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者按:傳說舊時五羊城,曾有南北兩門棍法分庭抗禮,名動一時。其中南派為南海謝仕禮基於五郎八卦棍所創的盲蛇棍;北派為滿清大內侍衛江德傳名老中醫雷仁生,再由後者整理的飛龍虎棍。
謝華昌弟子演練謝蛇五郎八卦棍
【起源】楊家將楊五郎出家,自創棍法
說起武術、派別,總是要理清淵源。五郎八卦棍,也是大有來頭。相傳,這個棍法是北宋亞楊家將之第五子楊五郎所創。楊五郎酷愛武術,不喜戰爭,是位頗有宗師風範的大將。關於他的影視作品並不少。他與五郎八卦棍有何聯繫?1983年,由邵氏影業出品的電影《五郎八卦棍》以楊五郎為主角,拍出英雄氣概與國恨家仇。北宋中葉,外患日亟,遼國欲吞併中原,遼國王爺耶律連屢次率兵入關,宋朝君臣昏庸,無力禦侮,全賴大將軍楊繼業率部迎擊遼兵,才可粗安。潘仁美與管規既嫉妒楊家將功業,竟通番賣國,勾結人,加害楊家將,金沙灘一戰楊家幾乎全軍覆滅,只得五郎及六郎自亂軍中突圍。
楊五郎負傷逃至荒野,轉至五臺山寺廟出家為僧。佛家不提倡殺生,五郎出家之後以楊家槍為原型,結合陰陽八卦之理創造了八卦棍。潘仁美勾結遼將圍困五臺山,五郎單槍匹馬下山,以八卦棍擊斃遼將及奸臣後,遠赴天涯,宏揚武學佛法。影視作品自是多些神乎其神,亦也大概說明了脈絡。
【傳揚】改良成「謝家八卦棍」,享譽武林
來到清末,廣東南海和順鄉魯崗村士紳謝仕禮,秉承祖傳五郎八卦棍法,風格刁鑽老辣、收發自如,因而冠之以「謝家八卦棍」或「盲蛇棍」。據目前習棍弟子說,謝仕禮外出,旁人招呼他學武,他卻沒有學,因而別人笑他「太蛇」了,所以又稱他為謝蛇。有的魯崗長者還依稀記得,父輩口耳相傳流傳下來的武館「謝蛇館」,就是他開辦。隨著年歲流逐,「謝蛇館」最終是沒有好好保存下來。值得一提的是,謝仕禮並非是第一代傳人,在他之前已有五郎八卦棍傳下,至今約有300年歷史。
來到謝仕禮後人謝添(又叫「蛇添」)一代,曾與黃飛鴻的弟子梁寬共辦武館,在廣州、香港等地威名遠揚。經過謝家幾代棍師的改進,棍法與別家五郎八卦棍又有質與量上的不同。這一棍法享譽武林。
【創新】八旬老人謝華昌,創出八卦混元槍
和順八旬老人謝華昌,便是謝添的徒弟,如今依然矍鑠,雙目有神,弟子非常尊敬他。「謝家八卦棍」用竹棍而不用傳統的南派坤甸硬木棍或者北派白蠟棍,依據個人體型不同,選擇不同棍型。謝華昌介紹,五郎八卦棍是楊五郎三個元素基礎上創造出來的。一是楊家槍法,二是「白鶴造夢」,即做夢時夢見白鶴,得到靈感;三是「智聰禪師」原有的八卦棍,三者結合,變成了「五郎八卦棍」,有「一夫當關,萬夫不敵」之勢。它不追求棍風,以柔克剛,「柔則輕盈變化,實則勇猛力無窮」。棍法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再演變為八八六十四點棍法,披、點、割、掣、圈、點、標、槍,八點全部在八卦棍之中。經過畢生努力,謝華昌原來基礎上加以改進,創出八卦運原槍。加上他也是蔡佛李好手,又融入一些蔡佛李優勢,再配之以棍法,功夫十分了得。
謝華昌的弟子說,要學五郎八卦棍,是傳而不喧,十分嚴謹。以前只能是一代傳一代,代代單傳,再早些還要是姓謝的才能學。久而久之,五郎八卦棍在江湖變得有點神秘,有點高深。「要學得此棍法,至少需要九年時間,這是武訓之一。」學滿近九年的老譚說,這是因為楊五郎第一個徒弟學了九年,此後一代傳一代,也是學夠九年才能真正曉其精髓。
「學武,要懂得學武的宗旨,學論習武者,乃充實人生之智術能也。技者,能也技者打也。」謝師傅說,五郎八卦棍的心法,源自於他師傅遺言。這意味著將棍法發揚光大的同時,還要修煉自己。現今裡水也有著若干位熱愛這一棍法,並投入其中數年的「武林中人」,時常在鬧市深巷出切磋一下。
廣州電視臺G4訪問謝華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