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縣道灶村:以產業扶貧帶動整村脫貧摘帽

2021-01-11 央廣網

「馬嫋海鴨」鴨苗

  為進一步完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體系和工作措施,臨高全縣上下都在緊鑼密鼓的開展各項工作,確保在年內順利完成相關脫貧任務。臨高縣博厚鎮的道灶村,也在全面實行精準扶貧攻堅,全力推進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弘揚勤勞致富精神,用心用情幫扶,實施十大扶貧行動,並且重點推動產業扶貧,從而完成整村脫貧摘帽工作。

  道灶村委會位於博厚鎮西北部20公裡處,緊靠西部海岸線,轄區內有敦門、策旺兩個自然村,福東、福西、福中、敦門、頭乾五個村小組。全村面積4760多畝,其中耕地3500多畝,水田800多畝,坡地3500畝,旱田150畝,建設用地200畝,沙灘地110畝。有263戶共1260人,主要經濟來源以種植水稻、甘蔗、近海捕魚、養殖、外出打工為主。

  據道灶村第一書記陳明書介紹,2016年,海南省機關事務管理局先後對該村進行調研14次,並最終和臨高縣機關事務管理局達成對該村的定點幫扶。道灶村作為貧困村和昔日的毒品泛濫村,目前有貧困戶22戶97人,禁毒在冊人員36人。「我們現在是一手抓『扶貧』,一手抓『禁毒』,全面落實中央、省、縣扶貧工作會議精神,按照臨高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深入實施各項扶貧工作工程,同時配合公安部門對吸毒人員進行打擊和收戒,並不定期開展青少年禁毒有獎問答等活動,現在整村都在朝著同一個目標邁進,力爭在年底實現整體脫貧。」陳明書告訴記者。

道灶村產業扶貧項目:花裡花香 花卉種植項目

  目前,道灶村委會的日常工作主要圍繞「產業發展」、「村莊建設」、「基層黨建」以及「社會管理」四個板塊進行。同時,在產業發展方面,全村目前共有「馬嫋海鴨」、「花裡花香」、「能人養豬」、「種桑養蠶」以及「漁家樂」五個產業扶貧項目。其中,「馬嫋海鴨」養殖作為該村的重點產業扶貧項目,在短短的時間內已實現養殖戶收穫分紅,共計1600元。在今年,該項目還得到了相關企業的資金支持,並且正式合作,這也讓養殖戶們看到了希望。

  據了解,「道灶馬嫋海鴨合作社」是由海南省機關事務管理局扶持啟動資金10萬元,項目採取「村委會+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的運作模式,吸收合作社成員22人,其中有貧困戶,也有養鴨能手,每戶以2000元入股,明確產出效益進行分紅,由村委會進行監管,收取產出盈利的3%作為管理費,合作社負責養殖建設、鴨苗採購、飼養、肉鴨銷售等。目前,「馬嫋海鴨」共進6批鴨苗進行養殖,項目也正式和海南盛利實業公司籤訂合同達成合作協議,建立新的以「公司+合作社」的發展模式,保證合作社利益的同時,也保障了養殖戶的經濟收入。

  作為該合作社的理事長,也作為首批加入養鴨隊伍的村民王修錄來說,放棄原有的主要經濟收入項目,從而步入一個新鮮的、陌生的行業風險是挺大的,但是要想擺脫貧困的「帽子」,跟隨政府的腳步勇敢邁出創新的一步也是很有必要的。「對於養鴨,以前也只是懂一點而已,並不專業,原來都是從事水稻、甘蔗等種植,也曾出海捕魚,但是收入都不容樂觀。現在進到養鴨合作社,從先前的不懂到現在的熟練,自己感覺也提高不少。加上政府相關部門的實地指導和企業的支持等,也讓我們看到了『養鴨致富』的希望,只要有銷路,相信收入也會很可觀。」王修錄告訴記者。

  此外,海南省機關事務管理局駐村幫扶組成員還入戶開展認真細緻的調查摸底,確定貧困戶脫貧產業項目,對採購扶貧物資的品種、規格、數量都要明細化、表格化,以村為單位登記造冊。為加強扶貧物資採購工作,還成立採購工作隊,隊長由駐村第一書記擔任,隊員由駐村工作隊、貧困戶代表和定點幫扶幹部組成,負責扶貧物資採購、發放工作。精準幫扶,積極幫扶產業發展致富,按照「一村多業、一戶一策」的原則,科學制訂並實施道灶村發展規劃和貧困戶脫貧計劃,引導廣大群眾大力發展符合自身資源的富民增收產業。同時,還主動協調落實貧困戶貸款、農民小額貸款、婦女小額貸款等小額信用貸款,為貧困群眾發展生產解決融資難題,培育道灶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海南省機關事務管理局調研員陳育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在認真全面調查的基礎上,科學指導道灶村制定完善長遠發展規劃,藉助「十三五」整村推進扶貧開發有力政策,並依託恆大地產的強力優勢等,按照海南省文明生態村建設要求,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標準,以培育扶持特色產業、推行農家樂、改善村容村貌為抓手, 將村中天然池塘規劃建設成融種養殖與觀光為一體的休閒勝地,著力提高貧困群眾的收入,改善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逐步將道灶村打造成魚米花香的美麗小漁村。

相關焦點

  • 7.25萬人脫貧,370個窮村「摘帽」……扶貧,泰州是認真的!
    為暢通貧困戶和經濟薄弱村生產的農產品銷售渠道,泰州市扶貧辦與郵政公司聯合發起了「扶貧富民——助推農產品銷售促增收」項目。吳建忠高興地說:「跑了16家單位個個都表示支持,目前已籤訂了10份合作協議。」  該項目的實施,是泰州市強化激發貧困戶和經濟薄弱村脫貧致富內生動力的一個縮影。   攻堅路上,如何加快促進低收入人口增收?經濟薄弱村能否如期順利摘帽?
  • 臨高美香村發展新品菠蘿蜜產業奏響「致富曲」
    12月23日,海南省臨高縣皇桐鎮美香村脫貧戶林昌鵬指著身後30畝種植基地的700多棵菠蘿蜜苗說。這片基地是臨高縣首個有機菠蘿蜜種植示範基地,是11月份在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海南省分公司(下稱「海南郵政」)幫扶下,由美香村53戶脫貧戶、村兩委幹部及幫扶責任人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種的。創新培育特色熱帶水果,促進產業增效,美香村這個曾經的貧困村在脫貧摘帽後,走了上發展產業的鄉村振興之路。
  • 以產業扶貧帶動脫貧!4年後,大瀝對口幫扶貧困村人均收入過萬元!
    如今,這些地區在產業發展、民生建設等領域都取得了喜人的變化。數年的牽手,變化的是村容村貌,不變的是幫扶初心。為集中展示大瀝對口幫扶成果,探索脫貧攻堅的鎮街經驗,南海大瀝推出「凝心聚『瀝』實現高質量扶貧」系列報導,為您揭開大瀝精準扶貧的背後故事,敬請關注。
  • 白沙:脫貧摘帽不鬆勁 鄉村振興再發力
    尤其是2019年以來,白沙在已派駐脫貧攻堅中隊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組建74個駐村扶貧工作隊以及85個鄉村振興工作隊,所有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兼任駐村第一書記,74名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全部兼任脫貧攻堅中隊副隊長,構建了一支「能打仗、打勝仗」的鄉村振興隊伍。
  • 海南日報數字報-扶貧路上好搭檔,助多賢村變「多錢」
    10月29日上午,作為臨高縣波蓮鎮多賢村產業扶貧項目之一,該村火龍果基地實現首次分紅。當31名村民接過裝有現金的信封時,村支部書記陳亞青特別向兩位駐村幹部表示感謝。  陳亞青所感謝的這兩位駐村幹部,分別是省委深改辦(自貿辦)派駐多賢村的駐村第一書記秦禧、武警海南省總隊派駐該村的扶貧幹部張斌。近一年來,他們在多賢村並肩作戰,為該村打造了一條脫貧致富道路。
  • 「決勝2020」佛坪縣產業脫貧:聚焦秦嶺深處的「中國山茱萸之鄉」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怡】「決勝2020」脫貧攻堅網絡主題活動11月18日正式啟動,記者們來到陝西省佛坪縣。佛坪地處秦嶺南麓,位於漢中市東北部,森林覆蓋率達90.3%,被譽為「大熊貓的家園」和「中國山茱萸之鄉」。
  • 新羅紅坊:創新產業扶貧路子 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近年來,紅坊鎮充分發揮產業扶貧的引領作用,積極培育發展特色的扶貧支柱產業,持續增強扶貧「造血」功能,拓寬貧困群眾穩定增收渠道,高效助推貧困群眾增收脫貧。近日,記者來到紅坊鎮板子斜村的米蕉種植基地,只見這裡連片種植的40餘畝米蕉林鬱鬱蔥蔥、長勢喜人。
  • 產業扶貧「雙百」典型|石佛村:滿園茶樹金不換
    2012年以來,石佛村「兩委」帶領全村群眾建茶園、制名茶、拓銷路、創有機,成功蹚出了一條茶產業脫貧致富的路子。茶滿園,金滿村,2016年,石佛村實現整村脫貧。石佛村「兩委」將茶產業確定為脫貧主導產業,改造原有2000畝低產茶園,新建1300畝高標準無性系茶園;引進石佛寺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成立合作社,貧困戶以茶園和資金入股,村「兩委」注入40萬元扶貧資金,實行「村委會+公司+合作社+農戶」經營管理模式,引導帶動貧困戶發展茶產業。建園伊始,阻力重重。石佛村黨支部書記王軍和村「兩委」班子成員分片包組,逐戶上門動員。
  • 壽縣貧困村全部出列 千年古城實現貧困縣高質量摘帽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壽縣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的政治任務,完善政策體系,壓實攻堅責任,下足繡花功夫,精準施策,盡銳出戰。如今,該縣貧困村全部出列,實現了貧困縣高質量摘帽。產業扶貧,打造「壽縣特色」壽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貧困人口絕對數、貧困人口發生率都排在安徽省「第一方陣」,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
  • 脫貧故事之產業帶路、多措並舉、奮勇向前的臨渭區豐原鎮豐原村
    2020年8月30日,多雲有風,我們一行走進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豐原鎮豐原村,探訪記錄了豐原村脫貧攻堅奔小康的部分情況。豐原村是2018年摘帽退出的貧困村,對標村退出7項指標,豐原村先後完成了全村剩餘1.5公裡村道硬化、集鎮汙水集中排放、村衛生室建設、村部提升改造、四個自備井組飲水管網改造、全村村道亮化、綠化等工程,豐原村由以前的環境髒、亂、差到現在的草綠,燈明,路平,垃圾日產日清,人居環境很大改善,幸福指數較大提高。
  • 四川省甘孜州鄉城縣圍繞「三個最大」奏響脫貧摘帽最強音
    2018年,該縣把脫貧摘帽作為全縣頭等大事和壓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圍繞脫貧攻堅最大政治責任、最大民生工程、最大發展機遇,萬眾一心發起脫貧摘帽攻堅戰。、377戶1848人減貧,貧困縣摘帽。,全速推進戶脫貧、村退出、鄉達標項目建設;開展健康扶貧信息採集、貧困人口免費體驗,貧困患者在縣域內住院治療個人負擔在5%以內;建立控輟保學機制,實現無一例學生輟學;積極開展就業扶貧招聘、技能培訓等工作,公益性或公益類崗位達到989個;全面落實低保、殘疾、特困供養對象等惠民政策,貧困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大力改窮業,實施產業發展項目53個,支持42個貧困村發展集體經濟,因戶施策發展小養殖1079
  • 精準扶貧前提是和農民兄弟交朋友
    今年他負責的民樂村就要第一批脫貧「摘帽」,村裡還有許多工作等著他。「率先脫貧『摘帽』,不是我們駐村扶貧隊的最終目標,讓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這才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王彬說。 對於十九大報告提出的精準脫貧,王彬深有體會地說,作為一名機關幹部,來到駐村扶貧第一線,首先要進行學習,不光學習農村的政策法規和關於扶貧的政策文件,更要學習怎麼和農民兄弟交朋友,要進得去農民的門,嘮得了農民的嗑,端得起農民的碗,咽得下農民的飯。只有和農民兄弟交朋友,才能了解他真實的生產生活情況,了解他的真實需求,才能幫助他解決問題,也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總書記要求的精準扶貧。
  • 海南郵政幫扶臨高美香村發展菠蘿蜜種植產業 鞏固脫貧成果
    海南郵政幫扶臨高美香村發展菠蘿蜜種植產業,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種下菠蘿蜜 種上新希望■ 海南日報記者 陳雪怡 通訊員 黃文燕近日,走進臨高縣皇桐鎮美香村,空氣中似乎瀰漫著菠蘿蜜香——美香村有機菠蘿蜜種植示範基地700多棵菠蘿蜜苗長勢喜人。
  • 南京幫西寧、商洛、伊寧等地脫貧摘帽,計劃來了!
    幫扶西藏墨竹工卡縣,建好了第一盞路燈、第一條柏油馬路、第一個縣城建設規劃、第一所希望小學、第一所職教中心……新疆伊寧市下蘇拉宮村、金陵二十一中學、金陵維吾爾醫醫院、金陵抗病毒中心,特克斯縣雙語中學……近年來,南京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取得累累碩果:2017年,西藏墨竹工卡縣和重慶市萬州區已實現脫貧摘帽
  • 雲南省探索多種利益聯結機制 新型經營主體帶動產業扶貧
    組織開展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以點帶面推動合作社規範財務管理,提高發展質量。 目前,全省培育各類帶貧新型經營主體2.85萬個,其中:帶貧企業4906個、帶貧合作社1.72萬個、帶貧家庭農場6431個,帶動貧困戶168.03萬戶,基本實現有產業發展條件和主體帶動意願的貧困戶都有1個以上新型經營主體帶動。
  • 五華脫貧攻堅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
    投入5289萬元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項目,帶動74個村發展村主導產業;統籌5000萬元專項補助撬動社會資本1.5億元,發展省級茶葉現代農業產業園,帶動7個鎮25個村茶葉產業發展,貧困戶受益1653人……在脫貧攻堅過程中,五華始終牢牢抓住產業扶貧「牛鼻子」,因地制宜,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大力探索「可造血、可複製、可持續」的長效產業扶貧模式。
  • 山水牛:一張扶貧產業的亮麗名片
    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上林縣將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戰的主攻方向之一,大力發展壯大本地特色優勢產業。通過引進廣西山水牛畜牧有限公司,創新「三助一送三保」模式,養殖「山水牛」,助力脫貧摘帽(「三助」即政府主導,幫組引進龍頭企業;幫組出臺政策,發動建立合作社;幫組貧困戶理順獎補資金、小額貸款。「一送」就是先政府送1萬元給貧困戶購買牛犢。「三保」就是保價收購、保險分擔、保底分紅)。
  • 淅川縣毛堂鄉洞河村駐村第一書記劉芳:小蜜蜂帶動扶貧產業大發展
    脫貧攻堅關鍵看產業,鄉村振興還要靠產業。劉芳在今年3月份來到洞河村後,發現洞河村山林資源豐富,生態環境非常好。洞河村原來也發展有產業,但規模小、缺特色。走訪中得知洞河每年的花期長達10個月,對於蜜蜂養殖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並且養蜂也是劉芳的強項。劉芳在被派駐到洞河村之前,曾是閆家溝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 許昌市建安區:扶貧基地爭當產業扶貧排頭兵
    通過實地觀摩,我更加堅定了脫貧攻堅產業先行的信心……」7月12日,許昌市建安區張潘鎮城角徐村黨支部書記徐玉森,參加該區第三季度貧困村產業基地觀摩後興奮地說。  建安區有20個產業扶貧基地,其中14個是歸村集體經營管理,有6個由本村致富帶頭人承包。
  • 智庫論壇|掛牌督戰脫貧攻堅
    涼山,這片脫貧攻堅「最後的堡壘」,正被逐步攻破。吳玉聖:黔東南州在貴州省是比較偏遠、比較封閉、比較貧困的地區。2013年到2020年,我先後在黔東南州的三個貧困村參與扶貧攻堅工作。這3個村貧困程度深,扶貧難度大。2018年2月,我開始任黎平縣蓋寶村「扶貧第一書記」。今年3月3日,黎平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實現脫貧「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