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的時節,選擇戶外運動的人越來越多。與夏天相比,秋天進行戶外運動對體力造成的負擔更小。走路作為一項運動,不僅不受場所和時間的限制,還對腰部和關節的健康有幫助。
走路不僅能夠增加脊椎的骨密度,還能強化腰部、膝蓋和大腿部分的肌肉。但是,正確的走路姿勢是起到效果的關鍵。不正確的走路姿勢,或者過量的運動都會給腰部帶來負擔,誘發腰部和關節疼痛,甚至使疼痛加劇。
走路前
在運動之前,應該進行10到20分鐘的伸展運動,以提高全身柔軟度,防止運動過程中受傷。
走路時
走路時,用肚子發力,腰部處於一個相對放鬆的狀態,微微抬起下巴,視線看向前方15-20米處。雙手微微握拳並前後擺動,雙腳保持平衡。
為了保持正確的姿勢,腰部和腿部的肌肉會保持一種緊張的狀態,這樣可以減少椎間盤的壓力,強化脊椎周邊的肌肉群。
平地時,腳後跟先落地。相反,在上臺階時,應該腳尖先落地。上坡路時,應該保持上身直立,後腿彎曲保持身體的平衡。
不同年齡段,走路方法不同
隨著年齡和個人運動能力的不同,走路的方法和強度也應該有差別。
二三十歲的人群:過分相信自己的體力進行過量的運動,從而導致膝蓋軟骨破裂,肩膀脫臼等運動損傷的情況時有發生,所以應該格外注意。
四五十歲的情況:為了保持並提高心臟和心肺機能,以及骨頭和肌肉的機能,快步走或是騎自行車等運動效果更好。進行登山等戶外運動時,尤其需要注意不給脊椎和關節帶來傷害。
對於老年人來說:與進行高強度的運動相比,每天1小時左右的低強度運動更好,因此最好選擇散步。
Tips:平時運動量不足或者是腰部有微弱痛症的話,不應該長時間的進行走路運動。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逐漸增加運動強度更加有利於防止運動過程中受傷情況的發生。
走路速度影響健康
英國科學家研究表明, 人走得越慢,其因心臟病死亡的風險就越高。
此項研究對42萬年齡在39歲至74歲的英國人進行了持續6年的觀察,參與者需要事先將自己平時走路速度的快慢告知研究人員。
在研究開始階段,沒有任何人患心臟病,而在研究期間,共有8598位參與者去世,其中1654人死於心臟病。
在參與研究的人中,步行速度慢者的死亡風險比速度快者高 80% 到 140% 。且體重輕,飲食量少或者肌肉組織嚴重受損的老年人在慢走時所面臨的死亡風險最高。
研究人員同時還對他們還進行了一系列確定體能水平的測試。結果顯示, 人的體能也與步行速度緊密相關,步行速度慢的人的體能指標比速度快的人要低。
來源:環球網
想了解更多健康知識,請關注我們的微信號「環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