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一生辦錯三件事,第二逼著諸葛亮拍馬屁,第三能把孫權嘴氣歪

2020-12-04 華雪歷史說集

關羽一生辦錯三件事,第二逼著諸葛亮拍馬屁,第三能把孫權嘴氣歪

四大名著是每個人的童年都會出現的內容,有些人四本都讀了個遍,有的人可能只看過其中的一兩本,我雖然這四本書都看過,但最認真的就是這本三國了。三國,一個戰火紛飛、英雄輩出的時代就在大作家羅貫中的筆下慢慢拉開了帷幕。《三國》這本書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戰亂的時代,刻畫了一群各具特色的英雄人物。從文學的角度看,這無疑是一部偉大的文學巨著。

而我最喜歡的人物確是我們常說的關公關二爺。《三國演義》這本書雖然沒有正面描述過關二爺,但是卻從側面多個角度進行了刻畫,為我們描繪出一個武藝高強,有勇有謀,智勇雙全的將領,一個威武英俊的豪傑。在赴會中充分體現出了關二爺的英勇無畏。在樊城之戰,充分體現出了關二爺的大智大勇,使得關二爺威名遠揚。關羽還是一個忠義之人。劉關張三兄弟情同手足,關羽誓死追隨著劉備,忠心於蜀國。即使兵敗後被曹操俘虜,曹操以禮相待,關二爺卻不為所動,仍然一心忠於大哥劉備,忠於蜀國。不僅如此關二爺還豪氣沖天、一身正氣。關二爺一出場便是氣勢磅礴。他的一出場就是在為民除害。

然而,人無完人,關二爺雖然驍勇善戰,有勇有謀,義薄雲天,但也跟我們平常人一樣也有犯錯的時候。他一生中也犯過很多錯事,有一些小的錯事比起他的忠義英勇根本不值一提,但有些錯事卻影響深重,甚至有的還導致了他的死亡。第一件事,事情都是相對的,你對別人怎麼樣,別人對你也怎麼樣。樊城之戰,天助關二爺,當時漢水高漲水淹了于禁的七軍。關二爺因此大獲全勝,生擒了于禁和龐德二人,在勸降的過程中由於龐德誓死不從,關二爺二話不說直接將人砍了。本來砍了一個人也沒什麼大問題,但就是因此結了仇,後來龐德的兒子為父報仇屠了關羽的全族。

第二件事,諸葛亮被逼拍了他的馬屁。這件事發生在劉備收復馬超之後,當時劉備急需人才,正好此時馬超來降,劉備為了留住此人因此對馬超大肆讚揚,格外器重。這件事被當時鎮守荊州的關二爺所知,關二爺十分不滿想要回來與馬超比試比試,但當時荊州這個地方十分重要不能無人看守,於是劉備求諸葛亮想辦法,諸葛亮被逼無奈只能拍了關公的馬屁。

第三件事,罵了孫權。赤壁之戰後,劉備為了擴展自己的勢力帶兵殺入西川,留關羽鎮守荊州。荊州乃是三國鼎立的地方,孫權為了得到荊州開始想辦法拉攏關羽。於是就想到了和親,但結果卻不盡人意,關羽非但直接拒絕了此事,還直接罵孫權是狗,一點委婉都沒有。這樣以來不僅氣壞了孫權,從側面還體現出來關二爺不懂規矩,不懂人情世故。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當然他也得到了懲罰。他罵了孫權,最後死在了孫權手上。他殺了龐德,後來全族被龐德之子所滅。

相關焦點

  • 諸葛亮北伐時,孫權為何不偷襲西川?
    當年關羽北伐曹魏時,孫權在背後捅了刀子,一下子就滅掉關羽並將荊州收入囊中。而諸葛亮北伐時,為何孫權陸遜不趁機也偷襲西川呢?其實,孫權當時並沒有機會去偷襲西川,因為當時的東吳陸遜疲於防守曹魏,而蜀國已派人嚴防東吳,加上孫權又忙於其它事,所以孫權無瑕西顧蜀漢之地,去偷襲西川。
  • 孫權為何非要殺死關羽,他的真正目的是什麼?絕非攻佔荊州
    能看出什麼問題?很簡單,《隆中對》戰略只適合於公元215年之前的發展實施戰略,而佔據成都之後,就必須要改變戰略,以求利益最大化。 然而,對於劉備來說,在他佔據益州之後,他並沒有採取較大的戰略改動。在大體上,劉備依然採取之前諸葛亮所定下的《隆中對》戰略。但一直堅持諸葛亮在6年之前所提出的戰略,一定會是正確的嗎?
  • 東漢末年領軍能力排行,劉備、孫權、諸葛亮落榜,第一實至名歸
    俗話說得好,亂世出英雄,東漢末年的亂世,造就數之不盡的英雄,家喻戶曉的就有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周瑜、孫權等等。雖說,能力上英雄都有自己的精彩事跡,但是,如果從另一方面論述,還是有不少「缺點」,比如領軍能力。
  • 張飛的死,應該歸咎於諸葛亮和孫權嗎?諸葛亮一句話點明真相
    導語:三國時期有很多悲情英雄,比如關羽,他武藝高強而且能力出眾,帶著荊州兒郎硬剛整個曹魏集團還佔據上風,最後卻被小人出賣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還有他的義弟張飛,人稱萬人敵的他跟隨兩位兄長南徵北戰建立不世功勳,但卻在行軍路上被小人暗算而死,下場十分悽涼。
  • 關羽為何敗亡?主席一句話直指要害,竟全是諸葛亮的過錯
    諸葛孔明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約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而已。——乾隆 常言道「能掐會算諸葛亮」,在民間,諸葛亮一直都是智慧的化身,與此同時,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也被樹立為千古以來的忠臣典範。直至今日,諸葛亮也被人們所懷念,成都還專門有一個叫做「武侯區」的地方,這個名稱就是用來紀念諸葛亮的。
  • 諸葛亮北伐的時候,蜀漢明顯弱小,為何孫權還不出手相助保持平衡
    諸葛亮六出祁山,孫十萬穩坐江東。這就是三國中期最典型的狀態,蜀漢和東吳雖然已經握手言和,表示大家都是兄弟,過去小打小鬧,現在依舊可以擁抱歡笑。諸葛亮表示:當初你偷襲我荊州,斬殺我大將關羽,又擊敗了我主劉備,害得他病死於白帝城,這我都可以不跟你計較了,畢竟我們實力弱。
  • 三國中最忠誠的八大名將,關羽排第二,第一是誰?
    這些將領中,關羽的忠誠排位只能在第二,那麼第一又是誰呢?因自己能力出眾,也一直被孫權重用。直到濡須塢戰役的時候,孫權陷於危難之間。周泰當時不懼危險,只想忠心護主,殺進了敵軍救出孫權,這一行為令孫權很是感激。
  • 關羽說虎女安能配犬子,他的女兒是誰,是關羽口中所說的虎女嗎?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是既有能力又高傲的人,除了對劉備張飛等人尊敬之外,對其餘人的眼光就顯得有點那麼高傲了,說白了就是看不起別人。在小說中關羽因為一句話把孫權得罪了,這句話就是「虎女安能配犬子。」關羽為什麼說這句話呢?起因還得從荊州說起。
  • 吳下呂蒙變身成機智謀士,屢出奇計打敗關羽,深得孫權信任
    雖然呂蒙很優秀但他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不愛讀書沒有文化,對於這件事孫權也很頭疼。孫權經常勸他要抽出時間多讀一點書,可呂蒙卻總是把軍營裡事情太多沒有時間當作藉口來推脫。孫權見他推脫也不生氣就拿自己做例子問他哪有自己忙,自己即使再忙也會抽出時間來。更何況自己又不是讓他做一個名流大家,只是希望他能拿出時間看看兵法看看歷史罷了。
  • "虎踞龍盤"這個成語,隱藏著諸葛亮一個什麼秘密事件?
    但也有個問題:在諸葛亮的一生中曾到過南京嗎?查《三國志》、《華陽國志》、《江表傳》等幾部主要史書,是沒有的。有人說不對,諸葛亮去過江東,江東那邊還勸諸葛亮跳槽,諸葛亮不幹。這件事確實有,記載在《袁子》裡,說張昭把諸葛亮推薦給了孫權,但諸葛亮不肯留在江東,「人問其故」,諸葛亮說:孫將軍算得上是人主,但據我觀察他能「賢亮而不能盡亮」,所以不留。
  • 危樓易傾:論「關羽之死」
    典型者如章太炎,斷言:關羽有「不賞之功」,故劉備不惜棄荊州之土,假孫權之手而殺之。如羽,世之虎臣,又非(劉)封等倫也。功多而無罪狀,除之則不足以壓人心,不除則易世所不能御。故不惜以荊州之全土假手於吳人,以隕關羽之命。--章太炎《正葛》註:章氏認為關羽之死,諸葛亮是幕後主使。近代文學影視作品對此觀點亦多有影射附和。
  • 《三國演義》十副對聯:關羽義絕,諸葛亮智絕,曹操奸絕
    《三國演義》塑造了三個大的典型,正面人物關羽和諸葛亮,反面人物曹操其中關羽義絕,諸葛亮智絕,曹操奸絕,合稱為「三絕」。下面所述的10副對聯,正是為塑造這三個典型人物服務的。 1、劉關張勵志聯:同心協力,救國扶危  上報國家,下安黎庶 此聯出自第1回桃園結義中。
  • 學者另類解諸葛亮與劉關張恩怨 馬謖是定時炸彈?
    三、諸葛亮原意是想和諸葛瑾完成第二步戰略  出乎諸葛瑾意料的是他能操縱魯肅,卻操縱不了孫權,魯肅死後就沒有人能夠幫助自己左右孫權的意志了。當然也因為孫權本來也不是劉備式的言聽計從的主,他是個半信半疑的人,民主中滲透著權謀,對所有的都督、謀臣都是根據形勢需要而委任,稍不合時宜就擱置,決不論功賞官。
  • 張飛的武功比關羽厲害,關羽親口承認,諸葛亮卻不這樣認為!
    在《三國演義》裡,關羽張飛都是蜀漢五虎大將,武功高強,他們二人的武功誰更勝一籌呢?首先我們先來看看他們的戰績,關羽溫酒斬華雄,白馬坡斬顏良,誅文丑,千裡尋兄,過五關斬六將,放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張飛,虎牢關謙酣戰呂布,長坂坡獨自嚇退曹軍,智擒於嚴顏安蜀境,力敗張頜,平定漢中,挑燈夜戰馬超等。
  • 劉備帳下5虎上將,只有1人能守住荊州,關羽張飛倆人也守不住
    劉備雖是漢室之後,由於家道沒落淪為賣草鞋為生,可是他又是最幸運的人,在他最困難之時卻能得到2個萬人敵的兄弟。並且在他沒有穩定的地盤和實力時,他還能請出諸葛亮這樣高手為他出謀劃策,可算是劉備八輩子修來的福分。諸葛亮能出山輔助劉備,是曹操沒有預料到的事。
  • 關羽一生就對劉備發過一次怒 劉備耐心解釋卻被裴松之說成是撒謊
    劉關張不是兄弟勝似兄弟,據正史記載,劉備關羽張飛三人食則同席寢則同榻,「義雖君臣恩若父子」,關係比親兄弟還好:為了追隨流浪中的劉備,關羽可以放棄名正言順的大漢偏將軍、漢壽亭侯不當,劉備為了關羽也可以傾巢而出去打自己的親大舅哥孫權。
  • 關羽死後,他的青龍偃月刀和赤兔馬都被誰佔有了?
    襄樊戰役是關羽的高光之戰,因為在這一戰中,關羽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威震華夏。同時這一戰又是關羽的落幕之戰,關羽在被東吳以及曹魏兩方夾攻的情況下,最終兵敗麥城,當關羽從麥城突圍的時候,卻不慎被東吳小將馬忠用絆馬索絆倒被俘遭擒,最後被孫權下令斬殺,自此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
  • 關羽帳下不輸魏延的猛將,只是未被重用,否則孫權將永無翻身機會
    若論名氣大小,在三國時期其實能超過魏延的將領確實不多。不過今天要介紹的這位猛將比較特殊,雖然一生從未帶兵打仗,但是他的名氣卻在魏延之上。  此人到底是誰呢?能有如此大的名氣,說到此人不得不說到關公關雲長,當年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千裡走單騎,無不彰顯著男兒本色,只不過世人都知道關羽護送嫂嫂的故事,但是卻忽略了關羽在途中還收留了一位猛將,這位猛將力大無窮,最為關鍵的是他腳心之上有三根毫毛,也正是這三根毛,讓他有了日行千裡,夜行800的神奇功能,這位猛將到底是誰,沒錯兒,他便是周倉。
  • 劉備身邊三位最忠誠的「小人物」、與劉備同甘共苦、地位超過諸葛亮
    其實還有三位謀士,一直跟隨在劉備身邊,雖無大謀,但是對劉備極為忠誠,地位甚至超過了諸葛亮。作為劉備身邊的「小人物」,與劉備同甘共苦,劉備對這三人以上賓禮待,賞賜優厚。這三人分別是、糜竺、孫乾、簡雍。
  • 勇猛無比的關羽是因為誰而敗的?
    是諸葛亮要去西川輔佐劉備,把荊州留給關羽來守。 諸葛亮臨走之前問劉備要是曹操來攻你怎麼辦?關羽說率兵拒之。諸葛亮:那曹操孫權都來攻你呢?關羽:分兵拒之。其實到這裡諸葛亮已經預示到接下來關羽的戰爭會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