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拋物似應歸入危害公共安全犯罪

2021-01-08 最高人民檢察院
西南大學法學院教授郝川

□高空拋物,從行為性質上講,首先是侵害生命、健康和財產的犯罪行為,侵害生命、健康和財產是其主要的主觀心態,擾亂社會公共秩序只不過是伴生的結果。

□高空拋物的法定最高刑是拘役,說明該罪的罪狀對應的是第114條具體危險犯的未遂或中止狀態,也就是說,立法並未將該罪定位為具體的危險犯,其對應的行為是群眾反映強烈的日常生活頻發但未造成具體人身傷亡或較大財產損失的高空拋物行為。

近年來,高空拋物、墜物事件頻發,嚴重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為了切實有效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積極推動預防和懲治高空拋物、墜物行為,2020年7月4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下稱草案)對社會反映突出的高空拋物犯罪進一步作出明確規定,「在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增加兩款作為第二款、第三款:從高空拋擲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的,處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有前款行為,致人傷亡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然而,2020年10月24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的草案二次審議稿改變了高空拋物在刑法體系中的位置,將其放到了擾亂社會公共秩序罪一節,並修改了入罪的標準,將「危及公共安全」改為「情節嚴重」。

不難發現,短短三個月時間,草案對於高空拋物入罪的規定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一是改變了高空拋物犯罪在刑法體系中的位置;二是將高空拋物成立犯罪的條件從「危及公共安全」變為「情節嚴重」;三是其法定最高刑從拘役提升為一年有期徒刑。法學理論應承擔對立法的引領作用,因此,我們有必要對草案的變化在理論上做進一步分析,為草案的改進提出更為合理的建議。

一、草案將高空拋物規定在刑法第114條的立法思路

在討論草案一次審議稿與二次審議稿高空拋擲物品的關係問題之前,有必要首先確定草案一次審議稿將高空拋擲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的行為規定在刑法第114條的立法意圖。

據了解,草案一次審議稿立法者將高空拋物規定在刑法第114條,有其特殊考慮。一是回應人民的需求,將高空拋物的犯罪在刑法中進一步作出明確,旨在提醒司法工作人員對於從高空拋擲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的,應當依照以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一方面,可以避免司法人員定罪的困惑,另一方面,可以充分發揮規範的指引功能,起到預防高空拋物的作用;二是高空拋擲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的行為對法益侵犯程度相比其他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較輕,因此,需要在刑法中單獨規定其法定刑,以便司法實踐對高空拋物行為能夠做到精準量刑。

二、草案將高空拋物從刑法第114條移出,改變分則位序排列的緣由

草案二次審議稿將高空拋物從刑法第114條移出,並且將「危及公共安全」修改為「情節嚴重」。顯然是認為,高空拋物行為不可能侵犯公共安全。至於原因立法者並未作出說明,我們只能藉助學者觀點,嘗試對這一改變作出說明。

有學者認為,公共安全中的「公共」是指不特定或者多數人,以「多數人」概念為核心,其中的「不特定」是指隨時有可能向「多數」發展。只有這樣理解「不特定」,才能符合「公共」的含義。高空拋物侵害結果或者威脅的對象雖然是不特定,但一般情況下不具有向多數發展的可能性,故不能將其認定為危害公共安全類犯罪。另外,將「不特定」單純理解為被害對象的事先不確定性,存在以下缺陷:

第一,事先知道不確定對象和確定對象的殺人,行為性質和侵害的法益相同,既然事前確定對象的殺人,沒有侵犯公共安全,那麼就沒有理由認為,對象不特定的殺人行為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險。

第二,如果將「不特定」理解為「不確定是哪一個對象」,那麼,在行為人實施侵犯個人法益的犯罪時,只要存在擇一的故意、概括的故意的情形,就成立危害公共安全犯罪。

草案二次審議稿修改的動機值得肯定,提高法定刑顯然是與近年來高空拋物事件頻發,引起人民群眾強烈反映有密切聯繫。然而,將高空拋物犯罪歸入擾亂公共秩序罪,能否有效維護人民群眾「頭頂上的安全」,卻值得思考。

三、高空拋物應歸入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範疇

草案將高空拋物行為納入刑法規制的範疇,構建了更加精準的適用規則,但是有關罪名體系的設置卻存在較大的問題。筆者認為,將高空拋物犯罪的規制放在危害公共安全罪中更為妥當。因為,「公共安全」中「公共」並非以「多數人」為核心概念。理由如下:

其一,立法和司法解釋未將刑法第114條規定的「公共」解釋為「多數人」的概念,只有學者的解釋,而學者的解釋並無法律效力。

其二,從文義解釋的角度而言,也不能將「多數人」理解為「公共」的概念。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關於「公共」的注釋將其定性為形容詞,內容為屬於社會的或公有公用的,並無多數人的理解。事實上,相較於對象特定的行為,不特定的對象恰恰具有社會性質。

其三,事先和確定對象的殺人,行為性質和侵害的法益並不相同。事前知道確定對象的殺人行為性質是故意殺人,侵犯的法益是特定人的生命;知道不確定對象的殺人,因其侵犯的法益是不特定人的生命,具有社會性,行為的性質是危害公共安全。

其四,如果將「不特定」理解為「不確定是哪一個對象」,那麼,在行為人實施侵犯個人法益的犯罪時,只要存在擇一的故意、概括的故意的情形,並不成立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擇一故意是指行為人不確知自己的行為會對數個客體中的哪一個客體發生危害結果,但明知或者預見必有其中之一會發生此種結果,並且在實施行為時希望這種結果發生的犯罪心理。可以看出擇一的故意,侵犯對象在一定範圍內,並非不特定,侵犯的對象不具有社會性,因而不可能侵犯公共安全。

最後,司法實踐通常也是將「不特定」歸入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公共」的範疇。例如,私設電網一般不會同時電死、電傷多人,司法實踐通常做法將其認定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高空拋物行為侵犯了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等具體的法益,由於對象的不特定,具有一定的社會性,引起了公眾的恐慌,與放火罪、爆炸罪等犯罪對於公眾的恐慌度基本一致,將其保護的法益歸入危害公共安全,完全符合國民的一般觀念。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作為引發國民重大恐慌與不安的犯罪而存在,作為與之處於同一等級的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其所謂的「其他危險方法」,自然也必須如此。一般情況下,高空拋物行為客觀上具有導致不特定人死亡或重傷現實可能性,再加上高空拋物時間的不確定性,難免會引起國民的重大恐慌。

四、高空拋物不應歸入擾亂社會公共秩序罪的範疇

筆者認為,將高空拋物歸入擾亂社會公共秩序罪的範疇存有以下不合理之處:

第一,兩者侵犯的法益不同,高空拋物侵犯的法益是人的生命、健康和財產法益,而擾亂社會公共秩序罪侵犯的法益是社會公共秩序,歸入同一類犯罪是不合適的;

第二,高空拋物,從行為性質上講,首先是侵害生命、健康和財產的犯罪行為,侵害生命、健康和財產是其主要的主觀心態,擾亂社會公共秩序只不過是伴生的結果;

第三,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交通秩序和高空拋物對公眾心理的影響不同。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交通秩序讓人產生不安感,而高空拋物會導致人們產生恐慌。

草案二次審議稿將高空拋物的入罪標準從「危及公共安全」修改為「情節嚴重」,這會帶來立法意圖難以實現的問題。之所以草案對於高空拋物規定了較為輕緩的刑罰,目的在於回應社會反映突出的高空拋物問題,將高空拋物行為入罪。

然而,草案二次審議稿入罪標準改為情節嚴重,再加上法定刑的提高,可能導致司法實踐對於社會反映突出的高空拋物行為不敢適用刑法,這也違背了立法修法的初衷,導致法條對高空拋物的規定被虛置。

總之,草案一次審議稿對於高空拋物的規定基本合理,但是「危及公共安全」的入罪規定則稍顯不妥,應予以取消。因為,刑法第114條的規定可以看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法定最低刑為三年有期徒刑,這為第114條的具體危險犯的中止犯、未遂犯預留了處罰的空間。高空拋物的法定最高刑是拘役,說明該罪的罪狀對應的是第114條具體危險犯的未遂或中止狀態,也就是說,立法並未將該罪定位為具體的危險犯,其對應的行為是群眾反映強烈的日常生活頻發但未造成具體人身傷亡或較大財產損失的高空拋物行為。另外,如若針對該類行為再在刑法中加以規定,顯然是冗餘表達。司法實踐中,司法機關早已對高空拋物危及公共安全以及造成後果的,以刑法第114條規定的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處罰,形成了共識。(西南大學法學院教授郝川 重慶市沙坪垻區檢察院檢察官楊柳青)

相關焦點

  • 新規來了:高空拋物,最高可判死刑!哪些習慣要改變?
    隨著城市高層建築物越來越多,高空拋物逐漸成為危害,高空拋物的傷人事件也頻頻發生,並且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 讓高空拋物不再任性
    僅三天後,廣州實施《民法典》首案宣判,一起因高空拋物致老太受驚摔傷的案件判賠9萬餘元!住在35樓的一個小孩扔下一瓶礦泉水,雖未砸中老太,但她因受驚嚇摔倒受傷。法官表示,高空拋下的礦泉水瓶雖未直接砸中原告,但由於具有極強的危險性,導致原告受驚嚇倒地受傷致殘,該後果與高空拋物具有直接因果關係,應由侵權人承擔賠償責任。案例醉酒男子高空拋物砸車被抓正著 入刑!
  • 高空拋物!狗幹的?
    高空拋物!狗幹的?高空拋物危害巨大你拋下的是垃圾傷到人就是兇器就算真是狗幹的,主人也難辭其咎傷到了人,如何讓辯解也於事無補就在幾天前北京一65歲的男子為發洩心中不滿酒後連接將兩大卷消防水帶
  • 男子心情不好往樓下扔液化氣罐搖搖車 涉嫌危害公共安全被刑拘
    記者8 日從當地獲悉,方某高空拋物,涉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已被刑拘,系蚌埠市首例。派出所傳訊方某。突發:搖搖車從天而降7 月3 日晚8 時,蚌埠市經開區阿卡藍天城小區正在散步納涼的居民發現,一個黑影突然從天而降,發出巨大的聲響,受到驚嚇的人們靠近一看才發現是一輛兒童搖搖車。太驚險了,差一點就砸到人,受到驚嚇的居民立即報警。
  • 又是高空拋物!24樓掉下啞鈴、鐵餅、推車...
    近日,深圳羅湖有人在深夜先後5次 從24樓拋下啞鈴、拖車等 路人差點被砸中 ↓↓↓有人先後5次高空拋物 路人險被砸 9月14日凌晨深圳市公安局羅湖分局南湖派出所接到報警稱 有人高空拋物 差點砸到路人在家喝酒 喝醉後發生的事情都已忘記 妻子劉某則稱丈夫平時喝酒後脾氣不好當晚勸他不要喝酒雙方發生爭吵後自己便獨自回房睡覺不清楚之後丈夫高空拋物的事情
  • 高空拋物一時爽,鐵窗生涯悔不初
    高空拋物一時爽鐵窗生涯悔不初莫出手近年來,高空墜物、拋物事件頻發,嚴重損害公民的人身財產安全和公共安全。為了治理這種亂象,維護人民群眾「頭頂上的安全」,今年10月21號最高人民法院頒布《關於依法妥善審理高空拋物、墜物案件的意見》,在民事責任之外強調了刑事責任的追究。
  • 高空拋酒瓶 男子因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受審
    因不滿小區廣場內居民休閒娛樂影響其休息,35歲的男子彭某從高空拋下啤酒瓶,涉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公訴至法院。10月13日,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此案。  檢方認為,被告人彭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但其行為觸犯了刑法第114條相關規定,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應當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其刑事責任。被告人彭某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從輕處罰。
  • 天上下狗、下烏龜……龍崗這些小區因高空拋物上了「黑名單」
    僅2020年上半年,深圳龍崗警方就接報高空墜物類警情 492 宗,值得慶幸的是目前尚未發生造成重傷害以上的案事件。但高空拋物,已經成為一個不得不擺在檯面上說的問題。墜物千奇百怪,不可輕視危害經過對龍崗區相關警情的統計,常見的小區高空墜物前三位為生活垃圾、石頭和菸頭,但刀具緊隨其後,2019年內龍崗轄區已發生29起刀具掉落事件。而瓷器、磚頭和鍋也是常見的掉落物品。
  • 高空拋物或將入刑,視頻監控如何掌握「一手資料」?
    據草案規定顯示,從高空拋擲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的,處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有前款行為,致人傷亡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簡單點說,高空拋物將處拘役、管制或罰款,如果直接/間接導致人員受傷或死亡,將構成犯罪。
  • 高空拋物該怎麼判?
    高空拋物該怎麼判?法 官 說 法本案是一起典型的高空拋物致人損害的侵權案件。高空拋下的礦泉水瓶雖未直接砸中原告,但由於具有極強的危險性,導致原告受驚嚇倒地受傷致殘,該後果與高空拋物具有直接因果關係,應由侵權人承擔賠償責任。近年來,全國各地陸續發生高空拋物、墜物傷人事件,成為「城市上空之痛」。
  • 濟南一小區一年發生5次高空拋物!沙子、大蒜、玻璃瓶……警方介入
    物業:公安介入調查,後續考慮增設監控大半年發生5次高空拋物,到底出自「何人之手」,6月10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來到事發樓棟,但凡提及高空拋物的事情,居民均表示:「是該管管了」。不僅如此,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也從歷城區公安分局法制大隊了解到,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等相關法律,指定了關於依法妥善審理高空拋物、墜物案件的意見。該意見明確規定,對於故意從高空拋棄物品,尚未造成嚴重後果,但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可處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定罪處罰,致人重傷、死亡或使公司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從重處罰。
  • 江蘇男子心情不好,高空拋物25公斤槓鈴、水桶、花盆,被判3年
    最近一段時間,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檢察院對一起案件進行公訴,法院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處蔣某有期徒刑三年,蔣某為了發洩自己的情緒,將水桶、槓鈴、花盆從18樓扔下,最終造成兩輛車損毀,還給小區居民造成了心理恐慌。
  • 樹葉都枯了……」小區住戶高空潑灑不明液體
    高空拋物的法律後果去年,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依法妥善審理高空拋物、墜物案件的意見》。《意見》對於如何準確認定高空拋物犯罪和高空墜物犯罪做出了具體規定,對在人員密集場所進行高空拋物的,依法從重處罰,一般不得適用緩刑。
  • 治理高空拋物,將加裝監控設施逐步列入老舊小區改造範圍
    近年來,高空拋物墜物致人傷亡事件頻發,引發社會公眾高度關注。在第市政協第十三屆三次會以上,市政協委員張德志提出《關於治理我市高空拋物現象保障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提案》,建議打出一套「組合拳」治理高空拋物。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答覆表示,將加裝監控設施逐步列入老舊小區改造範圍。
  • ...被控交通肇事罪,死者家屬:執法犯法危害公共安全不應是過失犯罪...
    6月11日株洲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天元大隊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通知書>>>談過失副科長執法犯法危害公共安全不應是過失曹先生認為,陳某是執法犯法,「他的職務是客運管理處副科長,客運管理處主管計程車、長途大巴車,今年年初,他們都進行過毒品檢測,緝毒隊交警隊一起聯合執法,作為客運管理處的副科長,他不可能不知道這些。」
  • 熊孩子高空拋物致人十級傷殘,被判……
    本案中,原告散步時被從高空拋下的水瓶驚嚇摔倒受傷,經監控錄像顯示水瓶由被告租住房屋陽臺拋下,被告對此無異議,並有視頻及原、被告籤訂的《關於2019年5月26日高空拋物的確認書》證明,法院對侵權事實予以確認。
  • 24樓落下酒瓶險些砸中太婆 高空拋瓶男子將被追究刑責
    今日,記者從武漢市武昌警方獲悉,經調查取證抓獲嫌疑人陳某,依法追究陳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刑事責任。武昌區公安分局梅苑派出所辦案民警介紹,5月11日晚上8時30許,一位收廢品的婆婆走在梅苑路某居民小區內,差點被一隻從天而降的酒瓶砸中,街坊們圍了上來,七嘴八舌地譴責:「肯定是樓上丟下來的,差點砸到人!」
  • 高空拋物致人受傷誰擔責?打羽毛球被擊中眼睛訴球友能否獲支持?
    高空拋物致人受傷誰擔責?打羽毛球被擊中眼睛訴球友能否獲支持?   全國多地宣判適用《民法典》首案      廣東   小孩高空拋物致行人驚嚇摔倒   家長被判賠9萬餘元   1月4日,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法院宣判了《民法典》施行後高空拋物首案。
  • 小區裝攝像頭朝天實為防止高空拋物 業主齊聲叫好
    ,街道特地出資購置了47個「防高空拋物監控。租客入住時會被告知樓前樓後都有防高空拋物攝像頭,在行為上也會約束很多。小區網格長俞陳鄭說,防高空拋物攝像頭除了可以拍下高空拋物,在防盜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尤其是翻窗入室盜竊等入室侵財類案件,小區至今零發案。
  • 高空拋物天不知地不曉?警方DNA採集揪出元兇!
    原標題:銀川警方DNA採集揪出「高空拋物元兇」!別以為扔得天不知地不曉?7月中旬,家住寧夏銀川市西夏區物華興洲苑小區45號樓一樓的周女士一家再次遭遇高空拋物後向西花園派出所報警。接警後,該所民警進行調查並決定於7月21日起通過採集DNA的方式,鎖定該單元高空拋物「元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