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後」也開始叫外賣!疫情改變了不少濰坊市民的消費習慣

2021-01-16 閃電新聞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外賣消費逐漸升溫。連日來,記者調查了解到,外賣行業呈現出新的特徵,「60後」「70後」用戶加入外賣消費大軍,訂外賣市民自取數量增加,用戶依然保持著通過外賣平臺購買生鮮果蔬、日常用品和藥品等生活必需品的習慣。此外,各大商超也紛紛推廣自己的線上銷售平臺,線上逛超市已漸成市民購物的新習慣。

更多市民自己取餐

3月15日下午,記者走訪發現,不少餐飲店已經陸續開業,也已經有市民開始堂食,不過進出餐飲店更多的是外賣小哥及自取的市民。在城區泰華城一家肉夾饃店,記者觀察了半個小時發現,有五名市民前來消費,其中三名是自取外賣的。「現在每天六七成的市民自取外賣,大部分是為了取餐安全,也有價格原因。」該肉夾饃店負責人說,由於外賣軟體有提點,所以同樣的食物,為了成本考慮,外賣軟體上的餐費比菜單上的貴,自取外賣還能省去外賣員的取餐費。

在萬達金街、銀座商城等地,市民手中不再是大包小包的購物袋,而是打包好的餐盒食品。據萬達金街一家麵館的負責人說,市民自取的情況佔七成左右,超過了外賣軟體訂餐取餐的數量。

根據餓了麼數據顯示,3月2日至8日,我市累計有2954家中小商戶復工,外賣訂單量環比增長了77%。

「疫情防控初期以外賣小哥送餐為主,現在隨著復工復產,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自己取餐,可我們的訂單量並沒有少,說明市民對外賣的認可度越來越高。」美團外賣騎手張曉兵說。

外賣點餐已成為市民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餓了麼數據顯示,濰坊的工廠是目前外賣非住宅區收貨地址類型中環比增長最快的,增速高達154%。自2月復工以來,在我市諸多工廠中,銷量最高的地方是歌爾光電園。

「60後」也開始叫外賣

15日下午,在濰城區人民商城社區百貨站宿舍小區,一名外賣小哥將快餐送到小區門口時,出來接外賣是一名白髮蒼蒼的老人。據老人介紹,他的兒女都在外地,擔心他獨自在家不方便做飯,便從外賣軟體上給他訂餐,甚至購買食材。「真沒想到這麼方便,不用去超市裡面挑挑揀揀,只需要到門口取餐區域取餐,我直接用食材做飯也很方便。」該老人表示。

原本不習慣用外賣軟體的「60後」「70後」現在也加入外賣消費大軍。家住安丘市興安街道十二戶小區的欒女士說,她50多歲了,對外賣曾經十分抗拒,可自從跟兒子學習如何點外賣後,在疫情防控期間,竟習慣了用外賣軟體購買食材及成品食物。

「唯一的遺憾就是不能親自到商超現場選肉,外賣員不懂得什麼肉的肉質最鮮嫩,好在影響不是很大。」欒女士說。

根據美團外賣提供的數據顯示,儘管「90後」仍然是外賣消費的主要群體,但在濰坊新增用戶中,「60後」「70後」消費群體異軍突起,成為外賣新客增長的主力,成功加入「外賣掃貨團」。

數據還顯示,疫情期間非餐類訂單佔比增幅超77%,閃購食材到家、鑽研廚藝成為新日常。春節期間,美團外賣平臺包括蔬菜、肉、海鮮等在內的食材類商品平均銷量環比增幅達200%,其中濰坊出售的蔥、姜、蒜、香菜銷量較高。

商超線上購物漸熱

3月16日下午4時許,記者在佳樂家超市福東店內看到,美團、餓了麼、達達外賣等六七個外賣小哥正在超市內選購商品。據達達外賣小哥張運介紹,一個月來他每天的超市外賣訂單就有近70單,5公裡以內的訂單,要保證在1個小時內送到。

記者調查發現,線上下單、線下配送到家的購物模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市民所接受。這次疫情更加速了超市線上購物模式的發展,記者注意到,濰坊的大型商超不僅推出了自己的外賣平臺,還進駐美團、餓了麼、京東到家等電商平臺,實行全渠道線上銷售,搶佔線上銷售陣地。

「疫情期間,雖然門店正常營業,我們小程序的下單量翻番,成為線下銷售的重要補充。」濰百集團超市事業部相關負責人張宏峰介紹說。

大潤發超市濰坊店總經理王慶雲介紹說,大潤發超市上線近3年的淘鮮達成為該店疫情期間的主要銷售渠道,同時也在天貓超市、餓了麼等平臺開通了外賣渠道。「顧客對生鮮外賣的質量和配送時效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我們也專門配備了外賣生鮮的品控人員,保障外賣商品的質量。」王慶雲說,商超外賣已經逐漸成為市民的購物新習慣。 

快遞業開始送外賣

記者從天貓、京東等平臺了解到,市民從網購平臺上購買生鮮食材的數量明顯也超過以往。

「我以前在天貓、淘寶等平臺只買衣服等物品,現在宅家期間,將網購軟體當成了點餐軟體,開始網購各地美食的半成品以及食材等。」家住濰城區三友翡翠城小區的韓女士說,現在天貓超市、京東等網購平臺購物,往往第二天就能送貨上門,而且放在小區外的豐巢快遞櫃裡,避免了去超市人員聚集的情況,十分方便。

根據餓了麼數據顯示,濰坊大商戶/品牌商戶訂單量最高前五名是全福元、華萊士、大潤發、丹香和德克士,而且訂單的數量還不低。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很多快遞企業也介入了外賣行業。「我前幾天在麥當勞訂了一杯奶茶,結果給我送餐的竟然是順豐快遞。」家住濰城區花園小區的李女士說,當時快遞小哥說,順豐推出了同城急送的業務,大品牌商戶的送餐,快遞行業也會介入。

此外,小區的團購群也成為市民的新選擇。家住奎文區盛世香榭裡小區的周先生說,以前他更願意享受超市購物挑選的感覺,近期居家不能外出,他發現利用逛超市的時間來幹別的事情也能放鬆自我,所以小區團購群成了更好的選擇。

熟食小吃更受青睞

「濰坊幾大商圈中,外賣還是以小吃為主,鳶飛大酒店等大酒店外賣生意也不錯。」外賣小哥陳先生說,大酒店上線外賣也是一種新變化。

陳先生說,他從春節開始就沒有休班,復工之前送出的快餐多是超市的蔬菜、肉、海鮮等食材類商品,後期則是餐飲業用來代替堂食的半成品。

據介紹,根據產品品種分類,復工的中小餐飲商戶中,奶茶、熟食、小吃的訂單數量增速最快。「濰州路上有家牛肉麵館,平時去得不多,現在一天至少去五六趟。」陳先生說,跟過去相比,外賣小吃成為了市民的主要訂單。

根據餓了麼數據顯示,3月2日至8日,濰坊一周的外賣訂單就吃掉了超過500個馬宋餅、5593個火燒,火燒訂單一周激增12倍。此外,與去年12月正常一周相比,驢肉火燒的訂單增長了3.2倍,一次買3個驢肉火燒的訂單增加了2.3倍。

根據美團外賣的大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濰坊的用戶依然保持著通過外賣平臺下單購買生鮮果蔬、日常用品和藥品等生活必需品的習慣,復工以後非餐品類繼續保持平穩增速,疫情讓人們逐漸形成了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

相關焦點

  • 市民消費,政府給紅包,別錯過你的「小幸運」
    宿遷網訊(記者 高媛媛)「你抽到消費紅包了嗎?用了嗎?」連日來,消費紅包成為宿遷市民津津樂道的話題。6月18日,宿遷市政府首輪五星消費紅包準時投放,不少市民中獎,領到了不同額度的消費紅包。6月25日,第二輪消費紅包發放,正值端午假期,市民迫不及待走出家門,消費這份「專屬福利」。
  • 鄭州00後們假期消費力攀升最快 農家樂桌遊等消費回歸
    來自阿里本地生活的數據顯示,隨著疫情問題的緩解,宅在家許久的鄭州人近期聚會消費意願空前高漲。清明小長假期間,農家樂、桌遊吧等聚會場所消費環比節前的增幅均超過200%,領跑全市各個行業。農家樂桌遊等消費回歸,送到公園等外賣增長超2成來自口碑的數據顯示,餐飲成為了小長假期間鄭州市民消費的最大爆發點,燒烤、火鍋、烤魚等到店消費的銷量環比節前均出現了顯著增長,增幅也超過了100%。到店消費增幅前五名的分別是農家菜、桌遊、燒烤、火鍋、烤魚。不僅如此,吃點好的成為了多數人的訴求。
  • 看直播、點外賣、探索第二職業 廣東人線上「新消費」撐起夜經濟...
    疫情後,廣東的線下夜經濟逐漸復甦、興旺,而淘寶直播,盒馬、餓了麼配送,聽歌看書等在線文娛,這一類線上新消費也撐起夜經濟半邊天,不僅豐富和便捷了人們的夜生活,更帶動廣東產業升級、數字就業及數字經濟發展。阿里大數據顯示,深圳、廣州夜晚「購買力」全國第三、第四、夜間外賣佔比超1/3、廣州「淘寶直播間」活躍度全國第三,夜間優酷看劇看綜藝全國第一……線上「夜生活」豐富多彩。
  • 疫情下「後浪」消費偏好實錄
    消費回暖只是一部分人的狂歡   Jim的店位於北京一家知名的Shopping Mall,疫情沒有爆發前,憑藉門店品牌本身的知名度以及所在項目的穩定客流,店鋪的日均銷售很輕鬆便能破萬。但是從今年一月開始,店鋪的銷售額就開始呈現下滑趨勢,最低月的銷售額僅能達到去年平均銷售額的三成左右。
  • 共創食安濱海 共享放心消費
    共創食安濱海 共享放心消費 2020-04-10 16: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外賣小哥晉升為「萬能小哥」 外賣服務解鎖消費新姿勢
    原標題:外賣服務解鎖消費新姿勢   ■本報記者 李子晨   旅行不負重,求助「送萬物」;打卡網紅地,相約「代排隊」;宅家不想動,外賣送上門……   覆蓋更多元的場景,讓配送效率更有保障,充分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 餐飲外賣,「安全」「節約」是規矩
    忙碌的外賣小哥。本報記者 馬黎攝天熱不想做飯,打開手機外賣APP,挑選、下單,然後坐等開門取餐,這一消費場景發生在越來越多的人身上。餐飲外賣已然成為都市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消費習慣滲透至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我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和使用率不斷增長。有數據顯示:中國外賣市場規模超6500億元,覆蓋4.6億消費者。
  • 為什麼外賣平臺都開始搶著送美妝了?
    百貨公司化妝品專櫃,或者美妝品牌專門店和集合店,在疫情停工停產期間,到店客人數量銳減,卻沒有有效的渠道來緩解門店庫存積壓的問題。這時候,如果能夠藉助外賣平臺,讓消費者線上下單以後,讓騎手到店取貨、送貨,就能實現美妝門店庫存流轉的問題。而美團的最大競爭對手餓了麼也在加速布局「美妝外賣」。
  • 青島人叫外賣 最愛香辣雞腿堡
    年大數據 支付寶發布去年全民帳單如今,「網際網路+」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網絡平臺也讓我們的衣食住行發生改變。近日,外賣平臺餓了麼公布2017年大數據,青島人外賣訂單總量在全國排名第20位;而來自支付寶發布的2017年全民帳單顯示,2017年青島的支付寶用戶行動支付佔比為85%,創下新高。青島外賣平均客單價44元天氣炎熱點外賣、天氣寒冷點外賣、下雨天要點外賣、颳風天還要點外賣……如今,外賣在市民生活中已經司空見慣,但青島人最喜歡點什麼外賣?
  • 大街上貼滿「旺鋪招租」,扛過了疫情,卻扛不過無人消費的大街!
    孫旭開了10年的沙縣小吃,2020年疫情爆發後,孫旭也很是擔憂,上有老下有小,家裡還有房貸車貸,全靠這家面積不到60平米的沙縣小吃。從2017年外賣大戰開始,孫旭就明顯感覺到門店的生意不如往年了,從此之後每年的營業額都在持續下降,2017年這家不到60平米的小店,夫妻兩個人一年可以賺15萬,到了2018年變成了10萬,2019年變成了8萬,2020年更是慘不忍睹。
  • 一場疫情改變人們運動習慣 跳繩跑步機瑜伽墊熱銷居家線上運動成新...
    本文轉自【廣州日報】;90後夫妻在練拳擊。 新業態調查一場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包括運動習慣。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人們的生活重啟,戶外和健身場館漸漸熱鬧起來。然而,受疫情期間無法進行戶外運動和居家時間增多的影響,人們日常的戶外健身需求部分轉為室內健身,在後疫情時代,激發出居家健身和線上健身的消費需求。
  • 記者探訪圖書大廈等實體書店 借圖書外賣轉型自救
    「近日北京圖書大廈的銷售額已開始提升,現在線上日均銷量尚不到千冊,但線下日均銷售已達3000冊以上。」秦輝說,線上線下的業績都在提升。圖書外賣主打「快」字訣面對新零售時代,傳統書店開展線上業務要做出哪些改變呢?
  • 餐飲消費活力再現_國內新聞_大眾網
    餐飲消費信心恢復  餐飲是剛需、高頻消費,餐飲收入增速轉正能促進其他行業穩步復甦  「同學聚會約在這,幸虧提前一周就訂了包間,要不然大家來了還要在門口等位呢。」近日,四川成都市民張星約高中同學小聚,走進餐廳,看到大堂已經坐滿,門口還有不少人排隊。
  • 「煙火」旺了 城市亮了 濰坊高新區繁榮「夜經濟」打造提振消費...
    在高創·金融廣場商業街,前來消費打卡的市民絡繹不絕。此前,金融廣場商業街經歷了一個月的改造提升,整體面貌全面改善。「改造後的商業街增加了兒童樂園、琉璃小屋、移動餐車、休憩座椅等新式休閒娛樂小品,更加突出時尚、年輕、親子元素。」
  • 受消費能力等因素制約 濰坊皮草行業整體萎靡
    經歷了前幾年瘋狂的漲價後,今年冬天的皮草市場迎來了大「降溫」.12月23日,記者採訪發現,因為質量、款式、品牌的不同,皮草的價格差異非常大,但皮草市場整體性的降價現象明顯。在萬錦皮革城,皮草降價幅度為一成至兩成。雖然價格降低,但顧客仍不「買帳」,銷量在減少。
  • 點外賣送魚盤、頭繩、薄荷糖、砂鍋……外賣競爭升級商家開始研究...
    消費者:外賣吃出堂食的感覺王先生點的烤魚外賣8月22日,市民王先生點了一份138元的烤魚套餐外賣,收到食材後,王先生表示很驚喜。商家:只為贏好評、賺回頭客近日,記者來到玉函路附近,這裡很多美食商家都提供外賣服務。在一家烤魚店,店主樸先生從烤魚生意4年多了,去年開始做外賣,他便隨餐贈送魚盤、支架。「雖然相對於普通餐飲的外賣,我們做起來更費心些,但是市場需要,我們就要去做。」樸先生說道。
  • 月虧6千萬到外賣營業額翻一番,八合裡老闆表示「我們能撐住!」
    聽到這個消息,不少吃貨網友也是非常難過,紛紛表示"八合裡挺住啊,我還要吃三天三夜呢!""心心念念的牛肉丸,再等我一個月好不好。"在這種情況下,美團外賣向八合裏海記伸出援手。現在靠著外賣維持店裡的運轉,八合裡堂食逐漸恢復,外賣營業額更是比之前翻了一番,林海平也表示:"(八合裡)活下去肯定是沒問題的!"
  • 外賣營業額比疫情前翻一番 八合裏海記:我們撐過今年沒問題
    跟許多在疫情期間開通外賣業務「自救」的餐飲企業一樣,林海平決定部分店恢復營業,只開通無接觸外賣業務。在此之前,以牛肉火鍋為招牌的八合裡,外賣只做炒牛河。「我原來覺得,火鍋送到家裡,是沒有優勢的。」林海平坦言,因為店裡生意已經太好了,很多時候忙不過來,也無暇顧及外賣。 最早,八合裡6家店在美團外賣上開始營業,並逐步擴大範圍。員工輪流上班。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外賣訂單一直呈上漲趨勢。
  • 組圖:「揚州八怪」鄭板橋現身濰坊十笏園 將陪伴市民歡度「元宵節」
    齊魯網濰坊2月15日訊「鄭大人來了,升堂啦!」2月15日,在濰坊十笏園文化街區廟會活動現場,身穿藍色官服的「鄭板橋大人」也是忙碌不已,每天巡街、升堂、斷案…吸引了眾多遊客圍觀,儼然已經成為了大家心目中的「明星偶像」,引來眾多市民的圍觀。
  • 人均社恐的年頭,可以一直叫外賣就好了
    外賣可以拯救懶癌,同樣也可以拯救社恐十級,連化妝品都不用和櫃姐周旋了。   02、叫外賣,眾樂樂不如獨樂樂 當然,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外賣依然是社恐人士最好的朋友,這一點毋庸置疑。畢竟,如果沒有依託網際網路的外賣APP,等著社恐人鼓起勇氣打電話叫外賣,那可能就要餓暈了。如果說,13世紀發明的眼鏡拯救了近視眼,那外賣,就拯救了社恐的日常生活。