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依據下面幾個原則。
1.首先,要根據兒童發育的規律來進行。
一般1歲以前,每個月孩子的動作發育都會有變化的,咱們會看到很明顯,1歲以前的孩子是一個月一個變化,訓練孩子的內容要隨著孩子的發育特點來改變,不能老叫孩子練爬,或者練抬頭,應該每個月訓練的重點不同。1歲以後,孩子生長發育的速度慢慢就開始不那麼快了,他的變化也不會像前面一樣的一個月一個月的,有的時候十幾天一看就變化了,可能就是兩三個月就有一些變化,我們就說訓練也應該是重點要轉移,這是我們說的發育的規律,按照發育的規律來進行。
2.考慮孩子之間個體差異。
不是說所有的孩子,咱們經常碰到一些家長會問,那個孩子怎麼會,我們家孩子怎麼不會,孩子間一定有個體差異的,家長不要與人家攀比,要跟自己的孩子比,一定是要有個體差異的。
3.要根據孩子的情緒來。
一定要照顧孩子的心情,有的時候如果孩子心情不好,不願意接受,家長非得強迫反而會適得其反。現在好多家長就是,給孩子上好多好多興趣班,叫孩子鋼琴也得會、提琴也得會、遊泳也得會、畫畫也得會,事實99%的孩子都不願意,一個是不感興趣,一個是家長不正確的逼著他學的方法,導致孩子不願意學。孩子的興趣是需要咱們大人來培養的,怎麼培養?一定是在孩子心情好的情況下,他樂意接受的情況下。
4.訓練要靈活。
我們出了一本早教學校的書,上面說的比較細,這個很細一定寫的是大多數孩子的情況,不一定所有的情況都適合你的孩子,也不一定孩子每一項都得達到標準,這裡面我們要根據孩子自身條件,根據家長的理解,還有孩子接受的能力去對孩子進行訓練,這樣還可以在不停的訓練中發揮家長的想像力,給孩子創造遊戲。
主持人:因材施教。
崔紹珍:對,千萬不要死記硬背,不要教條,書是根據經驗總結出來的,而孩子不是根據書去長的,大家一定要明白,書是總結。這個關係一定要弄順了,你就知道了,看到哪本書知道這個書怎麼看,那裡面的哪些東西可以參照,哪些東西對我的孩子不適合,我可以不參照它。這樣你在養育孩子的過程當中你會很好的總結自己的經驗。
主持人:要相信自己的判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