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們村裡的山間溪流,不僅水質清澈可見底,且水源充足,當時的溪流裡面常常會看到一種小魚,它的體型就是長不大的類型,與小馬口魚、麥穗魚差不多大小。
雖然這種小魚長不大,但是魚肉卻特別鮮美,且營養豐富,尤其是孕婦吃了後,下奶比鯽魚強百十倍。在我們當地,這種小魚有2個名字,一種是大家統稱為小雜魚,另一種是叫它赤鱗魚。
當年這種小雜魚,都是拿來餵養鴨嘴和小貓的,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如今這樣魚變得稀少後,其身價也是逐年升高,人工養殖的都要300元一斤,並且還非常搶手。那麼,赤鱗魚是什麼魚呢?
一、赤鱗魚的基本信息。
赤鱗魚,原名螭霖魚,又名石鱗魚、時鱗魚、斑文魚又叫赤鱗魚,是多鱗白甲魚的一個俗稱,還叫多磷鏟頜魚、錢魚梢白甲,在古代的時候稱為汶魚。野生的赤鱗魚,現已被《水生野生保護動物名錄》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赤鱗魚,因為它對環境和水質要求高的原因,所以在在我國的分布不廣泛,通常生活在海拔300-1500米之間清澈的溪水裡。赤鱗魚的生長速度非常慢,雄性的赤鱗魚通常要3~4年,才能達到性成熟,雌性為4~5齡時間。赤鱗魚的體格通常都在8-15釐米之間,很少能見到3兩以上的大體型赤鱗魚。
主要分布於嘉陵江水系和漢水水系的中上遊,淮河上遊,渭河水系,伊河,洛河,海河上遊的滹沱河和山東泰山,以及浙江龍泉等地。溪石斑是屬於中下層魚類,喜歡棲息在水質清澈,且溫度較低的流水環境中,尤其是流速較大的區域,以及河流礫石較多的環境下,通常都是有成群的赤鱗魚,秋後入泉越冬。
二、赤鱗魚對棲息環境的需求和目前狀況。
赤鱗魚,不像傳統的「四大家魚」容易養,這種魚不耐低氧,且離開水後就容易死去。別看它是小型魚,卻對水質要求非常嚴格,可以用「苛刻」來形容。小時候的河邊是沒有草的,兩邊都種植了植物,所以需要打藥鋤草、驅蟲,只要有丁點的藥味進入了河裡,一片區域內的赤鱗魚,都會漂浮水面,甚至死去。
因環境受到汙染嚴重和資源遭到破壞,曾經清澈的溪水已經乾枯,由於赤鱗魚對水質的要求過於苛刻,所以小溪裡面已經很少能見到了,除非在一些深山的溪流當中,還有少部分的赤鱗魚。如今,溪石斑魚已經非常稀少,一年也釣不到幾條了。由於溪石斑魚的肉質鮮美,且營養含量豐富,所以有人在深山泉水裡開始養殖赤鱗魚。
三、赤鱗魚的食用價值非常高,所以價格居高不下。
赤鱗魚是小型魚,它的肉質非常細嫩,香而不膩、鮮而不腥,營養豐富。其中,泰山赤鱗魚,更是馳名中外。據對赤鱗魚檢測,魚肉含脂量比鯽魚高一倍以上,蛋白質含量也高出2~3%。據傳,夏日置魚於石上曝曬,魚肉可化油而流,只剩鱗片和骨架。
根據民國《泰山藥物志》記載,赤鱗魚有補腦益智、生清降濁、養顏補氣、延年益壽、明目聰耳、堅齒健身,並且可以暖婦女子宮、利男子小便等功能。最新研究證明:赤鱗魚肉質含有鉀、鋅、鎂、鈣、銅、等12種以上礦物質,並且含有18種以上人體所需的胺基酸,以及抗衰老和預防心臟病的脂肪酸。
赤鱗魚之所以能買到300元一斤,不僅是依靠稀缺性,還有它食用的價值。另外,赤鱗魚它與富春江的鰣魚、青海湖的湟魚、洱海的弓魚和油魚並列為我國五大名魚。
釣友們,野生的石鱗魚已經被列入保護魚類,所以釣到後建議放生。對於價格高昂的石鱗魚,你們那裡還有嗎?在你們當地它叫什麼又叫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