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數學暑假預習,老師分享:關於數軸上的動點問題的知識點解析...

2021-01-10 陳老師初中數理化

點擊右上角關注「良師益友談育兒」分享學習經驗,一起暢遊快樂的學習生活。

數軸和代數式是七年級數學的重要知識點,數軸上兩點間距離跟兩點所表示數的關係是解決數軸問題的關鍵,代數式中變量的取值範圍是解決代數式問題的關鍵。當數軸中出現動點問題時,就需要運用代數式的方法進行求解。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如何運用數軸與代數式的知識點解決動點問題,希望能給新初一學生的暑假預習帶來幫助。

例題

如圖,已知數軸上點A表示的數為8,B是數軸上的一點,且AB=14,動點P從點A出發,以每秒5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數軸向左勻速運動,設運動時間為t(t>0)秒,

(1)寫出數軸上點B表示的數,點P表示的數(用含t的代數式表示);

(2)動點Q從點B出發,以每秒3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數軸向左勻速運動,若點P、Q同時出發,為點P運動多少秒時追上點Q?

(3)若M為AP的中點,N為PB的中點,點P在運動的過程中,線段MN的長度是否發生變化?若變化,請說明理由,若不變,求出線段MN的長。

1、點B表示的數,點P表示的數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點A表示的數為8,AB=14,則點B表示的數為8-14=-6,點P表示的數為8-5t。

2、求點P運動多少秒時追上點Q

根據題目中條件:點P從點A出發,以每秒5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數軸向左勻速運動,則運動t秒後點P運動的距離PA=5t;

根據題目中條件:點Q從點B出發,以每秒3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數軸向左勻速運動,則運動t秒後點Q運動的距離QB=3t;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結論:AB=14,點P運動的距離為5t,點Q運動的距離為3t,則點P追上點Q時,PA=QB+AB,即5t=3t+14,可解得t=7秒。

3、求線段MN的長度

(1)當P在線段AB上時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結論:M為AP的中點,運動t秒後點P運動的距離PA=5t,則MP=PA/2=5t/2;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結論:AB=14,運動t秒後點P運動的距離PA=5t,則點P到點B的距離PB=14-5t;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結論:N為PB的中點,運動t秒後點P到點B的距離PB=14-5t,則NP=PB/2=(14-5t)/2;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結論:MP=5t/2,NP=(14-5t)/2,MN=MP+NP,則MN=7。

(2)當P在線段AB的延長線上時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結論:AB=14,運動t秒後點P運動的距離PA=5t,則點P到點B的距離PB=5t-14;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結論:N為PB的中點,運動t秒後點P到點B的距離PB=5t-14,則NP=PB/2=(5t-14)/2;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結論:MP=5t/2,NP=(5t-14)/2,MN=MP-NP,則MN=7。

所以,點P在運動的過程中,線段MN的長度不變,值為7。

結語

解決數軸上的動點問題的幾個重要知識點:

數軸上兩點A、B所表示的數為a、b,則兩點間的距離AB=|a-b|;

當動點在數軸上運動時,利用速度、路程、時間的計算公式進行求解;

當動點所處的位置不同,計算方式不同,根據題意分多種情況進行討論。

相關焦點

  • 初一數學培優,老師解析:絕對值性質在數軸上動點問題中運用方法
    點擊右上角關注「良師益友談育兒」分享學習經驗,一起暢遊快樂的學習生活。絕對值是初一數學的重要知識點,也是數學中考的重點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絕對值性質在數軸上動點問題中的運用方法,希望能給初一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幫助。
  • 初一數學月考複習,數軸上的動點問題有點難?用絕對值求解很簡單
    數軸上的動點問題是七年級數學的常考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希望能給初一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幫助。例題如圖,在數軸上,點A表示數-36,點B表示數44,動點P、Q分別從A、B兩點同時出發,相向而行,動點P、Q的運動速度之比是3:2(速度單位:1個單位長度/秒),12s後,動點P到達原點O,動點Q到達點C,設運動時間為t(t>0)s。
  • 初一數學熱點壓軸題:數軸中的動點問題
    例題1、閱讀下面材料並回答問題.Ⅰ 閱讀:數軸上表示-2和-5的兩點之間的距離等於(-2)-(-5)=3數軸上表示1和-3的兩點之間的距離等於1-(-3)=4一般地,數軸上兩點之間的距離等於右邊點對應的數減去左邊點對應的數.
  • 七年級數學:數軸上的動點問題
    七年級數學:數軸上的動點問題  ,只有經歷幾次這種磨練,平移要先確定方向,解動點問題的目的才算達到。  題目  如圖1,長方形OABC的邊OA的數軸上,O為原點,長方形OABC的面積為12,邊OC的長為3,長方形的邊長單位與數軸的單位長度相同.
  • 初一數學:打開初中數學思維大門的鑰匙——數學中的動點問題
    初一數學上冊有難題嗎?  不少家長和孩子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  平時課堂上只要稍微認真一點就能聽懂老師講的,就算是課堂上犯困開小差,課後自學一遍也能將當天所學掌握。更不用說那些課後作業了,跟小學階段沒什麼差別!
  • 初一數學:動點問題只是行程問題的變形?還有這些你錯過的知識點
    剛上初一的時候,聽學長學姐們說,初一的動點問題有點難,有時候想到腦袋爆炸也不知道個所以然!也聽一些學霸師兄師姐說,動點問題不過就是小學階段行程問題的變形,沒有什麼可怕的,根據行程問題的基本知識輕輕鬆鬆就能寫出完美答案!然而,事實真的如這些師兄師姐們所說的嗎?直到學了有理數、數軸、絕對值、方程之後,才發現,原來除了行程問題,還有一些其他的必須掌握的知識點。
  • 初一數學期中考試壓軸題:數軸上的動點問題
    期中考試就要來了,初一的學生怕了嗎?這裡精選幾道壓軸題:數軸上的動點問題。供需要的同學參考例題1、如圖:在數軸上A點表示數a,B點示數b,C點表示數c,b是最小的正整數,且a、b滿足|a+2|+(c﹣7)^2=0.
  • 七年級數學難點|破解數軸上的動點問題的絕招
    數軸上的動點問題,是七年級非常重要的問題,也是困難題,學生遇上了它就一個字——「暈」.但這個知識點又不得不學,因為這個知識比較綜合,也比較抽象,是一類極為常見且重要的綜合題,對學生的綜合運用知識能力要求較高,涉及到「絕對值的幾何意義、數在數軸上的表示、行程問題」等,更是學習「數形結合」思想的第一步.動點問題必備知識:1.數軸上兩點之間的距離如何表示
  • 迎戰七年級數學期中考試:數軸上的動點問題選講
    時間倉促,語言潦草,直接上個題:1. 如圖,已知數軸上有A、B、C三個點,它們表示的數分別是﹣24,﹣10,10.(3) 現有動點P、Q都從A點出發,點P以每秒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向終點C移動;當點P移動到B點時,點Q才從A點出發,並以每秒3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向右移動,且當點P到達C點時,點Q就停止移動.設點P移動的時間為t秒,問:當t為多少時P、Q兩點相距6個單位長度。
  • 期末考試複習之數軸動點問題,詳解常見題型,掌握解題方法
    在有理數章節中,數軸的知識點雖然比較的簡單,但是數軸卻是數形結合思想重要的工具,很多的題型都可以結合數軸來進行求解,這部分內容中,數軸上的動點問題是比較綜合的題型,對於同學們來說也是難點。關於數軸上動點問題,其實實質上主要考察的是數軸上兩點間的距離和運動問題的綜合運用。
  • 初一數學上冊壓軸題:有理數中的動點問題有多難?竟無從下筆
    孩子上了初一之後,許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小學階段學得那麼好,幾乎次次接近滿分或者滿分。怎麼一到了初中,成績就不穩定了呢?尤其是數學這門學科,感覺上課都聽懂了,作業也完成得很好。一考試,問題就出現了,錯漏百出。特別是最後一道大題,真的有那麼難嗎?
  • 迎戰七年級數學期中考試:數軸上的「中點」引發的動點問題
    數軸上的「中點」問題,堪稱「退化版」的「一維」中點坐標公式,在七年級數學學習中,常常會以「數軸摺疊」或數軸上的動點行程問題等形式呈現,具有一定的綜合性。而掌握數軸上的「中點」「模型」,對於快速解題至關重要,本文簡要闡釋一下:如圖,數軸上,M是AB的中點,A對應a,B對應數b,M對應m,請探究a,b,m三者關係。根據「數軸上兩點間的距離等於右數-左數」由方程思想立證:中點m等於"兩頭"a+b和的平均數,將這個結論作簡單的「公式變形」,還可以得到另外幾個形式,並且這些基本結論在考試中都可以直接使用,特別方便。
  • 初一數學壓軸題:變速動點問題與定義新運算,你敢挑戰嗎?
    有的同學說,初一數學最怕的就是動點問題了!因為現階段的靜態問題都有些搞不清楚,更何況是動態的問題。但是有些同學又覺得,動點問題不過是行程問題的一個變形,不過是加了個分類討論的思想!分析時做到「不重不漏」,輕易就可以解決!那變速的動點問題呢?還有定義新運算的動點問題呢?你敢來挑戰嗎?
  • 初一上學期,數軸上的動點問題,提優題難度大
    數軸上的動點問題離不開數軸上兩點之間的距離。1、數軸上兩點間的距離:即為這兩點所對應的坐標差的絕對值,也即用右邊的數減去左邊的數的差。即數軸上兩點間的距離=右邊點表示的數—左邊點表示的數。2、數軸上動點坐標(點表示的數):點在數軸上運動時,由於數軸向右的方向為正方向,因此向右運動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左作運動的速度看作負速度。這樣在起點的基礎上加上點的運動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運動後點的坐標。即一個起點表示的數為a,向左運動b個單位後表示的數為a—b;向右運動b個單位後所表示的數為a+b。
  • 初中數學丨二次函數的動點問題總結+例題解析,兩個問題一次解決
    動點問題一直是初中熱點,近幾年往往考查探究運動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數、線段或面積的最值。今天老師針對初中數學的二次函數及動點問題整理了這篇文章,並通過中考真題的詳細講解讓同學們掌握所有知識點。
  • 初一數學上冊壓軸題:動點問題還有定義新運算?這題太難了
    許多剛升入初一的新生都有這樣的困惑:初一的基礎學習感覺挺簡單的。但是對學生的要求相比小學階段高了許多,比如自主學習能力、類比、拓展、遷移能力等。如果繼續沿用小學的學習方法,估計很難勝任這種新的學習。而初一數學的定義新運算就是這麼一種題型。所考知識源於初中數學內容,但又是學生沒有遇到的新信息,做起題來,不禁感嘆,好難啊!
  • 七年級數學,動點問題的確是難點,這樣做是否幫到你,動點專題①
    ——《誡子書》諸葛亮昨天網友們給我發來的消息中,我好好地看了一下之前整理的內容中已經講到過怎麼才能把動點問題進行點位置確認法表示出來。首先,數軸上的點如何表示這是前提。數軸上的點一般有四種表示情況:已知點、任意點、動點和中點,其中我們重點要明確兩個內容一個是動點的位置,需要知道起點,方向,距離,這是解決這一類問題的關鍵點。
  • 中考壓軸題:初中動點問題專題複習,經典例題詳解,掌握考滿分!
    眾所周知,在初中數學數軸上的動點問題是我們學習的一個非常重要知識點,無論是平時考試還是中考試題,都是必不可少的知識點,更是許多同學頻頻出錯的地方。其實,所謂的動點問題,指的是在幾何題型中,存在一個或多個動態點,存在這運動性的開放題型,能否正確解答出這類題型,其關鍵就在於動中取靜,靈活運用有先關的知識。這類題型考察的是大家對題設內容的空間觀念、應用意識、推理等分析能開,這類題型歷年來都是數學卷面上的壓軸性試題,我們一定要重點對待,掌握清楚。
  • 初中數學一次函數,圖像動點問題,從不缺席考試的貴客
    一次函數的動點類型題是一個難點問題,各類考試在壓軸題部分非常常見。解決動點問題要有「動中有靜、動靜結合」的解題思路,把握動點的運動軌跡,在動點的「運動」過程中分析圖形的變化情況;需要搞明白動點的運動階段,對應的取值範圍,各階段動點圖形的特點;從而求出函數表達式的變化。
  • 初一數學滿分120,才考90分左右,如何突破
    滿分120分的試卷,考到90分左右,對於初一學生來說,這個成績談不上好,但也談不上差,整體評價起來就是基礎勉強過關,細節把握不到位,做題欠拓展和細心。在平時比較喜歡搜集學生的試卷,希望能從學生的試卷中能發現一些什麼,比如學生比較容易出錯的地方,考試的重難點在哪?高頻考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