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嫋海鴨」鴨苗
為進一步完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體系和工作措施,臨高全縣上下都在緊鑼密鼓的開展各項工作,確保在年內順利完成相關脫貧任務。臨高縣博厚鎮的道灶村,也在全面實行精準扶貧攻堅,全力推進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弘揚勤勞致富精神,用心用情幫扶,實施十大扶貧行動,並且重點推動產業扶貧,從而完成整村脫貧摘帽工作。
道灶村委會位於博厚鎮西北部20公裡處,緊靠西部海岸線,轄區內有敦門、策旺兩個自然村,福東、福西、福中、敦門、頭乾五個村小組。全村面積4760多畝,其中耕地3500多畝,水田800多畝,坡地3500畝,旱田150畝,建設用地200畝,沙灘地110畝。有263戶共1260人,主要經濟來源以種植水稻、甘蔗、近海捕魚、養殖、外出打工為主。
據道灶村第一書記陳明書介紹,2016年,海南省機關事務管理局先後對該村進行調研14次,並最終和臨高縣機關事務管理局達成對該村的定點幫扶。道灶村作為貧困村和昔日的毒品泛濫村,目前有貧困戶22戶97人,禁毒在冊人員36人。「我們現在是一手抓『扶貧』,一手抓『禁毒』,全面落實中央、省、縣扶貧工作會議精神,按照臨高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深入實施各項扶貧工作工程,同時配合公安部門對吸毒人員進行打擊和收戒,並不定期開展青少年禁毒有獎問答等活動,現在整村都在朝著同一個目標邁進,力爭在年底實現整體脫貧。」陳明書告訴記者。
道灶村產業扶貧項目:花裡花香 花卉種植項目
目前,道灶村委會的日常工作主要圍繞「產業發展」、「村莊建設」、「基層黨建」以及「社會管理」四個板塊進行。同時,在產業發展方面,全村目前共有「馬嫋海鴨」、「花裡花香」、「能人養豬」、「種桑養蠶」以及「漁家樂」五個產業扶貧項目。其中,「馬嫋海鴨」養殖作為該村的重點產業扶貧項目,在短短的時間內已實現養殖戶收穫分紅,共計1600元。在今年,該項目還得到了相關企業的資金支持,並且正式合作,這也讓養殖戶們看到了希望。
據了解,「道灶馬嫋海鴨合作社」是由海南省機關事務管理局扶持啟動資金10萬元,項目採取「村委會+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的運作模式,吸收合作社成員22人,其中有貧困戶,也有養鴨能手,每戶以2000元入股,明確產出效益進行分紅,由村委會進行監管,收取產出盈利的3%作為管理費,合作社負責養殖建設、鴨苗採購、飼養、肉鴨銷售等。目前,「馬嫋海鴨」共進6批鴨苗進行養殖,項目也正式和海南盛利實業公司籤訂合同達成合作協議,建立新的以「公司+合作社」的發展模式,保證合作社利益的同時,也保障了養殖戶的經濟收入。
作為該合作社的理事長,也作為首批加入養鴨隊伍的村民王修錄來說,放棄原有的主要經濟收入項目,從而步入一個新鮮的、陌生的行業風險是挺大的,但是要想擺脫貧困的「帽子」,跟隨政府的腳步勇敢邁出創新的一步也是很有必要的。「對於養鴨,以前也只是懂一點而已,並不專業,原來都是從事水稻、甘蔗等種植,也曾出海捕魚,但是收入都不容樂觀。現在進到養鴨合作社,從先前的不懂到現在的熟練,自己感覺也提高不少。加上政府相關部門的實地指導和企業的支持等,也讓我們看到了『養鴨致富』的希望,只要有銷路,相信收入也會很可觀。」王修錄告訴記者。
此外,海南省機關事務管理局駐村幫扶組成員還入戶開展認真細緻的調查摸底,確定貧困戶脫貧產業項目,對採購扶貧物資的品種、規格、數量都要明細化、表格化,以村為單位登記造冊。為加強扶貧物資採購工作,還成立採購工作隊,隊長由駐村第一書記擔任,隊員由駐村工作隊、貧困戶代表和定點幫扶幹部組成,負責扶貧物資採購、發放工作。精準幫扶,積極幫扶產業發展致富,按照「一村多業、一戶一策」的原則,科學制訂並實施道灶村發展規劃和貧困戶脫貧計劃,引導廣大群眾大力發展符合自身資源的富民增收產業。同時,還主動協調落實貧困戶貸款、農民小額貸款、婦女小額貸款等小額信用貸款,為貧困群眾發展生產解決融資難題,培育道灶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海南省機關事務管理局調研員陳育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在認真全面調查的基礎上,科學指導道灶村制定完善長遠發展規劃,藉助「十三五」整村推進扶貧開發有力政策,並依託恆大地產的強力優勢等,按照海南省文明生態村建設要求,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標準,以培育扶持特色產業、推行農家樂、改善村容村貌為抓手, 將村中天然池塘規劃建設成融種養殖與觀光為一體的休閒勝地,著力提高貧困群眾的收入,改善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逐步將道灶村打造成魚米花香的美麗小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