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十分媽媽
文 丨 窈小窈
超市門口,一位媽媽手裡拎著一袋零食,手忙腳亂的哄著坐在地上的孩子:「寶貝,你看媽媽給你買了好多好吃的,你乖乖跟奶奶去幼兒園。」
小男孩既沒點頭,也沒搖頭,一臉不情願的賴在地上。那表情像極了坐在殿堂上看歌舞表演的皇帝,誰表演的漂亮唱的悅耳,我就賞誰——坐起來。
一旁的奶奶看不過眼,輪流上陣。她湊在孩子的耳邊輕輕的說悄悄話,像是故意在拉進他們的距離:「寶貝,你聽奶的話去幼兒園,下午奶就去接你,然後我們去那個超大的遊樂園。」
小男孩被奶奶的獎勵打動了立馬站起來,點點頭說好。
獎勵,果然奏效啊。
看著這一對母子,還真為她們著急,過了十一還有十五,明天她們又該想出什麼法子來哄才好呢?
用零食滿足孩子的味蕾,這是一種愛,如若作為獎勵,就全然變了味。
用物質獎勵來教養孩子,親子關係困難,只會越來越多。
用零食和遊樂園作為籌碼,會給孩子一種誤解——上幼兒園是我的功勞。
若孩子陷入這樣的思想循環,再往後,如果孩子再出現罷學,你手上如果沒有更優渥的獎勵,怕是撼動不了孩子的心啊。
愛用物質作為獎勵的父母,會發現孩子的味口越來越大,他們開出的籌碼越來越高。
到那時候,親子關係就糟糕了。
-1-
關於獎勵,有個小故事非常有意思。
一位老人生活在一個僻靜的村莊,他很享受這種生活的寧靜。然而,在一群孩子發現了他家門前的向日葵地之後,這種平靜被打破了。打那之後,這些孩子就經常來這裡嬉戲。
老人使出了各種招數,例如威脅,呵斥都沒能趕走他們。最後,他用了一個出其不意的招數解決了這個問題。
孩子們再來玩的時候,老人發給每個孩子1塊錢,告訴他們:「我現在覺得你們的到來讓我覺得這裡比以前熱鬧多啦,希望你們經常來玩。如果你們來玩,我就每天給你們錢。」這樣持續了一周。
一個星期之後,孩子們來玩的時候,他給了5毛。孩子們就有點不高興,怎麼錢變少了。
再一個星期之後,孩子們來玩的時候,老人沒給錢。孩子們更不高興,為什麼沒有錢。最後,他們乾脆不來這裡玩了。
咦,明明是用錢鼓勵孩子來玩,為什麼最後孩子都不來了呢?
這就是老人機智的地方,他用金錢敗壞了孩子的味口。剛開始用多來調出孩子的味口,然後逐漸遞減,最後中斷獎勵。
失去獎勵的孩子,就像熄了火的柴油機,無法發動,自然就不再去了。
-2-
閨蜜說自從添了女兒以後,家裡的玩具和車子越來越多,連擺放書桌的地都騰不出。
細一問,家裡很多玩具是爸爸哄孩子時買下的。
特別是一些「一次性」玩具,諸如買曲奇蛋送的那些小玩意,還有幾塊錢一樣裡面選的洋娃娃,這些孩子玩過一次後便不想再去理會了,丟在一邊。
借用成人情感裡的一句話來描述父母對這些玩具的評價,大概就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我家寶寶的玩具經過幾次斷舍離後,再買,我們也學精明了。
孩子看上某個玩具,先要看實用性,再看性價比,初步評估後,如果屬於「一次性」類玩具,我們就會引導孩子選擇更好的。
什麼是更好的?
玩具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死玩具,屬玩一次後就丟棄的或者是極少再玩的。
一種是活玩具,屬可變化可操作類的玩具,譬如積木。
孩子的零食也能分門別類,健康食品與垃圾食品。
譬如堅果、水果,這類零食吃了對孩子生長發育營養補充就很有裨益。
像膨化食品,薯片餅乾類,這些也就是圖個味蕾刺激,給身體留下不了什麼營養養份。
活的玩具與好的零食獎勵給孩子可以益智,提供他們身體所需的營養,死的玩具與垃圾食品,也就只能製造點垃圾了。
-3-
《媽媽是超人》第二季,胡可的教養方式,贏得了很多媽媽的贊同。
第一期,安吉跟小魚兒兩人搶玩具,明明是弟弟小魚兒先拿到,然後被哥哥安吉奪走的。
在面對媽媽質問時,安吉撒謊說是自己先拿到的。胡可很認真的問了第二遍,並強調「誠實的孩子,會得到一朵小紅花」。
懂事的安吉立馬get到了媽媽的意思,果斷承認玩具是搶過來的。機智如胡可,她立馬在安吉臉上親了一口印出一朵小紅花,用吻誇安吉做的很棒。
除了物質,父母的吻、擁抱,是給孩子最有營養的獎勵。
還有一期,小魚兒跟著安吉去練跆拳道,小魚兒看哥哥赤拳打斷了三塊竹板,羨慕不已。
哥哥課程結束後,小魚兒偷偷的跑去櫃檯放板子的地方,拿出三塊想暗自嘗試。
老師把小魚勇於挑戰的舉動看在眼裡,會心鼓勵他,教他,讓他下手試試。
兩歲大小的小魚兒,有些膽怯,好在有媽媽和哥哥的鼓勵,讓畏畏縮縮的小魚兒卯足了勁衝著板子一擊而斷。
因為有哥哥在,媽媽在,他們的陪伴和鼓勵最後讓小魚兒挑戰成功。
陪伴孩子努力去完成一件事,是給孩子心理最大的獎勵。
孩子的世界真的很純淨。
以前,帶女兒出去玩,經常會收回來一些禮物,都是些什麼呀,小玩伴隨便給的一片葉子,玩具上的小零件,快要漏氣的氣球…她都高興的不行,說是小朋友送的…
在物質上,是大人一步步的提高了孩子的味口。
實際上,對物的需求是永無止境的。只有讓孩子體會到滿滿的愛,關注,認可,欣賞,讓他們對自己滿意,才是給他們最好的獎勵。
(圖文來源於網絡)
貝樂虎,陪伴寶寶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