葬到蜘蛛山故鄉之中,即現今蜘蛛山西坡的姨娘城村。黃帝及子孫感其偉大功德,當時用了超過蜘蛛山藏量多倍的黃金物品做陪葬,故在當地又有「蜘蛛山藏金九缸十八鍋,沒有姨娘城的一角多」的民間傳說。
(姨娘城與蜘蛛山位置)
九、蘇東坡聖山得贈金
蜘蛛山藏金數量究竟有多少至今無人知曉。當地民間傳說宋朝才子蘇東坡,公元1055年5月,即宋仁宗至和三年,在其父蘇洵帶領下,同其弟蘇轍一起到汴京趕考,途經此地時,父子三人花光了盤費被困在蜘蛛山。一天晚上,蘇東坡在山南坡一石板上睡覺,睡夢中一位白髮白翼仙人到他跟前,向他講出兩句詩:「三山夾一嶺,金子有兩桶」,並在他睡的頭部向北指了一指。
蘇東坡醒後,反覆默念此詩,回憶夢中情景,後來他幡然醒悟,急忙脫下自己身上的長衫,從自己睡的頭部向北量了「三衫」,接著又量了一「衣領」,結果發現石板上有一塊方桌大小的巖石,方方正正地鑲嵌著,四周有手指粗的裂縫,蘇東坡找來父親和弟弟及當地石匠,將此石鑿開後,果然有兩小桶黃燦燦的金子埋在下面。蘇東坡父子三人得了金子便向北去汴京,結果父子三人金榜題名,並且蘇東坡被仁宗欽定為宰相人選。
作者簡介:
白東亮,男,漢族,1964年9月出生,大專學歷,中共黨員,1987年參加工作,現在舞鋼市尹集鎮就職。個人愛好新聞和文學寫作,攝影、民俗和歷史典故研究。近30年來,先後獲國家、省、市好新聞獎50多次,獲河南省優秀文物保護員,舞鋼市優秀新聞工作者,舞鋼市優秀黨務、政務信息員、舞鋼市優秀革命老區工作者,舞鋼市全國冶鐵、水燈文化之都城,舞鋼市全國書法文化之鄉等項目創建突出貢獻個人等獎勵80多次 。
本文略有刪節修改。
本文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轉發請註明出處,或者聯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