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記者 蘇丹
日前,中新社記者跟隨「同飲一江水、共話瀾湄情」2020瀾湄萬裡行中外媒體採訪團隊來到青海三江源地區。在雜多縣,青海三江源國家公園森林公安局昂賽保護分區派出所所長冶生華向記者講述了三江源地區「人獸衝突」的現狀。
據介紹,牧民在冬季會居住在固定居所(俗稱「冬窩子」),到夏季則會離開居所,到牧場上扎帳篷「逐草而居」。如果離開時將房門鎖閉,則一定會招致棕熊的破壞。
「它們把老百姓家裡的酥油、炒麵吃得一乾二淨。」冶生華說,棕熊不但吃光牧民家裡的食物,有時還會賴在房子裡不走。在其他季節,野生動物到牧民家「串門」的情況也不罕見,狼、雪豹也是「常客」。
昂賽鄉年都村的次丁一家今年8月份就被棕熊「光顧」過。棕熊夜裡吃了他們的一頭小牛,第二天早晨發現時已經只剩下骨頭了。
次丁說小時候壓根沒聽說過棕熊會跑到家裡來,最近幾年這種事情越來越多了。儘管每年家裡也都有狼和雪豹咬死咬傷牲畜的情況,但只有棕熊會進到人住的房間裡。
有人把家裡的音箱連上太陽能電池板,播放音樂嚇唬棕熊,但收效甚微,棕熊會根據嗅覺來辨別家裡有沒有人。冶生華說,以前人們用敲鑼打鼓放鞭炮的方式驅趕棕熊尚能起作用,但現在即便是警察鳴槍,棕熊也不樂意跑了,「一步一回頭」,還有些戀戀不捨。
由於政府環保力度的提升和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野生動物的數量逐漸增多,它們的活動範圍與人類的棲息地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交叉。
近年來牧民有了固定的居所,也就有了儲備食物的空間。對棕熊來說,破拆房屋尋找食物相比野外覓食要簡單得多。
對於「人獸衝突」,冶生華坦言,沒有所謂的「根本」解決辦法。除了做好宣傳教育,讓人們在遭到棕熊騷擾時做好自我保護、儘量後退之外,離開「冬窩子」時將房門打開、把食物運走也是有效的應對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政府的補償機制會大幅減少牧民的損失。2016年,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式啟動,開展野生動物傷害補償是該試點的重要內容。
據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管委會規劃財務部部長牟永紅介紹,2019年,雜多縣引入牲畜保險機制,由中央、省、縣財政共補貼85%,牧民支付15%。牧民每年為每頭牛投保18元(人民幣,下同),牛遭受狼、熊害或雪災致死可得1600元賠償,病死可得2000元賠償。
中國人保財險雜多支公司經理張磊介紹,2019年,雜多縣該項「藏系羊犛牛」保險已理賠2400萬元。三江源區其他各縣也已陸續引入此類保險。
張磊還透露,他們已經與政府對接「人獸衝突」保險計劃,將野生動物肇事至人員傷亡和家具、財產損失也列入保險補償機制。
多年前,「人進熊退」。現如今,「熊進人退」成了新現象。這折射出當地生態環境的變化和牧民對野生動物態度的轉變。
責任編輯:朱佳琪(EN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