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快慢能預測壽命長短?
有可能。
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研究者綜合9項研究做出總結:走路速度的快慢可以很好地預測壽命長短,在75歲以上人群中相對更準確。普通人的走路速度是每秒鐘0.9米,那些走路速度低於每秒鐘0.6米的人死亡的可能性會增加,而那些走路速度超過每秒鐘1米的人壽命較長。
為什麼步行速度能預測壽命呢?
需要明確的是步速不會反映所有問題,依然要結合其他的檢查來全面評估健康狀況。它只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身體狀況。
走路需要骨骼肌肉系統、心肺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在內的各個器官的支持和配合。步行速度慢的老年人,可能是身體系統出現了受損現象,這就需要耗費他們比較多的能量,影響身體健康。
老年人為什麼越走越慢了?
身邊總有老人嘮叨「走路越來越不利索了「上樓梯越來越費勁了」......這些症狀的背後,除了骨質疏鬆、關節炎、心腦血管疾病等常見問題外,還有一個很重要卻總被忽視的原因:肌少症。
肌少症或稱「肌肉減少症」,35歲開始,肌肉存儲量就快速走下坡路,以每年0.3~0.8%的速度流失,力量逐漸減弱。到60歲,肌肉含量僅相當於年輕時的75%。若不及時儲存肌肉,會帶來諸多健康隱患。
日常久坐、缺乏運動、蛋白質攝入少、消化功能不好、不科學減肥等都會對肌肉流失造成極大的影響。
肌少症最大的危害就是跌倒。跌倒是老年人的「頭號殺手」。肌肉的減少和肌力的下降會使老年人下肢力量減弱,平衡感降低,導致老年人站立困難,使跌倒的風險增加3倍,老年男性致殘率增加4.6倍、女性增加3.5倍,並影響抗病能力和疾病的恢復。
如何自測老人是否存在肌少症危險?
亞洲肌少症工作組關於《肌少症的診斷及治療共識2019》中提到一種自測方法:讓老人連續從椅子上起立坐下 5 次,所需時間如果超過 12 秒,肌肉狀況可能不太好。
如何預防治療肌少症?
01
營養補充
肌肉的生長離不開蛋白質,健康老年人每天每公斤體重建議攝入的蛋白質量為:1.2~1.5克,多吃富含優質的蛋白的牛奶,蛋類,肉類。除了蛋白質以外,充足的維生素D以及抗氧化物都可以有效增強肌肉力量。
02
抗阻訓練
運動聯合營養可以提高肌肉的力量和功能,抗阻訓練可增加老年人股四頭肌肌力及爆發力,有效預防老年人跌倒及發生骨折。高強度抗阻鍛鍊較低中強度抗阻鍛鍊更能顯著提高肌量和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